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必要性推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翁淳光 陈雪 翁亚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184,共3页
通过调查重庆市3 000个农村社区卫生室的建设情况,提出重庆地区建设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构想,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市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利用重庆市2008年农村社区卫生室调查分析结果,结合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医学独立实验... 通过调查重庆市3 000个农村社区卫生室的建设情况,提出重庆地区建设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构想,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市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利用重庆市2008年农村社区卫生室调查分析结果,结合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医学独立实验室运行的特点,探讨建立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必要性。医学独立实验室拥有完善的检验项目、专业的检测技术、健全的配送服务网络和规模化低收费的高效运行机制。医学独立实验室参与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可极大缓解政府为快速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所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压力。医学独立实验室建设将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逐步实现基层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独立实验室 新医改 农村社区卫生室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中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大莉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2,共2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特异度和灵敏度高、可简单再生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虫、体液物质的检测,白血病表型的诊断和药物开发等方面。
关键词 临床医学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生物传感器 适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设计HSV-1诊断芯片的通用寡核苷酸探针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智威 曾照芳 申崇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4,共2页
目的:设计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诊断芯片的寡核苷酸(Oligo)探针;方法:利用BLAST软件对HSV-1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得出对设计HSV-1探针有意义的特异序列,并通过生物学软件Oligo 6.0设计特异性高Tm值相近、长度均一的Oligo探针;结... 目的:设计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诊断芯片的寡核苷酸(Oligo)探针;方法:利用BLAST软件对HSV-1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得出对设计HSV-1探针有意义的特异序列,并通过生物学软件Oligo 6.0设计特异性高Tm值相近、长度均一的Oligo探针;结果:获得在相同的杂交、清洗条件下可得到最佳杂交效果的10条30-mer的Oligo探针;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出HSV-1诊断芯片的探针,可为后期制备成基因芯片,为进行HSV-1的检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型 基因芯片 BLAST Oligo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晓昶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6,共3页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研究分子体系、亚细胞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并已成功筛选出一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蛋白标记物,用于系统性...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研究分子体系、亚细胞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并已成功筛选出一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蛋白标记物,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望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 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肝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5
作者 李艳林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3,共4页
肝癌是我国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通过比较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蛋白质组学的表达差异,提供发现肝... 肝癌是我国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通过比较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蛋白质组学的表达差异,提供发现肝癌肿瘤标志物的新依据,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肝癌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刚 甄乾娜 +2 位作者 班艳娜 唐秀芳 丁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ICP患者,乙肝孕妇和正常孕妇(各11例)血清胆汁酸谱(5种游离型和4种甘氨结合型),结...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ICP患者,乙肝孕妇和正常孕妇(各11例)血清胆汁酸谱(5种游离型和4种甘氨结合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analysis,PLS-DA)对血清胆汁酸谱进行分析。结果: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可区分ICP患者,乙肝孕妇和正常孕妇,其模型的正确诊断率和预测能力分别为97.0%和75.3%。结论: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有助于IC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代谢轮廓分析 血清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金丹婷 刘北忠 +5 位作者 刘畅 王春光 王翀 王东生 郝坡 钟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Wight-Giemsa染色(W-G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Wight-Giemsa染色(W-G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大黄素对K562细胞的凋亡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情况;通过比色法检测Caspase-3、8、9的相对活性,分析大黄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结果:大黄素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作用24、48、72h后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分别为80、50、40μmol/L;处理组细胞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到K562细胞在大黄素的诱导下出现早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发现,处理组的K562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大黄素可触发Caspase-3、8、9的活性增高(P<0.01)。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和Caspase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梦 冯文莉 +8 位作者 张文萍 王小中 黄世锋 曾建明 温健萍 陶昆 陈新敏 曹唯希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2.04)%(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BaF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通过抑制ACSL5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和侵袭
9
作者 曾涛 魏兰 +6 位作者 徐永柱 杨诗雨 孙浩力 党婷婷 游毅青 唐加峰 张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4-660,共7页
