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生育期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瓶颈问题与技术优化路径
1
作者 李瑞杰 王爱冬 +9 位作者 吴华星 李子秋 冯向前 洪卫源 汤学军 覃金华 王丹英 褚光 张运波 陈松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89-107,共19页
[目的/意义]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精准识别对优化品种选育与生产管理至关重要。传统人工观测效率低、空间覆盖有限,而气象-土壤耦合模型存在参数敏感性与生态适应性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化、精准化需求。遥感技术凭... [目的/意义]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精准识别对优化品种选育与生产管理至关重要。传统人工观测效率低、空间覆盖有限,而气象-土壤耦合模型存在参数敏感性与生态适应性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化、精准化需求。遥感技术凭借高时空分辨率、多源协同和低人工干预优势,为水稻全生育期动态监测提供了革新手段。[进展]近年来,多源遥感数据(卫星、无人机、近地传感)通过光谱-空间-时序三维校正,结合阈值法、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模型显著提升了生育期识别精度。光谱指数与农艺参数的协同反演,以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融合有效增强了生理可解释性。深度学习框架通过冠层纹理、器官形态特征解析,实现了抽穗期至成熟期的高精度识别,而时序模型则捕捉了生育期连续演进的动态规律。[结论/展望]当前技术仍面临多源数据时空异质性、光谱饱和效应、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需构建多源数据同化体系破解时空矛盾,发展跨尺度生理-光谱响应模型揭示生育期驱动机制,并创新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算法提升跨域适应性,最终建立农业大数据支撑的全周期监测体系,为水稻智能管理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识别 遥感 模型 深度学习 多源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与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应俊杰 余山红 +5 位作者 方辉 冯永斌 项加青 戴彬凤 明珂 钟列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259-2265,共7页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无人机与农药喷雾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植保器械,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起来既便捷又高效,是农业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植保无人机技术应...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无人机与农药喷雾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植保器械,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起来既便捷又高效,是农业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概况、服务体系现状、可持续发展建议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植保无人机飞防工作体系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农机农艺融合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飞防早稻二化螟技术要素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红 吴家乐 +2 位作者 叶徐豪 方辉 汤学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探析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飞防早稻二化螟的效果,笔者于2023年选用极飞P100PRO型植保无人机,设定了作业参数,开展了不同单位面积药液用量和商品制剂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喷施额定商品制剂用量的前提下,对二化螟的防效并不... 为探析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飞防早稻二化螟的效果,笔者于2023年选用极飞P100PRO型植保无人机,设定了作业参数,开展了不同单位面积药液用量和商品制剂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喷施额定商品制剂用量的前提下,对二化螟的防效并不随着药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最佳药液用量为39.00 L/hm2;在单位面积喷施额定药液用量的前提下,对二化螟的防效随着单位面积商品制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其单位面积最优商品制剂用量为378.69 mL/hm2,施用1次后的持效期在15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二化螟 环丙氟虫胺 植保无人机 技术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问题
4
作者 苏英京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8期146-146,共1页
现代农业在种子杂交化、过分强调设施保温和滥用农药、化肥后,出现了4个方面的技术异化问题,生态循环农业迫切需要解决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常规育种、优化设施栽培环境、推广农药统一配送、开发专用配方肥等5个方面的农业技术支撑问题。
关键词 技术异化 生态循环农业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浙粉莓2号的选育
5
作者 杨肖芳 周晓肖 +2 位作者 孙晨栋 蒋桂华 张豫超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692,共4页
