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铁路工程地质世纪成就回顾
1
作者 粟建 陈成宗 +2 位作者 谭炳炎 王石春 何发亮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3-57,共5页
文章概述介绍了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在铁路工程地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回顾了机构、人员和装备的发展;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发展、科学研究成果及应用等发展过程。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勘察技术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冻融过程中软黏土水热力试验研究
2
作者 郭焕明 张虎 +3 位作者 丑亚玲 郑波 胡金涛 韩善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5-915,共11页
为了探究径向冻融条件下软黏土水热力过程,开展了不同温度下软黏土冻融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冻融过程中土样温度、含水率、土压力、排水量和耗电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土样实际温度下降速率均与冻结锋面的移动速率呈正相... 为了探究径向冻融条件下软黏土水热力过程,开展了不同温度下软黏土冻融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冻融过程中土样温度、含水率、土压力、排水量和耗电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土样实际温度下降速率均与冻结锋面的移动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温度的传递效率主要与传热距离、传热介质和能量损失率有关;在土样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迁移与冷端对水分的吸力作用和冻胀过程中冻胀对水分的相对作用密切相关;冻结过程中产生的环向和径向冷生构造会加速软黏土中水分的排出,冻胀力会对未冻区土体产生固结作用;通过对试验过程中冻结范围、排水量和耗电量的对比,发现试验温度为-15℃时在冻结过程中产生的融沉圈直径最大,此时的能耗比也最大,因此,将-15℃作为本系列试验的最佳冻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人工冻结 水热力过程 最佳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TBM掘进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盛 陈召 +5 位作者 卢松 杨战标 冀畔俊 贺飞 鲁义强 刘佳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随着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逐渐应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准确快速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对主动源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的特点和TBM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巷道地质和生产条... 随着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逐渐应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准确快速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对主动源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的特点和TBM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巷道地质和生产条件,提出了适用于煤矿巷道TBM掘进的HSP超前探测方法。以河南平顶山首山一矿TBM掘进底板瓦斯治理巷道为工程背景,选用防爆硬件一体化设计的探测仪器在煤矿巷道中进行应用。构建了空间型观测方式对煤矿巷道近水平煤线进行探测,优化了双护盾TBM掘进巷道狭小空间检波器阵列式布置参数;基于时频分析、互相关干涉处理、反射与散射联合反演等方法处理原始信号并进行探测结果成像。研究表明:采用空间型观测方式可实现与巷道小角度斜交煤线的识别,设计震源与首检波器间距离为15 m时最优。通过时频分析提取有效信号,利用互相关干涉法获取虚拟震源道和反射特征曲线,并结合反射与散射联合反演成像得到探测区域地层反射能量分布图,能够较准确地推测得到围岩存在的不良地质构造。通过比较现场开挖揭露情况与探测结果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表明HSP超前探测方法可实现掘进工作面前方100 m范围内超前无损地质预测,有助于提高煤矿岩巷TBM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 超前探测 水平声波探测法(HSP) TBM 破岩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橡塑海绵缓冲层变形释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匡亮 朱建林 +5 位作者 陶伟明 刘志强 吴剑 唐思聪 周路军 齐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缩比达到70%时,材料尚未发生破坏,橡塑海绵的压缩变形性能和强度性能均良好,可作为缓冲层设置于挤压大变形隧道各层支护结构之间;(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4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和5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40 cm厚衬砌+10 cm厚缓冲层支护体系对应的围岩拱顶沉降量分别增加7.23%、14.50%,仰拱隆起量分别增加8.86%、17.01%,第三主应力最大值分别降低53.35%和49.86%;(3)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有无缓冲层段受力测试对比试验表明,相较于无缓冲层支护体系,有缓冲层支护体系的支护接触压力、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分别降低55.7%、69.5%、60.9%。综上所述,橡塑海绵缓冲层具有较显著的释能效用,可提升支护体系的受力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让压支护手段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挤压性大变形 让压支护 缓冲层 橡塑海绵 释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链MCMC有限元模型修正收敛判定方法研究
5
