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经验的跨媒介流转:触感电影中的物质肌理与具身意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奕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触感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学界颇为重视的研究对象。在第二电影符号学日益式微的背景下,以身体经验为理论核心的触感学派通过研讨“触感视觉”相关问题,为电影实践开启新的可能。从跨媒介视角看,“触感电影”借助身体经验塑造... “触感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学界颇为重视的研究对象。在第二电影符号学日益式微的背景下,以身体经验为理论核心的触感学派通过研讨“触感视觉”相关问题,为电影实践开启新的可能。从跨媒介视角看,“触感电影”借助身体经验塑造电影的具身意境,推动哲学领域与电影领域相互交融,营造出新奇的电影效果。从本土实践视角看,“触感电影”中的身体经验流转策略,符合中国的审美惯习,反映出身体经验在塑造东方美学时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经验 跨媒介 触感电影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节传播范式的困境、边界与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晨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5,共5页
电影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旨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随着媒体、科技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节面临着一些传播范式上资源集中化与机会不均等困境,同时在数字化、地域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电影节传播范式也面临边界挑... 电影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旨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随着媒体、科技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节面临着一些传播范式上资源集中化与机会不均等困境,同时在数字化、地域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电影节传播范式也面临边界挑战,因此,必须创新电影节传播范式,增强传播互动性、跨界性、平衡性,不断融合科技与体验的创新型展示,打破地域限制的合作联动平台,探索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促进电影节传播范式的创新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节 传播范式 困境 边界挑战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沿形式与现实关怀并重——新时代中国青年导演的影像探索
3
作者 王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1,共6页
21世纪之前,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侧重对社会现实场景的正面叙述,这种拍摄方式对于弘扬正能量价值理念大有裨益,但难免失于片面。21世纪中国青年导演更加注重电影的整体性和多维层次,在探讨拍摄技法的先锋性之余,对“底层形象”多加关注... 21世纪之前,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侧重对社会现实场景的正面叙述,这种拍摄方式对于弘扬正能量价值理念大有裨益,但难免失于片面。21世纪中国青年导演更加注重电影的整体性和多维层次,在探讨拍摄技法的先锋性之余,对“底层形象”多加关注,通过描绘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处境反映当下社会现状,试图还原一个客观多面的现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需要中国电影人在宏观上把握全球现代性的特殊语境,通过电影文本来重现和重构普通小人物的形象,让电影真正蕴涵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先锋技艺 底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民化叙事与“中国梦”的大众传播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光怀 周忠元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9,共2页
"中国梦"概念在民族国家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话语系统中,分别具有宏大叙事和平民化叙事的不同特性。在大众传播领域,平民化叙事既是沟通两个话语系统意义的中介,也是提高"中国梦"传播的策略和手段。... "中国梦"概念在民族国家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话语系统中,分别具有宏大叙事和平民化叙事的不同特性。在大众传播领域,平民化叙事既是沟通两个话语系统意义的中介,也是提高"中国梦"传播的策略和手段。传播载体的符号化、传播语言的通俗化、传播叙事的故事化是"中国梦"平民化传播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平民化 “中国梦”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手机新闻个性化发展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忠元 薛莹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3,共4页
媒介融合时代,手机新闻个性化发展成为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手机新闻个性化主要表现为新闻客户端的新闻菜单、新闻订阅、新闻搜索、新闻编辑和新闻标题等个性化的软件设置;在传播方式上主要呈现为交互性、广泛性、强制性、... 媒介融合时代,手机新闻个性化发展成为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手机新闻个性化主要表现为新闻客户端的新闻菜单、新闻订阅、新闻搜索、新闻编辑和新闻标题等个性化的软件设置;在传播方式上主要呈现为交互性、广泛性、强制性、受众主动性和言论多元性等个性化表征。在其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把关人失位、实名制限制和人性化缺失等问题。因此,在手机新闻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强化个性化设置,凸显人性化关怀,弱化"台前",突出"幕后",避免新闻同质化,保证新闻纵深度等都成为其突破和创新发展的题中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新闻 软件设置 个性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新闻直播中现场视频连线的语境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薛亚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5-166,共2页