浙粉莓2号是由香野×越心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植株长势中庸,株高21.3 cm,冠径32.8 cm。果实圆锥形,果面粉红色,果肉白色,髓部空洞小或无,果肉质地细腻,香甜多汁。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30.0 g,全株平均单果质量16.9 g... 浙粉莓2号是由香野×越心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植株长势中庸,株高21.3 cm,冠径32.8 cm。果实圆锥形,果面粉红色,果肉白色,髓部空洞小或无,果肉质地细腻,香甜多汁。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30.0 g,全株平均单果质量16.9 g,果形指数1.29,硬度417.5 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20%,总糖含量74.19 mg·g^(-1),总有机酸含量0.80%,维生素C含量645.66μg·g^(-1),氨基酸含量2.03 mg·g^(-1),花青素含量6.30μg·g^(-1)。在浙江省设施促成栽培,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现蕾,11月上旬盛花,12月中旬果实成熟,连续开花能力强,丰产性好。该品种适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设施促成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新品种 浙粉莓2号 早熟 粉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剑锋 金羽清 +1 位作者 蔡建军 叶正钱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分析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其水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低、中和高3种肥力水平地块进行水稻15%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测定有机质和碱解氮等养分,及水稻千粒重、分蘖数和株高等指标,分析养分吸收和肥料投入... 为分析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其水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低、中和高3种肥力水平地块进行水稻15%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测定有机质和碱解氮等养分,及水稻千粒重、分蘖数和株高等指标,分析养分吸收和肥料投入与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15%有机肥替代在中肥力水平地块上有效磷含量提高24.22%,在高肥力地块上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27.71%;产量方面,在低、中和高肥力水平地块上的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0.60、0.51和0.94 g与29、143和55 kg/hm^(2);养分利用方面,3种肥力水平地块上,15%有机肥替代的稻草全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78.08%、28.85%和29.44%;经济效益方面,15%有机肥替代节约肥料成本187.4元/hm^(2),产值平均增加196.7元/hm^(2)。综上,在低、中和高肥力地块上可采取15%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增加和水稻增产具有益处。本研究为化肥减量及水稻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水稻 土壤肥力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分选设备和果面细菌多样性及分选果实耐贮性评价
7
作者 高恒锦 金国强 +2 位作者 张建国 陈昊东 江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为探索选果机分选增加果损与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对大分1号温州蜜柑采后分选机分选后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果实(FD-1)、仅分选机分选果实(FD-2)、仅微酸性电解水表面清洗果实(FD-3)以及采后不做任何处理果实(对照)进... 为探索选果机分选增加果损与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对大分1号温州蜜柑采后分选机分选后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果实(FD-1)、仅分选机分选果实(FD-2)、仅微酸性电解水表面清洗果实(FD-3)以及采后不做任何处理果实(对照)进行常温贮藏性能评价,并通过16S rDNA技术对分选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的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显示,FD-2常温贮藏21 d的腐烂率达到14.34%,与对照(14.24%)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FD-1(10.27%)和FD-3(9.24%);贮藏期间不同处理间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通过16S rDNA技术从分选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共得到有效序列1557924条,平均有效比例72.15%。选果机传送带位置(XG3)、使用5年以上选果机设备表面(XG6)的Ace和Chao指数均在1000左右,其余分组(处理)的Ace和Chao指数均大于8000,Shannon指数亦是XG3和XG6最低。表明随着选果机连续分选果实,传送带上的细菌物种丰富度降低。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XG3和XG6的细菌物种多样性与其他分组差异显著。XG3和XG6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假单胞菌属、马赛菌属、罗氏菌属等相对丰度较其他分组高,与果实分选后腐损增加存在一定关联。BugBase表型预测显示,不同分组兼性厌氧表型和可移动原件表型群落相对丰度分布均差异明显。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显著降低一些致腐菌如欧文菌属等的相对丰度,从而降低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无损检测 腐烂率 细菌群落多样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早中熟品种不同苗龄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明 汪恩国 +4 位作者 蔡建军 何贤彪 刘也楠 汤学军 何道根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探明冬春西兰花不同苗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序花球采收动态,明确高密度栽培西兰花最佳苗龄方案,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潜力,对早中熟‘奇迹’西兰花不同苗龄进行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奇迹’西兰花苗龄弹性大,... 为探明冬春西兰花不同苗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序花球采收动态,明确高密度栽培西兰花最佳苗龄方案,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潜力,对早中熟‘奇迹’西兰花不同苗龄进行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奇迹’西兰花苗龄弹性大,苗龄以40~50天为宜;其生长发育进程随苗龄改变而改变,全生育期随苗龄增加而延长(P=1.3829X+56.895,r=0.9948**),花球采收期反而缩短(F=-0.4171X+29.562,r=0.9587**);采用46600株/hm^2(较常规栽培密度提高40%左右)高密度栽培,商品花球合格率达98%以上,球形球色球整实度较为理想,蕾粒均匀,品质好,产量可达3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苗龄 高密度 配方施肥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台科早7号的选育与应用
