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龙 方竟 +2 位作者 姜庆虎 任博申 刘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20年水源地森林NEP在像元尺度上平均值为308.88~761.22 g C·m^(-2)·a^(-1),辐射和温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源地森林NEP在19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低值为4.41 g C·m^(-2)·a^(-1),且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分析总初级生产力(GPP)、土壤呼吸(SR)、植被呼吸(VR)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逐像元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域东部温度上升造成的SR增长速率高于GPP;另外,西北与西南区域太阳辐射的降低导致了该区域GPP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FORCCHN2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脱氮过程的植物调控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治 张才芳 +1 位作者 蔡苗苗 丁帮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1,共9页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近年来,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开展水体氮削减过程及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氮吸收、转化和截留等功能,作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湿地植物在其中发...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近年来,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开展水体氮削减过程及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氮吸收、转化和截留等功能,作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湿地植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脱氮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植物种类及多样性、根系分泌物、植物凋落物等方面阐述了植物调控湿地生态系统脱氮过程的机制,并对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建议从植物氮偏好性、植物多维多样性、植物-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脱氮过程产物组成等方向进一步深入深究脱氮过程的植物调控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削减氮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脱氮过程 反硝化 微生物 植物多样性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句容河氧化亚氮溶存浓度与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马巍 章文诗 +1 位作者 李玉红 蒋浩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揭示土地利用对河流氧化亚氮(N_(2)O)浓度与排放的影响,为提高全球温室气体模型估算的准确度,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2022年7月在句容河采集了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量了相关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因子,并测定了河流N_(2)O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 揭示土地利用对河流氧化亚氮(N_(2)O)浓度与排放的影响,为提高全球温室气体模型估算的准确度,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2022年7月在句容河采集了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量了相关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因子,并测定了河流N_(2)O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排放速率,探讨了缓冲区、河岸带和集水区3个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对河流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句容河夏季N_(2)O的平均浓度为10.11 nmol/L,近岸位置的平均排放速率为1.66μmol/(m^(2)·h),河中位置的平均排放速率为1.28μmol/(m^(2)·h),浓度与排放速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7.50nmol/L;4.01μmol/(m^(2)·h)]。句容河N_(2)O的浓度和排放与河流级别没有显著的关系,而更多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和城市化的显著影响。污水输入的氮、碳等营养盐显著改变了河流内部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而影响了N_(2)O的产生与排放。不同人类活动类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句容河N_(2)O产生具有显著影响,以点源污染为主的城镇和城市(不透水地表)在较大尺度上(河岸带与集水区)影响较为明显(P=0.1),而在缓冲区这种小尺度范围内,农田的影响较为明显(P=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 空间尺度 句容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水电站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张家铮 朱大明 +1 位作者 王德智 戴祚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6-337,共12页
[目的]探究水电站群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水电站建设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电站可持续运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反映植被变化,以谷歌地球引擎(GEE)为运算平台,耦合... [目的]探究水电站群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水电站建设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电站可持续运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反映植被变化,以谷歌地球引擎(GEE)为运算平台,耦合ModTrendr算法、Theil Sen-MK、贡献度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探究2000—2022年金沙江中游水电站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并分析气候在其中的效应。[结果] 1)负向突变集中于2011—2014年,突变区域集中于集水区。正向突变集中于2015年和2017年,突变区域集中于河岸5 km缓冲区范围内。植被产生积极响应的时间为蓄水后1~4 a,突变强度沿河岸向外逐渐减弱;2)各水电站周边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0.000 2~0.002 8/a),在建设前、建设中、运营后呈升(平缓)-降-升趋势;3)区域植被变化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水电站建设)与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可解释度达69.12%,人类活动的贡献度远高于气候变化的贡献度。4)温度、降水与NDVI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8和-0.29,温度、降水在水电站不同阶段偏相关系数差别较大,表明水电站影响区域气候。[结论]水电站在修建期间对植被造成消极影响,运营后对植被产生积极影响,水电站建设对植被的影响高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且水电站的修建可能影响局部气候,温度和降水与植被NDVI整体相关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中游 水电站 GEE 时空格局分布 ModTrendr 贡献度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石生物营养质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机制
5
作者 李唤唤 谭香 张全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探讨河流附石生物营养质量对干旱的响应及机制,为河流生物膜研究和对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脆弱水域保护提供科学支持。基于脂肪酸和化学计量学2种食物营养质量指示方法,利用中宇宙控制实验模拟野外干旱情景,研究了干旱对附石生物营养... 探讨河流附石生物营养质量对干旱的响应及机制,为河流生物膜研究和对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脆弱水域保护提供科学支持。基于脂肪酸和化学计量学2种食物营养质量指示方法,利用中宇宙控制实验模拟野外干旱情景,研究了干旱对附石生物营养质量的影响,并从宏观的附石生物膜藻类群落结构和微观的宏基因组技术2个层面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干旱后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含量减少;附石生物中磷(P)含量显著减少(P<0.05),C/P、N/P增加。硅藻是附石生物膜中的优势类群,优质脂肪酸的生产者,富含EPA、DHA,干旱后硅藻密度和丰度显著减少(P<0.05)。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附石生物脂质代谢通路中脂肪酸生物合成显著减少(P<0.05),脂肪酸降解显著增加(P<0.05),进而影响EPA、DHA的含量。干旱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基础资源营养质量下降,进而可能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从基础资源碳质量新视角为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碳源及传递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附石生物 脂肪酸 营养质量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特征对青藏高原湿地土壤氮转化及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6
作者 冯恋 黄洁雅 +2 位作者 巴桑 熊翔 刘文治 《植物科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16-329,共14页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释放根际分泌物等多种途径调控湿地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为明确植被特征对土壤氮转化过程速率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选取26个典型湿地采集了根际土和裸土样品,...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释放根际分泌物等多种途径调控湿地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为明确植被特征对土壤氮转化过程速率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选取26个典型湿地采集了根际土和裸土样品,测定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NMR)、潜在硝化速率(PNR)、净硝化速率(NNR)、潜在反硝化速率(PDR)、背景反硝化速率(UDR)以及N2O产生速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得土壤微生物gdhA、amoA、norB和16S rRNA基因的绝对丰度。结果显示:(1)根际土的PNR显著低于裸土,而NMR和PDR显著高于裸土。根际土的gdhA、amoA、norB和16S rRNA基因丰度均显著高于裸土。(2)NMR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NR与植被Simps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NNR与叶片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UDR与植被Pielou指数呈显著正相关。(3)植物生物量直接影响土壤氮矿化,并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间接调控氮矿化过程。植物生物量和功能性状可通过土壤理化性质间接调控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研究结果说明,植被对土壤氮转化速率及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有一定调控作用,植物应作为重要生物因素纳入高寒湿地氮转化驱动机制研究和湿地氮素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氮转化速率 功能基因丰度 根际土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