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主义与高等师范院校《乡土地理》课程的学习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688-5689,共2页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其对高等师范院校《乡土地理》学习的几点启发,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构建乡土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营造知识构建的真实情景,促进学生的...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其对高等师范院校《乡土地理》学习的几点启发,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构建乡土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营造知识构建的真实情景,促进学生的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乡土地理教学 探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国际商贸批发中心建设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孔山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1-204,共4页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批发市场竞争的加剧,商贸发展尤其批发市场建设具有突出优势的临沂市,应着力建设国际商贸批发中心,以求突破。为此,临沂市应加快批发市场建设的规模化和空间拓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战略体系,完...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批发市场竞争的加剧,商贸发展尤其批发市场建设具有突出优势的临沂市,应着力建设国际商贸批发中心,以求突破。为此,临沂市应加快批发市场建设的规模化和空间拓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战略体系,完善批发市场的综合功能和批发业的组织形式,强化服务营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新型交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商贸中心 批发市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山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光杰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66-168,共3页
根据蒙山旅游资源特色 ,其主体形象设计为 :东方养生长寿圣地。其客源市场主要定位在本地客源、周边客源、线路客源、机会客源等方面。由于蒙山旅游起步较晚 ,知名度低 ,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采用多种营销方式 。
关键词 蒙山 客源市场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流与物流的区域整合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孔山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09-211,共3页
商流与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临沂市批发市场闻名全国,是典型的区域商贸中心,但滞后的现代物流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当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改善商品供应链,整合商流与物流资源,促进临沂商贸中心的持续... 商流与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临沂市批发市场闻名全国,是典型的区域商贸中心,但滞后的现代物流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当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改善商品供应链,整合商流与物流资源,促进临沂商贸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流 物流 批发市场 临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山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兴云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5-158,共4页
临沂市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但因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山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水土流失加重,山地景观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山区土地资源及山区经济的持续利用与发展。
关键词 临沂市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临沂商城的诚信市场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季朝文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临沂商城是全国著名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商业批发业已经成为临沂市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工商管理中严格执法、诚信经营的制度化管理、商户诚信经营自律化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将极大地促进临沂商城的诚信市场建设。
关键词 临沂商城 诚信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情境教学演绎地理新教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磊 《地理教学》 2006年第6期23-24,共2页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新教材 地理 演绎 教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流域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比较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恒鹏 杨桂山 +3 位作者 黄文钰 于兴修 梁涛 李兆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选择太湖上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400 km2不同尺度小流域产出径流TN、TP浓度实测数据,结合前期开展的地表坡面流人工暴雨实验监测结果,开展不同尺度流域水质监测对水体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流域尺度之间入渗、汇流... 选择太湖上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400 km2不同尺度小流域产出径流TN、TP浓度实测数据,结合前期开展的地表坡面流人工暴雨实验监测结果,开展不同尺度流域水质监测对水体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流域尺度之间入渗、汇流以及伴随的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盐调节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域监测尺度对土地利用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有较大影响.地表坡面流由于未经过流域汇流过程伴随的下渗滤过与吸附等过程,产出径流TN、TP浓度一般高于小流域.小流域林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入渗机制、接近自然的生态沟谷汇流网络,对面源污染TN、TP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较弱的入渗机制、人工沟渠汇流网络对面源污染TN、TP的削减作用较弱.现代农业造成流域面源污染增加不仅仅是因为人类农业活动对流域局部土体及养分的改变,农业生态系统改变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水文过程及营养盐调节机制也是面源污染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恢复小尺度的生态沟谷网络系统对削减流域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 坡面流 流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 被引量:123
9
作者 于兴修 杨桂山 王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环境效应 土壤环境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1
10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于兴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6,共8页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是海岸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海岸带资源优化配置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资源价值观、评估方法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是海岸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海岸带资源优化配置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资源价值观、评估方法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难点和不足以及主要研究趋向。指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的发生机理研究、区域异质性研究、建立和完善价值估算的数据库体系、建立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服务的生态-经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是今后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资源 价值估算 综合管理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61
11
作者 尉海东 马祥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9-243,267,共6页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选择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进行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碳贮量和年净固碳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含碳率介于40.25%~53.52%...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选择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进行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碳贮量和年净固碳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含碳率介于40.25%~53.52%之间.均表现为中龄林最大.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而0~100cm土层土壤含碳率则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随林龄增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逐渐增大,成熟林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63倍和1.19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贮量差异引起的。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年净固碳量表现为中龄林最大.分别比幼龄林和成熟林大3.487t/(hm^2·a)和3.748t/(hm^2·a).其中中龄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分别比幼龄林、成熟林大2.713t/(hm^2·a)和3.033t/(hm^2·a).