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东地区稻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1
作者 孙振东 张丽娟 +3 位作者 王玉东 王长河 孙兴国 单义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 丹东地区 稻瘟病 气候特点 实用价值 发生规律 重发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地区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2
作者 傅春旭 陈富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105-107,共3页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占我国粮食总产40%左右。由于受水资源缺乏和耕地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进一步拓展稻作面积不太可能,通过选育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及优化栽培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是唯一可行之路。
关键词 丹东 水稻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高增贵 陈捷 +8 位作者 薛春生 郭红莲 鄢洪海 王桂清 付波 陈刚 王作英 陈丽 时俊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 ,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描述玉米灰斑病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 ,Gompertz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切合实际。灰斑病的发病条件试...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 ,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描述玉米灰斑病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 ,Gompertz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切合实际。灰斑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 ,此病害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和种植形式等的关系密切 ,而与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和施肥的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流行规律 发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线克防治北方根结线虫病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霆 李永峰 +2 位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杨海龙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北方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植物寄生线虫 真菌病害 大豆胞囊线虫 化学药剂 球孢白僵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丽静 潘刚刚 +3 位作者 何晶 刘君 张立军 张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以4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结果表明:48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六大类群,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分类后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生产上推广... 以4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结果表明:48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六大类群,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分类后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生产上推广组合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结果表明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对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可以用来结合田间配合力对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RAP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防治玉米土传性病害药效的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捷 刘艳舞 +8 位作者 辛彦军 高增贵 纪明山 薛春生 付波 陈刚 王作英 时俊光 牛小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90-493,共4页
采用美国生产的BG -2、Soilgard两种生物农药和国内生产的生物型种衣剂 (ZSB)对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苗期和成株期的防治试验表明 :两种生物农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茎腐病菌在苗期引起的根腐病 ,其中BG -2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高达55.14% ... 采用美国生产的BG -2、Soilgard两种生物农药和国内生产的生物型种衣剂 (ZSB)对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苗期和成株期的防治试验表明 :两种生物农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茎腐病菌在苗期引起的根腐病 ,其中BG -2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高达55.14% ;Soilgard对腐霉菌的防治效果达55.57%。BG -2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ZSB好。田间试验表明 :ZSB对纹枯病比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好。1:40的种子包衣量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茎腐病 纹枯病 苗病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春玉米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7
作者 丛斌 杨长城 +6 位作者 杨思咸 李玉清 文华 刘伟 羿远启 傅波 陈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综述了辽宁省春玉米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不同发展时期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模式 ,评述了各时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特点 ,认为辽宁省春玉米区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经济有效、实用性强 ,与社会发展环境相... 综述了辽宁省春玉米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不同发展时期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模式 ,评述了各时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特点 ,认为辽宁省春玉米区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经济有效、实用性强 ,与社会发展环境相协调 ;并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上出现的次要病虫害与原来被控制的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 ,病虫害为害加重 ,病虫害灾变异常爆发时缺乏有效的应急防治措施等问题 ,从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加强主要病虫害中长期预警技术研究 ,增强自然控制力量 ,监测病原菌生理分化和潜在危险性病虫害发展动态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综合治理 玉米害虫 玉米病害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St3 HN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分析
8
作者 曹志艳 温雷蕾 +3 位作者 李静宜 陈晓旭 王作英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研究在克隆获得玉米大斑病菌1,3,8-三羟基萘还原酶基因(St3HNR)的基础上,拟对该基因编码产物进行异源表达分析,明确基因功能。试验利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St3HN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PIC9K-St3HNR,采用电击转化... 本研究在克隆获得玉米大斑病菌1,3,8-三羟基萘还原酶基因(St3HNR)的基础上,拟对该基因编码产物进行异源表达分析,明确基因功能。试验利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St3HN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PIC9K-St3HNR,采用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宿主菌GS115中得到了重组酵母菌株,经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发现,从诱导48 h开始有一个分子量约为28 kD的蛋白组分分泌,与St3HNR的编码产物分子量相近,且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对照及未诱导菌株中不存在该条带,推测St3hnr蛋白在宿主菌中分泌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基因编码产物的催化活性,明确该基因在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DHN黑色素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插植密度及方式的新探讨
9
作者 冯云选 于兵 钱庆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水稻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它是靠群体效应达到增产结果,本试验是在实际操作基础上,认为纵横宽窄行插植方式对水稻生产有很大增产效果。
关键词 水稻 插植密度 群体 个体 纵横宽窄行插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与抗病材料利用 被引量:45
10
