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与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1
作者 应俊杰 余山红 +5 位作者 方辉 冯永斌 项加青 戴彬凤 明珂 钟列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259-2265,共7页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无人机与农药喷雾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植保器械,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起来既便捷又高效,是农业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植保无人机技术应...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无人机与农药喷雾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植保器械,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起来既便捷又高效,是农业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概况、服务体系现状、可持续发展建议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植保无人机飞防工作体系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农机农艺融合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早中熟品种不同苗龄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明 汪恩国 +4 位作者 蔡建军 何贤彪 刘也楠 汤学军 何道根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探明冬春西兰花不同苗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序花球采收动态,明确高密度栽培西兰花最佳苗龄方案,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潜力,对早中熟‘奇迹’西兰花不同苗龄进行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奇迹’西兰花苗龄弹性大,... 为探明冬春西兰花不同苗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序花球采收动态,明确高密度栽培西兰花最佳苗龄方案,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潜力,对早中熟‘奇迹’西兰花不同苗龄进行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奇迹’西兰花苗龄弹性大,苗龄以40~50天为宜;其生长发育进程随苗龄改变而改变,全生育期随苗龄增加而延长(P=1.3829X+56.895,r=0.9948**),花球采收期反而缩短(F=-0.4171X+29.562,r=0.9587**);采用46600株/hm^2(较常规栽培密度提高40%左右)高密度栽培,商品花球合格率达98%以上,球形球色球整实度较为理想,蕾粒均匀,品质好,产量可达3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苗龄 高密度 配方施肥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籼粳型杂交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3
作者 陈红 叶徐豪 +2 位作者 孙肖雨 方辉 汤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25-429,共5页
为比较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提升水稻螟害防控能力,于2022年在杂交水稻上开展螟害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二化螟危害初期或枯鞘初现期667 m^(2)施用2次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15或20 mL,对二化螟全代防控效果可达... 为比较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提升水稻螟害防控能力,于2022年在杂交水稻上开展螟害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二化螟危害初期或枯鞘初现期667 m^(2)施用2次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15或20 mL,对二化螟全代防控效果可达80.92%和97.65%,其持效期可达20~30 d;但其对二化螟幼虫的速效性不强。因此,在水稻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遵循“打早、打小”的原则,提倡在卵孵高峰期作2次(间期10 d)长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氟虫胺 二化螟 杂交水稻 药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晓肖 李伟龙 +2 位作者 蒋芯 郭巧慧 江俊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9-263,278,共6页
2018年开展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试验,移栽后用5种药剂灌根处理。分别进行了5种药剂灌根次数试验、3种药剂灌根剂量试验和3种药剂灌根时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500 g/L氟啶胺SC是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最佳药剂,但使用不当会有药... 2018年开展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试验,移栽后用5种药剂灌根处理。分别进行了5种药剂灌根次数试验、3种药剂灌根剂量试验和3种药剂灌根时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500 g/L氟啶胺SC是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最佳药剂,但使用不当会有药害风险,移栽当天用2250 g/hm^2、移栽后3 d用3375 g/hm^2和4500 g/hm^2灌根,花球成熟期推迟,株高、最大叶面积均不同程度受抑制,尤其在苗期使用会明显抑制生长,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无法正常盘根。建议用2250 g/hm^2分别在移栽后3~7 d和移栽后30 d各灌根1次。其次采用100 g/L氰霜唑SC,338 g/hm^2在移栽后0~3 d和30 d灌根也可取得较好防效。75%百菌清WP 8440 g/hm^2与100 g/L氰霜唑SC 338 g/hm^2防效相当。20%噻唑锌SC防效较低,62.5 g/L精甲·咯菌腈FSC防效最差,不适宜用在根肿病防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药剂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华弟 沈颖 +2 位作者 汪恩国 黄茜斌 徐志宏 《农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14,共9页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2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2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果蝇 种群发生动态 监测预报 综合防治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苏英京 翟昌国 +2 位作者 钟爱国 陈存坤 翟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84-85,共2页
