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范雅芳 陈文晋 +7 位作者 孔庆全 贺小勇 刘剑 刘雅娜 高学峰 郭建兵 郭文绪 张国雄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号和蒙蚕2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万株/hm^(2))、D2(12万株/hm^(2))、D3(15万株/hm^... 【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号和蒙蚕2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万株/hm^(2))、D2(12万株/hm^(2))、D3(15万株/hm^(2))、D4(18万株/hm^(2))、D5(21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蚕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总分枝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蚕豆的主要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表现为:D4>D3>D5>D2>D1。D4处理下,蒙蚕1号和蒙蚕2号产量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2089.74﹑2210.66 kg/hm^(2),2023年分别为2152.15﹑2249.66 kg/hm^(2);蒙蚕1号和蒙蚕2号纯收入也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13439.76﹑14478.16元/hm^(2),2023年分别为13947.97﹑14739.54元/hm^(2)。【结论】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在该密度下蚕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剂对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梁润芳 李志勇 +3 位作者 武自念 贺有权 郝龙 孔令琪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33,39,共7页
通过研究H_(2)O_(2)、MV、NAC及ABA等4种外源添加剂对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各发芽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 mmol/L、25 mmol/L和50 mmol/L H_(2)O_(2)处理促进羊草种子萌发,100 mmol/L时抑制羊草种子萌发,随着H_(2)O_(2... 通过研究H_(2)O_(2)、MV、NAC及ABA等4种外源添加剂对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各发芽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 mmol/L、25 mmol/L和50 mmol/L H_(2)O_(2)处理促进羊草种子萌发,100 mmol/L时抑制羊草种子萌发,随着H_(2)O_(2)浓度升高,羊草种子根长的生长受到抑制;0.1μmol/L与1μmol/L MV处理均可显著促进羊草种子萌发,但1μmol/L MV处理抑制了根长生长;1 mmol/L NAC处理可显著促进羊草种子萌发,5 mmol/L和10 mmol/L NAC抑制羊草种子萌发;10μmol/L ABA处理对羊草种子萌发无影响,但随着ABA浓度升高,抑制了羊草种子萌发。外源添加不同浓度H_(2)O_(2)和MV均可缓解50μmol/L ABA及5 mmol/L NAC所引起的发芽率降低问题,1 mmol/L H_(2)O_(2)和0.1μmol/L MV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过氧化氢 甲基紫精 N-乙酰半胱氨酸 脱落酸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饲用燕麦品种筛选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文兴 石凤翎 +3 位作者 赵萌莉 高翠萍 孔令琪 贺有权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1,共6页
为筛选适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对供试5个燕麦材料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壤土地区,如以饲草产量为目的,5份燕麦材料的适用性为DQ-2>林纳>富特... 为筛选适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对供试5个燕麦材料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壤土地区,如以饲草产量为目的,5份燕麦材料的适用性为DQ-2>林纳>富特>青海444>蒙燕1号;如以品质为目的,5份燕麦材料的适用性为DQ-2>林纳>青海444>蒙燕1号>富特。总的来说,DQ-2、林纳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壤土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长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远征 张斌 +6 位作者 徐利敏 王东 彭静文 王煜 张鹏 韩胜利 梁东超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明确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土传病害田间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内生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CK)5个处理... 【目的】明确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土传病害田间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内生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CK)5个处理。苗期调查马铃薯出苗率,收获期记录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的发病情况及产量,分析不同处理马铃薯出苗率、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差异。【结果】4种微生物菌剂都未影响马铃薯出苗,出苗率均在95.00%以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优于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4种供试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为54.56%~65.01%,对马铃薯黄萎病防治效果为24.89%~41.34%,增产率为5.41%~13.39%。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60.08%和41.34%,增产率为8.95%;内生芽孢杆菌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65.01%和32.12%,增产率为13.39%。【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和内生芽孢杆菌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较好,可作为防控马铃薯土传病害的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黄萎病 防治效果 增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复种鲜食菜豆农艺性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庆全 赵存虎 +7 位作者 贺小勇 陈文晋 田晓燕 张自强 洪钟 杨杰 陈景莲 郭晓晴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土默川地区实现小麦、菜豆一年两熟耕作的可行性,有效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方法】2017—2019年在土默川地区于小麦收获后,采用复种穴播的方式开展鲜食菜豆种植试验,对菜豆的农艺性状和鲜荚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并对... 【目的】了解内蒙古土默川地区实现小麦、菜豆一年两熟耕作的可行性,有效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方法】2017—2019年在土默川地区于小麦收获后,采用复种穴播的方式开展鲜食菜豆种植试验,对菜豆的农艺性状和鲜荚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麦后复种鲜食菜豆的效益进行评价。【结果】在小麦收获后,复种菜豆采摘鲜荚3年平均产量为6006.5 kg/hm^2,与单种小麦相比平均增收45673.50元/hm^2,平均纯增收益37999.38元/hm^2。【结论】在内蒙古土默川地区气候条件下可以进行小麦、菜豆一年两作生产,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比单收小麦效益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 鲜食菜豆 农艺性状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青贮加工调制技术效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军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32期86-87,共2页