目的研究拟探讨瘦素(leptin)对长链脂酰辅酶A家族成员长链脂酰辅A合成酶5(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5,ACSL5)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并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瘦素受体的表达;划痕... 目的研究拟探讨瘦素(leptin)对长链脂酰辅酶A家族成员长链脂酰辅A合成酶5(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5,ACSL5)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并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瘦素受体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PCR芯片数据分析瘦素下游靶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CSL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分期及预后关系;RT-qPCR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处理后ACSL5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ACSL5稳转株;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及AMPK-α、p-AMPK-α的表达。结果瘦素促进MCF-7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及EMT;ACSL5是瘦素下游靶基因,在乳腺癌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瘦素通过其受体OBR下调ACSL5的表达;瘦素激活AMPK通路下调ACSL5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及EMT。结论瘦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下调ACSL5,增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EMT进程,从而促进乳腺癌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瘦素 ACSL5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1和B_6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悦 左明 +1 位作者 樊子勉 丁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7-632,共6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CE-ECL/E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6(VB6)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对VB1进行水解,可增强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并采用序贯均匀设计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测定VB1的电化学发...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CE-ECL/E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6(VB6)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对VB1进行水解,可增强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并采用序贯均匀设计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测定VB1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和VB6的电化学信号。VB1和VB6能在5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电化学发光强度与VB1浓度在5.0~5 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检测限(S/N=3)为2.7μg/mL;电流强度与VB6浓度在10.0~1 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检测限(S/N=3)为6.8μg/mL。VB1和VB6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0%~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1.4%~6.7%。用建立的方法对复合VB片中的VB1和VB6进行测定,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 维生素B1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佳丽 王维 +5 位作者 王子萌 金春芳 范芳梅 马毓蓉 何於娟 余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349-2352,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分泌物病原微生物类型及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纳入患者555例,共计571耳,其中男性272耳,女性299耳)耳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分泌物病原微生物类型及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纳入患者555例,共计571耳,其中男性272耳,女性299耳)耳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率的排序,检测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结果 571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379耳(占66.37%),其中细菌334耳(占88.13%)、真菌47耳(占12.40%)。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1耳(占57.19%)、金黄色葡萄球菌58耳(占17.37%)、铜绿假单胞菌31耳(占9.28%)。药物敏感性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耳分泌物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牙菜苦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12
作者 唐加峰 王丽娟 +4 位作者 游毅青 孙浩力 党婷婷 李小山 张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探究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STM)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轴的影响,阐明STM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机制。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 探究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STM)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轴的影响,阐明STM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机制。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獐牙菜苦苷组(100 mg/kg),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獐牙菜苦苷组给与STM溶液进行灌胃治疗10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和功能的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小鼠肠道菌群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的SCFAs含量利用GC-MS检测。与模型组比较,STM可显著抑制小鼠体重降低(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5)和肠上皮损伤,并促进杯状细胞数和粘液分泌量的增加(P<0.01)。STM还可抑制UC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的浓度(P<0.05)。STM不影响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但能够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在门水平上,STM能够降低厚壁菌门、弯曲菌门、脱铁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STM能够降低链球菌属、拟杆菌属、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GC-MS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TM组中乙酸(P<0.05)和丁酸(P<0.01)含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STM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分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SCFAs的生成,从而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苦苷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16s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奈替米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翠颖 谢昌利 +2 位作者 吴碧涛 林艳 涂植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目的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奈替米星的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奈替米星对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奈替米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方法学评价及对... 目的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奈替米星的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奈替米星对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奈替米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方法学评价及对血浆奈替米星的测定,观察建立方法的性能。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检测条件是:鲁米诺浓度为10μmol/L,铁氰化钾的浓度为30μmol/L,Na OH的浓度为0.10mol/L,采样时间为5s,泵速为30r/min,负高压为630V。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增加强度与奈替米星的浓度在1.0×10^(-6)~5.0×10^(-5)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9.2×10^(-7)g/m L。对含3.6×10^(-6)g/m L奈替米星的溶液平行测定11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结论本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析成本低,可用于血浆中奈替米星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奈替米星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病变组织原代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艳 彭琼乐 +4 位作者 王黎阳 赵浏阳 袁泉 李俊 柳满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成纤维细胞(atypical intraductal hyperplasia fibroblasts,AFs)与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生物学特征上的差异。方...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成纤维细胞(atypical intraductal hyperplasia fibroblasts,AFs)与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生物学特征上的差异。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法分离并培养AFs、NFs和CAFs,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检测其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以鉴定细胞纯度。比较3种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和周期蛋白cyclin D1、p21waf1及p53的变化。