占总差异的77.8%和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发育阶段 含碳率 碳贮量 年净固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分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兴鹏 赵延德 +1 位作者 张慧 徐树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涵盖8个评价因子共36个指标,建立了西北城市居民生 活质量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分级标准,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级别辨识.网络模型经过训练仿 真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西北5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进行...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涵盖8个评价因子共36个指标,建立了西北城市居民生 活质量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分级标准,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级别辨识.网络模型经过训练仿 真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西北5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分级,通过与模糊识别方法所测结果相 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文中所建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除适合西北地区外,对 全国其他地区城市进行科学客观的居民生活质量分级评价也具有一定参考指导意义.引入BP神经网 络方法,为生活质量量化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西北城市 生活质量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72
13
作者 尉海东 马祥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对福建马尾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乔木层和凋落物层的含碳率为48.12%~52.59%,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0~100cm土壤层含碳... 对福建马尾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乔木层和凋落物层的含碳率为48.12%~52.59%,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0~100cm土壤层含碳率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而林下植被层含碳率则表现为中龄林最大、幼龄林次之、成熟林最小;随林龄增大,马尾松林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贮量均逐渐增加,决定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亦逐渐增加.成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83.94t/hm^2,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72倍和1.20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贮量的差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发育阶段 含碳率 碳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子峰 于兴修 马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5-177,181,共4页
近年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发展迅速,总结原有成果并推陈出新有助于寻求更为科学、系统、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进行归类和分析并对主要的评价方... 近年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发展迅速,总结原有成果并推陈出新有助于寻求更为科学、系统、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进行归类和分析并对主要的评价方法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评价原则、建立了一套涵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效益 评价原则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3种主要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动态 被引量:23
15
作者 尉海东 马祥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2-277,共6页
采用静态箱式法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比较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楠木人工林... 采用静态箱式法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比较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楠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但3种人工林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与气温的变化大体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和14:00;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均与温度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尤其与5 cm地温的相关性最好,且以杉木人工林的Q10值最大,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强;0-20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 cm地温和0-20 cm土壤含水量较之温度或湿度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说明土壤呼吸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 土壤含水量 Q10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粒度仪测量风成堆积物粒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树建 杜忠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中国北方第四纪风成堆积物的粒度是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深刻影响。在黄土高原西部从北往南5个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剖面采集样品25块,对每个样品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后,用激光粒度仪进... 中国北方第四纪风成堆积物的粒度是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深刻影响。在黄土高原西部从北往南5个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剖面采集样品25块,对每个样品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后,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黄土粒度测量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原始样品经过超声波振荡和加(NaPO3)6分散剂后,颗粒明显分散变细。在单独加入H2O2除去有机质和加入的HCl除去碳酸盐后,粒度也明显变细,而且南部的样品的差异比北部的要大。在黄土高原北部,石膏对粒度测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测量 黄土 激光粒度仪 前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及作用机理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延德 张慧 陈兴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63-68,共6页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相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据此,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以能源、交通、...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相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据此,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以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家庭消费等四项指标代表消费结构构成,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等计量模型来定量研究1990-2002年13年尺度下消费构成变动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城市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变动 环境效应 作用机理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探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延德 张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29,332,共4页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分析1990-2002年间能源消费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来探讨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变动 环境效应 灰色关联度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爱良 刘忠秀 杨太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2-305,共4页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耕地资源 开发利用 GIS/RS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生态足迹 评估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3-36,46,共5页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并提取196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波动周期,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预测未来2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评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结果...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并提取196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波动周期,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预测未来2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评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1)40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波动中不断增加,具有明显的3.5年和8年2个波动周期;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具有明显的2.7年、28年和40年3个波动周期。(2)若一切照旧,即未来20年中国人均足迹与承载力保持过去40年的年均变化率不变,则生态足迹会持续上升,2015年将达到1.710gha/cap,2025年达到2.034gha/cap;人均生物承载力持续下降,2015年将达到0.851gha/cap、2025年降到0.806gha/cap;而人均生态赤字进一步拉大,2015年0.859gha/cap、2025年1.228gha/cap,可持续发展形势比较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经验模态分解 动力学模型 非线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