9
作者 侯金祥 赵超越 +2 位作者 刘守坎 张胜 汤学军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2期58-60,共3页
台科早7号是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较宽挺直,穗型较大,着粒较密,结实率高,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台科早7号是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较宽挺直,穗型较大,着粒较密,结实率高,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台科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酸度、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张智 何豪豪 +1 位作者 郁妙 许剑锋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1308,共8页
采用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不同土壤改良剂在阻控农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上的效果。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CK,不施肥;CF,农民习惯施肥;RF,化肥减量;T1,化肥减量+猪粪;T2,化肥减量+石灰;T3,化肥减量+农巧施土壤改良剂;... 采用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不同土壤改良剂在阻控农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上的效果。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CK,不施肥;CF,农民习惯施肥;RF,化肥减量;T1,化肥减量+猪粪;T2,化肥减量+石灰;T3,化肥减量+农巧施土壤改良剂;T4,化肥减量+有机土壤改良剂;T5,化肥减量+丰收延土壤改良剂;T6,化肥减量+高钙土壤改良剂。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T1~T6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P<0.05)升高0.44~1.39,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和交换性酸总量分别显著降低22.8%~39.7%、33.3%~69.4%、30.8%~60.4%,土壤交换性Ca2+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分别显著增长63.2%~120.5%、9.8%~18.5%、56.4%~95.4%、42.2%~66.5%;T1、T4、T5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5%、16.7%、9.9%。综合考虑土壤酸化阻控和水稻增产效应,化肥减量+有机土壤改良剂(3 000 kg·hm^(-2))是该试验条件下较理想的土壤改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土壤改良剂 土壤酸化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籼粳型杂交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11
作者 陈红 叶徐豪 +2 位作者 孙肖雨 方辉 汤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25-429,共5页
为比较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提升水稻螟害防控能力,于2022年在杂交水稻上开展螟害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二化螟危害初期或枯鞘初现期667 m^(2)施用2次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15或20 mL,对二化螟全代防控效果可达... 为比较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提升水稻螟害防控能力,于2022年在杂交水稻上开展螟害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二化螟危害初期或枯鞘初现期667 m^(2)施用2次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15或20 mL,对二化螟全代防控效果可达80.92%和97.65%,其持效期可达20~30 d;但其对二化螟幼虫的速效性不强。因此,在水稻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遵循“打早、打小”的原则,提倡在卵孵高峰期作2次(间期10 d)长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氟虫胺 二化螟 杂交水稻 药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及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的影响
12
作者 叶徐豪 曾宇浩 +1 位作者 倪明 陈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扬麦24为供试材料,对2020、2021和2024年的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展开调查,分析气候因子对其的影响,探究生育期节点(扬花初期和盛期)、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等药剂及施药频次(1次和2次)对其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的... 