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临夏州唐汪大接杏发展现状及对策
- 1
-
-
作者
谢忠梅
王涛
-
机构
甘肃省临夏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甘肃省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第18期63-63,共1页
-
文摘
唐汪大接杏具有400年栽培历史,以皮薄、肉细、汁多、甘甜、果形大、色泽艳丽、果实芳香闻名。
-
关键词
唐汪大接杏
发展现状
对策
-
分类号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临夏地区5个甜西梅品种产量比较试验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裴延礼
闫作平
贾菊鑫
林永胜
陈菊萍
-
机构
甘肃省高台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93-93,共1页
-
文摘
对临夏县永江生态园栽植的5个甜西梅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法兰西、斯坦雷、婉姬3个品种产量较高,在结果性状方面优于苏格和女神,适宜在临夏地区种植发展。
-
关键词
甜西梅
品种
产量
甘肃临夏
-
分类号
S662.3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临夏皮胎果特性特征与营养价值及其繁育技术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宗成
安树康
-
机构
临夏县大夏河景观带绿化所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7期70-70,75,共2页
-
文摘
该文从特性特征、营养价值及繁育技术3个方面对临夏皮胎果进行了概述。
-
关键词
临夏皮胎果
特性特征
营养价值
繁育技术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临夏特色林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清华
安树康
-
机构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8期75-75,77,共2页
-
文摘
该文从科学规划打品牌、总结经验破难题和机制创新求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临夏特色林果产业现状、今后发展目标与对策。
-
关键词
临夏
特色林果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临夏皮胎果-当归-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国玉
安树康
姬学虔
徐俊
-
机构
甘肃省积石山县林业局郭干乡林业站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积石山县林业局四堡子园艺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117-117,124,共2页
-
基金
临夏州科技局科研项目"高寒湿润半湿润区梨归蒜互作机理研究及无公害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0-L-3-03)
-
文摘
介绍了临夏皮胎果—当归—大蒜高产试验基本情况及间作效益,从临夏皮胎果建园、当归间作种植技术、大蒜间作种植技术、临夏皮胎果园管理、梨园冻害及病虫害防治、当归和大蒜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夏皮胎果—当归—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关键词
临夏皮胎果
当归
大蒜
间作
高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临夏刺椒与板蓝根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马廷栋
安树康
-
机构
广河县林业局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期38-39,共2页
-
文摘
该文从间作地选择、临夏刺椒造林技术、板蓝根间作技术、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夏刺椒与板蓝根复合种植技术。
-
关键词
临夏刺椒
板蓝根
复合种植
技术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临夏皮胎果林下归蒜喷施不同肥料比较试验
- 7
-
-
作者
张清华
安树康
徐俊
-
机构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8期52-53,共2页
-
基金
临夏州科技局科研项目(2010-L-3-03):"高寒湿润半湿润区梨归蒜互作机理研究及无公害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
文摘
该文于2013年进行了临夏皮胎果林下当归、大蒜喷施不同肥料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喷肥种类对当归根粗、蒜头横径、单头蒜鲜重、蒜头鲜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当归单根鲜重、当归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耕地归蒜喷施2次磷钾镁锌硼肥400倍液,当归鲜产量最高,为1 487kg/667m2,较ck增产70.2%;当归壮根灵50倍液次之,为1 347kg/667m2,较ck增产54.0%;SOD微生态制剂400倍液位居第三,为1 234kg/667m2,较ck增产41.2%。耕地归蒜喷施2次高能钾300倍液,蒜头鲜产量最高,为607kg/667m2,较ck增产71.7%;当归壮根灵50倍液次之,为554kg/667m2,较ck增产56.6%。喷肥可有效提高特级归出成率,较ck提高24.7~55.0个百分点,其中以喷施2次SOD微生态制剂400倍液最佳。
-
关键词
临夏皮胎果
当归
临洮红蒜