"电视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播出方式,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发现的现场或在演播室内不经过录像而直接播出的一种形式。"①视频连线是指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微波、卫星传输系统或3G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切换到前方,由演播... "电视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播出方式,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发现的现场或在演播室内不经过录像而直接播出的一种形式。"①视频连线是指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微波、卫星传输系统或3G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切换到前方,由演播室的主持人对现场的出镜记者进行连线的报道方式。视频连线将演播室与新闻现场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直播 新闻现场 连线 语境分析 视频 电视新闻节目 播出方式 新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SNS“议程设置多元化”的媒介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娟 王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5,共4页
SNS凭借互联网络的广泛性、及时性、互动性特点,其议程设置,无论是设置主体,还是设置议题,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传播模式也由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向由点到面、由小众向大众过渡,这些与传统媒介明显的区别使得SNS"议... SNS凭借互联网络的广泛性、及时性、互动性特点,其议程设置,无论是设置主体,还是设置议题,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传播模式也由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向由点到面、由小众向大众过渡,这些与传统媒介明显的区别使得SNS"议程设置多元化"的特点对媒介生态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发展也呈现出正反兼有的效果。因此,应从SNS本身、SNS监管者、SNS使用者和新闻媒体四个层面,推动SNS"议程设置多元化"良性发展,净化媒介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 SNS 议程设置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吏政治与士大夫政治的冲突与整合--兼论秦汉时期政治文化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光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7-242,共6页
秦朝在法家学说指导下构建起来一套政治制度,尊崇文吏政治,要求所有官吏都坚守"为吏之道",与坚守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士人形成尖锐的对立。汉朝建立后,奉行黄老无为政治,在政治组织上层将王朝官僚机器的运行成本降低到最低限... 秦朝在法家学说指导下构建起来一套政治制度,尊崇文吏政治,要求所有官吏都坚守"为吏之道",与坚守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士人形成尖锐的对立。汉朝建立后,奉行黄老无为政治,在政治组织上层将王朝官僚机器的运行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在低级政治组织领域内仍承袭了秦朝的文吏政治。汉武帝时期,士大夫政治模式的演生,形成了士人与文吏的契合点。在士大夫政治模式下,文吏与士大夫之间的对立与纷争依然存在,士大夫在政治系统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文吏政治与士大夫政治的分歧在官员与吏员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官员更倾向于士人之理想,而吏员则倾向于坚守文吏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文吏 士大夫 吏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spora”的汉译问题及流散诗学话语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中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4-45,共12页
流散文学及相关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显学。"diaspora"一词的汉译,在汉语传播语境中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以"流散、飞散、散居、离散"四种译法的使用居多、影响较大。比较而言,"流散"... 流散文学及相关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显学。"diaspora"一词的汉译,在汉语传播语境中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以"流散、飞散、散居、离散"四种译法的使用居多、影响较大。比较而言,"流散"之译最妥:它继承了"Diaspora"的大写之译"大流散"、"流散社群",也符合希伯莱文、希腊文词源之意,具有历史继承性;"流/散"二字组合巧妙,体现了人类流散文化在历史时间上的延续性、地理文化空间上的延展性,也体现了流散研究学理、学缘上的传承性、逻辑性;在汉语文化传播语境中,"流散"之译使流散诗学理论话语建构获得了灵活性与学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历史继承性 空间延展性 流散文学 流散诗学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主持电视综艺节目上下文语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亚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电视综艺节目指调动电子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了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①我们把群体主持界定为"四个及以上不同特点主持... "电视综艺节目指调动电子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了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①我们把群体主持界定为"四个及以上不同特点主持人以一人为主、其余为辅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主持某一固定综艺栏目的模式",并以国内两个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为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综艺节目 主持人 语境分析 群体 上下文 《快乐大本营》 电视节目形态 《天天向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转化和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嗣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孔子对孝作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以礼解孝,一是以仁解孝。