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种质鼓粒期源库关系及籽粒皱缩性鉴定指标筛选
1
作者 黄俊霞 冀宝璐 +7 位作者 赵伟 王小凡 赵翔 姚兴东 张惠君 王海英 敖雪 谢甫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2,共9页
[目的]鼓粒期是大豆种质籽粒形成和充实的关键时期,源库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籽粒的灌浆速度和饱满度。研究大豆种质鼓粒期源库关系与籽粒皱缩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皱缩籽粒形成的生理机制,以期为育种工作者提供更精准的育种目标和策略。... [目的]鼓粒期是大豆种质籽粒形成和充实的关键时期,源库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籽粒的灌浆速度和饱满度。研究大豆种质鼓粒期源库关系与籽粒皱缩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皱缩籽粒形成的生理机制,以期为育种工作者提供更精准的育种目标和策略。[方法]采用不同来源的355份大豆种质资源为试材,测定了鼓粒期源库关系和成熟期籽粒皱缩等指标,并分析了鼓粒期源库关系与籽粒皱缩的关系。[结果]355份大豆种质可划分为5个皱缩等级,分别为0级(9份)、3级(321份)、5级(3份)、7级(21份)和9级(1份),等级越高,籽粒皱缩越严重。籽粒皱缩和源库关系相关分析发现,叶片净光合速率、营养器官干重、叶荚比和籽粒淀粉含量与皱缩等级存在负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和生殖器官干重与皱缩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大豆种质的14个源库关系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8.83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营养器官干重、生殖器官干重、籽粒淀粉含量等主要源库关系性状是影响籽粒皱缩等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 源库关系 籽粒皱缩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高产创建及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永祥 陈得义 +3 位作者 刘晓馨 白向历 王亮 王孝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23,共4页
为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2015—2017年,以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为材料,相继在辽北(铁岭、开原)、辽西(阜蒙、北镇)、辽中(灯塔)、辽南(海城)、辽东(凤城)等辽宁省各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田创建工作。通过3年的探索,共创建达标高产田12... 为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2015—2017年,以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为材料,相继在辽北(铁岭、开原)、辽西(阜蒙、北镇)、辽中(灯塔)、辽南(海城)、辽东(凤城)等辽宁省各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田创建工作。通过3年的探索,共创建达标高产田12块,产量范围在9 768~15 291kg/hm2之间。2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出现在海城地区,采用的种植形式为1穴3株。在凤城、阜蒙、灯塔3地进行了密度试验和不同栽培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丹玉336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104株/hm2,丹玉80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104~6.75×104株/hm2之间,在阜蒙和灯塔地区种植密度略高。种植形式结果表明,丹玉336和丹玉801采用宽窄行或者大垄双行种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形式。由大区示范及小区试验均可以看出,改变传统的清种方式是目前提高辽宁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高产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双株叶片定向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葛立胜 景希强 +2 位作者 何晶 高洪敏 丰光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是玉米单穴栽培基础上的创新型技术,为改善玉米群体生态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玉米双株定向超高产栽培的原理、关键性技术、创新发明和科技成果作以概括总结。
关键词 玉米 双株定向栽培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系丹340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及地位 被引量:5
4
作者 时俊光 王作英 +2 位作者 曲岗 刘波 陈得义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丹 340是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之一 ,对我国玉米育种有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配合力高 ,综合性状优良 ,抗病性较强和适应性极强等特点。利用丹 340所配组合通过审定有 41个 ,累计种植面积 1810万hm2 ,增产粮食 10 7.83亿kg ,增加社会效益 86 ... 丹 340是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之一 ,对我国玉米育种有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配合力高 ,综合性状优良 ,抗病性较强和适应性极强等特点。利用丹 340所配组合通过审定有 41个 ,累计种植面积 1810万hm2 ,增产粮食 10 7.83亿kg ,增加社会效益 86 .12亿元。同时 ,由丹 340选育出一系列丹 340衍生系 ,利用这些衍生系又配出许多杂交新组合 ,扩大了丹 340的辐射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遗传基础 丹340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玉69号
5
作者 鲁宝良 赵文媛 +2 位作者 刘日尊 郭永才 关国志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4,共1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全国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含水量高、抗病性较差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利用引进外来优异种质与本...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全国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含水量高、抗病性较差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利用引进外来优异种质与本地种质相结合的原则,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优良,熟期与农大108相近.产量高于郑单958的玉米杂交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玉米品种 优异种质 郑单958 农大108 气候条件 粮食作物 品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玉米杂交种JY51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君海 刘波 王玉环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274-274,293,共2页
