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食品配料的挑战与出路
1
作者 李永敬 杨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2,24,共4页
在全球食品相关工业中,食品约占60%,包装机械约占20%,食品机械约占17%,食品添加剂仅占3%。虽然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相对于其他工业领域来说是个小行业,但它却是整个食品工业的灵魂,是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没有食品添加... 在全球食品相关工业中,食品约占60%,包装机械约占20%,食品机械约占17%,食品添加剂仅占3%。虽然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相对于其他工业领域来说是个小行业,但它却是整个食品工业的灵魂,是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中国食品工业乃至全球食品工业,给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带来了挑战,也引导了新的市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配料 中国 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 包装机械 食品机械 工业领域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的饮料中嗜酸乳杆菌定量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洋 张娜娜 +6 位作者 窦同海 俞漪 徐琼 曲勤凤 赵渝 杨捷琳 朱春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1,56,共6页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建立饮料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ains)的检测方法。以嗜酸乳杆菌NCFM的SPIDR区域的重复序列设计并合成的引物,对其进行条件优化、特异性...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建立饮料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ains)的检测方法。以嗜酸乳杆菌NCFM的SPIDR区域的重复序列设计并合成的引物,对其进行条件优化、特异性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并对体系的灵敏度、重复性、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最后对市售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很好;方法的灵敏度达到了0.25 pg/μL;重复性的标准偏差在2.34%~6.1%之间;在抗干扰检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一致性好,提示该方法抗干扰能力较好;对市售的11批次样品进行检测,标记含有嗜酸乳杆菌的样品中均检出嗜酸乳杆菌且含量为1.6×10^3~2.3×10^6copies/g。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可用于饮料中的嗜酸乳杆菌的快速和精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CR 嗜酸乳杆菌 定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志娟 赵晶 何卫加 《中国乳业》 2014年第9期63-65,共3页
综述了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机理及其稳定性的表征方法,并介绍了影响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灭菌型乳酸菌饮料 稳定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剂对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志岩 郝金伟 +2 位作者 张志娟 何卫加 赵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9,共7页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果胶、海藻酸丙二醇酯、大豆多糖添加量对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饮料的pH、黏度、离心沉淀率、Lumi斜率和粒径分布来研究饮料的稳定性;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3种稳定剂最佳的复配条件:Pectin888添...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果胶、海藻酸丙二醇酯、大豆多糖添加量对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饮料的pH、黏度、离心沉淀率、Lumi斜率和粒径分布来研究饮料的稳定性;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3种稳定剂最佳的复配条件:Pectin888添加量为0.25%、PGA添加量为0.15%、SSPS添加量为0.19%,此时,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的Lumi斜率为0.2985±0.002,黏度为(16.04±0.13)10^-3Pa·s,饮料的稳定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饮料 稳定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甜酒褐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道宽 张国栋 +2 位作者 张国亮 杨琴 郭爱明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8期67-68,共2页
糯米甜酒在贮藏过程中有褐变现象存在,根据食品褐变的类型,通过文献研究深入分析米酒的成分、米酒产生褐变的原因,综述了目前采取抑制褐变的措施,并对未来新型褐变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糯米甜酒 褐变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