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东板栗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桂兰 《北方果树》 1994年第1期24-24,共1页
丹东板栗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桂兰(丹东市林科所118011)丹东栗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宽甸、凤城、东沟以及振安区。现有栗树60.57万亩,1877万株,其中结果面积为26.88万亩,结果株数58... 丹东板栗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桂兰(丹东市林科所118011)丹东栗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宽甸、凤城、东沟以及振安区。现有栗树60.57万亩,1877万株,其中结果面积为26.88万亩,结果株数580.7万株。丹东板栗年产量在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栗品种资源调查
2
作者 焉军 《中国林副特产》 1992年第1期40-42,共3页
丹东栗 Castanea crenata Sieb.etZucc.是辽宁省栗树的主栽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丹东现有栗树66.9万亩、2200万株,年产量在700万公斤左右。雄厚的栗树资源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主导型产业。1、自然概况丹东属辽宁东部山区,东经1... 丹东栗 Castanea crenata Sieb.etZucc.是辽宁省栗树的主栽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丹东现有栗树66.9万亩、2200万株,年产量在700万公斤左右。雄厚的栗树资源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主导型产业。1、自然概况丹东属辽宁东部山区,东经123°17″~124°20″,北纬39°28″~4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栗 品种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栗提早结实的报告
3
作者 刘青 《中国林副特产》 1992年第2期7-7,共1页
1 前言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经济树种之一。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的一种古老植物。板栗的坚果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但是,目前板栗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我国人民的需要和外销市场需求。
关键词 丹东栗 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霜霉病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秀玲 于霞 姜凤英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21-21,46,共2页
月季霜霉病是温室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1996年首次在沈阳附近花圃中发现此病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干部 ,其症状是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先出现褪绿不规则斑 ,并覆盖有霜状霉层 ,后期叶面呈现淡紫色 ,渐变为棕... 月季霜霉病是温室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1996年首次在沈阳附近花圃中发现此病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干部 ,其症状是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先出现褪绿不规则斑 ,并覆盖有霜状霉层 ,后期叶面呈现淡紫色 ,渐变为棕色。病菌扩展后还侵染枝干部 ,造成茎部褪绿变成黑色 ,危害严重的叶片全部脱落 ,植株死亡。根据症状观察及病原菌鉴定 ,确定病原菌为Peronosporasparsa ,为中国霜霉属一新记录种。对此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 ,该病害属于低温冷凉高湿病害 ,孢子随风和水传播 ,在病株、土壤及植株残体上越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霜霉病 防治措施 花卉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楸种子催芽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财富 刘权忠 许绍惠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文对刺楸种子催芽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刺楸种子处于生理休眠,其休眠原因在于胚未完成发育。不进行催芽处理,当年不能出苗,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必须先暖温处理,后转低温处理,使之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解除休眠。
关键词 刺楸 种子 催芽处理 休眠 试验
全文增补中
香菇杂交新菌株1363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善财 曹玉谦 +2 位作者 迟峰 张印 张兵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采用单孢杂交的方法培育出香菇新菌株 136 3号。它具有产量高 ,质量好 ,遗传性状稳定 ,抗逆性状强等优点。
关键词 香菇 孢子杂交育种 新菌株136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阿维菌素人工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军 孙晶 +1 位作者 张辉 刘福江 《吉林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32-35,共4页
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杀虫制剂。本试验筛选出了利用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体积浓度,即1~3龄为1:12000,4~5龄为1:8000,最佳体积浓度下第5天的杀虫效果为97.7%,其杀虫效果优于苏芸金杆菌,而成本却低于苏芸金杆菌。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美国白蛾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菇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曹玉谦 张善才 +1 位作者 迟峰 张印 《中国食用菌》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本文综述了滑菇高产栽培十项技术措施。这些技术在辽宁地区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每盘滑菇产量由12kg增加到16kg,增产率达33%。
