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韧 高荣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对医务人员手术鞋的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手术鞋的清洗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4—5月,连续3周从某院手术室内随机挑选清洗消毒后的手术鞋共80双,按照鞋子所属工作人员的类别(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和保洁人员)分... 目的对医务人员手术鞋的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手术鞋的清洗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4—5月,连续3周从某院手术室内随机挑选清洗消毒后的手术鞋共80双,按照鞋子所属工作人员的类别(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和保洁人员)分为4类,采用肉眼观察与隐血测试两种方法调查鞋面血渍污染情况,以及采用接触印迹法对鞋底采样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隐血测试结果显示50.00%(40/80)的手术鞋被血液污染,其中手术医生的鞋面被血液污染的比率最高,达63.33%。细菌菌落计数显示保洁人员的手术鞋微生物污染严重,细菌和真菌计数均位于首位,分别为93、58 CFU/cm^(2)。评估隐血测试与肉眼观察两种方法,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隐血测试方法的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70.00%。有6只鞋为假阴性,12只鞋为假阳性。肉眼观察的阳性率为57.50%,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为50.00%,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和微生物污染严重,需加强清洁与消毒,重视手术鞋作为病原微生物隐匿宿主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鞋 肉眼观察 隐血测试 接触印迹法 细菌培养 真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海亭 孙李华 +3 位作者 刘涛 孙琳 于嘉智 王世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通道通常在15~18月龄消失。本研究以15、18月龄为界,对比分析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5... 目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通道通常在15~18月龄消失。本研究以15、18月龄为界,对比分析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5例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12例15月龄以下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9 d至1岁2个月;33例18月龄以上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至12岁。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发病时长、脓液培养阳性率、起病时最高体温、入院24 h内炎症指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有无关节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最高体温分别为(38.78±0.69)℃和(39.29±0.85)℃,血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3.59×10^(9)/L和12.98×10^(9)/L,中性粒细胞中位数分别为4.54×10^(9)/L和8.57×10^(9)/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位数分别为36.45 mg/L和69.10 mg/L,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分别为(59.75±20.63)mm/h和(70.97±24.34)mm/h,发病时长分别为(7.50±3.66)d和(6.94±3.18)d,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 d和32.0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7%(8/12)和69.7%(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例合并关节炎,对照组22例合并关节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对照组1例出现髋关节僵硬,1例出现膝关节挛缩。结论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骺 体征和症状 病理学 临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义刚 陶传敏 +4 位作者 陈文昭 陈慧莉 康梅 陈知行 范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了解2003--200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20032006年共分离... 目的了解2003--200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20032006年共分离出15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痰标本中分离菌株数占84.0%(131/156),血液中占5.1%(8/1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数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耐药率小于50%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8%~21.4%)、复方磺胺甲嗯唑(5.6%~23.8%)和头孢他啶(17.2%~40.0%)。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陶传敏 陈慧莉 +2 位作者 刘义刚 陈文昭 范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了解1998—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70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前4位依次... 目的了解1998—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70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洛菲不动杆菌耐药率仍很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除对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率较低外,其余均在42.9%~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多重耐药且耐药率高的病原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1年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柳勤 孙诚 +1 位作者 陈晓丽 凌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69-4171,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SAU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SAU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SAU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SAU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67株SAU广泛分布于全院各科室,分离率最高为ICU占16.17%,其次为儿科病区和心内病区分离率分别为10.78%和10.18%;167株SAU中,70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1.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普遍耐药,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9.10%,利福平的耐药率<15.00%,未分离到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MRS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P<0.01)。结论:血流感染的SAU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没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MRSA耐药性比MSSA严重,医院应大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力度,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积极做好各项防治措施,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传敏 陈慧莉 +2 位作者 陈文昭 于建生 吕晓菊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1999-2003年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和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3 721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 目的:调查我院1999-2003年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和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3 721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等主要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总耐药率为32.4%,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9%、47.9%、48.5%和38.4%,对头孢毗肟的耐药率略高于头孢他啶.优于其余3种头孢菌素。结论:5年来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等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的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易产Bush-I型头孢菌素酶的肠杆菌属菌株及柠檬酸杆菌属的抗菌活性远优于其他4种头孢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耐药监测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一斑驳病家系致病KIT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7
