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东市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对策
1
作者 迟铭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2期18-21,共4页
丹东市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以水土保持区划确定的各分区为单元,围绕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进行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区域间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实现各项防治措施配置的科学化、区... 丹东市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以水土保持区划确定的各分区为单元,围绕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进行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区域间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实现各项防治措施配置的科学化、区域化和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分区 防治对策 丹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2
作者 高军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47-48,共2页
石棉河小流域属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流域面积40.09 km^(2),流域内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9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85%,流域内大部分沟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及沟岸坍塌,洪水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在流... 石棉河小流域属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流域面积40.09 km^(2),流域内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9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85%,流域内大部分沟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及沟岸坍塌,洪水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在流域内实施沟道治理、补植水保林、封育治理等措施,可较大程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土壤蓄水保土能力,有效控制河流泥沙淤积,减小洪涝灾害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危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圈沟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3
作者 高军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2期37-38,共2页
鹿圈沟河小流域位于东港市西北部,区内地貌为丘陵、山前平原、山间凹地及河谷,小流域总面积22.83 km^(2),侵蚀面积6.07 km^(2),占土地总面积26.59%。该小流域没有成体系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尤其缺少水土保持控制性工程措施,结合流域内... 鹿圈沟河小流域位于东港市西北部,区内地貌为丘陵、山前平原、山间凹地及河谷,小流域总面积22.83 km^(2),侵蚀面积6.07 km^(2),占土地总面积26.59%。该小流域没有成体系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尤其缺少水土保持控制性工程措施,结合流域内水土流失危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治理措施,通过实施各项治理措施,有效拦截、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延长汇流时间,实现保水和保土效益,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平河源头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策略
4
作者 高军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1期52-53,共2页
安平河源头小流域属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总面积40.19 km^(2),流域内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4.82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1.99%,通过分析该流域水土流失成因,针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蚕场、林间地、发展型侵蚀沟,采取修建谷坊... 安平河源头小流域属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总面积40.19 km^(2),流域内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4.82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1.99%,通过分析该流域水土流失成因,针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蚕场、林间地、发展型侵蚀沟,采取修建谷坊、护岸、排水沟、栽植水保林、更新退化蚕场、疏林地封育等治理措施,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造林系统生态水文功能研究
5
作者 曹锐 王宇飞 高军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2期23-25,共3页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从自然土地转变为造林系统(通过建立等高梯田来收集径流)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并评估其时间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在土地利用变化实施后的较长时间内,发生了自我恢复过程;2)径流收集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径流损失,提高了水...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从自然土地转变为造林系统(通过建立等高梯田来收集径流)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并评估其时间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在土地利用变化实施后的较长时间内,发生了自我恢复过程;2)径流收集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径流损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效应在11 a和15 a的造林地中尤为明显,其植被生产力分别比对照高出8.9%和31.0%(p<0.05)。具体而言,该研究表明,在半干旱地区,通过建立径流收集系统后,大约需要10 a时间,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过程才会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期 生态恢复 遥感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流域历史及未来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翔 汝楠 +3 位作者 董志强 马传华 刘慧 胡宏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11,共11页
鸭绿江流域横跨中国与朝鲜两国,该流域的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对预防洪水和干旱风险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该流域降水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基于最新气候变化模式CMIP6的成果较少。本文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集和最新的CMIP6中8个模式、3... 鸭绿江流域横跨中国与朝鲜两国,该流域的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对预防洪水和干旱风险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该流域降水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基于最新气候变化模式CMIP6的成果较少。本文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集和最新的CMIP6中8个模式、3个情景的降水数据,采用M-K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鸭绿江流域历史和未来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该流域朝方侧历史时期(1950—2022)多年平均降水量略高于中方侧,流域内年降水无显著变化趋势。(2)流域历史降水存在29年和49年两个周期,其中49年为第一主周期。(3)流域未来(2025—2100年)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存在由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朝方侧年降水大于中方侧,且未来近期(2025—2060)和远期(2065—2100)年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4)未来三个情景的年降水周期特征较为接近,第一主周期均为52年。研究可丰富基于CMIP6的研究成果,为鸭绿江流域的防洪抗旱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数据 趋势检验 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周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武佳龙 迟铭 +2 位作者 高燕 王祥 沈海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0-2069,共10页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当年土壤容重降低,其中,6—10月垄丘土壤容重降低6.42%~11.21%,且随时间延长,其降幅减小。施加生物炭当年6—8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降低,且垄丘的降低幅度小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降幅逐渐减小;而9—10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增加,且垄丘的增加幅度大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增大。此外,施加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减小电导率。综上,施加生物炭当年即可改变土壤主要理化指标,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容重 土壤质量含水率 土壤化学指标 坡位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水土流失区生态退化多元生物防治技术探讨
8
作者 吕晶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0期48-51,共4页
针对辽东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通过对辽东生态退化区生物防治水土流失的理论、模式与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在辽东地区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多元生物防治技术工作,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分别采取陡坡板栗经济林地生... 针对辽东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通过对辽东生态退化区生物防治水土流失的理论、模式与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在辽东地区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多元生物防治技术工作,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分别采取陡坡板栗经济林地生物治理模式、缓坡耕地植物地(护)埂治理模式、沟道生态经济林植物封沟治理模式、小河道植物护岸(堤)绿堤治理模式进行治理,取得了预期效果,从而为加快全区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辽东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物防治 治理模式 辽东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甸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成效与经验
9
作者 迟铭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1期23-24,共2页
宽甸县201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位于宽甸县东北部的红石镇红石砬子小流域,该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 hm2。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遏制项目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趋势、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宽甸县201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位于宽甸县东北部的红石镇红石砬子小流域,该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 hm2。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遏制项目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趋势、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而且对振兴宽甸县地方经济和提高边境地区国际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对红石砬子小流域的建设管理过程中,总结出: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制度;科学合理规划,优化治理模式;加强建后管护,巩固治理成果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成效 经验 宽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和植物措施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10
作者 邓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14-16,共3页
以辽东地区本溪县万利小流域为例,选取裸地、种草、谷物、蔬菜径流小区进行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降雨和作物种植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护措施,其产流产沙量明显高于其他小区,而蔬菜... 以辽东地区本溪县万利小流域为例,选取裸地、种草、谷物、蔬菜径流小区进行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降雨和作物种植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护措施,其产流产沙量明显高于其他小区,而蔬菜和谷物小区则表现出较好的雨水拦蓄能力;降雨强度对各小区的产流产沙有一定影响,特别是I 30对产沙量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辽东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 降雨影响 作物种植 辽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