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隧道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
2
1
作者
郜永杰
秦永平
+1 位作者
刘永存
刘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6,共7页
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内纵连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病害多发问题,通过对既有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病害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现场检测分析,建立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精细化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地基刚度、温度变化、基础变形等因素下道床...
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内纵连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病害多发问题,通过对既有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病害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现场检测分析,建立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精细化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地基刚度、温度变化、基础变形等因素下道床板受力特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现场检测,隧道内纵连式道床板贯通裂纹多位于隧道仰拱施工缝处,该类裂纹系仰拱填充层导致的反射裂纹;(2)在混凝土收缩作用下,隧道基础纵向刚度系数越大,施工缝处道床板拉应力越大;(3)隧道洞口考虑负温梯度45℃/m,道床板最大应力为2.02 MPa,洞内受基础变形影响较大,15 mm基础变形下最大应力为1.88 MPa;(4)在混凝土收缩和基础沉降变形荷载作用下,并考虑回填层裂纹发展,最大应力可达2.61 MPa,道床板易开裂;(5)为解决纵连道床板裂纹多发问题,提出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单元化设计,建议隧道洞口道床板长度6 m、洞内道床板长度12 m,采用道床板和隧道基底植筋连接的限位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裂纹
受力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的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综合优化
2
作者
陈燕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31-3941,共11页
电分相布设是否合理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以往铁路设计中,会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控制因素、重要征拆、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由于站前与站后设计不同步,较少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电分相的决定性影响,当前电分相的设置通...
电分相布设是否合理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以往铁路设计中,会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控制因素、重要征拆、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由于站前与站后设计不同步,较少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电分相的决定性影响,当前电分相的设置通常后置于铁路选线设计工作,基于既定的线路方案而展开,导致电分相与线路匹配困难,甚至一旦后期运营面临极端天气无法达速时,易发生列车掉电分相等情况而危及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在纵断面线路设计过程中预先考虑了电分相布设的影响,基于列车牵引运行仿真分析,建立铁路线路纵断面与电分相布设的协同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以里程与标高为设计变量,以铁路综合费用为目标函数,以最大坡度、最小坡段长、最大坡度代数差等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用于优化模型的解算,采用元启发式群智能优化方法,将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抽象为超维设计空间中的粒子,先分步生成初始群体,再协同进化线路−电分相综合方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了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的综合方案智能优化。本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重大高速铁路线路车站的上行联络线工程,指导了该段纵断面线路设计过程,通过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解决了传统设计列车掉电分相的难题,从源头上降低了铁路运营期间沿线的电分相的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纵断面设计
电分相
粒子群算法
最优化
列车运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进站流线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101,共11页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些根据传统设计理念建设而成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客流出行需求,诸如旅客进站流程复杂、站内迂回走行多、客流拥堵严重等潜在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以我国大型铁路客运枢纽郑州东站...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些根据传统设计理念建设而成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客流出行需求,诸如旅客进站流程复杂、站内迂回走行多、客流拥堵严重等潜在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以我国大型铁路客运枢纽郑州东站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AnyLogic平台模拟旅客进站流线组织现状的仿真模型构建过程,以各进站厅的旅客平均进站时间、各客运设备前的旅客平均排队人数为评价指标分析当前客流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含降低流线密度法、提高流动速度法、消除流线瓶颈法和疏解流线交叉法4类普适性流线调整方法的联合优化措施,利用流线仿真实验验证了优化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大型铁路客运站的流线组织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铁路客运站
AnyLogic仿真
流线优化
客流组织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体系研究
4
作者
陈燕平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4,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四纵四横”“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基本成型,铁路传统建造技术已然成熟,但对于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维一张图仍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铁路精细化设计、全监控施工、智能化运维等方面的软实力仍是短板,也是制约我国自主数...