以扬麦24为供试材料,对2020、2021和2024年的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展开调查,分析气候因子对其的影响,探究生育期节点(扬花初期和盛期)、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等药剂及施药频次(1次和2次)对其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的影响,并观测不同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持续阴雨天气且日均气温在15℃以上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2020年处于轻发状态,2021年偏重发生,2024年处于大流行状态;施用的药剂对小麦生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的感官性状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综合田间防效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赤霉病的防控效果相对突出,2020年扬花初期偏晚施用1次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1.33%、86.05%、0.33和86.05%;在扬花初期施用1次,2021年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41%、85.33%、1.68和90.45%,2024年分别为11.04%、85.20%、3.22和89.93%。综上,赤霉病轻发年份总体防控窗口期较长,扬花初期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期,把握该时期1次施用合适药剂即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实际生产中,在小麦扬花初期,推荐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以防治小麦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窗口期 施药频次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稻区二化螟种群数量演变规律研究
13
作者 潘伟 冯贻富 +2 位作者 綦再华 蔡建军 王治舟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利用浙江省临海市沿海稻区5个虫情监测点二化螟蛾监测数据,研究1990—2023年二化螟种群日行数量,探明二化螟种群数量演变规律,分析造成其演变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二化螟种群数量长期运动周期为22~23年,在近1个半周期中演变规律为高量... 利用浙江省临海市沿海稻区5个虫情监测点二化螟蛾监测数据,研究1990—2023年二化螟种群日行数量,探明二化螟种群数量演变规律,分析造成其演变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二化螟种群数量长期运动周期为22~23年,在近1个半周期中演变规律为高量-中量-低量-高量变化。其中,1990—1999年二化螟种群发生历时184 d,日均诱量14.31只∕灯;2000—2009年其发生历时194 d,日均诱量10.67只∕灯;2010—2019年其发生历时201 d,日均诱量7.05只∕灯;2020—2023年其发生历时205 d,日均诱量25.85只∕灯。影响二化螟种群数量演变的主要因子为早稻、晚稻和单季稻的面积百分占比,以及当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与当年12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气温则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当前二化螟种群趋于新周期高量回升期,为螟量高位危害期,应及时做好监测和防控,提升现代化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种群数量 运动周期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晓肖 李伟龙 +2 位作者 蒋芯 郭巧慧 江俊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9-263,278,共6页
2018年开展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试验,移栽后用5种药剂灌根处理。分别进行了5种药剂灌根次数试验、3种药剂灌根剂量试验和3种药剂灌根时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500 g/L氟啶胺SC是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最佳药剂,但使用不当会有药... 2018年开展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试验,移栽后用5种药剂灌根处理。分别进行了5种药剂灌根次数试验、3种药剂灌根剂量试验和3种药剂灌根时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500 g/L氟啶胺SC是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最佳药剂,但使用不当会有药害风险,移栽当天用2250 g/hm^2、移栽后3 d用3375 g/hm^2和4500 g/hm^2灌根,花球成熟期推迟,株高、最大叶面积均不同程度受抑制,尤其在苗期使用会明显抑制生长,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无法正常盘根。建议用2250 g/hm^2分别在移栽后3~7 d和移栽后30 d各灌根1次。其次采用100 g/L氰霜唑SC,338 g/hm^2在移栽后0~3 d和30 d灌根也可取得较好防效。75%百菌清WP 8440 g/hm^2与100 g/L氰霜唑SC 338 g/hm^2防效相当。20%噻唑锌SC防效较低,62.5 g/L精甲·咯菌腈FSC防效最差,不适宜用在根肿病防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药剂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华弟 沈颖 +2 位作者 汪恩国 黄茜斌 徐志宏 《农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14,共9页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2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2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果蝇 种群发生动态 监测预报 综合防治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英京 翟昌国 +2 位作者 钟爱国 陈存坤 翟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84-85,共2页
以有机农业为目标,深入开展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应用创新,形成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方案,实施该方案能保持草莓正常产量、提高草莓抗病性和产品品质。本文总结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农药替代品创新、生... 以有机农业为目标,深入开展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应用创新,形成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方案,实施该方案能保持草莓正常产量、提高草莓抗病性和产品品质。