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快速公交(BRT)1号线岛内段预留轨道交通条件设计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清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6,共5页
厦门快速公交系统1号线岛内段是国内第一条高架BRT,第一条土建预留升级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条件的BRT,设计中无先例可循。1号线岛内段总体定位为近期运营快速公交,远期升级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土建预留远期升级轨道交通条件,其技术条件应为... 厦门快速公交系统1号线岛内段是国内第一条高架BRT,第一条土建预留升级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条件的BRT,设计中无先例可循。1号线岛内段总体定位为近期运营快速公交,远期升级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土建预留远期升级轨道交通条件,其技术条件应为满足快速公交和直线电机轨道交通2种系统的合理取值。综合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两种系统的技术,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厦门BRT 1号线建设实际,分别从总体定位、设计速度、限界、路线平纵技术条件、轨道、建筑、高架结构、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给排水与消防、控制中心等方面阐述了相应的预留技术条件,旨在为以后预留升级轨道交通的BRT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BRT1号线岛内段 快速公交系统(BRT) 城市 轨道交通(URT)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照明系统辅助设计与优化分析软件研发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国平 任兆丹 崔优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00,F0003,共9页
为提高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设计的效率和节能水平,基于IESNA LM-62标准的灯具配光数据文件,并以逐点法为照度和亮度计算方法,在VB.net平台中开发面向公路隧道的照明系统辅助设计与优化分析软件。软件包括的功能有:基于车流量、洞外亮度和... 为提高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设计的效率和节能水平,基于IESNA LM-62标准的灯具配光数据文件,并以逐点法为照度和亮度计算方法,在VB.net平台中开发面向公路隧道的照明系统辅助设计与优化分析软件。软件包括的功能有:基于车流量、洞外亮度和运行车速的三因素动态调光、各照明区段的长度与亮度分析、灯具回路设计与模式搜索法安装参数优化、各运营工况的照明质量验算、全年能耗估算、自动成图与结果输出等。以一个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上述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软件可以为建立公路隧道能耗指标体系、开展节能评价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软件开发 逐点法 照明系统 辅助设计 参数优化 节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坑底隆起稳定破坏滑动半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雪松 甄洁 +3 位作者 郑刚 王志勇 王哲 宋许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基坑坑底隆起的破坏模式并确定合理的隆起破坏滑动面大小,采用不连续布局优化法对不同围护结构插入比条件下的基坑坑底隆起失稳滑动面进行分析;通过大量计算得到可用于判断滑动面是否通过围护结构底端的不同基坑开挖深...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基坑坑底隆起的破坏模式并确定合理的隆起破坏滑动面大小,采用不连续布局优化法对不同围护结构插入比条件下的基坑坑底隆起失稳滑动面进行分析;通过大量计算得到可用于判断滑动面是否通过围护结构底端的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下土体强度和围护结构临界插入比的幂函数关系表达式;通过分析围护结构插入比较小时归一化的坑底隆起破坏滑动半径和围护结构插入比的关系,得到修正传统圆弧滑动法滑动半径的对数表达式及其系数。最后,将修正滑动半径后计算的安全系数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滑动半径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插入比较大(大于临界插入比)情况下,滑动面通过围护结构底端;在插入比较小情况下,滑动面不通过围护结构底端,需对传统圆弧滑动法进行修正;提出的修正方法可为软黏土层较厚的基坑坑底隆起稳定分析时滑动半径的选取提供参考,同时可以解决传统圆弧滑动法在插入比较小时安全系数变化不合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底隆起 软土 不连续布局优化法 插入比 滑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道宽 卢勇利 +1 位作者 沈学明 朱昌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7,共8页
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是铁水联运作业的重要场所之一,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直接影响着铁水联运的作业效率。为提高铁水联运港口作业效率,减少因方案调整产生的无效工作,在阐述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组成的基础上,使用SLP法和铁水联运港口... 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是铁水联运作业的重要场所之一,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直接影响着铁水联运的作业效率。为提高铁水联运港口作业效率,减少因方案调整产生的无效工作,在阐述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组成的基础上,使用SLP法和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进行两阶段耦合优化研究,以马鞍山郑蒲港区为例验证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的可行性,充分发掘铁路联运港口作业区影响因素,提升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域布局工作效率的优势,为铁水联运的总体布局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联运 港口作业区 布局 两阶段耦合 优化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速度的特长公路隧道纵坡坡率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鸿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635-6639,共5页
关于运行速度的研究一直是交通安全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论文通过实测6座特长隧道进、出洞口以及洞内各紧急停车带处共计46个断面处的车辆行驶车速,计算得到了小客车、中型车、大型车各纵坡坡率下的运行速度和平均速度。分析结果发现... 关于运行速度的研究一直是交通安全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论文通过实测6座特长隧道进、出洞口以及洞内各紧急停车带处共计46个断面处的车辆行驶车速,计算得到了小客车、中型车、大型车各纵坡坡率下的运行速度和平均速度。分析结果发现:①大型车驾驶员对特长隧道纵坡坡率敏感界限约为±0.75%;②特长隧道纵坡坡率下坡取值-1.45%^-1.95%、上坡取值0.5%能够减小中、大型车辆运行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的速度差,有利于特长隧道内的交通安全。该项研究可为特长隧道纵坡坡率的设计取值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运行速度 纵坡坡率 速度差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软土工程特性空间异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许根 王志勇 +3 位作者 柏威伟 王哲 谢书萌 夏开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5-28,共4页