作者 刘纲 谭帅帅 +1 位作者 邹春蓉 陈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3,共9页
针对多链MCMC算法主要依靠设置较多迭代步以生成足量后验样本的问题,提出了算法收敛及所需后验样本数量的自动判定方法.在MCMC算法迭代初期引入最优竞争策略,通过定向差分代替原有随机差分,从而使多链样本快速向目标方向移动以提升计算... 针对多链MCMC算法主要依靠设置较多迭代步以生成足量后验样本的问题,提出了算法收敛及所需后验样本数量的自动判定方法.在MCMC算法迭代初期引入最优竞争策略,通过定向差分代替原有随机差分,从而使多链样本快速向目标方向移动以提升计算效率;将当前迭代步多链带宽与预设精度指标相比较,自动判定由定向差分向随机差分的转换时机;基于抽样分布定理,采用一段区间内的样本构造t分布判定指标,对多链MCMC算法是否收敛进行自动判断,并在样本量满足统计要求后自动终止算法,以大幅减少算法平稳期的计算工作量.数值算例及实桥修正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算精度下,所提判定方法可使多链MCMC算法燃烧期计算效率提高30%,考虑预设步长的情况下整个迭代过程可提速约50%,为基于贝叶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在大型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有限元模型修正 贝叶斯估计 马尔可夫链 判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新型防排水结构性能研究
6
作者 郑波 赵万强 +5 位作者 吴剑 王立川 陈建军 许召强 李源熙 郭瑞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研究目的:渗漏水是隧道病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以环向施工缝渗漏水尤为突出,给隧道安全运营造成隐患。基于“外排内防”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施工缝防排水结构,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研究新型防排水结构的排水性能和应... 研究目的:渗漏水是隧道病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以环向施工缝渗漏水尤为突出,给隧道安全运营造成隐患。基于“外排内防”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施工缝防排水结构,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研究新型防排水结构的排水性能和应用效果,旨在有效解决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问题。研究结论:(1)新型防排水结构中2 m宽凹凸防排水板可等效内径101 mm排水管,即使防水板失效,也能保证围岩地下水在无压状态下排到衬砌外;(2)围岩压力、衬砌混凝土浇筑压力对防排水板排水空间的挤压影响可忽略不计;(3)新型防排水结构取消了安装质量难以保证的中埋止水带,可大幅改善施工缝周围混凝土密实度;(4)现场试验表明,采用新型防排水结构的6环施工缝,在0.3 MPa水压力作用下,无任何渗水迹象;采用传统结构的3环施工缝均出现渗水;(5)新型防排水结构现场应用效果好,可解决施工缝渗漏水问题,并在施工缝渗漏水病害防治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缝 渗漏水 外排内防 凹凸防排水板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互层围岩铁路隧道底部变形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相懋龙 阳军生 +3 位作者 吴剑 傅金阳 刘志强 罗钰博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为揭示复杂地应力下水平互层围岩铁路隧道底部变形机理,设计融合3D打印技术和复模工艺的精细化隧道模型,在实现隧道结构精度有效控制的同时可模拟隧底结构开裂情况,采用基于石膏相似材料的逐层浇筑方法制备水平软硬互层岩体,开展不同水... 为揭示复杂地应力下水平互层围岩铁路隧道底部变形机理,设计融合3D打印技术和复模工艺的精细化隧道模型,在实现隧道结构精度有效控制的同时可模拟隧底结构开裂情况,采用基于石膏相似材料的逐层浇筑方法制备水平软硬互层岩体,开展不同水平地应力下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底部隆起变形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地应力作用下隧底层状岩体呈层间分离和挠曲弯折破坏的隆起破坏特征,且隆起破坏区域会随水平地应力增大而向两侧及深部扩展;不同应力环境下隧道结构内力和隧底隆起变形有着显著差异,随水平地应力增大,衬砌两侧弯矩由向外逐步转为向内,仰拱中心处弯矩和轴力逐渐增大且处于整环衬砌的最大值,当侧压力系数K超过1.25时,隧底结构隆起显著增加,且隆起量值随K值增加较快,工程中应注意此类隧底隆起的预防及控制;高水平地应力作用下隧底层状岩体的隆起破坏是导致此类隧道底部隆起病害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岩体 高水平地应力 隧底隆起 精细化隧道模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冻结下软黏土水热力响应及冷生构造研究
8
作者 张虎 胡金涛 +5 位作者 郑波 杨岁桥 东宇轩 鲁明 梁煜 邢利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1-1689,共9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维可视化水平冻结装置,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对软黏土开展了单向水平冻结试验,并对土体纵剖面冷生构造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全程观测。结果表明水平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会引起温度、水分、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等水热力响应,温度... 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维可视化水平冻结装置,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对软黏土开展了单向水平冻结试验,并对土体纵剖面冷生构造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全程观测。结果表明水平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会引起温度、水分、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等水热力响应,温度梯度是水分迁移的主要诱因。在重力作用下,水平冻结过程中土体发生双向水分重分布,但水平向水分迁移量显著高于竖直向。冻结120 h后,冻结区含水率显著高于初始含水率,最大值常出现在离冻结锋面1~3 cm处;未冻区的含水率要普遍低于初始值,这表明未冻区存在脱水固结现象。此外,水平冻结过程中软黏土纵剖面具备清晰显著的冷生构造,其形成主要是低温吸力和结晶应力诱导张拉应力增大作用的结果。以冷生构造的形态、密度和分布特征为依据,将其定性划分为整体状、纤维层状、薄层状、厚层状。