结果获得并鉴定了NFs、AFs、CAFs;其生长速度依次增加(P<0.05),细胞周期S期百分比(8.24±2.47)、(16.94±4.77)、(33.31±7.90)依次增大(P<0.05);与NFs相比,AFs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增加(P<0.05),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CAFs相比,AFs的周期蛋白cyclin D1没有升高(P<0.05),p21waf1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更强(P<0.05)。结论 AFs相对于NFs和CAFs,细胞生长增殖具有特异性,这种变化提示乳腺肿瘤的癌前病变阶段AFs可能是NFs逐步向CAFs转变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环境 成纤维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连连 陈力学 +2 位作者 曾照芳 崔智威 周冀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et干预组(含10和30mg/kg两个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et干预组(含10和30mg/kg两个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利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et干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HE染色发现Tet干预组,海马CAl区锥体细胞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Tet干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粉防己碱(Tet)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能明显提高VaD大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粉防己碱:学习记忆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磺啶钠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倩 何云 +2 位作者 李晓璐 葛闯 易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1-733,共3页
在碱性介质中,头孢磺啶钠对K3[Fe(CN)6]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头孢磺啶钠的新方法。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增加强度与头孢磺啶钠的浓度在5.0×10-7~2.0×10-5 g/m... 在碱性介质中,头孢磺啶钠对K3[Fe(CN)6]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头孢磺啶钠的新方法。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增加强度与头孢磺啶钠的浓度在5.0×10-7~2.0×10-5 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2×10-7 g/mL。对4.0×10-6 g/mL头孢磺啶钠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25%。该方法可用于头孢磺啶钠粉末状药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头孢磺啶钠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胺培南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璐 翟倩 +2 位作者 俞宏松 郭晶 易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3-736,共4页
在碱性条件下,亚胺培南对鲁米诺-K_3[Fe(CN)_6]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亚胺培南的新方法。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亚胺培南对化学发光的增敏强度与其浓度在4.0×10^(-8)~4.0×10^(-6) g/mL... 在碱性条件下,亚胺培南对鲁米诺-K_3[Fe(CN)_6]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亚胺培南的新方法。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亚胺培南对化学发光的增敏强度与其浓度在4.0×10^(-8)~4.0×10^(-6) 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10^(-8)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该方法可用于亚胺培南的测定,回收率为99.4%~1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增敏化学发光 亚胺培南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9 mRNA对乳腺癌的微转移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俊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价CK-19mRNA对乳腺癌的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CK-19 mRNA对乳腺癌的微转移诊断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原始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0软件对各研究的原始... 目的:评价CK-19mRNA对乳腺癌的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CK-19 mRNA对乳腺癌的微转移诊断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原始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0软件对各研究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中文文献,样本量为777例,其中经病理学诊断为II、I期的乳腺癌患者为258例,III、Ⅳ期的有62例。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疾病组的Meta分析结果:合并OR=7.30,95%CI=2.48~21.44,P=0.0003;I、Ⅱ期与III、Ⅳ期癌症组的Meta分析结果:合并OR=0.20,95%CI=0.11至0.38,P〈0.00001。结论:CK-19 mRNA可以作为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对乳腺癌的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19 MRNA 乳腺癌 微转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相关血液学指标分析
19
作者 杨再林 张勇 +10 位作者 张伶 夏顺中 裴莉 符刚 秦大兵 白海雁 田小波 朱艳 陈润 徐双年 陈洁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5-978,共4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血液学指标的改变。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7例初治患者与11例复发难治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3周...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血液学指标的改变。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7例初治患者与11例复发难治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3周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疗效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结果7例初治患者中5例患者完全缓解(CR),后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11例复发难治患者中7例达CR,2例达PR,2例无效。患者浆细胞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TP)、球蛋白(G)、M蛋白含量、尿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酸(UA)等随化疗周期呈明显下降趋势,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含量、A/G比值等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良反应多为1~2级,常为一过性,包括周围神经病变(4/18)、骨痛(1/18)、胃肠道反应(8/18),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硼替佐米对初发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相关血液学指标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 不良反应 血液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osha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曾宗跃 贾微 +2 位作者 杨欣 张海龙 柳满然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Drosha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胰腺癌样本85例及对应癌旁组织53例,采用H&E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Drosh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Drosha基...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Drosha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胰腺癌样本85例及对应癌旁组织53例,采用H&E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Drosh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Drosha基因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rosha的表达阳性率为72.9%(62/85),而相应癌旁Drosha表达阳性率为100%(53/53),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rosha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阳性强度平均积分值由10.3分降至2.3分。Drosh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c2=19.2,P=0.0003)、分级(c2=10.8,P=0.013)、淋巴结转移(c2=23.6,P=0.00003)等密切相关。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Drosha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0)。结论:Drosha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Drosha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DROSHA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