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键婷 欧阳志侠 +3 位作者 张莹 李建波 曾涛 周智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1-686,共16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杂岩体,总体上富硅(SiO_(2)=61.17%-75.21%)、富碱(K_(2)O+Na_(2)O=7.34%-9.03%),呈准铝质-过铝质(A/CNK=0.96-1.08),属于高钾钙碱性,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一致;大部分花岗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71-1.6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高Sr(308×10^(-6)-1 414×10^(-6),平均709×10^(-6)),低Y(3.17×10^(-6)-13.30×10^(-6),平均7.86×10^(-6))和Yb (0.45×10^(-6)-1.32×10^(-6),平均0.78×10^(-6)),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同侵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87)Sr/^(86)Sr)_(i)值(0.695 966-0.707 869)和较低的εNd(t)值(-21.72--18.32),表明其物源为古老地壳,应是加厚下地壳在区域伸展减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变形后侵位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05 909-0.706 774,εNd(t)值为-20.60--16.99,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 变质核杂岩 同位素 花岗岩 晚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松桃-万山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彬 田景江 +2 位作者 沈红钱 吴位远 陈年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松桃-万山铅锌矿区与毗邻的湖南花垣渔塘铅锌矿床,同处滇黔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交汇部位,区内已发现粑粑寨、水源-代懂、嗅脑、卜口场等矿(床)点,其分布大致呈北东向10°~20°。根据产出类型的不同将铅锌矿床分为产于藻灰... 松桃-万山铅锌矿区与毗邻的湖南花垣渔塘铅锌矿床,同处滇黔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交汇部位,区内已发现粑粑寨、水源-代懂、嗅脑、卜口场等矿(床)点,其分布大致呈北东向10°~20°。根据产出类型的不同将铅锌矿床分为产于藻灰岩中铅锌矿床、产于蚀变白云岩中的铅锌矿床以及产于汞矿体间歇带中的铅锌矿床。NE向、NNE向断裂构造,藻灰岩和角砾白云岩以及蚀变白云岩,藻丘微相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在对矿床(点)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化探异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勘查成果初步提出了木树-自坡、大坪、康金-小红岩地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