孔子前期主要继承三代之礼,主张以礼解孝,由于礼体现为制度性规范,以礼解孝,则孝极易沦为外在形式,因此孔子后期则着眼于以内在仁爱之情解孝,为孝礼奠定了深厚和坚实的伦理情感... 孔子对孝作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以礼解孝,一是以仁解孝。孔子前期主要继承三代之礼,主张以礼解孝,由于礼体现为制度性规范,以礼解孝,则孝极易沦为外在形式,因此孔子后期则着眼于以内在仁爱之情解孝,为孝礼奠定了深厚和坚实的伦理情感基础。以仁解孝,更能够反映和契合孔子原创性的仁的思想。他引仁入礼,以仁释礼,以仁解孝,孝道思想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的转变,其内涵较以往更加充实和丰富,这是孔子对孝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孔子同时又兼顾两者,并不偏废,只是有所侧重。以礼解孝和以仁解孝既各自独立又融为一体,成为孝道思想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孝道思想 礼与仁 转化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综艺节目语境变量对语篇生成的影响
12
作者 薛亚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语境是产生语篇的环境和依据,没有任何一个语篇的产生与理解能够脱离语境。语篇是靠语境变量的合力生成的(Halliday,Hasan)。在电视综艺节目中,语境同样制约语篇的生成。Hymes把语境变量归纳为SPEAKING,即场景(setting)、参与者(pa... 语境是产生语篇的环境和依据,没有任何一个语篇的产生与理解能够脱离语境。语篇是靠语境变量的合力生成的(Halliday,Hasan)。在电视综艺节目中,语境同样制约语篇的生成。Hymes把语境变量归纳为SPEAKING,即场景(setting)、参与者(participant)、目的 (ends)、行为序列(act sequence)、基调(key)、工具(instrumentalities)、规范(norms)、语类(gen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综艺节目 语篇生成 行为序列 PARTICIPANT 语用原则 语篇结构 《快乐大本营》 会话含义 何炅 话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道与20世纪山东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13
作者 孙士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144,共4页
仁道是儒学和齐鲁文化的核心,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关注人的价值,倡导天人合一。这种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仁道精神与近现代人道主义精神息息相通。深受齐鲁文化影响的现代山东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人文精神与20世纪人道主义... 仁道是儒学和齐鲁文化的核心,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关注人的价值,倡导天人合一。这种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仁道精神与近现代人道主义精神息息相通。深受齐鲁文化影响的现代山东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人文精神与20世纪人道主义精神相融合,共同构成了山东作家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道 人道主义 山东作家 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网络舆论监督 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14
作者 孙士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Z期35-36,共2页
自从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目前已超过4亿人,网民人数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说明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舆论... 自从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目前已超过4亿人,网民人数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说明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要信息源。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会舆论迅速融合,网络舆论代表民意的基础越来越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监督 社会管理水平 主要信息源 社会舆论 政府公职人员 亿人 政治生活 天价烟 公众监督 舆论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表征与规范:网络视频直播泛化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0,共3页
根据内容划分,网络视频直播大致分为政务视频直播、体育新闻类视频直播、秀场表演直播和生活类直播四种,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限定秀场及生活类直播两种类型。近几年这两种直播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互联网经济类型,但在发展过程... 根据内容划分,网络视频直播大致分为政务视频直播、体育新闻类视频直播、秀场表演直播和生活类直播四种,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限定秀场及生活类直播两种类型。近几年这两种直播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互联网经济类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内容低俗、直播泛化、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立足直播这一独特的社交景观,探讨其火爆的原因、特征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批判及建设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直播 网络 表征 不正当竞争 经济类型 新闻类 互联网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建构:人格、欲望、物化——网络直播中女性形象的媒介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夫萍 李艳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84-86,共3页
