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尹毅霞 胡珮珺 +1 位作者 周喜汉 于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129-13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南、北方两市应用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各120例,分为4组,即百色克拉霉素组,百色甲硝唑组,丹东...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南、北方两市应用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各120例,分为4组,即百色克拉霉素组,百色甲硝唑组,丹东克拉霉素组,丹东甲硝唑组,每组60例。克拉霉素组和甲硝唑组分别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两种三联疗法,疗程均为7d。服药期间电话随访,记录服药、症状变化及患者的耐受性等情况。并于停药后第1天和4周后进行相关项目复查。结果百色克拉霉素组、百色甲硝唑组、丹东克拉霉素组、丹东甲硝唑组四组Hp的根除率分别为:81.67%、33.33%、85.00%和41.67%;四组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愈合率分别为92.00%、66.67%、89.29%、65.38%。不同市克拉霉素组之间及不同甲硝唑组之间Hp根除率、糜烂愈合率分别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克拉霉素组与甲硝唑组之间比较,Hp根除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糜烂愈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适用于南方和北方不同省市病例,Hp根除率高,疗效肯定,且药物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适合临床应用。Hp对甲硝唑耐药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慢性胃炎 患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黑变病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6X期51-51,共1页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病因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关系。方法:对5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MC以便秘患者多见(86.54%),平均年龄52.12岁,50岁以上占73.08%。女性占90.38%,平均年龄49.43岁。合并...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病因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关系。方法:对5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MC以便秘患者多见(86.54%),平均年龄52.12岁,50岁以上占73.08%。女性占90.38%,平均年龄49.43岁。合并结肠息肉几率23.08%,合并结肠癌0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与细胞凋亡有关,衰老、蒽醌类药物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结肠肿瘤关系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黑变病 细胞凋亡 蒽醌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珮珺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9期110-111,共2页
目的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 目的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结果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发现,本组患者中46例患者均为一次摘除,另有2例患者为2次摘除。术中出现创面渗血的患者有4例,需进行针对性止血,另44例患者均自行止血,未有穿孔病例报告,随访两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经本研究表明,治疗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下电凝电切,医师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完善息肉蒂的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电切 胃肠息肉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