以有机农业为目标,深入开展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应用创新,形成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方案,实施该方案能保持草莓正常产量、提高草莓抗病性和产品品质。本文总结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农药替代品创新、生... 以有机农业为目标,深入开展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应用创新,形成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方案,实施该方案能保持草莓正常产量、提高草莓抗病性和产品品质。本文总结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农药替代品创新、生产基地选择、整地与施肥、种苗选择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草莓丰产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草莓 微生物肥料 臭氧水 丰产型有机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投入品创新与丰产型有机农法创建 被引量:2
7
作者 苏英京 翟昌国 +2 位作者 钟爱国 林咸刚 翟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经过3年的试验发现,微生物肥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形成基于有益微生物分解、拮抗功能的土壤生物肥力和生物抗病虫能力,取得正常产量,保障作物健康,提升产品品质;臭氧水可以替代许多化学农药,形成基于臭氧超强氧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能力和防治... 经过3年的试验发现,微生物肥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形成基于有益微生物分解、拮抗功能的土壤生物肥力和生物抗病虫能力,取得正常产量,保障作物健康,提升产品品质;臭氧水可以替代许多化学农药,形成基于臭氧超强氧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能力和防治病虫害能力,解决一些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以有机农业为目标,将微生物肥和臭氧水技术融合配套,深入开展方案设计与技术创新,形成一些主要作物丰产型有机农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复合微生物肥 臭氧水 丰产型有机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节本增效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晓肖 郭成根 +1 位作者 李辞海 李伟龙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64-67,共4页
为探索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节本增效技术特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灌根水量、不同药剂产品以及添加海藻酸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移栽后3 d,结合施肥采用500 g/L氟啶胺SC 2 250 g/hm^(2)大水量灌根处理,会因药剂稀释倍... 为探索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节本增效技术特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灌根水量、不同药剂产品以及添加海藻酸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移栽后3 d,结合施肥采用500 g/L氟啶胺SC 2 250 g/hm^(2)大水量灌根处理,会因药剂稀释倍数过高而降低防治效果,因此需要增加50%药剂有效剂量才能达到常规水量灌根处理的防效,但药肥同施可以使人工和汽油成本减半,在防效相当的情况下,常规水量处理的成本仅比大水量处理的少40元/hm^(2);40%氟啶胺SC与500 g/L氟啶胺SC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治效果相近,但前者比后者的药剂成本低25%;500 g/L氟啶胺SC中添加海藻酸对青花菜根肿病无明显增效作用,但能够促进植株生长,体现在株高、叶面积增加,生育期提前,海藻酸用量对促进作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采用40%氟啶胺SC+海藻酸结合肥料大水量灌根的方式可有效防治青花菜根肿病,同时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根肿病 氟啶胺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海12个连作晚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清清 汤学军 +2 位作者 卢依灵 许剑锋 金羽清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315-1316,共2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临海市种植的连作晚稻品种,进行12个连作晚粳水稻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667 m^(2)产量540.0~737.3 kg,平均635.6 kg。甬优1540、嘉诚优1253、甬优58的丰产性较好、生育期适中、综合...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临海市种植的连作晚稻品种,进行12个连作晚粳水稻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667 m^(2)产量540.0~737.3 kg,平均635.6 kg。甬优1540、嘉诚优1253、甬优58的丰产性较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较强,可在临海地区种植。原优780和甬优25丰产性、适应性、综合抗性等表现一般,还需进一步在临海地区进行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品种 连作晚稻 适应性 丰产性 临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锌防治青花菜根肿病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晓肖 李伟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504-1507,共4页
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青花菜上重要的病害之一。试验通过青花菜移栽后用噻唑锌浇根处理的方式防治表明:1)667 m 2分别用噻唑锌1 000 mL、对照药剂氟啶胺300 mL于移栽后3 d、3 d+15 d、3 d+30 d处理,结果显示,2次处理防效优于... 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青花菜上重要的病害之一。试验通过青花菜移栽后用噻唑锌浇根处理的方式防治表明:1)667 m 2分别用噻唑锌1 000 mL、对照药剂氟啶胺300 mL于移栽后3 d、3 d+15 d、3 d+30 d处理,结果显示,2次处理防效优于1次处理,且差异极显著;氟啶胺300 mL处理防效优于噻唑锌1 000 mL处理,两者相同时期、相同处理次数的防效呈极显著差异。2)移栽后3 d,667 m 2分别用噻唑锌500、1 000、1 500、2 000 mL处理,结果显示,高剂量处理防效优于低剂量处理,1 000、1 500、2 000 mL处理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效为42.1%~47.2%,随着剂量增加,防效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噻唑锌500 mL处理防效最低,与其他处理防效呈极显著差异。 3)667 m 2施用噻唑锌1 000 mL,分别在移栽后0(当天)、3、7、14、21、28 d处理,结果显示,早处理防效优于晚处理,移栽后0和3 d处理防效最佳,其次为移栽后7 d处理,防效优于其余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移栽后28 d处理防效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根肿病 噻唑锌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方案
11
作者 苏英京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6期313-314,共2页
