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大学2014年晚稻新品种试验结果与利用评价
1
作者 李旭升 杨隆维 +5 位作者 徐建龙 邢丹英 邱先进 王俊 王小文 程家秀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19-5822,共4页
2014年对长江大学农学院各育种基地2013年育成的晚稻新品种在湖北荆州和宜昌等地进行品比筛选试验,观察鉴定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性及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表现。通过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评价,筛选出赣香优982、长农优9822和五丰A/R9... 2014年对长江大学农学院各育种基地2013年育成的晚稻新品种在湖北荆州和宜昌等地进行品比筛选试验,观察鉴定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性及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表现。通过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评价,筛选出赣香优982、长农优9822和五丰A/R9821等综合表现好的品种,建议推荐赣香优982参加2015年高一级试验;长农优9822参加2015年湖北省晚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五丰A/R9821推荐参加2015年湖北省恩施州早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新品种 品比试验 筛选 利用评价 长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曹鹏 孙阳 +1 位作者 蔡鑫 张建设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44-46,共3页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是稳定湖北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本文论述了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工作机制,指出了产业...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是稳定湖北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本文论述了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工作机制,指出了产业发展不够平衡、技术模式不够精准、"一主多元"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协同推广 绿色高效模式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曹鹏 张建设 蔡鑫 《农学学报》 2021年第3期84-88,共5页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建成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湖北水稻产业主要进展,指出了现有水稻品种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求、现有生产技术不能有效...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建成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湖北水稻产业主要进展,指出了现有水稻品种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求、现有生产技术不能有效满足机艺融合需求、现有稻米品类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现有大米品牌不能有效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问题。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五调五化”的基本发展思路,总结出积极推动“四个升级”、重点打造“四个特区”、突出强化“四个支撑”等措施来全力推进湖北水稻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业 高质量 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曹鹏 张建设 +1 位作者 蔡鑫 孙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21-223,228,共4页
通过长期调研,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在需求等因素,分析湖北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切实提升湖北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 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施肥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邹娟 汤颢军 +5 位作者 朱展望 刘易科 佟汉文 陈泠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48-5852,共5页
于2013—2015年对湖北省1 218个农户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小麦种植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6.24%;化肥品种中,施用尿素、碳铵和复合肥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3.89%、53.12%和62.3... 于2013—2015年对湖北省1 218个农户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小麦种植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6.24%;化肥品种中,施用尿素、碳铵和复合肥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3.89%、53.12%和62.32%,而施用单质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农户比例较低;全省小麦氮(N)、磷(P_2O_5)、钾(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6.5、54.7和41.3 kg/hm2,N∶P2O5∶K2O为1∶0.40∶0.30,化学氮、磷、钾肥投入量分别占养分投入总量的96.26%、95.98%和95.64%。施肥量分级结果显示,氮、磷、钾施用量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为25.29%、34.32%和43.02%,未施用钾肥的农户约占1/3;随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肥料一次性基施的比例超过1/3,基施氮肥用量平均占总氮量的3/4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小麦产量水平及肥料利用效率,需加大有机肥投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重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加施肥次数,调整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提倡机械施肥,基肥由撒施浅施改为深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养分管理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现状 产量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邹娟 高春保 +5 位作者 许贤超 朱展望 刘易科 佟汉文 陈泠 张宇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88-6190,共3页
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是制约湖北省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以指导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产技术水平。
关键词 湖北省 稻茬麦 规范化播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麦茬稻机械旱直播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建平 李阳 +5 位作者 汪本福 张枝盛 田永宏 潘高峰 肖飞 王泠菲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52-54,共3页
开展了机械旱直播技术应用评价,简述了旱直播技术的要点和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旱直播产量低于水直播,但其节水效果明显;旱优73产量和生育期均表现较好,适宜作为旱直播品种种植。旱直播技术对品种、田间管理等要求较高,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开展了机械旱直播技术应用评价,简述了旱直播技术的要点和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旱直播产量低于水直播,但其节水效果明显;旱优73产量和生育期均表现较好,适宜作为旱直播品种种植。旱直播技术对品种、田间管理等要求较高,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但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可能产生较大差异,应根据当地条件作适当修改,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茬稻 机械 旱直播 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大麦青饲(贮)发展模式研究
8
作者 董静 黎可功 +4 位作者 秦丹丹 许甫超 徐晴 葛双桃 李梅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381-382,285,共3页
介绍了湖北省大麦(Hordeum vulgare)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的技术要点和进展,以期更好地发展和利用该技术,为广大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服务。
关键词 大麦(Hordeum vulgare) 青饲(贮)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建平 汪本福 +5 位作者 章桃娟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彭成林 杨小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9-31,60,共4页