该项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水平冻结过程中软黏土水-热-力-构造响应过程,为准确阐述水平冻胀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水平冻结 水分迁移 分凝冰 冷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长大隧道建设中地下水防治有关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梅志荣 张军伟 李传富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82,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隧道施工过程中频发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事故,提出了地下水防治的科学理念及其监测方法,旨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研究结论:以铁路长大隧道工程建设为技术研究背景,着重论述了地下水活动和平衡规律、地质灾害...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隧道施工过程中频发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事故,提出了地下水防治的科学理念及其监测方法,旨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研究结论:以铁路长大隧道工程建设为技术研究背景,着重论述了地下水活动和平衡规律、地质灾害与地下水、渗漏水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及其防治的重要性,地下水防治技术标准和措施等。工程实践表明,尽管精确分析和预测隧道的地下水影响情况是困难的,但在隧道施工期间及以后加强对围岩内流入隧道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监测是重要的,地下水防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岩体注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隧道工程 地质灾害 地下水防治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长隧道与横通道空间斜交结构施工力学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志强 许江 万晓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针对高速公路主隧道与车行横通道组成空间交叉结构,采用现场实测以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进行了结构施工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因横通道施工导致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结构,特别是与横通道连接一侧结构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况和变... 针对高速公路主隧道与车行横通道组成空间交叉结构,采用现场实测以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进行了结构施工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因横通道施工导致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结构,特别是与横通道连接一侧结构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因此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结构的安全。与无横通道情况相比,由于拱形支撑作用被切断,结构受力已不再是单一轴向受力,而产生了部分弯曲受力的复杂受力状况。归纳来看,交叉角越小,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越高,从设计角度考虑,交叉角应尽量大一些。研究结论对长大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横通道,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横通道施工 交叉角 拱形支撑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面波法在岩溶路基注浆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德胜 何宇 卢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1,共3页
铁路客运专线修建在岩溶地区时,需要对岩溶地基进行加固,岩溶地基注浆这种地基加固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验证注浆效果,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本文重点介绍瞬态面波法的原理及其在沪昆铁路贵州段注浆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瞬态面波法具有操... 铁路客运专线修建在岩溶地区时,需要对岩溶地基进行加固,岩溶地基注浆这种地基加固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验证注浆效果,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本文重点介绍瞬态面波法的原理及其在沪昆铁路贵州段注浆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瞬态面波法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分辨率高等特点,且有相应的判定标准,能保证检测质量。本文应用实例表明,瞬态面波法是高效、可行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面波 岩溶注浆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复杂地层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振阳 白鸿雁 殷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6,共3页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样)钻进技术在钻进复杂地层时有独特效果,依托中国地调局项目,通过野外生产试验,加深了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机理的理论研究,对贯通式潜孔锤及其配套钻具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其对复杂地层的适...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样)钻进技术在钻进复杂地层时有独特效果,依托中国地调局项目,通过野外生产试验,加深了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机理的理论研究,对贯通式潜孔锤及其配套钻具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其对复杂地层的适应能力,完善了操作技术和工艺方法,使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达到了可以广泛推广应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式潜孔锤 反循环连续取样 复杂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中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陈礼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46-149,共3页
