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条接缝冲击作用下齿轨系统关键载荷特性分析
1
作者 杨国军 陈再刚 +1 位作者 陈志辉 杨吉忠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0,共8页
齿条接缝冲击直接作用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能够显著改变系统载荷特性。为探究齿条接缝冲击作用对轨道系统关键载荷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齿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齿轮啮合特性,分析齿条接缝处... 齿条接缝冲击直接作用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能够显著改变系统载荷特性。为探究齿条接缝冲击作用对轨道系统关键载荷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齿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齿轮啮合特性,分析齿条接缝处齿距偏差与线外啮入冲击力间的量化关系;最后分析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齿条接缝处轨道系统载荷特性。研究表明,齿条接缝处齿距偏差及列车运行速度对齿轨系统载荷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防止齿条接头处屈服变形,建议列车运行速度30 km/h时齿条接缝处齿距偏差应控制在4 mm以下。研究成果可为运维部门制定齿轨铁路养护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轨铁路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齿条接缝 啮合力 载荷特性 齿距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Ⅲ高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成龙 刘竹均 +1 位作者 杨雪峰 刘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7,共7页
针对当前规范中关于CPⅢ高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原、复测高差较差≤2 mm的规定不合理、可能出现稳定点错判,以及规定原、复测高程较差限差≤3 mm的依据不足等问题,推导了原、复测高差较差和原、复测高程较差的合理限差,提出了对C... 针对当前规范中关于CPⅢ高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原、复测高差较差≤2 mm的规定不合理、可能出现稳定点错判,以及规定原、复测高程较差限差≤3 mm的依据不足等问题,推导了原、复测高差较差和原、复测高程较差的合理限差,提出了对CPⅢ高程网复测的稳定性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根据CPⅢ高程网原测和复测的平差结果计算出CPⅢ高程网中所有测段的原测与复测高差较差,根据其限差指标探测出CPⅢ高程网中所有不稳定的测段;对于每一段不稳定测段中的两个CPⅢ点分别计算它们的高程较差限差,探测不稳定测段中的不稳定点,以此进行CPⅢ高程网的稳定性分析.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CPⅢ高程网中各个相邻点间测段的原、复测高差较差限差为1.4 mm时,能够正确地探测出网中不稳定的CP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Ⅲ高程网 复测 稳定性分析 测段 高差 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通过钢轨焊接接头时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新文 翟婉明 和振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3-147,187,共6页
高速铁路采用无缝钢轨铺设,大大地降低了轮轨通过钢轨接头时产生的轮轨冲击噪声。但是由于焊接钢轨时工艺不良和焊接材料与钢轨材料间存在性能差异等原因,车轮滚过这些焊接接头时产生的轮轨噪声远大于其它地方。为了探明钢轨焊接接头对... 高速铁路采用无缝钢轨铺设,大大地降低了轮轨通过钢轨接头时产生的轮轨冲击噪声。但是由于焊接钢轨时工艺不良和焊接材料与钢轨材料间存在性能差异等原因,车轮滚过这些焊接接头时产生的轮轨噪声远大于其它地方。为了探明钢轨焊接接头对轮轨噪声的影响,综合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随机振动理论和声辐射理论建立了轮轨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钢轨焊接接头时的轮轨噪声。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凸台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主要集中在1 250 Hz~3 000 Hz范围内。钢轨凹陷型焊缝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主要集中在400 Hz~1 250Hz范围内。钢轨焊缝处短波不平顺波长增大,轮轨噪声声级最大值有所减小;短波不平顺波深增大,轮轨噪声声级最大值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耦合动力学 钢轨焊缝 振动 轮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运行产生的轮轨噪声预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新文 翟婉明 和振兴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4,共6页
轮轨噪声随着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大,综合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随机振动理论和声辐射理论,预测由轮轨表面粗糙度、接触不连续几何缺陷等激起的高速列车轮轨噪声,建立轮轨噪声预测模型,并开发相应软件WRNOISE(Wheel/rail Noi... 轮轨噪声随着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大,综合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随机振动理论和声辐射理论,预测由轮轨表面粗糙度、接触不连续几何缺陷等激起的高速列车轮轨噪声,建立轮轨噪声预测模型,并开发相应软件WRNOISE(Wheel/rail Noise)。与已有的轮轨噪声预测模型TWINS(Track-Wheel Interaction Noise Software)比较,预测的噪声主频和变化趋势与TWINS的预测结果一致;与STTIN(Simulation of Train-Track Interaction Noise)模型相比,预测模型考虑车轮辐板和钢轨轨腰横向振动噪声的贡献;与有砟和无砟轨道路基区段噪声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WRNOISE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但从轮轨噪声辐射主导频率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高速列车 轮轨噪声 车辆-轨道动力学 噪声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新文 和振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3,共6页
为了探明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车辆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利用车辆-轨道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和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假设车辆模型为多刚体系统,钢轨模型为无限长两端绞支离散支撑的Euler梁,用有限长两端自由的Euler梁模拟离散弹... 为了探明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车辆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利用车辆-轨道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和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假设车辆模型为多刚体系统,钢轨模型为无限长两端绞支离散支撑的Euler梁,用有限长两端自由的Euler梁模拟离散弹性支撑的梯形轨枕,利用显式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计算分析了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车辆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讨论了轨道系统的振动与列车运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梯形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可以减小基础的动反力;随着地铁车辆速度的增加,钢轨和轨枕的垂向振动有所增大,而横向振动变化不明显。轮轨力随着车速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梯形轨枕轨道 振动特性 多刚体系统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良 龙广成 +3 位作者 谢友均 曾晓辉 潘自立 东怀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721,共8页
粗集料体系作为混凝土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构成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优化粗集料体系颗粒构成,以实现粗集料形状特征和级配精细化、数字化分析目标,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了粗集料的点云坐标,结合三维图像技术,... 粗集料体系作为混凝土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构成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优化粗集料体系颗粒构成,以实现粗集料形状特征和级配精细化、数字化分析目标,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了粗集料的点云坐标,结合三维图像技术,进行粗集料的几何形状重构与三维形状参数准确测量,并提出球度、长短轴长比、粒径离散度和级配分形维数等指标。同时,基于粗集料的点云数值处理技术与分形理论,计算得到级配粒径和表面分形维数等指标,表征评价不同粒径粗集料形状特征及级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三维扫描和数值技术可快速重构出粗集料的真实形状,并能准确得到粗集料三维形状参数,提出的球度、长短轴长比和粒径离散度指标均能较好地对粗集料形状特征进行表征评价。其中,长短轴长比在表征粗集料球形度方面更具显著性与敏感性;采用三维图像数值技术与分形理论计算得到的粗集料级配分形与表面积分形维数,与粗集料粒径、表面粗糙度有密切联系,实现了粗集料几何特征的数值描述与评价;同时采用质量加权得到的粗集料级配分形维数,建立的粗集料颗粒级配计算函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粗集料级配的快速优化分析表征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集料 三维扫描技术 形状特征 级配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电能吸收装置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明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再生电能吸收装置的原理和电机再生电能吸收装置的种类。重点介绍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SITRAS SES型电容吸收装置,包括该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实例。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再生电能吸收装置 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赣线隧道坍方分析及典型处理案例
8
作者 尚寒春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z1期183-185,共3页
通过对浙赣线几个隧道坍方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说明在围岩较差的软质岩大跨隧道中防止坍方应注意的问题,及采用加强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选择合理施工方法等常见的坍方处理办法。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隧道坍方 原因分析 处理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