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 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生产率和水稻种植效益,实现稻虾双轮驱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机插 同步侧深施肥 病虫害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展望 朱伟伟 +8 位作者 佟汉文 刘易科 陈泠 杨立军 汪华 张宇庆 邹娟 焦春海 高春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3-1738,共6页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赤霉病抗性现状,对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14个主栽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多年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赤霉病病情指数介于18.67%~47.24%之间,变异幅度较大。其中,6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赤霉病抗性现状,对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14个主栽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多年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赤霉病病情指数介于18.67%~47.24%之间,变异幅度较大。其中,6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8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感。8个2008年后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平均赤霉病病情指数为28.15%,其中有6个品种达到中抗水平;6个2008年前审定的品种均为中感,平均赤霉病病情指数为42.35%。湖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在生产中,湖北省小麦品种布局仍存在种植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不高、品种多样性差、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过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湖北 赤霉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品种的高产性及稳产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宇庆 朱展望 +8 位作者 刘易科 陈泠 邹娟 佟汉文 何伟杰 朱光 李想成 王文学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32-34,40,共4页
利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了高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高稳系数法能通过HSC值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品... 利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了高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高稳系数法能通过HSC值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否一致。参试品种徽红225的产量、HSC值和变异系数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一位和第二位,为典型的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性 稳产性 高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星CCD数据多次分类反演夏收作物油菜与小麦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有宁 覃燕 +2 位作者 刘牛 熊勤学 章爱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3-165,共3页
湖北省监利县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与油菜,小麦、油菜与树木大部分期间光谱特征相似,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很难通过一景数据进行解译。根据监利县夏收作物的物候特征,结合其NDVI指数的变化,采用二次分类法,即将3月4日、3月6日、4月15日、4... 湖北省监利县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与油菜,小麦、油菜与树木大部分期间光谱特征相似,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很难通过一景数据进行解译。根据监利县夏收作物的物候特征,结合其NDVI指数的变化,采用二次分类法,即将3月4日、3月6日、4月15日、4月26日NDVI指数大于0.4,5月13日、6月13日小于0.2的定为油菜小麦区,主要原理是物候特征,3、4月油菜小麦长势好,叶面积系数大,NDVI指数高,而进入5月后,油菜小麦进行生殖阶段,叶面变黄,叶绿素降低,NDVI指数变小,成功反演监利县夏收作物小麦与油菜的空间分布,其结果与高分数据反演的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94,证实其方法是准确的,可为监利县夏收作物的反演提供一套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分类法 环境卫星CCD数据 反演 油菜 小麦 光谱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直播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成林 杨泽富 +4 位作者 郭光理 段保权 罗学平 袁家富 佀国涵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51-54,共4页
采用进村入户问卷方法,调查了湖北省襄阳市4个产区直播稻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当前习惯生产管理条件下,直播稻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草害严重、倒伏、早衰是限制襄阳市直播稻发展的3个主要问题。从技术层面,必须通过提高整地质... 采用进村入户问卷方法,调查了湖北省襄阳市4个产区直播稻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当前习惯生产管理条件下,直播稻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草害严重、倒伏、早衰是限制襄阳市直播稻发展的3个主要问题。从技术层面,必须通过提高整地质量特别是田间平整度、选择适宜品种和播种量、加强化学除草剂的合理使用、优化水肥管理技术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襄阳市直播稻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审大豆品种(2003—2016年)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军 徐瑞新 +5 位作者 石垒 王孟 徐印印 姜汉峰 姜硕琛 邢丹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60-66,94,共8页
该文对2003—2016年国审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生态区品种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方面差异较大。产量在过去1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产量为2804.1kg/hm^2,其中黄淮海地区增长最为迅速。品质方面,高产高油... 该文对2003—2016年国审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生态区品种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方面差异较大。产量在过去1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产量为2804.1kg/hm^2,其中黄淮海地区增长最为迅速。品质方面,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稳步增加,但提高油份含量同时蛋白含量有明显下降。农艺性状上,株高在北方有增加趋势,而黄淮海地区则逐步下降。其他农艺性状,除花色外,育种对大豆叶形、茸毛色、粒色和脐色均存在选择效应。从亲本选配来看,近年来品种选育少数骨干亲本基础上,引入了相当多的国外血缘大豆,同时还包括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拓宽了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遗传瓶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国审品种 产量 品质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果皮主要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15
作者 张士龙 贺正华 +2 位作者 焦春海 杨园园 黄益勤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23-4026,共4页
