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脾脏癌肉瘤CT表现
1
作者 何爱斌 张欢 +5 位作者 张兴 石玉霞 王渊 蒋健 仲惠平 雍振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2-1593,共2页
图1脾脏癌肉瘤A.上腹部平扫轴位CT图;B.上腹部增强动脉期轴位CT图;C.上腹部CT增强静脉期轴位CT图;D.上腹部增强延迟期轴位CT图;E.病理图(HE,×200)(箭示病灶)患者女,56岁,间断左上腹隐痛1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上腹轻压痛,... 图1脾脏癌肉瘤A.上腹部平扫轴位CT图;B.上腹部增强动脉期轴位CT图;C.上腹部CT增强静脉期轴位CT图;D.上腹部增强延迟期轴位CT图;E.病理图(HE,×200)(箭示病灶)患者女,56岁,间断左上腹隐痛1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脾脏肋缘下5 cm。肿瘤标志物:CA-12548.334 U/ml,甲胎蛋白793.152 ng/ml。腹部超声:左上腹脾胃间隙内11.4 cm×14.7 cm不均匀回声占位,外形尚规则,部分边界不清,CDFI见彩色血流信号。腹部CT:平扫脾脏前部9.7 cm×12.5 cm×14.0 cm近球形混杂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约17.4~22.8 HU(图1A);增强扫描动脉、静脉及延迟期CT值分别为32.6 HU(图1B)、48.9 HU(图1C)及60.5 HU(图1D),低密度区无强化;脾动脉分支走行于其内;结肠脾曲明显受压,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诊断:脾脏前占位,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行全麻下脾脏肿物及部分横结肠切除术。病理:送检脾脏组织呈灰红色,表面呈灰白多结节状,切面见14 cm×9 cm灰白肿物,局部灰黄质糟脆;光镜下见瘤组织伴出血及大片凝固性坏死,浸及脾脏实质及横结肠肠壁浆膜层;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K(L)(部分+),CK8/18(部分+),CD56(+),CK19(局部+),Vim(+),AFP(部分+),Ki-67(70%+)。病理诊断:脾脏癌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