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是软基处理设计的基本依据。以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首期开发项目(A片区)大量资料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验测试数据统计来探讨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软土的分布和参数的空间异性规律。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勘探数据处理,得到珠... 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是软基处理设计的基本依据。以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首期开发项目(A片区)大量资料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验测试数据统计来探讨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软土的分布和参数的空间异性规律。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勘探数据处理,得到珠海西部中心城区A片区软土厚度分布等值线图;先期固结压力,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灵敏度和有机质含量不受深度变化影响;含水率、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直剪强度指标随深度变化规律与含水率、液限、塑限等指标相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原位试验结果与室内实验所得的结果有一致性又有区别,在使用室内试验强度指标设计时应充分参考原位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软土 软土参数 统计规律 软土分布 空间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等级组合列车的双线铁路站间距合理性研究
7
作者 金亚安 朱昌锋 +1 位作者 刘道宽 张正坤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2,共6页
合理确定双线铁路站间距,可以在满足运营需要通过能力的同时,适当减少中间站的设置数量,满足铁路运输需要。以图解法和分析计算法为基础,考虑列车速度组合、列车铺画顺序、列车连发对数和列车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合理站间距的影响,采用均... 合理确定双线铁路站间距,可以在满足运营需要通过能力的同时,适当减少中间站的设置数量,满足铁路运输需要。以图解法和分析计算法为基础,考虑列车速度组合、列车铺画顺序、列车连发对数和列车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合理站间距的影响,采用均衡铺画和集中铺画方法,分析列车运行图周期的时间构成,计算3种速度等级列车组合下的双线铁路站间距。经实例验证合理站间距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得出双线铁路区段在3种速度等级列车组合情况下的合理站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速度等级 铁路中间站 站间距 运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对顺向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及锚索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淑芝 刘小浪 +1 位作者 席人双 王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644,共8页
顺向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通常较差,在工程上格外受到重视,利用锚索锚固是较为理想的加固方案。利用Sarma法对厦沙高速公路某段石英片岩顺向岩质高边坡在施加锚索和不加锚索两种工况下的应力特征和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顺向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通常较差,在工程上格外受到重视,利用锚索锚固是较为理想的加固方案。利用Sarma法对厦沙高速公路某段石英片岩顺向岩质高边坡在施加锚索和不加锚索两种工况下的应力特征和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加锚索时,各条块底面正压力随开挖过程呈降低趋势,越靠近边坡顶部,各条块底面正压力受到开挖卸荷的影响越大,降低趋势越明显;条块底面正压力的降低使边坡抗滑力减小,当减小幅度较大时,边坡稳定性会受到明显影响,整个开挖过程中边坡整体稳定性系数呈下降趋势,最低为1.243;施加锚索能够增大条块底面正压力,提高条块底面的抗滑力,有效降低条块底面受到的剪切力,限制上部条块的滑动趋势,减小其对下部条块的挤压和相对错动,且随着开挖的加深,这种效应表现得越明显;对某个条块而言,施加锚索可以提高底面抗剪强度,降低底面和侧面剪切力、条块下滑力,从而提高边坡稳定性;施加锚索后边坡稳定性系数提高到1.630。综上所述,边坡开挖对于顺向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而施加锚索加固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岩质边坡 稳定性 SARMA法 加固 开挖卸荷 锚索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区管廊基坑柔性支护下基坑变形控制标准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天降 朱孟君 +6 位作者 王哲 宋许根 甄洁 衣凡 雷华阳 郑刚 程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199-9206,共8页
软土区柔性支护管廊基坑工程变形控制难度大、造价高,变形控制标准亟待优化。针对广州南沙柔性支护的典型管廊基坑开展了有限元分析,总结了基坑变形规律。基坑开挖到底时,围护结构桩身变形由“悬臂式”变为“内凸形”,坑外地表沉降影响... 软土区柔性支护管廊基坑工程变形控制难度大、造价高,变形控制标准亟待优化。针对广州南沙柔性支护的典型管廊基坑开展了有限元分析,总结了基坑变形规律。基坑开挖到底时,围护结构桩身变形由“悬臂式”变为“内凸形”,坑外地表沉降影响范围达到4~5倍基坑开挖深度,明显大于其他刚度较大的支护结构,坑底隆起变形呈“中间大两边小”的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6个不同基坑断面在临界失稳状态与稳定性满足规范两种条件下,围护结构变形最大值与基坑开挖深度的比值,建议将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控制值的参考值。基坑临界失稳状态下,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控制参考值分别为2.62%H、3.24%H(H为基坑深度)。基坑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时,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控制参考值分别为0.8%H、0.9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区 管廊基坑 柔性支护结构 变形控制标准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丽琼 周兴林 胡怡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7-301,共5页