以3份生育期一致、果皮柔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超甜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为材料,探讨果皮细胞壁主要成分含量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和海南陵水(2014年冬),PE10(果皮柔嫩性好)、T105(果皮柔嫩... 以3份生育期一致、果皮柔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超甜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为材料,探讨果皮细胞壁主要成分含量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和海南陵水(2014年冬),PE10(果皮柔嫩性好)、T105(果皮柔嫩性中)、S33205(果皮柔嫩性差)在授粉后第12~24天果皮半纤维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特点,木质素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而纤维素含量始终在24%上下波动,果胶与灰分含量变化不大且没有明显的规律。在两种环境条件下,3份自交系除PE10在授粉后第12、14天外,其余各测试时间点的果皮主要成分含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始终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授粉后第12天果皮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而PE10半纤维素平均累积速率大于T105和S33205;授粉后第12天至最大值时间段内的果皮木质素含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环境改变影响半纤维素、木质素累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Zea mays L.) 果皮细胞壁 半纤维素含量 木质素含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黄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普查与分析
16
作者 佟汉文 乐衡 +4 位作者 万正煌 张再君 黄子新 高春保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46-50,共5页
依据1956年(解放后)、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初期)和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时期)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和品种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国家种质库保存的39份黄陂区地方种质2014年均无种植;主... 依据1956年(解放后)、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初期)和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时期)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和品种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国家种质库保存的39份黄陂区地方种质2014年均无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总种植面积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果茶作物总种植面积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此4类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分别保持着后者是前者的1/2、1/10和1/10左右;无论是作物种类还是品种数量,地方种质一直处于减少状态,而培育种质处于增加状态,这种趋势从1981年后尤其显著;2014年黄陂区仅有3个作物种类(豇豆、萝卜和柿)的6个地方品种(地豇豆、红豇豆、麦地湾萝卜、黄州萝卜、沙畈萝卜和山柿)种植,这些种质可成为黄陂区今后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现状 黄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华卫 张道荣 +5 位作者 刘先斌 凌冬 周芳菊 陆天泰 汤清益 邹贤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23-26,共4页
为了研究各个农艺性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利用2015-2017年的品鉴试验数据,对基本苗(X_1)、最高总茎数(X_2)、有效穗(X_3)、穗粒数(X_4)、千粒重(X_5)、容重(X_6)、株高(X_7)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Y)的相关关系进... 为了研究各个农艺性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利用2015-2017年的品鉴试验数据,对基本苗(X_1)、最高总茎数(X_2)、有效穗(X_3)、穗粒数(X_4)、千粒重(X_5)、容重(X_6)、株高(X_7)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Y)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农艺性状和产量都表现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大小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容重>有效穗>最高总茎数>基本苗。其中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容重和有效穗与小麦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分别为0.536、0386、0.272、0.269、0.206)。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547.605+1.464X_2+3.89X_3+8.607X_4+7.996X_5,各个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最高总茎数。因此在育种中,选择千粒重和有效穗适当,穗粒数较高的品种,是增加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产量 主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松玲 何明凤 +3 位作者 李成伟 高珍珍 刘章勇 朱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32-36,49,共6页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123和2959元/hm 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种植模式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揭示我国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7
19
作者 刘易科 朱展望 +6 位作者 陈泠 邹娟 佟汉文 朱光 何伟杰 张宇庆 高春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4,共8页
为了解我国主要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为亲本组配提供参考,利用90K SNP芯片技术对国内为主的2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位点在B基因组最多,D基因组最最少,尤其4D上最少;在... 为了解我国主要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为亲本组配提供参考,利用90K SNP芯片技术对国内为主的2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位点在B基因组最多,D基因组最最少,尤其4D上最少;在全基因组范围内PIC平均值为0.26。参试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6,变幅为0.133~0.998,且87.05%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78之间;国内西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系)间的平均相似系数较高,分别为0.718和0.712,国外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最低,为0.552。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系)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类群含有来自不同区域育成品种(系),主成分分析显示各区域育成的品种(系)相互交集,表明我国各省市间种质资源交流较为频繁,但部分单位育成的品种(系)遗传基础不够丰富,部分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在育种中亟待引入新的种质,拓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叶片光谱特征、SPAD值和光能拦截率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科 陆键 +5 位作者 高梦涛 卢碧林 魏中伟 马国辉 田小海 张运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2-369,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氮肥处理对两系杂交稻叶片光谱特征、叶绿素含量(SPAD)、光能拦截率之间关系的影响,本试验以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杂交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N0(0 kg·hm^(-2))、N1(150kg·hm^(-2))和N2(250 kg·hm^(-2))3个氮... 为探究不同氮肥处理对两系杂交稻叶片光谱特征、叶绿素含量(SPAD)、光能拦截率之间关系的影响,本试验以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杂交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N0(0 kg·hm^(-2))、N1(150kg·hm^(-2))和N2(250 kg·hm^(-2))3个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下杂交稻群体的光能截获率(IPAR)、SPAD和叶片光谱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叶片光谱特征差异明显,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的光谱反射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在可见光范围内降低,在近红外区域增高。施氮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叶片SPAD值以及光化学植被指数值(PRI),PRI与IPAR相关系数达到0.64。齐穗期的光谱参数中的差值植被指数(DVI)、垂直植被指数(PVI)与2个杂交稻品种的实际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6。综上,齐穗期水稻群体高光谱指数能够预测水稻群体IPAR以及实际产量,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数据反演水稻关键生育期内的氮素营养信息,为氮肥精确化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谱特征 光能截获 SPAD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