本文总结了大棚草莓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农药替代品创新、生产基地选择、整地与施肥、种苗选择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草莓丰产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草莓 微生物肥料 臭氧水 丰产型有机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粉虱的发生监测与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颖 王华弟 +2 位作者 汪恩国 黄茜斌 徐志宏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杨梅粉虱为近年来浙江省杨梅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为给综合防控杨梅粉虱提供科学依据,对杨梅粉虱的发生规律、监测预报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杨梅粉虱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 杨梅粉虱为近年来浙江省杨梅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为给综合防控杨梅粉虱提供科学依据,对杨梅粉虱的发生规律、监测预报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杨梅粉虱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进行了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在浙江台州等杨梅产区,以杨梅粉虱、黑刺粉虱、黑胶粉虱发生为主;杨梅粉虱的发生与寄主植物、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天敌因子、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依据杨梅粉虱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制定了杨梅粉虱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程度和为害趋势的预测方法。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0%松脂酸钠SP200倍液和65%噻嗪酮WP2500倍液对杨梅粉虱的校正防治效果分别达97.78%和97.61%,且使用安全,该药剂已在杨梅上登记。为有效控制杨梅粉虱的发生,需采用农业防治、色板诱杀、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粉虱 发生规律 监测预报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投入品创新与丰产型有机农法创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英京 翟昌国 +2 位作者 钟爱国 林咸刚 翟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经过3年的试验发现,微生物肥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形成基于有益微生物分解、拮抗功能的土壤生物肥力和生物抗病虫能力,取得正常产量,保障作物健康,提升产品品质;臭氧水可以替代许多化学农药,形成基于臭氧超强氧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能力和防治... 经过3年的试验发现,微生物肥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形成基于有益微生物分解、拮抗功能的土壤生物肥力和生物抗病虫能力,取得正常产量,保障作物健康,提升产品品质;臭氧水可以替代许多化学农药,形成基于臭氧超强氧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能力和防治病虫害能力,解决一些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以有机农业为目标,将微生物肥和臭氧水技术融合配套,深入开展方案设计与技术创新,形成一些主要作物丰产型有机农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复合微生物肥 臭氧水 丰产型有机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西瓜丰产型有机栽培技术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英京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79,共2页
以有机农业为目标,将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融合配套,深入开展方案设计与技术创新,形成大棚西瓜丰产型有机农法方案。该方案能保持正常产量,提高植株抗病性和产品品质,主要技术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替代品创新、适宜栽培季节选择、适宜品种... 以有机农业为目标,将微生物肥料和臭氧水融合配套,深入开展方案设计与技术创新,形成大棚西瓜丰产型有机农法方案。该方案能保持正常产量,提高植株抗病性和产品品质,主要技术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替代品创新、适宜栽培季节选择、适宜品种选择与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控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西瓜 微生物肥料 臭氧水 丰产型 有机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秀草莓高冷地苗在浙江临海的栽植表现
20
作者 周晓肖 杨肖芳 李伟龙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6,共5页
为明确越秀草莓高冷地苗在浙江省临海市的栽植表现,以高冷地苗和本地苗为试材,分别于9月4日和9月20日定植,移栽当日进行花芽分化镜检,移栽后持续调查植株长势、物候期、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9月4日和9月20日,高冷地苗分别处于... 为明确越秀草莓高冷地苗在浙江省临海市的栽植表现,以高冷地苗和本地苗为试材,分别于9月4日和9月20日定植,移栽当日进行花芽分化镜检,移栽后持续调查植株长势、物候期、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9月4日和9月20日,高冷地苗分别处于花序分化期和雌蕊形成期,本地苗分别处于花芽未分化期和花芽分化始期。9月4日定植的高冷地苗长4.0片新叶后进入现蕾期,定植后66 d进入初熟期、69 d进入成熟期,顶花序果实在11月中旬大量上市,但1—2月断档期长达58 d,前期产量占比不足1/3。9月20日定植的高冷地苗长3.0片新叶后进入现蕾期,定植后60 d进入初熟期、63 d进入成熟期,顶花序果实在11月下旬大量上市,1—2月断档期长达45 d,顶花序花数少,前期产量较低。9月4日定植的本地苗植株间物候期不一致,长7.0片新叶后进入现蕾期,果实3月以后才大量上市,且顶花序和第一腋花序集中生长,导致果实小、品质差、商品果率低、总产量低。9月20日定植的本地苗长5.5片新叶后进入现蕾期,定植后86 d进入初熟期、97 d进入成熟期,顶花序果实在12月下旬大量上市,前期产量占44.57%,2月有17 d的断档期。因此,越秀高冷地苗宜在7月下旬扦插,培养成茎基部粗度1 cm左右的大苗,9月上旬在浙江省临海市定植,搭配本地苗9月下旬定植,能够避免集中采收,均衡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高冷地苗 栽植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