简要地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及运用其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在现场数据采集及资料处理分析不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质雷达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岩溶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昌真 史友海 何宇 《隧道建设》 2012年第6期821-826,共6页
为提高岩溶隧道中地质预报的准确性,通过对方解石与岩溶、断层及地下水的产出特征变化研究以及其含量变化统计,通过现场的统计分析及追踪调查表明,在隧道施工中可以根据方解石的含量变化及产出特点再结合物探方法来推测隧道掌子面前方... 为提高岩溶隧道中地质预报的准确性,通过对方解石与岩溶、断层及地下水的产出特征变化研究以及其含量变化统计,通过现场的统计分析及追踪调查表明,在隧道施工中可以根据方解石的含量变化及产出特点再结合物探方法来推测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方解石的产出特征规律结合物探方法能识别出前方即将出现的地质异常体;2)地质预报工作需要地质方法和物探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准确判释;3)在地质学上,通过对微观现象的统计整理,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宏观构造现象的判断起到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形成机制 岩溶隧道 地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水电站坝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花晓鸣 吴丰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4-96,共3页
岩溶地区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对坝基岩体完整程度要求较高,为了探明坝基岩体中是否存在溶洞、溶隙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应用地质雷达较准确地判断出了坝基下不良地质体的走向和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处理岩溶地质问题和工程安全施工提... 岩溶地区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对坝基岩体完整程度要求较高,为了探明坝基岩体中是否存在溶洞、溶隙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应用地质雷达较准确地判断出了坝基下不良地质体的走向和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处理岩溶地质问题和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水电站 坝基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构技术在高铁隧道拱部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缺陷整治中的应用
16
作者 龚伦 龚兴旺 +4 位作者 王立川 梁明 刘志强 樊永杰 张学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248,共7页
[目的]许多与高铁隧道衬砌相关的缺陷随着高铁建成年限的增加逐渐凸显,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缺陷。为了减少结构扰动、降低对线路运行的影响,需采用新技术对高铁隧道拱部防水板切割衬砌缺陷进行整治。[方法]以我国... [目的]许多与高铁隧道衬砌相关的缺陷随着高铁建成年限的增加逐渐凸显,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缺陷。为了减少结构扰动、降低对线路运行的影响,需采用新技术对高铁隧道拱部防水板切割衬砌缺陷进行整治。[方法]以我国西南地区某设计速度为200 km/h的高铁双线隧道为案例,对其发生拱部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后可采用的2个整治方案(现浇套拱、格构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对比评估。对格构技术缺陷整治方案的施工组织、工艺流程、防护措施及施工效果进行了重点论述。[结果及结论]与其他方案相比,格构技术整治方案充分利用了既有结构的承载能力,仅在局部区域修复隧道,对既有衬砌结构影响较小,对高铁线路的运营影响也较小。该方案能明显降低结构的主应力,减少结构位移,使缺陷衬砌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格构技术 防水板切割衬砌 缺陷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过程中隧道衬砌水压力的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瑞 郑波 +2 位作者 吴剑 王立川 孟亮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持续强降雨往往会使隧址区地下水位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导致作用在衬砌上的水压力显著增大,而当衬砌水压力达到临界值时,会导致隧底隆起、边墙爆裂、大面积渗漏水等病害现象出现,严重影响隧道运营安全。因此,研究降雨过程中山... 研究目的:持续强降雨往往会使隧址区地下水位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导致作用在衬砌上的水压力显著增大,而当衬砌水压力达到临界值时,会导致隧底隆起、边墙爆裂、大面积渗漏水等病害现象出现,严重影响隧道运营安全。