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元素La、Ce对Al-3Si-0.4Cu-1.0Fe压铸铝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甘培原 韦德仕 +3 位作者 韦世强 秦文忠 彭健飞 曾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6,72,共8页
为提高Al-Si系压铸铝合金的热导率与力学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与激光热导仪等设备研究了稀土元素La、Ce对压铸铝合金Al-3Si-0.4Cu-1.0Fe微观组织、热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 为提高Al-Si系压铸铝合金的热导率与力学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与激光热导仪等设备研究了稀土元素La、Ce对压铸铝合金Al-3Si-0.4Cu-1.0Fe微观组织、热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Ce使合金晶粒细化,α-Al晶粒由枝晶转变为胞状形态,降低了平均二次枝晶臂间距;也能变质合金中的共晶Si相,使其呈细小纤维状形态均匀分布。当稀土元素La、Ce添加量均为0.1%时,合金的热导率、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分别达到167.62 W/(m·K)、201.0 MPa、14.56%,较未添加稀土元素的合金分别提高了11.19%、27.38%和24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铸铝合金 La CE 微观组织 二次枝晶臂间距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赤泥中主量、次量与痕量元素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硕 李兵 +2 位作者 谭海军 胡振光 庄秀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1-244,共4页
采用高压密闭的方法对赤泥进行样品消解,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赤泥中主量、次量与痕量元素进行了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作条件,分析了基体效应的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筛选并确定了各元素的分析谱线,探究了... 采用高压密闭的方法对赤泥进行样品消解,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赤泥中主量、次量与痕量元素进行了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作条件,分析了基体效应的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筛选并确定了各元素的分析谱线,探究了酸度效应、元素之间的干扰等情况。结果表明,本法加标回收率在92.1%~110.2%,检出限在0.000559~0.083916mg/L,可很好地满足实际分析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密闭消解 ICP-OES 干扰消除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ICP-OES法测定氟碳铈矿的15种稀土元素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玉仪 李兵 +2 位作者 孔翔飞 秦文忠 胡振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3-227,共5页
试样通过高压密闭消溶前处理后,采取ICP-OES法直接测定氟碳铈矿的稀土元素。考察了酸度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采用干扰系数校正法消除氟碳铈矿中主量稀土元素Ce、La对其他元素的影响。在最适的工作条件下,检出限... 试样通过高压密闭消溶前处理后,采取ICP-OES法直接测定氟碳铈矿的稀土元素。考察了酸度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采用干扰系数校正法消除氟碳铈矿中主量稀土元素Ce、La对其他元素的影响。在最适的工作条件下,检出限为0.00024~0.05526,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5.25%~109.72%,相对标准偏差RSD<2%。该方法可用于氟碳铈矿日常检测分析稀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高压密闭 干扰系数 氟碳铈矿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法同时测定贫锰矿石中多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庄秀梅 谭海军 +2 位作者 秦文忠 陈硕 胡振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79,共5页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对锰矿进行高压密闭消解;利用ICP-OES同时测定锰矿中的Mn、Al、Fe、Ca、Mg、Na、Ti、Ba、Zn元素;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锰矿成分含量分析方法,为锰矿资源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通过研究不同消解方式、基...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对锰矿进行高压密闭消解;利用ICP-OES同时测定锰矿中的Mn、Al、Fe、Ca、Mg、Na、Ti、Ba、Zn元素;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锰矿成分含量分析方法,为锰矿资源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通过研究不同消解方式、基体效应、硝酸酸度和共存元素对实验的影响并消除干扰,测定方法检出限、加标回收和精密度,以验证方法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00106~0.08210 mg/L,加标回收率为92.5%~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20%~1.32%。实验的方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满足锰矿中多元素含量测定及方法误差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石 酸溶法 样品消解 ICP-OES 多元素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MS测定高纯氧化钇的14种稀土杂质元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玉仪 李兵 +2 位作者 孔翔飞 秦文忠 胡振光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68,共4页
