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建成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7-103,共7页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 ,形成了低层次的买方市场。我国的买方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 ,但却具有典型的经济过剩的特征。买方市场的出现 ,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 ,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十分突出地摆在了我们...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 ,形成了低层次的买方市场。我国的买方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 ,但却具有典型的经济过剩的特征。买方市场的出现 ,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 ,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十分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方市场 经济过剩 经济结构 调整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
作者 朱建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7-72,共6页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买方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具有典型的经济过剩特征。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十分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是加快我国...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买方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具有典型的经济过剩特征。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十分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方市场 经济过剩 经济结构 结构调整 战略性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农村市场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
3
作者 花立新 《华东经济管理》 2001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产物 ,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变迁 ,而最根本的变化 ,是人的更大程度的解放。它呼唤着一代新型劳动者的出现。回应时代的召唤 ,努力修养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产物 ,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变迁 ,而最根本的变化 ,是人的更大程度的解放。它呼唤着一代新型劳动者的出现。回应时代的召唤 ,努力修养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劳动者 ,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终生学习 新型劳动者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雪梅 王滨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农业产业化是伴随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应运而生的,颇具发展潜力的经济现象。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由于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因此,参照... 农业产业化是伴随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应运而生的,颇具发展潜力的经济现象。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由于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因此,参照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对于加快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中国 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 农民收入 专业协会 农业科技 农产品市场 龙头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不作为法律责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亮 罗继秋 《理论月刊》 2003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行政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明确了行政不作为的定义,系统论述了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最后结合调查研究的实际材料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
关键词 行政不作为 行政作为 行政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孝伦理的法律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文玲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6期93-97,共5页
儒家孝伦理创立之初,其治世功用并未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直到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孝伦理才逐渐法律化,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贯彻实施,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规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使“以孝治天下”成为汉代治国的... 儒家孝伦理创立之初,其治世功用并未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直到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孝伦理才逐渐法律化,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贯彻实施,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规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使“以孝治天下”成为汉代治国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孝伦理 法律化 儒家 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型社会教育经营的视角变换 被引量:4
7
作者 商海岩 《成人教育》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当前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提供了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教育的经营方式改革,一定会促进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作为终身社会教育的主体———成人教育,必须及时转变经营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中国 学习型社会 教育经营 成人教育 终身学习 教育产业 短期行为 教育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潘卫东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1期8-10,共3页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思想...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资本主义 继承 发展 社会实践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胡雪梅 薛兴利 《经济前沿》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相近的人地资源状况.在二战结束后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当时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都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我国依然...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相近的人地资源状况.在二战结束后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当时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都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我国依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探索过程中.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农地产权制度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产权制度 比较分析 中国 日本 市场化 农地制度 家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共同构筑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75,共3页
我国现阶段法治的基本问题不是无法可依 ,而是有法不依 ,关键是全体公民缺乏自觉守法的意识。对公民进行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 ,使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法律忠诚与信仰 ,这是法治的核心。
关键词 法治 核心 忠诚与信仰 自觉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雪梅 王滨 《经济前沿》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农业产业化是伴随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应运而生的、颇具发展潜力的经济现象.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由于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因此,参照... 农业产业化是伴随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应运而生的、颇具发展潜力的经济现象.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由于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因此,参照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对于加快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中国 农村经济 外国 农民收入 国际竞争力 龙头企业 农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探析
12
作者 潘卫东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树立大国形象、体现大国风范应坚持的原则,以及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大国风范... 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树立大国形象、体现大国风范应坚持的原则,以及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进行了深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 大国风范 大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刑事简化审制度
13
作者 姚建涛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提高司法效率是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之一,为提高司法效率,我们采取了一些简化审制度,这些制度的采用确实提高了司法效率,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但也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加强刑事简化审制度的研究对于指导司法实践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简易程序 简化审 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性思考
14
作者 于桂华 《理论月刊》 2003年第7期113-114,共2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是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巨大成就的力量源泉。而今...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是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巨大成就的力量源泉。而今天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既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实践和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为人民服务 责任与义务 实践与奉献 理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