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娟 洪宇翔 +2 位作者 杨晓西 魏小兰 丁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65-2771,共7页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实验制备Pt-Ru/γ-Al2O3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测试,并进行TG与TEM表征,然后建立二维固定床数值模型分析反应器内的温度场、流场与组分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及优越的稳定性,CH...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实验制备Pt-Ru/γ-Al2O3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测试,并进行TG与TEM表征,然后建立二维固定床数值模型分析反应器内的温度场、流场与组分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及优越的稳定性,CH4在800℃时的转化率为94.1%,CO/H2比为1.03,在800℃下能连续运行500 h。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4.81%,能较好地反应固定床反应器内的热质传递与组分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重整二氧化碳 热化学储能 固定床反应器 催化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对硝基苯吸附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王慕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研究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吸附试验表明:竹炭对硝基苯吸附的最佳酸度为pH=5.6;吸附平衡时间为540min;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遵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动力学拟用准一级... 研究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吸附试验表明:竹炭对硝基苯吸附的最佳酸度为pH=5.6;吸附平衡时间为540min;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遵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动力学拟用准一级动力学进行描述,298K时,吸附的速率常数为k298=2.42×10-4s-1,吸附活化能Ea=23.5kJ·mol-1。热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硝基苯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热为ΔH=-16.8kJ·mol-1;ΔS=37.9J·K-1mol-1;ΔG=-28.1kJ·mol-1,负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值体现了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硝基苯 吸附性能 动力学参数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的表面改性、基团表征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通过硝酸+微波加热和氨水吸附的方法对普通竹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运用红外图谱和元素分析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氧基团和含氮基团的含量明显增加。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汞(Ⅱ... 通过硝酸+微波加热和氨水吸附的方法对普通竹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运用红外图谱和元素分析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氧基团和含氮基团的含量明显增加。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汞(Ⅱ)的吸附量提高25%以上,钯(Ⅱ)的吸附量提高32%以上,且吸附过程从以物理吸附为主转化为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表面改性 表面基团表征 金属离子吸附值 吸附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竹炭对水相中苯酚的吸附条件及其再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世界竹藤通讯》 2007年第3期32-36,共5页
采用NaOH溶液浸泡+微波加热的方法对竹炭进行活化,结果表明:竹炭的比表面积和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该法有望成为竹炭活化的有效手段。此外,还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苯酚吸附条件与规律,结果表明:竹炭对水相中苯酚的吸附符合一... 采用NaOH溶液浸泡+微波加热的方法对竹炭进行活化,结果表明:竹炭的比表面积和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该法有望成为竹炭活化的有效手段。此外,还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苯酚吸附条件与规律,结果表明:竹炭对水相中苯酚的吸附符合一般的吸附规律。微波加热技术被用于吸附苯酚后竹炭的再生,结果发现: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0%和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苯酚 竹炭活化 吸附条件 吸附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革”对甲醛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管宁章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研究了自制"竹炭革"对甲醛的吸附性和脱附性能。包括吸附温度、甲醛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和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竹炭革"用量对比吸附量和总吸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炭革"不仅本身不含甲醛,而且对甲... 研究了自制"竹炭革"对甲醛的吸附性和脱附性能。包括吸附温度、甲醛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和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竹炭革"用量对比吸附量和总吸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炭革"不仅本身不含甲醛,而且对甲醛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附后的甲醛易脱附,温度越高,其脱附效率越高。用一定量的"竹炭革"对汽车内的甲醛进行实用性吸附,取得较好的吸附效果。因此,"竹炭革"不仅具有皮革的功能,同时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有去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革” 甲醛 吸附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竹炭对苯酚的吸附条件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杨 王伟 +2 位作者 姚丽丽 高月桃 张启伟 《世界竹藤通讯》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研究了自制载银竹炭对苯酚的吸附条件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载银后的竹炭对水相的苯酚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最佳吸附酸度为pH值2.2;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表明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载银量越大,其苯酚吸附值越小,但影响程度不是太大;... 研究了自制载银竹炭对苯酚的吸附条件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载银后的竹炭对水相的苯酚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最佳吸附酸度为pH值2.2;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表明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载银量越大,其苯酚吸附值越小,但影响程度不是太大;如果条件控制得当,用载银竹炭可有效的除去水相的苯酚,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竹炭 苯酚 吸附条件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Au(111)反相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界面作用的理论研究(英文)
7
作者 顾勇冰 蔡秋霞 +6 位作者 陈先朗 庄镇展 周虎 庄桂林 钟兴 梅东海 王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4-1680,共7页
氧化物负载的金催化剂具有温和条件下优异的CO催化氧化活性。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金与氧化物两相界面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反相催化剂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以探究界面的重要地位。本文以Au(111)表面负载Al_2O_3团簇为反相催化剂模... 氧化物负载的金催化剂具有温和条件下优异的CO催化氧化活性。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金与氧化物两相界面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反相催化剂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以探究界面的重要地位。本文以Au(111)表面负载Al_2O_3团簇为反相催化剂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催化剂模型的构型、界面性质以及O_2、CO的吸附与氧化进行了理论计算与研究。理论计算表明:电荷的迁移增强了Al_2O_3小团簇在Au(111)表面的附着,在催化剂金表面与氧化铝的两相界面位置,Au原子与Al原子的协同作用使得氧分子易于在界面位置吸附,并因此高度活化。对催化CO氧化反应路径,分别计算了缔合机理和解离机理不同路径,从活化能分析表明缔合机理比解离机理更可能发生。本文的工作揭示了反相催化剂催化CO氧化的活性本质,表明两相界面在金催化CO氧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催化剂 金催化剂 CO氧化 密度泛函理论 界面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对溶液中二价锰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 刘神燕 张启伟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第3期23-26,共4页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二价锰离子的吸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竹炭对锰2+吸附的最佳酸度为pH=4.4;温度在298K时,竹炭对锰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h,且竹炭粒径对吸附平衡时间基本不产生影响;锰2+的初始浓度越大,一定量竹炭的吸附量越大;一定浓...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二价锰离子的吸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竹炭对锰2+吸附的最佳酸度为pH=4.4;温度在298K时,竹炭对锰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h,且竹炭粒径对吸附平衡时间基本不产生影响;锰2+的初始浓度越大,一定量竹炭的吸附量越大;一定浓度、体积的溶液中,竹炭的投放量越大,去除率越大;在298~318K的温度范围内,吸附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锰2+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