研究目的:随着“四纵四横”“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基本成型,铁路传统建造技术已然成熟,但对于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维一张图仍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铁路精细化设计、全监控施工、智能化运维等方面的软实力仍是短板,也是制约我国自主数字铁路工程乃至智能铁路体系建设的根本瓶颈。随着物理世界AI智能化水平的迅猛发展,铁路工程走向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信息化短板,提出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勘察设计建造运维体系构想,本文主要思路为铁路沿承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技术脉络,以3DGIS平台为基础框架,构建起数字铁路工程资产,实现孪生铁路在计算机中的表达。研究结论:(1)以GIS与BIM设计构建起来的“宏-微”观两级演化,具有信息化无缝衔接全阶段全过程、空间布局设计与结构设计实现松耦合、单尺度静态表达向多尺度动态表达等显著优势;(2)以三维选线系统自动化模型构建为核心的数字资产应用体系,主要解决普适资产的接入与全真、高效表达;(3)“宏-微”观两级演化勘察设计体系的构建将极大地促进自动化设计创新;(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正向BIM设计与施工、运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铁路
大数据
多尺度
地理设计
协同设计
BIM设计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速铁路网列车运行图接续方案优化方法
被引量:
2
5
作者
付慧伶
刘旭
+2 位作者
胡怀宾
聂博文
张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我国高速铁路网中多列车之间在多车站进行接续时的关系灵活且复杂,为有效提升旅客中转服务质量,先构建列车运行图接续方案优化的整数规划模型,调整既有运行图中列车的停站方案和运行时刻,优化列车接续的时间、频率和方式;再根据问题特点...
我国高速铁路网中多列车之间在多车站进行接续时的关系灵活且复杂,为有效提升旅客中转服务质量,先构建列车运行图接续方案优化的整数规划模型,调整既有运行图中列车的停站方案和运行时刻,优化列车接续的时间、频率和方式;再根据问题特点,在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设计遗传算法,将列车停站和运行时刻的循环迭代决策纳入遗传算法框架,提高模型求解效率;最后依托“二横二纵”主干路网构建大规模计算案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实际列车接续方案相比,优化后列车之间的接续时间平均缩短11 min,接续频率总计提高1109次,共53组列车接续由异站改善为同站,74.94%的客流OD中转服务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客流OD中的换乘需求越多,中转服务质量提升幅度越大,列车接续服务资源对不同OD间客流需求的匹配度更好。该方法能够在较小幅度调整既有运行图的前提下,获得列车接续方案较大幅度的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
列车接续方案
列车运行图
整数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隧道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
2
1
作者
郜永杰
秦永平
刘永存
刘杰
机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
浩吉铁路股份
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6,共7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N2020G057)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21-J-001)。
文摘
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内纵连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病害多发问题,通过对既有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病害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现场检测分析,建立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精细化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地基刚度、温度变化、基础变形等因素下道床板受力特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现场检测,隧道内纵连式道床板贯通裂纹多位于隧道仰拱施工缝处,该类裂纹系仰拱填充层导致的反射裂纹;(2)在混凝土收缩作用下,隧道基础纵向刚度系数越大,施工缝处道床板拉应力越大;(3)隧道洞口考虑负温梯度45℃/m,道床板最大应力为2.02 MPa,洞内受基础变形影响较大,15 mm基础变形下最大应力为1.88 MPa;(4)在混凝土收缩和基础沉降变形荷载作用下,并考虑回填层裂纹发展,最大应力可达2.61 MPa,道床板易开裂;(5)为解决纵连道床板裂纹多发问题,提出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单元化设计,建议隧道洞口道床板长度6 m、洞内道床板长度12 m,采用道床板和隧道基底植筋连接的限位设计方案。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裂纹
受力分析
结构优化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track slab cracks
mechanical analysi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分类号
U23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13.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的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综合优化
2
作者
陈燕平
机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31-394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8442)。
文摘
电分相布设是否合理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以往铁路设计中,会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控制因素、重要征拆、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由于站前与站后设计不同步,较少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电分相的决定性影响,当前电分相的设置通常后置于铁路选线设计工作,基于既定的线路方案而展开,导致电分相与线路匹配困难,甚至一旦后期运营面临极端天气无法达速时,易发生列车掉电分相等情况而危及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在纵断面线路设计过程中预先考虑了电分相布设的影响,基于列车牵引运行仿真分析,建立铁路线路纵断面与电分相布设的协同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以里程与标高为设计变量,以铁路综合费用为目标函数,以最大坡度、最小坡段长、最大坡度代数差等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用于优化模型的解算,采用元启发式群智能优化方法,将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抽象为超维设计空间中的粒子,先分步生成初始群体,再协同进化线路−电分相综合方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了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的综合方案智能优化。本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重大高速铁路线路车站的上行联络线工程,指导了该段纵断面线路设计过程,通过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解决了传统设计列车掉电分相的难题,从源头上降低了铁路运营期间沿线的电分相的相关风险。
