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无阿片药麻醉
1
作者 陈永智 张玉姣 +3 位作者 史斌 王桂娟 李原 陈仁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估无阿片药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组)和无阿片药麻醉组(O组)。G组采用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O组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喉罩全... 目的:评估无阿片药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组)和无阿片药麻醉组(O组)。G组采用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O组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喉罩全麻。观测指标包括入室时(T_(0))、诱导时(T_(1))、手术开始时(T_(2))、腺体切除时(T_(3))、入复苏室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术后2 h(T_(5))、6 h(T_(6))、12 h(T_(7))的VAS评分和术前(T_(8))、术后6 h(T_(9))、术后12 h(T_(10))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发生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O组患者术中的MAP和HR较G组更平稳(P<0.05);O组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早于G组(P<0.05);术后VAS、SII数值均明显低于G组(P<0.05);PONV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O组患者未发生气胸、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事件。结论:无阿片药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安全有效,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围术期循环波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椎旁神经阻滞 无阿片药麻醉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刹米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国福 张学伟 +3 位作者 王玉娥 陈仁义 史斌 刘立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尼可刹米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1月于临沂市肿瘤医院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尼可刹米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1月于临沂市肿瘤医院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尼可刹米,对照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T_(0))、麻醉给药后10 min(T_(4))、麻醉给药后15 min(T_(5))时,两组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给药后1 min(T_(1))、麻醉给药后3 min(T_(2))、麻醉给药后5 min(T_(3))时,两组SpO_(2)均低于T_(0),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_(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T_(4)、T_(5)时,两组MAP均低于T_(0),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_(0)、T_(1)、T_(2)、T_(3)、T_(5)时,两组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两组HR均低于T_(0),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尼可刹米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稳定生命体征,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 呼吸抑制 循环抑制 尼可刹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史斌 张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期血流动力...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及全麻药用量。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期各时段HR、MAP变化A组均较B组轻且平稳;两组病人血气分析PaO2、HCO3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单纯应用全身麻醉,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循环呼吸功能平稳,且便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腹腔镜 结直肠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史斌 孙庆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组内再各分为深麻醉组(AH组,BH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组内再各分为深麻醉组(AH组,BH组)和浅麻醉组(AL组,BL组)。深麻醉组和浅麻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分别为35~50和55~68。两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h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同种麻醉方法AL组、BL组较AH组、BH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h各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在相同时段不同麻醉方法深、浅麻醉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深麻醉状态较浅麻醉状态影响小,可能与患者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吸入 麻醉 静脉内 胃肿瘤 T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弥漫性动静脉畸形围术期麻醉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史斌 胡敬利 +4 位作者 焦宏梅 张玉姣 李克雷 邰茂众 秦中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弥漫性动静脉畸形经皮射频消融术的麻醉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血管瘤淋巴瘤科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弥漫性动静脉畸形38例,其中颌面颈部28例(伴张口困难6例,睡眠时打鼾8例),躯干部6... 目的:探讨复杂弥漫性动静脉畸形经皮射频消融术的麻醉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血管瘤淋巴瘤科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弥漫性动静脉畸形38例,其中颌面颈部28例(伴张口困难6例,睡眠时打鼾8例),躯干部6例,下肢4例。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在彩超实时监视下进行消融。观察患者诱导前、消融后30、60、90 min及术后6 h的血流动力学、体温、尿液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困难气道插管顺利患者20例(52.7%),可视喉镜探查插管8例(21.1%),可视光棒或纤支镜插管5例(13.1%),预防性气管切开5例(13.1%)。消融后30、60、90 min,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升高明显(P<0.05),2例患者2次治疗后出现高热(5.3%),5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3.2%),6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15.8%),3例患者出现全身不适伴寒颤(7.9%)。随访1~3年,38例(100%)获得Ⅲ、Ⅳ级的治疗效果。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弥漫性动静脉畸形效果确切,准确掌握定位穿刺及消融技巧,加强血流动力学、体温、血红蛋白尿监测,是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射频消融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溶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宏伟 《华夏医学》 2002年第6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等溶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肿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PCEA患者再次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史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手术 PCEA 硬膜外麻醉 效果评价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2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分娩产程的影响
8
作者 陈龙 胡静 《华夏医学》 2003年第6期871-872,共2页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麻醉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颌面颈部血管畸形多次治疗后困难气道1例
9
作者 胡敬利 田静 +4 位作者 史斌 李克雷 邰茂众 秦中平 林立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176-179,共4页
