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邓莉丽 刘青华 +2 位作者 周志春 高凯 骆定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 【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方法】对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进行检测,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进行主坐标(PCoA)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M策略和随机取样策略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分析不同核心种质的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确定最适合的构建方法。【结果】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5.54,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1.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_(IC))为0.90,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结构分析将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分为4个亚群,主坐标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根据遗传多样性参数和抽样数量综合考虑,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以最小的种质数保留原有种质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为最佳的取样策略。利用该策略得到了72份核心种质,其保留了原有种质100%的等位基因数,N_(e)、I、期望杂合度(H_(e))、PIC等遗传参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5.67%、94.96%、98.12%和100.00%,将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有种质进行t检验、PCo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结论】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构建的72份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去除了遗传冗余,有利于抗性马尾松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可为优异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抗松材线虫病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松树组织结构与松脂组分差异研究
2
作者 胡卫江 彭方有 +4 位作者 王灵玲 刘海英 李文华 刘青华 陈献志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具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对松树的抗病机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不同抗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湿地松P. elliottii与火炬松P. taed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松脂组分测定,... 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具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对松树的抗病机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不同抗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湿地松P. elliottii与火炬松P. taed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松脂组分测定,分析松树抗性与树脂道结构和松脂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4种松树的树脂道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湿地松与火炬松的树脂道呈现面积大、数目多的特征;方差分析表明,松脂组分中单萜与倍半萜在不同抗性松树间存在显著差异,火炬松与湿地松中倍半萜含量极少。相关性分析表明,松树抗性与β-蒎烯和柠檬烯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叶蒎烯、环长叶烯和长叶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松树抗性育种和抗性生物制剂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组分 组织结构 松树 抗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坡位对枫香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玫 陈攀攀 +2 位作者 孙薇 赵奥博 潘学飚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2-44,64,共4页
本研究选择浙江省临海市不同坡向和坡位的15年生枫香树人工林样地,研究坡向和坡位对枫香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阳坡枫香树生长量高于阴坡,表现在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明显大于阴坡;无论阳坡还是阴坡,下坡枫香树生长量均优于... 本研究选择浙江省临海市不同坡向和坡位的15年生枫香树人工林样地,研究坡向和坡位对枫香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阳坡枫香树生长量高于阴坡,表现在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明显大于阴坡;无论阳坡还是阴坡,下坡枫香树生长量均优于中坡。采用Weibull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枫香树径阶分布,不同处理林分都还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径级结构。总体来看,应选择阳坡和下坡等条件较好的立地种植枫香树,以获得更佳的生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树人工林 坡向 坡位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溪多足摇蚊属种类记述
4
作者 曹家康 罗柠 +2 位作者 狄轩如 严萍 齐鑫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依据采集自黄岩溪的摇蚊标本,记述了新记录种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 Kieffer,1912)摇蚊2种,分别为浅川多足摇蚊(Polypedilum asakawaense Sasa,1980)、小云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eculosum(Meigen,1804)],对这2种摇蚊的雄成虫和幼虫... 依据采集自黄岩溪的摇蚊标本,记述了新记录种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 Kieffer,1912)摇蚊2种,分别为浅川多足摇蚊(Polypedilum asakawaense Sasa,1980)、小云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eculosum(Meigen,1804)],对这2种摇蚊的雄成虫和幼虫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幼虫均为浙江省首次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 Kieffer) 种类 记述 新记录种 黄岩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彬 刘青华 +3 位作者 周志春 徐六一 陈雪莲 罗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相关基因,为解析马尾松抗性机理和高抗马尾松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高抗和易感2种马尾松基因型接种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取样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通过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差异基因识... [目的]研究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相关基因,为解析马尾松抗性机理和高抗马尾松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高抗和易感2种马尾松基因型接种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取样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通过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差异基因识别以及富集分析,以筛选与抗松材线虫病相关的组成型差异基因。[结果]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分别获得2 866、679和1 657个差异基因,且在接种松材线虫后不同时间点间,共有差异基因相对较少。