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3、Bcl-xL、Bax和Cyclin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鸿程 许学亮 +3 位作者 曹乃清 孔智斌 陈洁 简丽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2,共2页
目的分析STAT3、Bcl-xL、Bax和CyclinD1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肺组织中STAT3、Bcl-xL、Bax和Cycli... 目的分析STAT3、Bcl-xL、Bax和CyclinD1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肺组织中STAT3、Bcl-xL、Bax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1)STAT3、Bcl-xL和CyclinD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Ba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有一定表达,但与其在正常肺组织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STAT3、Bcl-xL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3)Bax、CyclinD1的表达水平与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STAT3、Bcl-xL和CyclinD1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望寻找到新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STAT3 BCL-XL BAX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5和Bcl-x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学亮 王鸿程 +1 位作者 孙绍娟 孔志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on5,STAT5)与Bcl-xl(B-cellLymphoma/Leukemia-xl)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以进一步探讨STAT5和Bcl-xl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on5,STAT5)与Bcl-xl(B-cellLymphoma/Leukemia-xl)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以进一步探讨STAT5和Bcl-xl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15例肺正常组织中STAT5和Bcl-xl的表达。结果:(1)STAT5和Bcl-x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正常组织(P<O.05)。(2)STAT5和Bcl-xl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3)STAT5与Bcl-xl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组资料提示STAT5与Bcl-xl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cl-xl的表达可能直接由STAT5调控。由此可望寻找到新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STAT5 Bcl—xl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凤春 王元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尿激酶胸腔注射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凤春 田锋 许学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21-3722,共2页
目的:观察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方法:9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组46例,胸腔内置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2周后比较有效率、脱管及堵管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 目的:观察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方法:9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组46例,胸腔内置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2周后比较有效率、脱管及堵管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8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堵管8例、脱管5例,治疗组堵管2例、无脱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优于中心静脉导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球囊导尿管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5、VEGF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学亮 邵红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彼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5、VEGF和E...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彼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5、VEGF和EGFR在68例NSCLC及26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STAT5、VEGF及EGF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正常组织(P<0.05);(2)STAT5的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3)VEGF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4)EGFR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TAT5、VEGF和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两两比较(秩和检验方法)均呈正相关。结论:STAT5、VEGF、EGFR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STAT5信号通路可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活检小量标本检测EGFR突变基因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聂云强 李翠云 +8 位作者 李娜 张晓艳 王辉 郭大彩 韩平 吕欣 刘淑玲 王长岭 许新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经支气管镜活检小量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方法ⅢB~Ⅳ期女性肺腺癌患者56例,行内镜下气管腔内瘤组织活检或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活检纵隔、肺门淋巴结,共... 目的经支气管镜活检小量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方法ⅢB~Ⅳ期女性肺腺癌患者56例,行内镜下气管腔内瘤组织活检或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活检纵隔、肺门淋巴结,共收集标本64例,其中内镜下支气管内单纯组织活检标本20例,单纯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TBNA)28例,支气管腔内组织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均活检的标本8例。明确诊断肺腺癌后行EGFR基因检测,分别检测19、21外显子突变,将标本分为支气管腔内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统计分析两组外显子突变情况及患者靶向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19外显子突变在支气管腔内转移组阳性率较高(χ2=4.304,P=0.038),21外显子突变在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较高(χ2=18.727,P=0.000)。共24例纳入临床疗效评估,其中支气管腔内转移患者10例(19外显子突变8例,21外显子突变2例),疾病控制率90%(9/1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4.8个月;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19外显子突变3例,21外显子突变11例),疾病控制率78.57%(11/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2个月,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P=0.042)。结论女性晚期肺腺癌EGFR外显子突变与不同转移形式有一定的关系,19外显子突变易出现于支气管内转移,21外显子突变易出现于淋巴结转移;支气管内转移的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好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活组织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并发出血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聂云强 王琴 +2 位作者 李翠云 周洪 黄海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并发出血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出血的防治策略。方法对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开展TBNA,共穿刺248个部位淋巴结: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组(4R)穿刺数100个,左气管旁... 目的通过对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并发出血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出血的防治策略。方法对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开展TBNA,共穿刺248个部位淋巴结: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组(4R)穿刺数100个,左气管旁主动脉-肺动脉窗淋巴结组(4L)穿刺数10个,隆突前淋巴结组(7)穿刺数13个,隆突下淋巴结组(7)穿刺数90个,隆突远端淋巴结组(7)穿刺数12个,右肺门淋巴结组(11R)穿刺数12个,左下肺门淋巴结组(11L)穿刺数11个。以WANG氏TBNA定位及穿刺法实施操作,统计及分析穿刺后并发出血的部位及发生率。结果隆突下淋巴结组(7)穿刺出血率最高(20%),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组(4R)穿刺出血率最低(2%)。穿刺部位间出血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5,P=0.009)。结论气管前腔静脉后和隆突下淋巴结是TBNA最常穿刺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组(7)行TBNA时出血发生率高。行TBNA前采用肺部CT增强扫描或内镜超声可显示肿大淋巴结区域内血供情况,避免穿刺后并发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检查 出血 隆突 淋巴结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