针对沥青路面微观形貌常用检测方法的不足,融合显微视觉的局部放大特性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显微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根据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建立显微视觉三维重构数学模型;利用立体显微镜采集序列图像,对图像... 针对沥青路面微观形貌常用检测方法的不足,融合显微视觉的局部放大特性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显微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根据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建立显微视觉三维重构数学模型;利用立体显微镜采集序列图像,对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和阈值分割,并提取光条中心线;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实现表面三维重构。与基于聚焦深度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光照均匀性无特殊要求,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三维直观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微观纹理 显微视觉 三维重构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行为辨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湖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7-1264,共8页
城市智能交通卡和公交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为研究公共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规律提供了契机。结合多源数据,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的换乘时空阈值,根据自行车站点与公交站点间距离构建匹配站点对;并基于时间阈值提取匹配站点... 城市智能交通卡和公交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为研究公共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规律提供了契机。结合多源数据,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的换乘时空阈值,根据自行车站点与公交站点间距离构建匹配站点对;并基于时间阈值提取匹配站点对的刷卡记录构建换乘识别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实现同一用户公共自行车IC卡卡号与公交IC卡号的匹配;根据设定的验证规则,92%的匹配规则通过验证。之后基于换乘识别结果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的换乘客流的时空特性。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呈现出明显的早晚高峰时段,且接驳出行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 IC卡数据 关联规则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落法开采金属矿巷道围岩破坏机制的断层效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括宇 陈从新 +4 位作者 夏开宗 宋许根 张伟 张褚强 王田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79-289,共11页
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地质力学分析的方法,以金山店铁矿东区-340 m和-410 m阶段运输巷为研究背景,开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断层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影响区内的断层破碎带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围岩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巷道顶板垮... 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地质力学分析的方法,以金山店铁矿东区-340 m和-410 m阶段运输巷为研究背景,开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断层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影响区内的断层破碎带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围岩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巷道顶板垮塌、顶板非对称下沉变形、巷道围岩内挤变形引起的片帮或剥落、巷帮水平张拉裂缝等等模式;-340m阶段运输巷所在的断层破碎带F4位于矿体开采引起移动变形区域,岩体移动变形引起的水平应力释放导致断层破碎带F4与近矿角页岩A2分界面出现错动台阶;-340 m阶段运输巷变形与破坏机制矿体开采,引起巷道围岩向采空区方向移动变形和开采诱发的断层破碎带滑移活化直接造成顶板沿陡倾结构面垮塌两部分,-410m阶段运输巷变形与破坏机制是受开采诱发的-340 m水平及以上断层破碎带岩体下滑活化引起的挤压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断层破碎带 破坏机制 悬臂梁 崩落法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的特长隧道行车安全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宁伟 梁波 +1 位作者 肖尧 张鸿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927-10933,共7页
为提高特长隧道行车安全水平,以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为研究目标,选取G65包茂高速武隆段的6条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动态环境的反应时间测量平台,研究分析了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纵坡率以及行车车速对驾驶员... 为提高特长隧道行车安全水平,以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为研究目标,选取G65包茂高速武隆段的6条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动态环境的反应时间测量平台,研究分析了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纵坡率以及行车车速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同行车条件下,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包括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及行车车速,隧道纵坡率对其影响不显著;②6条特长隧道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沿距隧道入口距离呈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增加的一个总体趋势,在距隧道入口750 m附近达到最小值,接近隧道出口处时迅速增大,且隧道内行车时间越长,平均反应时间及波动越大;③平曲线线形为入口直线线形段、中间曲线+直线线形组合段、出口曲线线形段的平均反应时间及反应时间标准差相对较低,行车安全状况更佳;④3种模拟车速下,驾驶员反应时间随行车车速的增大而减小。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以反应时间为控制目标的行车安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行车安全研究 室内试验 特长隧道 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