为拓宽饲料来源,保护草场资源,该文分析对比了青储机与传统玉米秸秆应用、取草机与人工取草、全混日粮技术与传统饲喂技术等的应用效果,以期构建完善的玉米秸秆青贮加工调制技术体系,推动牲畜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玉米 秸秆 青贮加工调制技术 取草机 全混日粮技术 效益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茎叶除草剂防除鹰嘴豆田阔叶杂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晋 范雅芳 +7 位作者 贺小勇 席先梅 孔庆全 贺有权 李航 郭利明 张利俊 胡瑞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茎叶除草剂对鹰嘴豆生长的安全性和田间阔叶杂草的防效。【方法】设25%氟磺胺草醚AS(750、1125、1500 mL/hm^(2))和480 g/L灭草松AS(2250、3000、4500 mL/hm^(2))各3个处理,以清水处理(CK1)和人工除草(CK2)为对照,随机... 【目的】明确不同茎叶除草剂对鹰嘴豆生长的安全性和田间阔叶杂草的防效。【方法】设25%氟磺胺草醚AS(750、1125、1500 mL/hm^(2))和480 g/L灭草松AS(2250、3000、4500 mL/hm^(2))各3个处理,以清水处理(CK1)和人工除草(CK2)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施药后调查分析2种茎叶除草剂不同施药量对鹰嘴豆生长、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及对阔叶杂草的防效。【结果】25%氟磺胺草醚AS在3个施药剂量下对鹰嘴豆安全,总杂草防效1500 mL/hm^(2)>1125 mL/hm^(2)>750 mL/hm^(2),1500 mL/hm^(2)处理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可达90%以上,鲜重防效达96.39%。施用480 g/L灭草松AS后,4500 mL/hm^(2)施药区药害严重,7 d后80%鹰嘴豆植株死亡;3000 mL/hm^(2)和2250 mL/hm^(2)施药区鹰嘴豆有不同程度轻微药害,15 d后全部恢复正常生长,但产量和百粒重大幅下降,与CK1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安全性差。【结论】25%氟磺胺草醚AS 1500 mL/hm^(2)剂量均匀喷雾在茎叶上可有效防除鹰嘴豆田阔叶杂草;480 g/L灭草松AS在试验剂量下对鹰嘴豆不安全,不宜在鹰嘴豆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除草剂 鹰嘴豆 阔叶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简述 被引量:3
8
作者 乔瑞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11期90-90,共1页
现阶段,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不符合无公害要求,难以提升经济效益,不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的需求。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较高、盲目使用肥料... 现阶段,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不符合无公害要求,难以提升经济效益,不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的需求。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较高、盲目使用肥料、污染严重等多种问题,要规范管理体制、做好田间管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提高农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无公害 栽培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主要栽培品种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文晋 赵存虎 +4 位作者 贺小勇 孔庆全 张自强 陈文贺 杨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18-25,共8页
【目的】对绿豆主要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绿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资源。【方法】利用差异性、多样性、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3份绿豆主栽品种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相关产量因子进行分析。【结果】113份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出广... 【目的】对绿豆主要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绿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资源。【方法】利用差异性、多样性、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3份绿豆主栽品种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相关产量因子进行分析。【结果】113份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荚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单荚粒数;抗病性的变异系数最大,抗倒伏性次之,单荚粒数最小;聚类分析将113份绿豆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可以作为选育高秆、适宜机械收获的育种材料;第Ⅱ类群虽然丰产性较低,但可作为选育矮秆、大籽粒的育种材料;第Ⅲ类群属于高产类群,此类群可作为选育高产以及幼茎色的育种材料。【结论】113份绿豆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的遗传特异性,在高产、高秆、直立和籽粒大小等方面具有可育种和宜机械生产利用的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氮磷钾肥配施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雅芳 陈文晋 +7 位作者 孔庆全 贺小勇 郭晨 刘剑 张利俊 郭利明 贺有权 胡瑞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41-48,共8页
【目的】探索内蒙古鹰嘴豆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为当地及类似地区鹰嘴豆生产节本增效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蒙鹰3号鹰嘴豆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回归设计,设置氮、磷、钾肥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组合,分析... 【目的】探索内蒙古鹰嘴豆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为当地及类似地区鹰嘴豆生产节本增效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蒙鹰3号鹰嘴豆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回归设计,设置氮、磷、钾肥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组合,分析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鹰嘴豆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一元二次模型对单元肥效模型进行拟合,明确N、P_(2)O_(5)、K_(2)O最佳施用量。【结果】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鹰嘴豆株高、植株冠幅、单株粒数和有效荚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主茎节数、单株一级分枝、荚长、荚宽和百粒质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通过比较处理2(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0、120.0、75.0 kg/hm^(2))和处理6(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0、120.0、75.0 kg/hm^(2)),施N 150.0 kg/hm^(2)较不施氮增产705.19 kg/hm^(2);通过比较处理4(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0、0、75.0 kg/hm^(2))和处理6,施P_(2)O_(5)120.0 kg/hm^(2)较不施磷增产556.13 kg/hm^(2);通过比较处理8(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0、120.0、0 kg/hm^(2))和处理6,施K_(2)O 75.0 kg/hm^(2)较不施钾增产254.37 kg/hm^(2)。