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传统媒体时代的限制,创造了全新的网络传播新纪元,2016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女性作为中国网络直播群体中的"主力军",也使得网... 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传统媒体时代的限制,创造了全新的网络传播新纪元,2016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女性作为中国网络直播群体中的"主力军",也使得网络媒介成为她们表达自我话语权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网络直播 欲望 网络媒介 传播学理论 媒体时代 传播者 时代信息 身体叙事 大众传播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媒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洪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Z期39-40,共2页
如今,新媒体作为"第五媒体"已经深深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给中国政治领域带来了新的话... 如今,新媒体作为"第五媒体"已经深深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给中国政治领域带来了新的话语方式,也推动了民主监督方式的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领导干部如何同新媒体展开博弈,善于正确面对媒体,以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媒体信息 第五媒体 话语方式 互联网络技术 数字技术 移动通信 信息服务 个人信息发布 舆论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克的“边缘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中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帕克以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族移民为对象,以社会学实证经验方法研究人类集体行为、种族关系、城市生态等社会问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边缘人”理论。《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其“边缘人”研究的重要成果,其研究的材料、路径是移民报刊... 帕克以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族移民为对象,以社会学实证经验方法研究人类集体行为、种族关系、城市生态等社会问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边缘人”理论。《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其“边缘人”研究的重要成果,其研究的材料、路径是移民报刊,但其研究的目的、落脚点不是移民报刊,而是城市移民、少数族等“边缘人”群体。传播学界把此书视为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成果与起源可以理解,但不够准确。还原帕克社会学研究的重点、落脚点,重新梳理其学术路径,对理解其社会学思想、移民少数族研究、“边缘人”理论等很有必要,对研究与解决当代国际社会不断增多的少数族移民问题和当下中国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移民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E·帕克 移民报刊 “边缘人” 少数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散文学的内涵、流变及“流散性”主题表现--以犹太流散文学为中心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中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6,I0004,I0005,共12页
"流散文学"是具有切身流散生存经历和体验的流散作家创作的表现个体流散或群体流散生活,艺术地反映流散文化现象及其生成变化事实的各类文学作品。作家流散生存经历和作品"流散性"主题是界定"流散文学"... "流散文学"是具有切身流散生存经历和体验的流散作家创作的表现个体流散或群体流散生活,艺术地反映流散文化现象及其生成变化事实的各类文学作品。作家流散生存经历和作品"流散性"主题是界定"流散文学"的两个核心要素。这一界定意图解决长期以来"流散文学"内涵与外延模糊不清的问题,既避免当前学界将"流散文学"泛化为"移民文学"的倾向,也弥补界定过于窄小的缺憾,为进一步研究世界流散文学奠定基础。犹太流散文学是世界流散文学的总源头和典范,其表现的"流散性"主题既彰显了犹太流散文学鲜明的民族特性,又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世界各族流散文学的共性。明确这些问题,有助于对各民族"流散文学"和"全球流散文学史"进行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流散性 犹太流散文学 移民文学 宿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网络社会的公民新闻与舆论引导 被引量:5
20
作者 戴俊潭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53,共5页
当代网络社会中,公民新闻从整体实践上正逐步形成一支可与传统专业媒体相抗衡的力量,使当下的社会舆论引导呈现出专业媒体与非专业的公民新闻两种力量混合共生的格局。从互联网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来看,公民新闻不仅仅是公共新闻的“升级... 当代网络社会中,公民新闻从整体实践上正逐步形成一支可与传统专业媒体相抗衡的力量,使当下的社会舆论引导呈现出专业媒体与非专业的公民新闻两种力量混合共生的格局。从互联网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来看,公民新闻不仅仅是公共新闻的“升级版本”,而是与之有着重大区别的传播革命。公民角色的属性衍化源自互联网的关系赋权及其对公民个体的激活,能否有效地掌控和激活每一个公民的关系资源,是新时期舆论引导的关键。公民新闻依据其网络节点的连接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关系构型,即普遍型、自组织型、新意见领袖型。根据其各自传播机制的不同,在舆论引导对策上,分别需要强化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政府与媒体的主流议题设置及集散节点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公民新闻 关系赋权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