笔者以有机农业为目标,深入开展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创新,形成西兰花丰产型有机农法方案。该方案能保持正常产量、提高抗病性和产品品质,主要包括化学肥料农药替代品创新、季节调适、健康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控制等方面。
关键词 西兰花 微生物肥 臭氧水 丰产型有机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雅翠60在浙江临海的表现及适应性评价
12
作者 周晓肖 蒋芯 +1 位作者 郑洋洋 李伟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094-1099,共6页
为明确青花菜雅翠60在浙江临海的表现,2019—2021年开展适应性试验,以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炎秀、中熟品种翡翠6号为对照,调查植物学性状、成熟期、花球特性、单球重、茎粗,综合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雅翠60是中熟优良品种,浙江... 为明确青花菜雅翠60在浙江临海的表现,2019—2021年开展适应性试验,以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炎秀、中熟品种翡翠6号为对照,调查植物学性状、成熟期、花球特性、单球重、茎粗,综合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雅翠60是中熟优良品种,浙江临海适宜8月中下旬播种,4叶1心(苗龄约30 d)时移栽。8月15日播种,成熟天数84.0 d,比炎秀晚9.5 d;8月25日播种,成熟天数104.3 d,比翡翠6号晚3.0 d。株型长势中庸,株高69.5 cm,开展度77.3 cm,叶片偏狭长,最大叶长70.1 cm、宽23.2 cm。花球高圆、紧实,蕾粒细、较均匀,球色绿,低温不紫球,轻微花夹叶,缺硼时轻微空茎。8月15日播种,单球重490.50 g,茎粗5.30 cm,667 m^(2)产量1453.85 kg,比炎秀增产19.26%;8月25日播种,单球重548.29 g,茎粗5.35 cm,667 m^(2)产量1625.13 kg,比翡翠6号增产16.33%,属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翠60 表现 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剑锋 吴家乐 +2 位作者 金羽清 蔡建军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97-1301,共5页
肥料深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关键要素。鉴于当前临海地区化肥种类繁多、施肥方式多样,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料与不同施肥方式相结合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惠多利复合肥深施(HS)和惠多利复合肥减量深施(HSJ... 肥料深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关键要素。鉴于当前临海地区化肥种类繁多、施肥方式多样,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料与不同施肥方式相结合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惠多利复合肥深施(HS)和惠多利复合肥减量深施(HSJ)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茂施缓释肥一次性深施(MSY)显著增加了稻谷含氮量。因此,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受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的影响较大。茂施缓释肥减量深施(MSJ)提升pH值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综上所述,HS和HSJ施肥处理的株高和穗长增效显著且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建议在后续生产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深施肥 产量 水稻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化肥和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羽清 许剑锋 +1 位作者 蔡建军 叶正钱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梯度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和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0%有机替代、20%有机替代、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及常规施肥,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梯度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和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0%有机替代、20%有机替代、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及常规施肥,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有机替代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容重下降4.0%~9.6%。有机替代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化肥投入量,同时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30%有机替代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2.2%。水稻30%基肥有机替代模式,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消纳畜禽粪便,另一方面减少了水稻生产中的化肥成本,增加了产量,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农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替代对柑橘土壤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剑锋 金羽清 +3 位作者 朱潇婷 方辉 蔡建军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97-1101,共5页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柑橘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不施肥、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5%有机替代和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不施肥及化肥优化,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柑橘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不施肥、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5%有机替代和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不施肥及化肥优化,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其中15%有机替代化肥土壤pH值最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15%有机替代处理果汁率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常规施肥降低;同时15%有机替代处理总酸含量最低。从土壤质量提升和柑橘品质改良角度出发,可以采取15%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有机肥 土壤养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对不同杂交晚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金羽清 卢依灵 +2 位作者 王清清 许剑锋 汤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02-1306,共5页