喷肥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临夏皮胎果幼树促花技术试验
- 8
-
-
作者
吴宗成
安树康
徐俊
张永彬
方彩红
-
机构
临夏县大夏河景观带绿化所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临夏州农业学校
临夏州林技站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7期104-104,155,共2页
-
基金
临夏州科技局科研项目(2010-L-3-03):"高寒湿润半湿润区梨归蒜互作机理研究及无公害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
文摘
对临夏皮胎果幼树通过环剥、拉枝、土施多效唑等促花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拉枝、环剥、土施多效唑等促花技术均有利于抑制营养生长,显著提高中短枝比率和花芽比率,抽生枝长分别较对照缩短30.5%、2.6%和15.0%,中短枝比率分别较对照高出16.7、11.7和12.4个百分点,花芽比率分别较对照高出13.9、8.2和7.4个百分点。用y=2.3816+0.2913x预估临夏皮胎果单枝总芽数,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1%,预估精度达到99.99%。
-
关键词
临夏皮胎果
幼树
促花技术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山杏与黄芪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马廷栋
安树康
-
机构
广河县林业局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期72-72,74,共2页
-
文摘
从选地、山杏造林、黄芪间作、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杏与黄芪复合种植技术。
-
关键词
山杏
黄芪
复合种植
技术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梨归蒜”复合种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杨永林
杨秀青
杜伟坤
安树康
马金云
朱发龙
-
机构
和政县大黑沟林场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和政县南阳山水土保持造林站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3期110-111,118,共3页
-
文摘
为探讨"梨归蒜"高产栽培,田间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临夏皮胎果产量最高模式为A2B3C1或A1B3C1、当归鲜产量最高模式为A1B1C1、大蒜鲜产量最高模式为A3B3C2。红蒜蒜头生产对当归鲜根增重最明显,白蒜蒜苗生产次之,白蒜蒜头生产最差。白蒜蒜头生产对当归抽薹率抑制作用较红蒜蒜头和白蒜蒜苗明显;红蒜对当归麻口病抑制作用较白蒜明显。
-
关键词
临夏皮胎果
当归
大蒜
高产栽培
-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樟子松等3个针叶树种水分生理指标定量分析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唐菊秀
安树康
韩启宏
黄瑞林
-
机构
临夏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临夏州林业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
文摘
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青海云杉、油松间蒸腾强度、总含水量、束/自比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蒸腾强度青海云杉123.9mg/g/h、樟子松89.6mg/g/h、油松71.6mg/g/h;总含水量油松65.0%、青海云杉63.0%、樟子松60.8%;束/自比值油松10.6、青海云杉2.9、樟子松2.5;54h内失水率变化总趋势青海云杉快于樟子松、樟子松快于油松。油松抗旱性最强,樟子松次之,青海云杉最弱,青海云杉与樟子松接近。
-
关键词
针叶树
水分生理指标
量化分析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大叶柳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王国玉
安树康
姬学虔
-
机构
积石山县林业局郭干乡林业站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积石山县林业局四堡子园艺站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21期97-98,共2页
-
文摘
该文从大叶柳特性、扦插育苗、造林和病虫鼠害防治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叶柳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
关键词
大叶柳
特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皮胎果林下当归生长变化动态研究
- 13
-
-
作者
杨方
安树康
-
机构
和政县南阳山水保造林站
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96-97,共2页
-
文摘
该文对皮胎果林下当归生长变化动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移栽成活后,茎叶首先迅速生长,表现为植株高度、宽度、分枝(叶)数和重量的迅速增加,根系的快速生长期明显滞后于茎叶,但其生长持续时间长,后期增重增粗快、增幅大,120~195d根鲜重、根干重分别占总量的83.6%和89.0%。根系数量的变化呈现双“S”型增长曲线,根系长度呈直线递增趋势。生长前期以长苗为主,后期以长根为主。
-
关键词
皮胎果林
当归
茎叶
根系
生长动态
-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