JY518(原代号丹玉8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12年冬以丹L658为母本,以丹L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7.8%,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强、米质优良和活秆... JY518(原代号丹玉8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12年冬以丹L658为母本,以丹L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7.8%,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强、米质优良和活秆成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JY51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70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7
作者 徐娥 景希强 +2 位作者 葛立胜 杨雨明 王秀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2期84-86,共3页
丹玉701号(丹700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以丹7926为母本,丹L99为父本组配的晚熟玉米单交种。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08年同组生产试验均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具有抗倒性强、抗病、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丹玉701号 丹7002 玉米单交种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组合──“丹3034”简介
8
作者 景希强 何晶 +2 位作者 宁家林 曹祖波 高洪敏 《垦殖与稻作》 1997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丹3034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交种丹玉336在宁夏引(扬)黄灌区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9
作者 徐娥 高洪敏 +1 位作者 周旭梅 高海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6期267-268,271,共3页
丹玉336是2011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丹3142为母本、自选系丹314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单交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2015年通过辽宁审定,2017年通过山西审定,2020年通过宁夏审定。该品种自2015年起... 丹玉336是2011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丹3142为母本、自选系丹314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单交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2015年通过辽宁审定,2017年通过山西审定,2020年通过宁夏审定。该品种自2015年起在宁夏引(扬)黄灌区种植表现突出。笔者介绍了丹玉336品种在该区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种 丹玉336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丹玉50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郑君海 刘波 王玉环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4期223-224,共2页
丹玉50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L658为母本,自选系丹314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通过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9.3%,该品种产量高,容重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抗螟虫,是适宜吉林省玉米晚熟区种植的新品种。
关键词 玉米 “丹玉509”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份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俊 尹晓红 +4 位作者 郭志富 刘君 刘旭 李卉 景希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6-1258,1297,共4页
从80对玉米(Zea mays L.)SSR引物中筛选出26对扩增带型稳定性较高的引物,利用这些SSR引物对70份国内外收集引进的玉米自交系和6个国内标准测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6对引物在76份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到80个等住基因位点,每对... 从80对玉米(Zea mays L.)SSR引物中筛选出26对扩增带型稳定性较高的引物,利用这些SSR引物对70份国内外收集引进的玉米自交系和6个国内标准测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6对引物在76份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到80个等住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平均3.0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18~0.80,平均为0.45.UPGMA聚类结果表明,70份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PB、BSSS 6个杂种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自交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丹408的试种成功讨论玉米种质资源的选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镛 徐艳霞 +2 位作者 李芳志 宋儒 曹祖波 《辽宁农业科学》 1998年第5期35-36,共2页
为了总结玉米育种试验,结合丹408组合的选育过程,着重对种质资源的选用,提出一些看法。1原有用过的种质资源已经落后———玉米育种问题的出现一个新品种的育成,离不开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复杂。... 为了总结玉米育种试验,结合丹408组合的选育过程,着重对种质资源的选用,提出一些看法。1原有用过的种质资源已经落后———玉米育种问题的出现一个新品种的育成,离不开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复杂。按地区,有省内、国内、国外之分;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良种 从丹408 试种 种质资源 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育种技术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景煜 《辽宁农业科学》 1998年第5期32-34,共3页
1991年笔者在“辽宁农业科学”第1期发表的“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论述了有关基础试材的选择及自交系的选育方法、目标等方面的问题。时隔5年,感到有些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拓宽育种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推进... 1991年笔者在“辽宁农业科学”第1期发表的“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论述了有关基础试材的选择及自交系的选育方法、目标等方面的问题。时隔5年,感到有些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拓宽育种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推进育种事业的发展,本着从实际出发,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优良品 高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种业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亮 景希强 +3 位作者 杨辉 杨雨明 唐文明 李方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种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种子法》 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 W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