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装配式技术研究——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苏立勇 路清泉 +3 位作者 张志伟 许洋 任宇洪 周轶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821,共8页
为解决轨顶风道现场浇筑时施工工序多、生产环境复杂、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难题,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中某典型的双柱岛式地铁车站为依托,提出2种适用于不同车站施工方案的轨顶风道装配式技术,详细阐述2种方案的技术要点,并与传统施... 为解决轨顶风道现场浇筑时施工工序多、生产环境复杂、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难题,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中某典型的双柱岛式地铁车站为依托,提出2种适用于不同车站施工方案的轨顶风道装配式技术,详细阐述2种方案的技术要点,并与传统施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技术方案可靠,施工工艺合理,可明显减少现场环境污染、加快施工进度,尤其当车站数量达8个时体现出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岛式地铁车站 轨顶风道 装配式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法联络通道管片切削下主隧道力学行为研究
2
作者 孟祥林 李伟平 +4 位作者 赵泽昌 霍永鹏 胡运春 张正黎 晏启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0,200,共8页
为了解机械法联络通道破洞过程中主隧道管片结构响应变化,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海晏北路站—民安东路站区间工程,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法,建立全刀盘三维精细化模型并引入材料累进破坏失效准则,对不同施工阶段下主隧道管片力学行为进... 为了解机械法联络通道破洞过程中主隧道管片结构响应变化,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海晏北路站—民安东路站区间工程,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法,建立全刀盘三维精细化模型并引入材料累进破坏失效准则,对不同施工阶段下主隧道管片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得到了施工初始阶段、预撑阶段及刀盘切削阶段下全切削环和半切削环管片衬砌变形图、弯矩图和轴力图,绘制了主隧道管片在3种切削阶段下应力云图,并与原型管片加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内支撑体系可为主隧道分担水土压力,有效减小管片整体内力与竖向变形;联络通道破洞后,切削区管片洞口表现出悬臂效应,最大位移位于全切削环洞口下侧,在破洞后应尽快施作强支护加固,限制管片开口处变形进一步发展;刀盘磨削管片过程中,半切削环弯矩变化相对于全切削环具有滞后性,两者均在靠背侧拱腰部位产生弯矩最大值,轴力总体上则从拱腰至拱顶底较为平滑地减小;在切削阶段,管片洞口外壁与靠背侧中部存在应力集中,半切削环与标准环的交界处发生了应力突变,应适当加大钢隔舱管片与普通混凝土管片之间的连接螺栓强度,避免螺栓破坏引起主隧道管片错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力学行为 数值计算 管片 联络通道 刀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抗震设计中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小林 孟敏强 +2 位作者 李冀伟 张亮 王晓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5-38,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实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以西安地铁某号线为背景,基于盾构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盾构地铁区间隧道进行了抗震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内力与关键节... 针对目前我国实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以西安地铁某号线为背景,基于盾构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盾构地铁区间隧道进行了抗震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内力与关键节点水平位移,说明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在抗震设计中均具有适用性,两种分析方法可互相参考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地铁隧道 抗震设计 反应位移法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换乘通道与既有地下商场接建施工方法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林 王薇 +3 位作者 叶万军 李冀伟 曾庆元 毛久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9-41,共3页
以一地铁工程为依托研究车站换乘通道施工对与其接建的既有地下商场的影响。利用MIDAS/GTS软件对不同施工条件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得出采用台阶法施工、管棚支护的合理开挖进尺及管棚参数,对比实际监测数据验证了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换乘通道 接建 沉降 经济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施工顺序模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小林 张亮 +2 位作者 李冀伟 孟敏强 王晓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5,共6页
西安地铁5号线兴庆路站至青龙寺站区间隧道在兴庆路站站后设置停车线,为同时满足左线停车和双线正常行车的功能需求,拟选用左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和右线(小断面)台阶法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针对该地铁隧道不同施工顺序采用二维动态... 西安地铁5号线兴庆路站至青龙寺站区间隧道在兴庆路站站后设置停车线,为同时满足左线停车和双线正常行车的功能需求,拟选用左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和右线(小断面)台阶法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针对该地铁隧道不同施工顺序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地表变形、衬砌内力和中间土体应力特征及规律,得出大小断面地铁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不同施工顺序对拱顶沉降和地表变形影响相差不大,而先行小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完成后对隧道拱腰收敛、衬砌内力及中间土体应力的影响较先行大断面施工的影响小,采用先施工小断面隧道的施工顺序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小净距 施工顺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高温下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和结构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徐瑞御 肖庆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0-763,共4页