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最显著的生物学进程是氧化-还原过程,而GO项刺激反应、转录调节以及香叶基二磷酸代谢过程也显著富集。对这几类GO项相关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接种后3个时间点GO项刺激反应中共包括26个R基因,除了2个R基因外,其它R基因表达皆为组成型,在接种松材线虫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而GO项转录调节中仅2个差异基因被nr注释为ERF转录因子,其余为未知基因。接种松材线虫后,ERF转录因子在高抗马尾松上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易感马尾松上的表达量,且在接种松材线虫和对照间表达量变化不显著,也为组成型基因表达。GO项香叶基二磷酸代谢过程中,GGPPS 3个基因也在高抗马尾松上具有更高表达量,为组成型基因表达。这些基因中TIR-NBS-LRR基因(c65785.graph_c0)、ERF转录因子(c78073.graph_c0)和3个GGPPS基因在高抗马尾松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易感马尾松中表达量较低,甚至为0,可作为开发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用于鉴定抗性马尾松。[结论]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天其表达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基因最多,其中,LRR基因、ERF转录因子和GGPPS与马尾松的抗性相关,部分TIR-NBS-LRR基因、ERF转录因子和GGPPS有望被开发为鉴定高抗马尾松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 抗性 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β-蒎烯合酶基因克隆以及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响应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彬 刘青华 +3 位作者 周志春 罗柠 解懿妮 陈献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对马尾松β-蒎烯合酶基因PmPinS进行克隆,分析其序列特征和高抗易感马尾松中松材线虫侵染后的表达模式,为解析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克隆马尾松Pm-PinS的全长编码区序列,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 [目的]对马尾松β-蒎烯合酶基因PmPinS进行克隆,分析其序列特征和高抗易感马尾松中松材线虫侵染后的表达模式,为解析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克隆马尾松Pm-PinS的全长编码区序列,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基因特征;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马尾松蒎烯合酶基因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马尾松蒎烯合酶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包含187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2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1.95 kD,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含有萜类合酶典型的RR(X)8W、DDXXD和NSE/DTE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mPinS与扭叶松(-)β-蒎烯合酶聚为一支,序列相似性达93.16%。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PmPinS在松材线虫接种后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PmPinS在高抗马尾松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且在接种30 d内呈现上升趋势,而易感马尾松PmPinS在接种1 d后迅速下降,在接种2 a后,PmPinS表达量在高抗马尾松茎部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对松材线虫外源施加α-蒎烯、β-蒎烯及其混合溶液,结果表明:α-蒎烯与β-蒎烯可明显抑制松材线虫存活率,且混合溶液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PmPinS为马尾松单萜合酶家族的一员,复杂催化GPP参与β-蒎烯的合成,该基因在高抗马尾松茎部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同时其可能的催化产物α-蒎烯与β-蒎烯对松材线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在马尾松抗松材线虫过程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蒎烯合酶 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根有 陈献志 +2 位作者 谢文远 雷祖培 陈征海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82-85,共4页
对华东地区6个种子植物的名称进行了修订:(1)基于形态学研究结果,将南京柳Salix nankingensis C.Wang et S.L.Tung作为浙江柳S.chekiangensis Cheng的新异名;(2)研究了光萼奇花柳S.atopantha C.K.Schneid.var.glabra K.S.Hao ex C.F.Fan... 对华东地区6个种子植物的名称进行了修订:(1)基于形态学研究结果,将南京柳Salix nankingensis C.Wang et S.L.Tung作为浙江柳S.chekiangensis Cheng的新异名;(2)研究了光萼奇花柳S.atopantha C.K.Schneid.var.glabra K.S.Hao ex C.F.Fang et A.K.Skvortsov与银叶柳S.chienii Cheng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文献,赞同将前者作为后者的异名处理;(3)比较了爱玉子Ficus pumula L.var.awkeotsang(Makino)Corner与椭果薜荔F.pumila L.var.ellipsoidea Cheng的形态特征,将前者作为后者的新异名;(4)研究了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与圆齿野鸦椿E.konishii Hayata、福建野鸦椿E.fukienensis Hsu的形态特征,认为后二者是有别于前者的一个种系,并恢复了圆齿野鸦椿的种级地位;(5)发现腺毛黄芩ScutellariaadenotrichaX.H.GuoetS.B.Zhou属于S.adenotricha Boiss.et Heldr.ex Boiss.的晚出异物同名,依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深圳法规),给出了其替代名S.fujianensis Z.H.Chen,W.Y.Xie et X.Z.Chen;(6)基于分子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证据,将武夷红樱Cerasus campanulata(Maxim.)Masam.et S.Suzuki var.wuyiensis X.R.Wang,X.G.Yi et C.P.Xie提升为种级,即C.wuyiensis(X.R.Wang,X.G.Yi et C.P.Xie)Z.H.Chen,W.Y.Xie et Z.P.L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类修订 新名称 新组合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大棚智能控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尤建林 周书永 +1 位作者 邵宝富 王天榜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3期86-88,共3页
为探究大棚促成栽培智能控温对杨梅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1号连体大棚、2号连体大棚以及露地栽培各5个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卷膜器控温促进杨梅优质高效。结果表明,平均株产51.6k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3%;并获得2020... 为探究大棚促成栽培智能控温对杨梅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1号连体大棚、2号连体大棚以及露地栽培各5个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卷膜器控温促进杨梅优质高效。结果表明,平均株产51.6k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3%;并获得2020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三等奖。通过近几年的成功经验及试验总结,提出智能促成大棚搭建、品种选择与熟期、矮冠修剪、人工授粉、科学疏果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杨梅智能控温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大棚促成 智能控温 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