关键词
铁路纵断面设计
电分相
粒子群算法
最优化
列车运行模拟
Keywords
railway profile alignment design
electrical neutral section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optimization
train operation simulation
分类号
U212.3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进站流线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旭
机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
出处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101,共11页
文摘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些根据传统设计理念建设而成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客流出行需求,诸如旅客进站流程复杂、站内迂回走行多、客流拥堵严重等潜在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以我国大型铁路客运枢纽郑州东站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AnyLogic平台模拟旅客进站流线组织现状的仿真模型构建过程,以各进站厅的旅客平均进站时间、各客运设备前的旅客平均排队人数为评价指标分析当前客流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含降低流线密度法、提高流动速度法、消除流线瓶颈法和疏解流线交叉法4类普适性流线调整方法的联合优化措施,利用流线仿真实验验证了优化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大型铁路客运站的流线组织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大型铁路客运站
AnyLogic仿真
流线优化
客流组织
评价指标
Keywords
Large-scal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Anylogic Simulation
Flow Line Optimization
Passenger Flow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分类号
U293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体系研究
4
作者
陈燕平
机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4,共6页
文摘
研究目的:随着“四纵四横”“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基本成型,铁路传统建造技术已然成熟,但对于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维一张图仍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铁路精细化设计、全监控施工、智能化运维等方面的软实力仍是短板,也是制约我国自主数字铁路工程乃至智能铁路体系建设的根本瓶颈。随着物理世界AI智能化水平的迅猛发展,铁路工程走向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信息化短板,提出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勘察设计建造运维体系构想,本文主要思路为铁路沿承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技术脉络,以3DGIS平台为基础框架,构建起数字铁路工程资产,实现孪生铁路在计算机中的表达。研究结论:(1)以GIS与BIM设计构建起来的“宏-微”观两级演化,具有信息化无缝衔接全阶段全过程、空间布局设计与结构设计实现松耦合、单尺度静态表达向多尺度动态表达等显著优势;(2)以三维选线系统自动化模型构建为核心的数字资产应用体系,主要解决普适资产的接入与全真、高效表达;(3)“宏-微”观两级演化勘察设计体系的构建将极大地促进自动化设计创新;(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正向BIM设计与施工、运维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数字铁路
大数据
多尺度
地理设计
协同设计
BIM设计
数字孪生
Keywords
digital railways
big data
multi-scale
geographic design
collaborative design
BIM design
digital twins
分类号
U212.3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铁路网列车运行图接续方案优化方法
被引量:
2
5
作者
付慧伶
刘旭
胡怀宾
聂博文
张凯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
中国国家铁路
集团
有限公司
运输调度指挥中心
出处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2JBQY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934216)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K2022X029)。
文摘
我国高速铁路网中多列车之间在多车站进行接续时的关系灵活且复杂,为有效提升旅客中转服务质量,先构建列车运行图接续方案优化的整数规划模型,调整既有运行图中列车的停站方案和运行时刻,优化列车接续的时间、频率和方式;再根据问题特点,在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设计遗传算法,将列车停站和运行时刻的循环迭代决策纳入遗传算法框架,提高模型求解效率;最后依托“二横二纵”主干路网构建大规模计算案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实际列车接续方案相比,优化后列车之间的接续时间平均缩短11 min,接续频率总计提高1109次,共53组列车接续由异站改善为同站,74.94%的客流OD中转服务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客流OD中的换乘需求越多,中转服务质量提升幅度越大,列车接续服务资源对不同OD间客流需求的匹配度更好。该方法能够在较小幅度调整既有运行图的前提下,获得列车接续方案较大幅度的质量提升。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
列车接续方案
列车运行图
整数规划
遗传算法
Keywords
HSR network
Train connection plan
Train timetable
Integer programming
Genetic algorithm
分类号
U268.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隧道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郜永杰
秦永平
刘永存
刘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的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综合优化
陈燕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进站流线仿真及优化
刘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体系研究
陈燕平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速铁路网列车运行图接续方案优化方法
付慧伶
刘旭
胡怀宾
聂博文
张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