作者 李喜英 陈慧敏 +3 位作者 马寒 张露霞 胡峥峥 邓伟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1-793,共3页
目的:对一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KIT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斑驳病家系所有成员临床资料,提取其中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IT基因及DNA直接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 目的:对一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KIT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斑驳病家系所有成员临床资料,提取其中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IT基因及DNA直接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及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所发现突变位点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中,先证者仅双小腿及额前见白斑,临床表型较轻,家系中其余患者躯干、四肢均有大小不等白斑,临床表型较重。基因分析发现家系中患者均存在KIT基因c.1861G>A突变,导致p.Ala621Thr改变。家系中正常成员及50例对照者不存在此位点突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论:KIT基因c.1861G>A(p.Ala621Thr)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基因 KIT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自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及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管红艳 刘婧娴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检测分离自血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以及分析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 目的·检测分离自血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以及分析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分离自血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80株。采用黏液丝试验筛选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通过扩增wzi基因的方法进行荚膜血清分型,PCR方法检测hvKP常见的rmpA、magA、aerobactin等22种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黏液丝试验结果显示,8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9株为HMKP;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0株为hvKP,magA、allS、iucA、iroN、kfu、wcaG、rmpA2、iutA、pLVPK、terW、silS基因在hvKP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K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荚膜血清分型以K14.K64型为主(24/80),多位点序列分型以ST11型为主(43/80)。与cKP相比,hvKP引起的血流感染以社区获得性较多,科室分布以急诊重症监护室为主,糖尿病患者比例高,合并肝脓肿的比例高。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离自血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以cKP为主,大部分c KP为K14.K64/ST11型,且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hvKP感染患者合并肝脓肿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血培养 毒力基因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婧娴 俞静 +1 位作者 李媛睿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Microflex^(...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Microflex^(TM)MALDI-TOF MS进行菌种复核。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方法检测bla_(KPC)、bla_(GES)、bla_(IMP)、bla_(VIM)、bla_(NDM-1)和bla_(OXA-48)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及AmpC酶基因,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SDS-PAGE检测菌株外膜蛋白Ompk35和Ompk36的表达情况;对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进行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 75株CRKP中,有71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69株携带bla_(KPC-2)基因合并Ompk36变异(68株)或Ompk36缺失(1株);1株携带bla_(IMP-4)基因合并Ompk35和Ompk36变异,1株携带bla_(NDM-1)和bla_(CIT-1)基因合并Ompk35和Ompk36变异。4株改良Hodge试验阴性的菌株中,3株DHA4基因阳性合并Ompk36缺失(1株)或Ompk36变异(2株),另1株未检测到耐药基因但Ompk36缺失。仅4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4/71)转移接合试验成功。结论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合并外膜蛋白表达异常。需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防止此类菌株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酶 AMPC酶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对产与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沁 康梅 +6 位作者 过孝静 陈慧莉 严可宁 简军 陈知行 陈文昭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测定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对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非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相比较。方法收集2004年1—12月华西医院各临床科室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20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用... 目的测定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对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非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相比较。方法收集2004年1—12月华西医院各临床科室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20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筛选出产ESBLs菌226株,产酶菌检出率为43.5%,其中323株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率为45.8%,197株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为39.6%。头孢美唑对我院产ESBLs菌株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头孢西丁。