使用三重串联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MS)测定高纯氧化钇的14种稀土杂质元素。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确定了样品的分析模式为TQ-He,对比考察了氦气和氧气作为反应气时对检出限以及等效背景浓度(BEC)的影响,能有限地消除氧化钇... 使用三重串联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MS)测定高纯氧化钇的14种稀土杂质元素。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确定了样品的分析模式为TQ-He,对比考察了氦气和氧气作为反应气时对检出限以及等效背景浓度(BEC)的影响,能有限地消除氧化钇基体中产生的多原子离子干扰。选择碰撞模式对干扰的消除,能达到准确测定高纯钇中痕量稀土杂质的目的。实验测得了在氦气模式下,稀土元素的检出限的范围是0.007~0.89μg/L,加标回收率为97.93%~104.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3.39%。该方法简单、精密度高,可以满足纯度为99.999%~99.9999%及以上的高纯氧化钇中14种稀土杂质元素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MS 高纯氧化钇 稀土杂质 干扰的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氧化钪的提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韦世强 侬健桃 谭海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4-46,共3页
以从钛白废酸中提取的粗钪(Sc2O399%~99.95%)为原料,采用酸溶解、T204和D305多级萃取、反萃以及草酸沉淀等提纯工序,得到的草酸钪经煅烧后可以获得回收率93.49%、纯度99.999%的高纯氧化钪。
关键词 稀土 氧化钪 提纯 钛白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比表面氧化钕粉体产业化关键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谷华 韦世强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7,共4页
开展了以萃取分离的高纯氯化钕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钠和草酸为沉淀剂、采用混合沉淀法制备大比表面积氧化钕粉体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了沉淀剂选择和配比、表面活性助剂用量、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氧化钕产品比表面积的影响,确定... 开展了以萃取分离的高纯氯化钕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钠和草酸为沉淀剂、采用混合沉淀法制备大比表面积氧化钕粉体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了沉淀剂选择和配比、表面活性助剂用量、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氧化钕产品比表面积的影响,确定了适于产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碳酸氢钠-草酸复合沉淀法可制备出的纯度〉99%,大比表面积(7—15m2/g),且综合回收率〉98%的氧化钕粉体Nd2O3。该技术工艺方法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易于实现产业化,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钕 大比表面 复合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级氧化镧提纯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世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82,共5页
采用树脂交换法制备超高纯氧化镧,树脂吸附及分离过程是技术难点之一。以稀土分离厂生产的普通级氯化镧(La2O3/ΣREO≈99%~99.999%)为原料,利用树脂交换法进行提纯研究,重点研究料液浓度、纯度,以及淋洗液在树脂柱中流速、pH、浓度、反... 采用树脂交换法制备超高纯氧化镧,树脂吸附及分离过程是技术难点之一。以稀土分离厂生产的普通级氯化镧(La2O3/ΣREO≈99%~99.999%)为原料,利用树脂交换法进行提纯研究,重点研究料液浓度、纯度,以及淋洗液在树脂柱中流速、pH、浓度、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对提纯工作的影响因素,且获得较好的料液提纯指标:树脂的吸附率达到88.60%、分离效率为96.56%;提纯的料液再经沉淀、煅烧后,可获得目标高纯产品氧化镧,纯度达99.99995%。该技术方法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投资省等优势,不仅为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支撑,也为其它稀土元素的提纯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镧 提纯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水解法制备钇稳定纳米氧化锆工艺研究
9
作者 谭海翔 秦文忠 +2 位作者 韦世强 甘培原 黄裕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以氧氯化锆、氯化钇和氨水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水解法制备钇稳定氧化锆(YSZ),系统研究了锆离子浓度、反应温度、钇掺杂量、分散剂添加量以及煅烧温度对氧化锆产品形貌、分散性、粒度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锆离子浓度0.... 以氧氯化锆、氯化钇和氨水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水解法制备钇稳定氧化锆(YSZ),系统研究了锆离子浓度、反应温度、钇掺杂量、分散剂添加量以及煅烧温度对氧化锆产品形貌、分散性、粒度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锆离子浓度0.8 mol/L、反应温度180℃、钇掺杂量3%(摩尔分数)、分散剂添加量2%(质量分数)和煅烧温度1000℃的条件下,可制得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类球状钇稳定纳米氧化锆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稳定纳米氧化锆 水热水解 氧氯化锆 氨水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