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牛子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荣敏 方晓燕 +2 位作者 凌雁武 黎飚 黄炳臣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牵牛子在二乙基亚硝胺(NDEA)诱发大鼠肝癌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牵牛子组,采用0.01%NDEA诱发模型对照组和牵牛子组大鼠肝癌90 d,牵牛子组在诱发癌的同时,用含6%牵牛子饲料按40 g·kg-1·... 目的研究牵牛子在二乙基亚硝胺(NDEA)诱发大鼠肝癌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牵牛子组,采用0.01%NDEA诱发模型对照组和牵牛子组大鼠肝癌90 d,牵牛子组在诱发癌的同时,用含6%牵牛子饲料按40 g·kg-1·d-1剂量喂养。停止诱发,继续喂养30 d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肝质量、肝/体质量比以及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为(0.0±0.0)个,肝质量为(9.87±1.30)g,肝/体质量比为(2.62±0.24)%,血清ALT为(64.10±12.71)U·L-1,γ-GT为(0.80±0.42)U·L-1,ALP为(121.20±37.57)U·L-1。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为(27.4±9.5)个,肝质量为(21.38±7.29)g,肝/体质量比为(5.82±2.31)%,血清ALT为(175.70±48.75)U·L-1,γ-GT为(41.80±15.38)U·L-1,ALP为(200.50±35.78)U·L-1。牵牛子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为(8.6±5.3)个,肝质量为(13.91±3.55)g,肝/体质量比为(3.86±0.76)%,血清ALT为(113.10±45.35)U·L-1,γ-GT为(13.40±6.15)U·L-1,ALP为(155.80±30.26)U·L-1。结果显示,牵牛子组各项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牵牛子能减轻NDEA对肝细胞的损伤,抑制NDEA诱发大鼠肝癌的过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牛子 二乙基亚硝胺 大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兔视网膜Mller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艾静 刘瑶 +2 位作者 陈平圣 栾洁 朱茂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0-740,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MÜLLER细胞 内皮细胞表达 VEGF 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金梦 管英俊 +5 位作者 蒋欣 陈燕春 周风华 张皓云 刘永新 张雅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2,共4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谷氨酸兴奋毒性、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对ALS有效。本文主要从干细胞的来源及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谷氨酸兴奋毒性、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对ALS有效。本文主要从干细胞的来源及生物学特点、临床应用现状、在治疗ALS中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4方面综述干细胞治疗ALS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a-5p通过PI3K/Akt/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玉玲 王照岩 +3 位作者 杨志一 李洪利 尹崇高 刘雨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探讨miR-125a-5p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量;利用瞬时转染技术将过表达质粒转染到MDA231中,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25a-5p对各组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目的探讨miR-125a-5p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量;利用瞬时转染技术将过表达质粒转染到MDA231中,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25a-5p对各组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kt的磷酸化情况,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9的表达量。结果通过临床标本的相关检测发现,miR-125a-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并且与淋巴结转移等有关。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发现,过表达miR-125a-5p细胞组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Akt的磷酸化明显减弱,并且MMP-2和MMP-9表达量下降;而同时过表达GRB相关蛋白2(GRB-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2,GAB2)和miR-125a-5p细胞组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Akt的磷酸化明显增强,并且MMP-2和MMP-9表达量明显升高,揭示了GAB2和miR-125a-5p共同通过PI3K/Akt通路影响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 miR-125a-5p能够通过PI3K/Akt/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125a-5p PI3K/AKT MMP-2 MMP-9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甲素协同吉西他滨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 被引量:10
5
作者 薛燕 曾智锐 +6 位作者 雷珊 孙远梅 兰金芝 张金娟 杨宇石 徐澍 陈腾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GEM)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和克隆平板实验检测五味子甲素单药、GEM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单... 目的探究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GEM)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和克隆平板实验检测五味子甲素单药、GEM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中HepG2细胞的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pro-caspase9、cleaved-caspase9、β-catenin和TCF-4的表达。结果五味子甲素、GEM及联合用药对细胞HepG2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促进其凋亡,且联合用药组对HepG2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单药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五味子甲素、GEM和联合用药对pro-caspase3、pro-caspase9表达无明显影响,显著减少BCL2、β-catenin及TCF-4蛋白的表达(P<0.05),上调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联合用药比单药更为显著(P<0.05)。结论五味子甲素协同GEM抑制肝癌细胞HepG2中β-catenin/TCF-4通路,进而减少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 吉西他滨 肝癌 HEPG2 增殖 凋亡 β-catenin/TCF4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肠癌nm23基因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晓黎 黄莺 王康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43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NDPK在大肠癌原发灶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4.0%)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1.0...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43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NDPK在大肠癌原发灶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4.0%)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1.0%)高,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灶中nm23/NDPK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说明nm23/NDPK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还提示,nm23/NDPK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还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情况,可预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基因表达 转移 浸润 NM2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同时培养原代神经元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建锋 魏娜 杨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可同时提取原代神经元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24 h的SD乳鼠,75%乙醇消毒,断脊法处死。用眼科镊拨开脑膜各层,取出完整大脑。游离海马,剥离血管,木瓜蛋白酶消化,然后吹打、离心、过滤,以合适...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可同时提取原代神经元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24 h的SD乳鼠,75%乙醇消毒,断脊法处死。用眼科镊拨开脑膜各层,取出完整大脑。游离海马,剥离血管,木瓜蛋白酶消化,然后吹打、离心、过滤,以合适密度种植于相应培养皿。4 h后更换培养基,以后每2天半量换液培养。第5天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种类,计算神经元纯度;第7天待神经元形成网络后进行后续实验。将剩余大脑皮层进行胶质细胞的提取。用同样方法剥除脑膜、血管,胰酶消化,过滤,差速贴壁。以合适密度种植于培养瓶,用梯度血清法纯化细胞。第7天后,鉴定并计算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选5代之内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结果提取的原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形态良好,杂质少,纯度高,纯度分别为(95±0.62)%和(94±0.73)%,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结论该方法所需试剂和设备简单,提取的细胞纯度高、质量好,是一种方便实用的可以同时进行原代神经元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肿瘤引流淋巴结T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景玲 杨远 +3 位作者 李晓云 杜航 王新俊 刘艳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9-876,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染料法示踪,配对采集CRC患者TDLN和非肿瘤引流淋巴结(non-TDLN,NTDLN)。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已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的TDLN和NTDLN中免疫细胞亚群和功能表型差异,酶联免疫斑点法比较TDLN和NTDLN中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多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分析两种淋巴结中免疫细胞空间分布情况。体外扩增TDLN-T细胞,检测其T细胞亚群和表型变化以及肿瘤免疫反应能力。结果:与NTDLN相比,TDLN中含有更高比例肿瘤反应性T细胞(P<0.0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较高(P<0.01),但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较低(P<0.05),T细胞活化标志物ICOS、CD28和抑制标志物PD-1、TIGI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reg细胞和滤泡性T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质区和生发中心。TDLN-T细胞扩增后,以CD8^(+)T细胞为主(P<0.01),ICOS、CD28表达升高(P<0.05或P<0.01),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CRC的TDLN中T细胞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同时高表达免疫抑制标志物;体外培养可以增加TDLN-T细胞活化水平,并提高抗肿瘤T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微环境 T细胞活化 T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