关键词 滑菇 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体智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5-16,共2页
李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是我国的主栽果树之一。李树喜光性强,因此,整形修剪在其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和各地的整形修剪经验加以整理,供参考。一、树形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树形。
关键词 李树 整形 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丰产技术研究
10
作者 苏延 柴庆平 +1 位作者 李晓明 刘毅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1-2,18,共3页
通过对黑木耳丰产栽培技术 2 0a研究和实践 ,总结黑木耳丰产的 3个关键问题是 :菌种、耳木边材量、技术管理。优质菌种比劣质菌种可提高产量 87.1% ,边材量多的耳木比少的提高产量62 .9% ,所以必须选择优质菌种和边材量多的耳木。技术... 通过对黑木耳丰产栽培技术 2 0a研究和实践 ,总结黑木耳丰产的 3个关键问题是 :菌种、耳木边材量、技术管理。优质菌种比劣质菌种可提高产量 87.1% ,边材量多的耳木比少的提高产量62 .9% ,所以必须选择优质菌种和边材量多的耳木。技术管理是黑木耳丰产的保证 ,主要是发好菌 ,使菌种定植在耳木中 ,再经干湿交替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菌种 耳木边材量 技术管理 丰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器官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永祥 吴耀先 +1 位作者 李长斌 倪永春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区域、立地、密度、林龄对落叶松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均有较大影响。辽东地区的日本落叶松林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显著高于辽北、辽南和辽西地区;林分的生物量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加大;各地位级林... 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区域、立地、密度、林龄对落叶松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均有较大影响。辽东地区的日本落叶松林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显著高于辽北、辽南和辽西地区;林分的生物量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加大;各地位级林分的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密度最适林分生物量最大;活地被物生物量与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均以近熟林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与玉米粒混合培养基制备黑木耳二级种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玉谦 《中国林副特产》 1990年第4期28-29,共2页
用玉米粒培养基制备黑木耳二级种具有方法简便、材料易得、发菌怏等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菌种生产中的急需。但此菌种菌丝细弱,易老化。为克服这一不足,笔者采用木屑与玉米粒混合培养基制备黑木耳二级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黑木耳 木屑 玉米粒 培养基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菜中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班丽敏 《中国林副特产》 1992年第3期12-13,共2页
薇菜 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为紫萁科的桂皮紫萁。俗称牛毛广,牛毛蕨。薇菜嫩叶质脆、纤维少,味美且别具特色,营养丰富。薇菜也是传统的中药材。中药称为贯众,有清热、解毒、止血、疗崩漏、痢疾的功效。对人体肠道... 薇菜 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为紫萁科的桂皮紫萁。俗称牛毛广,牛毛蕨。薇菜嫩叶质脆、纤维少,味美且别具特色,营养丰富。薇菜也是传统的中药材。中药称为贯众,有清热、解毒、止血、疗崩漏、痢疾的功效。对人体肠道、食道、心血管等疾病有食疗作用,也有降血压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氨基酸 无机元素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褐锈病的流行及重寄生菌的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华友 贾云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20-22,共3页
本文利用连续3年的观测结果并结合主要气候因子,对发生在落叶松属植物上落叶松褐锈病年流行规律进行了综合相关分析,又利用寄生在该病原菌夏孢子堆上的Sphaerelopsisfilum在本溪、宽甸两地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 本文利用连续3年的观测结果并结合主要气候因子,对发生在落叶松属植物上落叶松褐锈病年流行规律进行了综合相关分析,又利用寄生在该病原菌夏孢子堆上的Sphaerelopsisfilum在本溪、宽甸两地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辅以人工方法,可使Sphaerelopsisfilum的寄生率由原来的16%提高至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褐锈病 重寄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台树育苗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连仁 杨玉芝 马广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39-39,28,共2页
通过在丹东地区对灯台树进行育苗试验 ,总结出了灯台树育苗技术的关键是 :采用混沙露天埋藏法对种子进行处理 ,最佳播种时间为 4月 10~ 15日 ,播种量为 2 2 .5~ 37.5g/m2 ,留苗密度为80~ 10 0株 /m2 ,产苗量可达 4 8~ 6 0万株