为了研究轻骨料混凝土在火灾环境中的强度衰减和损伤发展规律,制备混凝土标准立方体和圆柱体试样,在不同温度的煅烧后,测定立方块的抗压强度值,并对圆柱试样开展核磁共振扫描(NMR)获得其微观结构损伤特点。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抗压... 为了研究轻骨料混凝土在火灾环境中的强度衰减和损伤发展规律,制备混凝土标准立方体和圆柱体试样,在不同温度的煅烧后,测定立方块的抗压强度值,并对圆柱试样开展核磁共振扫描(NMR)获得其微观结构损伤特点。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衰减;表征材料孔隙率大小的T2谱面积随温度升高而上升,且小孔隙比例逐渐减小,大孔隙比例迅速增大;不同温度下试样的NMR扫描图像与表面损伤的变化特点同步。提出在高温下,水分蒸发和水化物崩解是导致结构破坏、连通裂隙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力学性能衰变的微观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混凝土 火灾 高温 抗压强度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雷管错相减震爆破技术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任登富 简中飞 +3 位作者 孟祥栋 张学民 郑文昌 孟令天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9,共7页
城市地铁施工爆破对近接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防护技术,是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硬岩地层隧道非电毫秒分段延期爆破减震效果难以满足安全振速标准问题,依托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省医站4号出入口暗挖隧道工程,开展了数码电子雷... 城市地铁施工爆破对近接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防护技术,是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硬岩地层隧道非电毫秒分段延期爆破减震效果难以满足安全振速标准问题,依托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省医站4号出入口暗挖隧道工程,开展了数码电子雷管错相减震爆破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精准授时特点,基于错相减振原理优化各炮孔之间的微差时间,控制孔间振动波主振相错开约半个周期,可实现降低爆破振速的目的;在不改变炮孔数量、单孔装药量的情况下,仅调整炮孔爆破延期时间,相同位置测点爆破振速由2.71 cm/s降至1.39 cm/s,减小48.7%。通过工程应用试验,保证了邻近老旧建筑物的安全,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数码电子雷管 单孔单响 错相减震 老旧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超深基坑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建伟 卢致强 +2 位作者 付波 许洋 廖静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89,共7页
地铁基坑采用水下开挖及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是一项技术难题。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工程实例,对水下封底混凝土分别采用加固土和混凝土换撑来模拟围护结构计算,验算施工期间封底结构抗浮稳定性和承载力,并针对施工重难点提出针对... 地铁基坑采用水下开挖及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是一项技术难题。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工程实例,对水下封底混凝土分别采用加固土和混凝土换撑来模拟围护结构计算,验算施工期间封底结构抗浮稳定性和承载力,并针对施工重难点提出针对性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持续可控。该研究对于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 水下混凝土 水下开挖 承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侧穿邻近建筑中隔离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致强 曹平 +2 位作者 刘建伟 程韬 李冀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99,共6页
以某地铁隧道侧穿5层砖混结构房屋工程为背景,为研究隔离桩在隧道侧穿邻近建筑物工程中的隔离效果及影响因素,通过多组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别研究隔离桩的桩长、位置,隧道埋深以及隧道与建筑物的距离等因素对隔离效果... 以某地铁隧道侧穿5层砖混结构房屋工程为背景,为研究隔离桩在隧道侧穿邻近建筑物工程中的隔离效果及影响因素,通过多组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别研究隔离桩的桩长、位置,隧道埋深以及隧道与建筑物的距离等因素对隔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隔离桩对因隧道开挖产生的滑动区土体有较好的隔断作用;隔离桩嵌入滑裂面以下的深度是隔离桩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嵌入深度不小于4 m;隔离桩与隧道或建筑物距离的改变对隔离桩控制效果的影响较小;当建筑物与隧道的水平距离小于2倍隧道埋深或当隧道埋深小于2倍隧道洞径时,隔离桩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或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要求较为严格的工程中,当建筑物与隧道水平距离小于1.5倍隧道埋深,且隧道埋深小于2倍洞径时,建议设置隔离桩对邻近建筑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侧穿施工 邻近建筑 沉降 隔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性与合理参数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来 李化云 +1 位作者 雷中成 曹苏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878-5883,共6页