结论头霉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的可选药物,但仍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我院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美唑的敏感性略优于头孢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美唑 头孢西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体外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厄他培南的水解能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媛睿 刘婧娴 +2 位作者 俞静 陈峰 刘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8-613,共6页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产KPC-2、NDM-1、VIM-2、IMP-1与IMP-4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产KPC-2、NDM-1、VIM-2、IMP-1与IMP-4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筛选,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并经测序确认。应用MALDI-TOF MS进行厄他培南水解预试验以确定最适厄他培南浓度及孵育时间,随后采用预试验中的最适条件,应用MALDI-TOF MS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结果 108株CRE中,有10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90株产KPC-2、4株产NDM-1、3株产VIM-2、2株产IMP-1、2株产IMP-4、1株同时产KPC-2和IMP-4型碳青霉烯酶,且在2 h内均能水解厄他培南;另外6株CRE改良Hodge试验阴性,未检测出上述碳青霉烯酶基因,且不水解厄他培南。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MALDI-TOF MS能够快速准确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产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厄他培南 水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0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陶传敏 李萍 +2 位作者 陈慧莉 过孝静 陈文昭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icroScanWalkAway 4 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5 91...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icroScanWalkAway 4 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 ,占 92 .1 % ,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胆汁。其临床科室中分布前 6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 (ICU)、呼吸内科、胸心外科、老年科、血液内科和普外科。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唑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2 4 .4 %和 37.1 % ;其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高度耐药。结论 :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以痰标本为主 ,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呼吸内科 ,对嗜麦芽窄单胞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药敏分析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云建 陈东科 +3 位作者 陶凤蓉 许宏涛 艾效曼 厉保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 mg/L,对MSSA的MIC50为0.06 mg/L,对...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 mg/L,对MSSA的MIC50为0.06 mg/L,对MSCNS的MIC50为0.03 mg/L,对MRSA的MIC50为1 mg/L,对MRCNS的MIC50为0.06 mg/L。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03 mg/L,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25 mg/L,对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1 mg/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2 mg/L;对易产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黏质沙雷菌的MIC50为≤0.03~0.125 mg/L,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MIC50为0.25 mg/L,对铜绿假单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0.5 mg/L,对鲍曼不动杆菌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1 mg/L。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西他沙星具有良好广谱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勇 李娜 +2 位作者 周秀珍 张智洁 孙继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合剂的不同配比制剂对细菌腹腔感染小鼠的治疗进行研究,寻找最佳配方。方法:将健康小鼠随机分组,建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埃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 目的::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合剂的不同配比制剂对细菌腹腔感染小鼠的治疗进行研究,寻找最佳配方。方法:将健康小鼠随机分组,建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埃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染模型,感染1h后分别给予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1∶1, 3∶1, 5∶1, 7∶1不同配比制剂及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单剂,观察记录感染后7d小鼠的生存率。结果: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合剂(1∶1, 3∶1, 5∶1, 7∶1)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半数有效剂时(ED50 )比较P<0. 01;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1∶1, 3∶1)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耐药菌腹腔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ED50比较P<0. 01。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5∶1, 7∶1)治疗作用与头孢噻肟单剂相比无明显差异,ED50比较P>0. 05。结论: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合剂(1∶1, 3∶1)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产酶耐药菌、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染的小鼠有显著的抗菌治疗作用,为较好的配方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 他唑巴坦 体内抗菌作用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胡田雨 曲俊彦 +1 位作者 谢轶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嗜... 目的分析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非重复患者54例,细菌所致血流感染20例(37.0%)、胆道感染16例(29.6%)、腹膜炎6例(11.1%)、脑膜炎4例(7.4%)、胸膜炎4例(7.4%)、关节炎2例(3.7%)、心包炎1例(1.9%)、眼内炎1例(1.9%)。临床科室分布以ICU为主。54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7 d者38例(70.4%);发病前曾行外科手术31例(57.4%);曾行侵袭性治疗27例(50.0%)、化疗5例(9.3%);使用糖皮质激素者2例(3.7%),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3.7%),所有患者均有以上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7.4%、9.3%、57.4%和81.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引起易感者多个无菌部位的感染,耐药性明显,治疗困难,积极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无菌体液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诚 陈柳勤 +3 位作者 叶珩 陈纯波 詹伟锋 黄伟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变化趋势,为指导ICU合理用药和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危重病监护一、二区患者分离出的Aba标本来源和...