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0、120.0、75.0 kg/hm^(2)时,鹰嘴豆的最高产量为2582.37 kg/hm^(2),其肥料效应为氮肥>磷肥>钾肥。一元二次模型对单元肥效模型的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N、P_(2)O_(5)、K_(2)O最佳施用量为148.5、112.6和72.8 kg/hm^(2),鹰嘴豆最佳经济产量分别为2535.07、2541.57和2589.79 kg/hm^(2)。【结论】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0、120.0、75.0 kg/hm^(2)时,鹰嘴豆的最高产量为2582.37 kg/hm^(2)。通过一元二次模型拟合,鹰嘴豆N、P_(2)O_(5)、K_(2)O在内蒙古的最佳施用量为148.5、112.6和72.8 kg/hm^(2)时,最佳经济产量为2535.07~2589.7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氮磷钾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爱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7期55-56,共2页
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对于我国农业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的经济收益的提升而言,意义非凡。通过对农业技术的深度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种植工作,进而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的是,... 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对于我国农业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的经济收益的提升而言,意义非凡。通过对农业技术的深度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种植工作,进而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还针对性地分析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求能够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种植业 重要性 推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种植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胜利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2期65-66,共2页
黄芪是传统优质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黄芪适应性较强,可大范围规模化种植,该文阐述了黄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种子处理、种植地选择、封闭除草、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黄芪是传统优质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黄芪适应性较强,可大范围规模化种植,该文阐述了黄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种子处理、种植地选择、封闭除草、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储等育苗技术要点,以期切实提升单位面积内的黄芪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种植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丽珍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7期193-194,共2页
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农业种植产业也开始和国际市场顺利接轨,种植业企业更是慢慢参与到其余国家和全球的激烈竞争中,市场需求也因此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为如今我国多地的粮食价格迅速下滑,导致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料价格日益上涨,也使... 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农业种植产业也开始和国际市场顺利接轨,种植业企业更是慢慢参与到其余国家和全球的激烈竞争中,市场需求也因此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为如今我国多地的粮食价格迅速下滑,导致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料价格日益上涨,也使种植业企业本身的经营利润逐渐减少。因此,种植业企业应该对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以此获得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企业 成本管理 主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旱地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4
作者 乔瑞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8期59-59,共1页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果沿用传统种植模式会使土壤中的墒情快速流失,难以达到玉米出苗的要求,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通过推广应用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进一步蓄积降雨,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过度蒸发,为...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果沿用传统种植模式会使土壤中的墒情快速流失,难以达到玉米出苗的要求,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通过推广应用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进一步蓄积降雨,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过度蒸发,为玉米发芽出苗营造一个良好的湿度环境。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选地整地、科学选种、起垄、地膜覆盖、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膜覆盖 高产栽培技术 干旱半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大批量马铃薯病毒
15
作者 崔健 崔雅琦 +2 位作者 刘智慧 俎爱忠 韩胜利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32-134,共3页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马铃薯病毒的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高通量组织研磨仪、恒温摇床设备,优化制样方法、孵育条件,快速检测6种马铃薯病毒PVA、PVM、PVX、PLRV、PVY、PVS。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方法检测结果阳...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马铃薯病毒的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高通量组织研磨仪、恒温摇床设备,优化制样方法、孵育条件,快速检测6种马铃薯病毒PVA、PVM、PVX、PLRV、PVY、PVS。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率基本一致,可以检测出6种马铃薯病毒,288份样品总用时10 h,需要5人共同完成,说明该方法快速、高效、省时省力,适用于检测大批量马铃薯种薯样品中的6种马铃薯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病毒 酶联免疫法 快速检测 马铃薯种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