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临颍夏大豆有荚无粒大面积减产绝收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哲源 陈佩英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1-85,共5页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多次实地调查走访结果,对2019年临颍夏大豆有荚无粒,大面积减产绝收现象从种子、外界环境条件、病虫危害、病毒侵染、栽培管理、土壤营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大豆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干旱是诱因,引种不当...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多次实地调查走访结果,对2019年临颍夏大豆有荚无粒,大面积减产绝收现象从种子、外界环境条件、病虫危害、病毒侵染、栽培管理、土壤营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大豆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干旱是诱因,引种不当、种子稳定性、抗逆性差是主因,另外病虫危害、重插连作、管理不当、土壤酸化、营养缺失或不均衡也是导致大豆花而不实、高秕荚率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合理引种、选种、适时排灌、综合防治病虫,预防病毒传播、合理施肥、均衡营养、合理轮作、科学管理等对策,以期为临颍县大豆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颍县 夏大豆 有荚无粒 原因探讨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颍大雾气候及单站要素特征
2
作者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203-204,共2页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单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颍2014年夏季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思考与对策
3
作者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详细介绍了临颍县2014年夏季干旱的特点及对主要秋作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对暴露出来的种粮大户损失大、粮食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 详细介绍了临颍县2014年夏季干旱的特点及对主要秋作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对暴露出来的种粮大户损失大、粮食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临颍粮食稳产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业影响 思考与对策 临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转变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4
作者 王湘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290-294,共5页
利用195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C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了引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 利用195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C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了引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中后期、华南地区在90年代初期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华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别与南亚高压的西伸脊点指数、南界指数及东伸脊点指数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东,华北地区高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低层为异常偏北风,存在异常下沉运动,导致华北夏季降水减少;70年代末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90年代初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华南夏季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 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 年代际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
作者 王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33-33,47,共2页
随着气象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保障及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临颍气象局自动站的采集器、地温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总结了自动气象站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故障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