随着控制排放的隧道防排水技术的广泛应用,抗水压衬砌结构的设计问题愈发突出。以峨汉高速豹狸岗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富水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拟合出衬砌结构及仰拱的水压力计算公式,... 随着控制排放的隧道防排水技术的广泛应用,抗水压衬砌结构的设计问题愈发突出。以峨汉高速豹狸岗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富水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拟合出衬砌结构及仰拱的水压力计算公式,确定了高水压下二次衬砌结构的合理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断面水压力呈典型的“灯泡型”分布;基于实测数据拟合,获得二衬水压折减系数为0.31,仰拱水压折减系数为0.86;考虑围岩荷载和水荷载共同作用时,二衬结构墙脚部位承受最大的轴力和弯矩,为结构最不利位置;当水头高度≥50 m时,墙脚部位的安全系数小于2.0,说明原设计结构不能承受50 m及以上水头高度的水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隧道 水头高度 受力特性 安全系数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质板岩地层公路隧道结构受力特征及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炳光 李化云 +1 位作者 陈晔磊 曹苏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14790-14797,共8页
在炭质板岩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会面临软弱围岩大变形、掌子面易失稳等问题,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是隧道施工安全和经济的保障。为此,依托峨汉高速豹狸岗隧道工程,通过对Ⅳ级围岩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围岩-结构间接触压力、支护结构... 在炭质板岩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会面临软弱围岩大变形、掌子面易失稳等问题,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是隧道施工安全和经济的保障。为此,依托峨汉高速豹狸岗隧道工程,通过对Ⅳ级围岩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围岩-结构间接触压力、支护结构内力等进行监测分析,获得Ⅳ级围岩形变荷载分布规律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安全度较高,但支护材料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基于支护结构受力有限元分析,对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的支护优化方案整体可行,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高速公路隧道 监控测量 安全度评价 支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地铁隧道与邻近建筑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致强 曹平 +1 位作者 李冀伟 刘建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2,共5页
以西安地铁某区间隧道侧穿学校公寓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时程分析。重点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地铁隧道与邻近建(构)筑物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刚度较周围地层大,对周围地层变形存在约束性,使隧道周围地... 以西安地铁某区间隧道侧穿学校公寓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时程分析。重点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地铁隧道与邻近建(构)筑物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刚度较周围地层大,对周围地层变形存在约束性,使隧道周围地层的整体刚度有所提高,隧道结构的修建不会造成周围地层及邻近建筑所受地震作用增大,而邻近建筑的存在会造成隧道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增大。根据研究结果,针对隧道邻近建(构)筑物提出了抗震构造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邻近建筑 地震作用 时程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岩层双洞四线暗挖车站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建伟 卢致强 +1 位作者 张望 张林森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117,共5页
研究目的: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涂山站为陡倾岩层中双洞四线大跨暗挖车站,单洞开挖跨度为21.6 m,双洞净距19.7 m,所处岩层中斜层理和交错层理较发育,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处岩体破碎,结合较差。本文采用Unwedge软件进行地下洞室开挖稳定性定性... 研究目的: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涂山站为陡倾岩层中双洞四线大跨暗挖车站,单洞开挖跨度为21.6 m,双洞净距19.7 m,所处岩层中斜层理和交错层理较发育,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处岩体破碎,结合较差。本文采用Unwedge软件进行地下洞室开挖稳定性定性分析,并采用MIDAS/GTS进行三维施工过程模拟,以研究隧道合理支护参数和施工步序。研究结论:(1)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左、右洞一次拆撑长度分别不超过6 m和9 m;(2)在结构面顺层滑动的迎压侧墙及拱顶处增设中空锚杆大角度穿过结构面注浆加固;(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偏压和迎压侧墙背部的围岩压力监测;(4)支护设计和结构计算应充分考虑偏压的不利影响;(5)本研究成果对于陡倾岩层中类似暗挖隧道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岩层 暗挖车站 稳定性 施工过程模拟 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既有桥梁顶进施工地道桥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贻新 郭勇刚 章有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26,共3页
济南市济齐路与京沪铁路三、四线交叉处原各为1孔16 m低高度混凝土梁桥,道路拓宽过程中,既有梁桥需拆除另顶进地道桥。本桥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既有桥台及基础,合理选用D型便梁支点进行线路加固。施工过程中,在桥位附近打设止水帷幕防止... 济南市济齐路与京沪铁路三、四线交叉处原各为1孔16 m低高度混凝土梁桥,道路拓宽过程中,既有梁桥需拆除另顶进地道桥。本桥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既有桥台及基础,合理选用D型便梁支点进行线路加固。施工过程中,在桥位附近打设止水帷幕防止降水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沉降。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证了道路交通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地道桥 顶进 线路加固 曲线调整 施工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