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病变,是由于血管或淋巴管形态发生异常而导致的结构异常,根据存在的主要通道类型分为低流速畸形(毛细脉管畸形、静脉畸形)和高流速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其中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它是一种先天性... 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病变,是由于血管或淋巴管形态发生异常而导致的结构异常,根据存在的主要通道类型分为低流速畸形(毛细脉管畸形、静脉畸形)和高流速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其中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它是一种先天性高流速血管畸形,常发于颌面颈部,其次是四肢和躯干,并且这种血管畸形在青春期和怀孕期间(由于受激素的影响)面积容易扩大,随之带来潜在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压迫邻近组织、出血和外观畸形。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相当困难,常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综合治疗,方法有手术、栓塞治疗、硬化剂注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困难气道 气道管理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奥沙利铂并氟脲嘧啶对晚期复发直肠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惠兰 宫良平 +3 位作者 邵震宇 殷进军 王涛 史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178-179,182,共3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 OHP)并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5Fu/LV)配合放疗治疗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的增效作用与毒性反应。方法23例无法手术的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进行盆腔放疗,在放疗的第1、5周前一天开始给予L OHP30mg/m2静滴0.5h,LV100mg...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 OHP)并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5Fu/LV)配合放疗治疗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的增效作用与毒性反应。方法23例无法手术的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进行盆腔放疗,在放疗的第1、5周前一天开始给予L OHP30mg/m2静滴0.5h,LV100mg/m2和5Fu375mg/m2静滴4h,连用4d。25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结果放疗结束时,观察组局部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尤其对会阴区下坠疼的改善明显(P<0.05),且转移症状亦有所缓解。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8.3%、48%(P<0.05),完全缓解分别为8.7%、4.0%。主要毒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静脉炎,骨髓抑制。结论利用低剂量L OHP并5Fu/LV的增敏作用配合放疗治疗晚期、复发直肠癌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症状,尤其对于伴远外转移者,为理想、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奥沙利铂 氟脲嘧啶 甲酰四氢叶酸钙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1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刘东滨 任燕苹 史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性保守疗法,同时比较肠内营养(13例)与肠外营养(8例),在胃动力恢复时间、疗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21例均痊愈,其中肠内营...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性保守疗法,同时比较肠内营养(13例)与肠外营养(8例),在胃动力恢复时间、疗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21例均痊愈,其中肠内营养组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3d,疗程16d,住院时间21d;肠外营养组分别为21d,25d和34d。18例随访半年,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经综合性保守治疗均又获得良好疗效,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内营养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胃瘫综合征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国福 李晓红 +3 位作者 史斌 杨智强 王一鸣 王宏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及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瓣的保护作用。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RIPC组、RIPoC组以及RIPC复合RIPoC组4组。对照组常规外科处理;RIPC组术前1~...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及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瓣的保护作用。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RIPC组、RIPoC组以及RIPC复合RIPoC组4组。对照组常规外科处理;RIPC组术前1~3 d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对其双侧的前臂进行交替性的缺血处理,每晚1次,其他同对照组;RIPoC组术后1~3 d患者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进行双侧的前臂交替性缺血处理,其他同RIPC组;RIPC复合RIPoC组术前1~3 d至术后1~3 d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对其双侧的前臂进行交替性的缺血处理,其他同RIPC组。记录各组皮瓣愈合状况、前7 d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IPC复合RIPoC组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RIPC组、RIPoC组及RIPC复合RIPoC组血清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与RIPC组及RIPoC组比较,RIPC复合RIPoC组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前7 d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组比较皆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远端缺血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其机制与升高术后血清VEGF水平、促进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远端缺血预处理 远端缺血后处理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积分策略在疗养中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沛 丁皓 史斌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3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疗养中心健康管理中采取双向积分策略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入组5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医务工作人员,抽签法分为两组。研析组25名实施双向积分策略,参比组25名采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疗养中心健康管理中采取双向积分策略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入组5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医务工作人员,抽签法分为两组。研析组25名实施双向积分策略,参比组25名采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满意度、行为评分。结果研析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析组心理咨询、健康宣教、服务态度、问题反馈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疗养中心健康管理中采取双向积分策略可提升医务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管理效果较好,提高整体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积分策略 服务质量 健康管理 疗养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胰腺癌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评价
14
作者 史斌 孙庆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对老年胰腺癌切除术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作为改进镇痛措施的依据,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5年—2018年老年胰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连续观察术后疼痛评估次数和镇痛效果,进... 目的:对老年胰腺癌切除术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作为改进镇痛措施的依据,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5年—2018年老年胰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连续观察术后疼痛评估次数和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镇痛效果采用数字评分系统。结果:41例患者术后1~14 d的疼痛评估结果:术后疼痛监测,平均每天7.3次;疼痛评分中位数0-4.5,术后第6天疼痛中位数评分最高;每天最高疼痛评分8~10。术后1、2、4、5 d,患者镇痛最不充分,尤其是术后第一天最显著。结论:目前老年胰腺肿瘤术后镇痛效果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术后镇痛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直肠癌手术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宏伟 鲁统标 +3 位作者 刘作文 史斌 严恒文 李庆国 《华夏医学》 2000年第4期481-481,共1页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麻醉 直肠癌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王宏伟 胡静 《华夏医学》 2003年第4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艾司洛尔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