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性玻璃体切割在有牵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付海涛 孙鼎 +3 位作者 宋磊 李智 唐正香 张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周围局部干性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局部外垫压治疗有牵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有牵引RRD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周围局部干性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局部外垫压治疗有牵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有牵引RRD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不放液、巩膜外垫压后,显微镜直视下行单通道孔周局部干性玻璃体切割,切割空间处注C3F8结合体位行内顶压;对照组行常规扣带术。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视网膜治愈率达100%,对照组治愈率达80%(P<0.001);实验组术后视力均在0.15以上,1例最佳视力达1.0;随访6个月实验组治愈率95%,对照组治愈率60%(P<0.001)。结论对裂孔位于4点和8点水平以上、赤道部周围,尤其瓣缘有明显卷边、瓣周有明显玻璃体牵引的RRD患者,首选孔周局部干性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和外垫压手术,有利于一次性复位视网膜,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玻璃体切割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云霞 蒋秀琴 +2 位作者 张迎秋 刘方毅 宋如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3例(26眼)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表现。结果11眼视力≤0.3,占42.31%。26眼眼底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 目的分析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3例(26眼)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表现。结果11眼视力≤0.3,占42.31%。26眼眼底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状条纹,5眼为斑驳状外观,占19.23%;17眼条纹通过黄斑,占65.38%;1眼(3.8%)合并眼外伤致多发性脉络膜破裂出血。FFA显示26眼血管样条纹均表现为透见荧光,11眼黄斑区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影,其亮度逐渐增强,后期有明显的荧光素渗漏。黄斑区OCT检查发现11眼有CNV表现。Ⅰ型CNV(生长于RPE光带下):表现为在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下有不均匀的中或高反射带;混合型CNV:表现为CNV侵入RPE光带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空间,RPE光带中断,呈现边界不清的高反射组织。结论眼底、FFA及OCT典型表现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