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致密油藏CO_(2)驱和水驱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
6
1
作者
黄鑫淼
林伟
+2 位作者
韩登林
雷征东
赵新礼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为了厘清CO_(2)驱和水驱两种驱替介质的微观驱油机理,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建立CO_(2)驱油模型和水驱油模型,研究不同驱替条件下亲水纳米孔隙内原油密度随驱替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驱油过程中烃类分子在纳米孔隙内的运移过程。...
为了厘清CO_(2)驱和水驱两种驱替介质的微观驱油机理,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建立CO_(2)驱油模型和水驱油模型,研究不同驱替条件下亲水纳米孔隙内原油密度随驱替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驱油过程中烃类分子在纳米孔隙内的运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注入介质的驱油效率都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CO_(2)驱油过程中,当注入速度较小时,CO_(2)膨胀发挥主要作用,随着注入速度增大,驱替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在亲水纳米孔隙中,当注入水的速度较低时,渗吸发挥主要作用,此时小孔隙中的原油驱替速度比大孔隙快,随着注入速度增大,驱替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大孔隙中的原油被快速驱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水驱油
分子动力学
致密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方解石脉对页岩气运移富集的启示
被引量:
8
2
作者
崔悦
李熙喆
+5 位作者
郭伟
林伟
胡勇
韩玲玲
钱超
赵健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9-1208,共10页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观察,结合阴极发光、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盆地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南部(简称川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中的方解石脉与页岩气富集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构造裂缝方解石脉...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观察,结合阴极发光、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盆地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南部(简称川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中的方解石脉与页岩气富集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构造裂缝方解石脉主要发育在构造起伏较大部位,非构造裂缝方解石脉主要发育在构造平缓部位,前者主要在印支期泸州古隆起形成阶段发育,后者受生烃增压影响主要在生油—生气高峰阶段发育;裂缝受生烃增压影响多次开启—闭合,油气幕式活动被脉体记录,在最大古埋深处地层压力系数可超过2.0,燕山晚期后的地层抬升阶段是页岩气运移活动的关键时期;页岩气顺层理向构造高部位运移,构造起伏越大,页岩气运移活动越剧烈,散失量越大;地层越平缓,页岩气运移活动越弱,散失量越小,因此宽缓向斜核部和宽缓背斜页岩气富集程度最高。该结果可为页岩气生烃、运移与富集的时空匹配关系认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南深层
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
裂缝
方解石脉
流体包裹体
页岩气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密油藏CO_(2)驱和水驱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
6
1
作者
黄鑫淼
林伟
韩登林
雷征东
赵新礼
机构
长江
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临沂大学数字地质与能源研究院
临沂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碳中和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
研究
中心
常州
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陆相页岩油注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5197435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盐间页岩油储层多尺度孔隙结构表征”(2021CFB182)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页岩油储层多尺度储集空间结构特征和纳米受限流体的数值模拟研究”(2022DQ02-0102)。
文摘
为了厘清CO_(2)驱和水驱两种驱替介质的微观驱油机理,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建立CO_(2)驱油模型和水驱油模型,研究不同驱替条件下亲水纳米孔隙内原油密度随驱替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驱油过程中烃类分子在纳米孔隙内的运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注入介质的驱油效率都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CO_(2)驱油过程中,当注入速度较小时,CO_(2)膨胀发挥主要作用,随着注入速度增大,驱替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在亲水纳米孔隙中,当注入水的速度较低时,渗吸发挥主要作用,此时小孔隙中的原油驱替速度比大孔隙快,随着注入速度增大,驱替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大孔隙中的原油被快速驱替。
关键词
CO_(2)驱油
水驱油
分子动力学
致密油藏
Keywords
CO_(2)flooding
water flooding
molecular dynamics
tight oil reservoir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方解石脉对页岩气运移富集的启示
被引量:
8
2
作者
崔悦
李熙喆
郭伟
林伟
胡勇
韩玲玲
钱超
赵健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研究院
四川盆地
研究
中心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临沂大学数字地质与能源研究院
东北石油
大学
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及高效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9-1208,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渝西深层页岩气高产主控因素及效益开发技术研究”(2022KT1205)。
文摘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观察,结合阴极发光、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盆地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南部(简称川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中的方解石脉与页岩气富集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构造裂缝方解石脉主要发育在构造起伏较大部位,非构造裂缝方解石脉主要发育在构造平缓部位,前者主要在印支期泸州古隆起形成阶段发育,后者受生烃增压影响主要在生油—生气高峰阶段发育;裂缝受生烃增压影响多次开启—闭合,油气幕式活动被脉体记录,在最大古埋深处地层压力系数可超过2.0,燕山晚期后的地层抬升阶段是页岩气运移活动的关键时期;页岩气顺层理向构造高部位运移,构造起伏越大,页岩气运移活动越剧烈,散失量越大;地层越平缓,页岩气运移活动越弱,散失量越小,因此宽缓向斜核部和宽缓背斜页岩气富集程度最高。该结果可为页岩气生烃、运移与富集的时空匹配关系认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南深层
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
裂缝
方解石脉
流体包裹体
页岩气
富集模式
Keywords
Sichuan Basin
deep formation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fracture
calcite vein
fluid inclusion
shale gas
enrichment model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致密油藏CO_(2)驱和水驱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
黄鑫淼
林伟
韩登林
雷征东
赵新礼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方解石脉对页岩气运移富集的启示
崔悦
李熙喆
郭伟
林伟
胡勇
韩玲玲
钱超
赵健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