关键词 灯台树 育苗技术 辽宁 采种 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多效唑对绿篱新梢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志强 于霞 刘青 《辽宁林业科技》 1996年第3期43-44,共2页
为缓解绿篱修剪压力,节减经费,进行了施用多效唑对绿篱新梢影响的试验研究.认为施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绿篱新梢生长均有影响,其中2000mg/L浓度效果最佳。喷叶或根施一个月后,新梢有明显变化,叶片色深绿,抑制生长,可... 为缓解绿篱修剪压力,节减经费,进行了施用多效唑对绿篱新梢影响的试验研究.认为施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绿篱新梢生长均有影响,其中2000mg/L浓度效果最佳。喷叶或根施一个月后,新梢有明显变化,叶片色深绿,抑制生长,可减少或不修剪。方法简便、易行,比修剪每100m2节省人工费1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喷叶 根施 抑制新梢生长 绿篱新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秋季芽接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焉军 《中国林副特产》 1991年第2期11-11,43,共2页
猕猴桃嫁接苗具有抗逆性强、性状遗传稳定、生长快、结果早的特点。它比扦插、压条、埋根等繁殖方法更有效益。因此,嫁接方法是当前猕猴桃繁殖优良单株、加速培育优良品种的好方法。经两年的试验,总结出秋季芽接的优点,初报如下。1 材... 猕猴桃嫁接苗具有抗逆性强、性状遗传稳定、生长快、结果早的特点。它比扦插、压条、埋根等繁殖方法更有效益。因此,嫁接方法是当前猕猴桃繁殖优良单株、加速培育优良品种的好方法。经两年的试验,总结出秋季芽接的优点,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接芽与砧木:接芽采自辽丹134号优株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秋季 芽接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腊嫩枝扦插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桂兰 李铁善 邹新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1年第4期14-15,共2页
水腊(Ligusirum obtusifoliumSieb.et Zucc.)属木犀科女贞属的落叶灌木。产于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南、陕西等省,辽宁大连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朝鲜及日本。适应性强,是较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绿化树种,用于绿篱或造型等。是庭院和... 水腊(Ligusirum obtusifoliumSieb.et Zucc.)属木犀科女贞属的落叶灌木。产于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南、陕西等省,辽宁大连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朝鲜及日本。适应性强,是较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绿化树种,用于绿篱或造型等。是庭院和环境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叶可制茶(即代用茶),故又俗称为“茶叶树”。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腊 嫩枝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板栗稳产高产
19
作者 王德斌 王文革 李体智 《经济林研究》 1993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丹东市地处鸭绿江畔,是一个“七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气候条件适宜栗树生长发育,栽培历史悠久,产区集中,资源丰富。据统计,到1991年底全市共有栗树67万亩,2200万株,其中结果树30万亩,700万株,分布在宽甸、凤城、东沟、岫岩、振安5个县(... 丹东市地处鸭绿江畔,是一个“七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气候条件适宜栗树生长发育,栽培历史悠久,产区集中,资源丰富。据统计,到1991年底全市共有栗树67万亩,2200万株,其中结果树30万亩,700万株,分布在宽甸、凤城、东沟、岫岩、振安5个县(区)的114个乡镇,其中面积超过万亩的乡(镇)有19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17个。 1979年以前,丹东市栗树只有50万亩,全部是实生树,再加上弃管,病虫为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总产一直徘徊在200万kg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彻底贯彻落实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栗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加上依靠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生产 七山一水 弃管 分田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板栗 科技进步 山区经济 日本栗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菌株丹林六号选育
20
作者 周传震 贺业宽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18,共1页
在我省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近年来菌种质量有所下滑,致使产量没有保证,导致栽培量连年下降。为扭转这一局面,尽快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菌株。从而确保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丹东地区采集野生耳木分离材料21... 在我省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近年来菌种质量有所下滑,致使产量没有保证,导致栽培量连年下降。为扭转这一局面,尽快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菌株。从而确保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丹东地区采集野生耳木分离材料21件,经初选淘汰了15个不良单株,保留了01、04、07、15、16、18号6个较为理想的菌株,再经过复选。比较其产量性状,质量性状,抗逆性状,从中筛选出18号优良菌株,最后进入决选,因其对照种为丹林五号此菌株暂名丹林六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丹林六号 种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