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变化趋势,为指导ICU合理用药和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危重病监护一、二区患者分离出的Aba标本来源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ICU共分离到Aba477株,超过90%Aba来源于呼吸道标本,Aba的耐药情况严重,到2011年,除亚胺培南鲍(IPM)、妥布霉素(TO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外,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5%。耐药率最低的CSL为39.1%,耐药率最高的氨曲南(ATM)已达到86.9%。结论:ICU分离的Aba耐药情况严重,总体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SL是本院ICU治疗Aba感染最敏感的药物;加强主动检测、动态监测ICUAba耐药性变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预防控制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571型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婧娴 俞静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讨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实验菌株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及测序方法检测ND... 目的探讨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实验菌株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及测序方法检测NDM-1等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表达,并对菌株进行质粒转移接合试验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经检索Pub Med收集其他地区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数据,采用e BURST V3软件及Tree drawing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均高度耐药,携带NDM-1基因,MLST为ST571含有该基因的质粒通过接合方式成功转移到受体菌。共收集源自28个国家的238株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信息,包含41个ST型,CC258(clone complex)为主要流行株。结论我国首次检出ST571型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可能通过质粒进行传播。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分型呈多样化,以CC258流行最广,本实验菌株与该克隆复合体菌株的亲缘关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多位点序列分型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罗红霉素缓释片与普通片的犬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雄文 李俊 +4 位作者 徐元宏 金涌 李元海 彭磊 葛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1-814,共4页
目的 研究健康家犬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罗红霉素(Rox)缓释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采用健康家犬 6只随机交叉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Rox缓释片与普通片 ,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 ,应用 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对AUC0~∞ 、AUC0~T或AUC... 目的 研究健康家犬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罗红霉素(Rox)缓释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采用健康家犬 6只随机交叉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Rox缓释片与普通片 ,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 ,应用 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对AUC0~∞ 、AUC0~T或AUC0~τ的对数值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以 80 %~ 12 5 %为等效标准 ,评价缓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时Rox缓释片的Tmax、Cmax、AUC0~T、AUC0~∞ 和MRT分别为(2 2 5± 0 99)h、(4 2 6± 1 70 )mg·L-1、(2 8 73± 10 4 6 )mg·h·L-1、(34 6 4± 9 5 7)mg·h·L-1和 (15 84± 1 6 3)h ,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 33± 0 2 6 )h、(6 32± 2 79)mg·L-1、(2 8 6 8± 8 16 )mg·h·L-1、(34 4 9± 5 6 3)mg·h·L-1和 (12 95± 1 5 6 )h。多剂量达稳态时Rox缓释片的Tmax、Cmax、Cmin、AUC0~τ、AUC0~∞ 、Cav、DF和FI分别为(2 5 0± 0 4 5 )h、(4 38± 1 2 5 )mg·L-1、(0 4 9± 0 0 6 )mg·L-1、(2 4 91± 2 38)mg·h·L-1、(39 71± 6 4 8)mg·h·L-1、(1 0 4± 0 10 )mg·L-1、370 4 2 %± 98 4 1%和 15 7 36 %±11 86 % ,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 4 2±0 38 )h、(6 13± 1 2 6 )mg·L-1、(0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缓释片 微生物法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媛睿 俞静 刘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4,共6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结构发挥杀菌作用。该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其中尤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最强。2013年CHIN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结构发挥杀菌作用。该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其中尤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最强。2013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约为2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接近7%;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革兰阴性杆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西酮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云建 陈东科 +3 位作者 陶凤容 许宏涛 艾效曼 宣天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评价头孢西酮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头孢西酮对56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相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头孢西酮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以及培养条件对头孢西酮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需氧革兰阳性菌中,头... 目的评价头孢西酮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头孢西酮对56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相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头孢西酮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以及培养条件对头孢西酮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需氧革兰阳性菌中,头孢西酮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以及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1mg/L。头孢西酮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90为8mg/L。在革兰阴性菌中,头孢西酮对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头孢西酮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摩根摩根菌、沙雷菌、阴沟肠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均无抗菌活性。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头孢西酮对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西酮 药敏试验 抗菌药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