钵苗机插技术在水稻上广泛应用。2021年选用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嘉丰优2号、甬优15等4个杂交晚稻品种,分析比较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育秧机插方式对不同单季晚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钵苗机插能够实现水稻增产... 钵苗机插技术在水稻上广泛应用。2021年选用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嘉丰优2号、甬优15等4个杂交晚稻品种,分析比较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育秧机插方式对不同单季晚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钵苗机插能够实现水稻增产,主要是由于钵苗秧苗素质好,干物质积累多,机插发棵早,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但稻米品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只减少了垩白度。深入研究钵苗机插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钵苗机插的优质单季晚稻品种,达到优质、稳产、节本的目的,为钵苗机插的推广提供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晚稻 品种 产量构成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稻作结构变化对二化螟种群发生的影响
17
作者 孙肖雨 戴德江 +1 位作者 方辉 陈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645-2649,共5页
为探明区域稻作结构变化对二化螟种群数量发生的影响,运用临海市2013—2022年灯下二化螟种群数量和稻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单季稻种植面积在全年稻作结构中占比的下降,早稻和连作晚稻面积占比的上升,稻作模式从单季主栽模式过... 为探明区域稻作结构变化对二化螟种群数量发生的影响,运用临海市2013—2022年灯下二化螟种群数量和稻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单季稻种植面积在全年稻作结构中占比的下降,早稻和连作晚稻面积占比的上升,稻作模式从单季主栽模式过渡至明显的单双混栽模式,导致二化螟种群全年累计蛾量的攀升,成虫主害代从越冬代后移至二代;越冬代二化螟蛾量在全年蛾量中所占比重与全年早稻面积的比例和全年连作晚稻面积的比例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全年单季稻面积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二代二化螟蛾量在全年蛾量中所占比重与全年早稻面积的比例和全年连作晚稻面积的比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年单季稻面积的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合理调整区域内的稻作结构是控制二化螟种群数量,减少其发生为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作结构 二化螟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叶面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景勇 周晓肖 +2 位作者 邱莉萍 杨肖芳 李伟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叶面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益施帮氨基酸水溶肥、Alexin植物免疫剂、绿进微量元素水溶肥及高丽得全螯合态水溶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益施帮处理显著提高株高、叶厚、叶绿素SPAD和叶面积,Alexin处... [目的]研究叶面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益施帮氨基酸水溶肥、Alexin植物免疫剂、绿进微量元素水溶肥及高丽得全螯合态水溶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益施帮处理显著提高株高、叶厚、叶绿素SPAD和叶面积,Alexin处理显著提高株高和叶厚,2种处理均能增加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益施帮效果优于Alexin;绿进和高丽得处理促进植株生长作用不显著,降低单果重,绿进处理的TSS减少,高丽得处理的TSS少量提高,但2种处理均能使果实提前成熟、硬度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叶面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肥 草莓 生长发育 果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肖芳 李伟龙 +3 位作者 周晓肖 江景勇 邱莉萍 蒋桂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63-65,68,共4页
氟啶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为在草莓上科学应用,分别进行50%氟啶胺悬浮剂(SC)对草莓灰霉病防效及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SC 750倍对草莓灰霉病防效优异,一次药后7 d防效为59.82%,二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81.47%和96.64%,... 氟啶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为在草莓上科学应用,分别进行50%氟啶胺悬浮剂(SC)对草莓灰霉病防效及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SC 750倍对草莓灰霉病防效优异,一次药后7 d防效为59.82%,二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81.47%和96.64%,优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WDG)1 000倍、50%啶酰菌胺WDG 1 250倍和25%啶菌噁唑乳油(EC)500倍的防效,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低温期(16℃)喷药处理,50%氟啶胺SC 1 000、750、500、300倍对草莓安全,未见药害现象;高温期(38℃)喷药处理,50%氟啶胺SC 1 000、750、500、300倍各浓度处理对草莓萼片造成药害,浓度越高,症状越明显,数天后可缓解,不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试验结果可知,50%氟啶胺SC防治草莓病害的浓度750~1 500倍为宜,喷药时避开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草莓 灰霉病 防效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台科早3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守坎 刘化宙 +4 位作者 陈孝赏 汤学军 胡继杰 赵超越 侯金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91-793,共3页
台科早3号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好,谷色黄亮,丰产性好,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中... 台科早3号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好,谷色黄亮,丰产性好,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202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等同类型生态区作早稻种植。在栽培上主要做好种子消毒、适时播种、肥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早中熟 台科早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