因此,研究降雨过程中山岭隧道水压力的动态特征及缓解措施,对保障隧道结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论:(1)当围岩渗透系数较大时,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对隧道衬砌水压力的动态变化影响显著,隧址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时,衬砌承受的水压力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突变增大,这种突变上升的水压力对结构安全是潜在威胁因素;(2)盲管的布设密度、排导系统的畅通性、隧底排导结构及泄水孔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因强降雨导致衬砌水压的突变;(3)当岩溶管道和地表连通性能较好时,地表降雨和隧道洞内泄水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洞内的泄水量或衬砌所承受的水压力对地表的降雨更为敏感;(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的防排水设计、施工及运维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持续强降雨 水压力 排导措施 泄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中黑山坡平推式滑坡变形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亮 曹先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平推式滑坡是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特殊滑坡类型。本文以巴中黑山坡平推式基岩滑坡为例,分析该滑坡的整体变形特征,根据古拉陷槽在滑坡发生后的压缩特征,反演分析古拉陷槽内松散堆积体的结构和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一古平... 平推式滑坡是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特殊滑坡类型。本文以巴中黑山坡平推式基岩滑坡为例,分析该滑坡的整体变形特征,根据古拉陷槽在滑坡发生后的压缩特征,反演分析古拉陷槽内松散堆积体的结构和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一古平推式基岩滑坡滑移后,后缘新生基岩滑体在裂隙充水条件下滑动并推挤古滑坡前移所形成;新生基岩滑体绝大部分滑移能量消失在古拉陷槽内,压缩后的古拉陷槽地表并无明显的变形压缩痕迹;随着风化演变,后缘山体可能会发生新的基岩滑动,将如今的堆积体向前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式基岩滑坡 变形特征 演化机制 拉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可拓法在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书豪 艾亚鹏 +2 位作者 陈健 靳春玲 姬照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预防和控制引水隧洞中围岩失稳事故的发生,将物元可拓法应用于围岩稳定性评价中。以滇中引水工程为背景,选取滇中引水工程某隧洞段,构建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围岩等级,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 为预防和控制引水隧洞中围岩失稳事故的发生,将物元可拓法应用于围岩稳定性评价中。以滇中引水工程为背景,选取滇中引水工程某隧洞段,构建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围岩等级,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和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FA)组合确定权重,基于物元可拓模型进行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以期减少目前评价方法中一些不相容现象及其他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升长距离特大输水工程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的精度。结果表明,GRA-FA-物元可拓模型围岩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等级基本相符,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相比,预测评价精度从62.5%提升到87.5%,准确性提升了约25百分点。因此,GRA-FA-物元可拓模型相较以往的评价模型可以更全面和客观地进行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可为其他长距离特大引水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滇中引水工程 围岩稳定性 灰色关联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表面气动载荷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争龙 杨旸 +2 位作者 魏康 杜云超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5-1476,共12页
为研究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内中央处和洞口内压力波动机制和特征,隧道内各测点气动载荷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隧道长度对隧道气动载荷最值的影响,列车速度对气动载荷最值大小、位... 为研究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内中央处和洞口内压力波动机制和特征,隧道内各测点气动载荷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隧道长度对隧道气动载荷最值的影响,列车速度对气动载荷最值大小、位置和幅值频次的影响,以及基于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的分布特征,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方法和雨流计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交会的隧道相同位置测点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同;列车驶出隧道后,压力波形周期重复,与压缩波/膨胀波在隧道内传播的周期相同。2)在3种速度和0.5~10 km隧道长度范围内,单列车通过时,隧道内最大正压值在距离隧道入口200~600 m的位置;速度增加,部分长度隧道的最大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位置由隧道中央近进口端内一侧变为隧道中央近出口端内一侧。3)当时速为400 km时,单列车通过基于不同隧道压力最值的最不利长度相同,为1.3 km;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依次是1.4、0.94、1.2 km。4)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的最高幅值等级分别可达到4800~5200 Pa和10000~104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气动载荷 压力衰减 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