作者 吴纪昌 马丽君 王作英 《辽宁农业科学》 1997年第5期25-28,共4页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1~1996年对1448份次玉米自交系及杂系组合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15份,0.5~1级材料有157份,占17.1%,这些抗病材料多数...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1~1996年对1448份次玉米自交系及杂系组合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15份,0.5~1级材料有157份,占17.1%,这些抗病材料多数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如沈137、丹黄19等,另外掖107、OH43Ht3、81515等也是抗病的。在鉴定的533份杂交中0.5~1级有84份,占19.8%,其中5003、7922系统与旅系统配出的组合多数感病,而沈137、丹黄19等抗病系配出的组合都是抗病的。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之间,多数趋向于抗病强的亲本,其抗性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尾孢菌叶斑病 鉴定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富忠 白世枝 +4 位作者 曹启章 苗雨佳 李恒蓉 丁立国 王秀凤 《北方水稻》 CAS 2001年第S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辽宁省 三亚市 极端最低气温 生殖细胞 南繁育种 农科院 减数分裂期间 分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旱稻生产 促进节水栽培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启章 白世枝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7,共2页
旱稻是由水稻品种受旱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通常是在旱地直播栽培,一生勿须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在干旱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辅以适量灌水的稻作,其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 一、旱稻生产概况 全球旱稻种植面积约236万hm2... 旱稻是由水稻品种受旱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通常是在旱地直播栽培,一生勿须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在干旱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辅以适量灌水的稻作,其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 一、旱稻生产概况 全球旱稻种植面积约236万hm2,占全部稻作总面积的14%,其中亚洲约1159万hm2,非洲205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旱稻 生产 节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恒蓉 白钢 +2 位作者 陈富忠 丁立国 白世枝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旱稻栽培是一种节水型稻作农业,尤其在低洼沼地、山间浸润田以及水资源缺乏地区有较大发展空间。旱稻栽培关键技术环节,一是一次播种保全苗,二是防除田间杂草,三是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必须配套。
关键词 旱稻 栽培技术 节水型稻作农业 杂草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玉自交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刚 陈丽 高洪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22-525,共4页
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E28和丹340等为代表的丹玉自交系 ,是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它们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突出特点 ,因而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自70年代以来 ,由丹玉自交系组配的... 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E28和丹340等为代表的丹玉自交系 ,是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它们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突出特点 ,因而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自70年代以来 ,由丹玉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 ,经审定、鉴定的就有142个 ,合计种植面积约8×107hm2 ,年种植面积7×106hm2。由此 ,确立了旅大红骨种质类群和Lancaster类群中自330亚群的重要地位 ,已成为中国玉米重要的种质来源 ,促进了中国玉米育种研究的快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自交系 杂交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杂交粳稻是北方稻区稻谷产量的重要增长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启章 陈富忠 +1 位作者 李恒蓉 李辉 《北方水稻》 CAS 2010年第3期71-72,共2页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杂交水稻发展概况,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概况,指出农民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认识不断增强,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超级杂交粳稻品种不断涌现,国家的惠农政策及稻谷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农民种稻的...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杂交水稻发展概况,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概况,指出农民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认识不断增强,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超级杂交粳稻品种不断涌现,国家的惠农政策及稻谷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等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有利条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投资力度,广泛开展协作攻关,把超级杂交粳稻的研究、开发工作做大做强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粳稻 稻米安全 发展概况 发展前景 提高单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启章 孙兴国 李恒蓉 《北方水稻》 CAS 2010年第4期74-75,共2页
介绍了黄海稻区的气候特点及水稻生产概况,概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黄海稻区水稻品种更新及栽培技术改进,针对稻区存在的病虫害发生较重、种子市场混乱、农业技术推广环节较薄弱、缺乏抗病优质主栽品种等问题,提出育种单位应确立高标准... 介绍了黄海稻区的气候特点及水稻生产概况,概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黄海稻区水稻品种更新及栽培技术改进,针对稻区存在的病虫害发生较重、种子市场混乱、农业技术推广环节较薄弱、缺乏抗病优质主栽品种等问题,提出育种单位应确立高标准的育种目标、加大杂交水稻育种力度、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强对稻农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加快水稻新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稻区 水稻品种 栽培技术 生产发展 单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丹粳7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长河 孙兴国 +1 位作者 张丽娟 孙振东 《辽宁农业科学》 1999年第2期50-51,共2页
1选育经过水稻新品种丹粳7号是丹东市农科院水稻试验站育成。1985年,采用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花培育成的高产、抗病品种中花9号为母本,我站籼粳杂交育成的广抗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新品系7041为父本,于田间进行人工杂交,198... 1选育经过水稻新品种丹粳7号是丹东市农科院水稻试验站育成。1985年,采用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花培育成的高产、抗病品种中花9号为母本,我站籼粳杂交育成的广抗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新品系7041为父本,于田间进行人工杂交,1985年冬至1986年春在海南种植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选种 育种 丹粳7号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玉米制种抗旱增产播种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兵 《垦殖与稻作》 CAS 1997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播种 制种 抗旱增产效果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丹豆9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峰 陈榛 +5 位作者 孙玉军 刘永涛 胡玉琦 何波 赵文铎 孙建英 《辽宁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51-52,共2页
丹豆9号是丹东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85年以“凤交66-12”为母本,以“MC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培育选择而成,原代号“丹87-3”。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同意推广。1品种选... 丹豆9号是丹东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85年以“凤交66-12”为母本,以“MC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培育选择而成,原代号“丹87-3”。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同意推广。1品种选育经过1985年杂交当代收12个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丹豆9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丹粳12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东 王长河 +3 位作者 孙兴国 孙振东 张丽娟 单义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丹粳12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站,1998年用丹粳7号做母本,中丹2号做父本,人工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高产优质 品种审定委员会 系统选育 多抗 母本 父本 农业科学院 丹东 试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