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误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雪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0,共8页
受出行需求、出行时间及突发情况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存在晚点的情况,给出行者与地铁运营部门均带来极大不便。在分析列车延误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各类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发生后的调整措施,并对比其优缺点。以青岛地铁9号... 受出行需求、出行时间及突发情况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存在晚点的情况,给出行者与地铁运营部门均带来极大不便。在分析列车延误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各类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发生后的调整措施,并对比其优缺点。以青岛地铁9号线为例,假设延误发生在城子站时,以延误恢复时间最短、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最少为评价函数,分析赶点及跳站方式的调整效果,赶点方式在延误时间小于2.5 min时可以有效调整,在延误时间大于2.5 min时可以采用跳站方式;在实际运营时根据倾向性选择跳停站点,如果倾向于提高行车效率,在跳站时需要选择客流量较少且尽量多的车站,案例中模式2最优,如果倾向于减少对客流的影响,可以减少跳停站个数,如案例中的模式6至模式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延误 运行调整 仿真模拟 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场景下联挂/解编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童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7,共7页
灵活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组织运营的全新技术,旨在解决同一线路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配置不同运能,在相同行车间隔条件下,实现客流高峰大编组高密度运行,平峰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问题。灵活编组技术方案能够应对客流风险,缓解高峰运... 灵活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组织运营的全新技术,旨在解决同一线路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配置不同运能,在相同行车间隔条件下,实现客流高峰大编组高密度运行,平峰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问题。灵活编组技术方案能够应对客流风险,缓解高峰运输压力,提高平峰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节省运营能耗和运营成本。灵活编组核心关键技术是联挂/解编技术,研究从轨道交通运营需求及全自动运行系统能力特性角度,对行车能力、车辆接口、土建预留条件、站台门布置、信号系统等核心专业进行分析,设计出安全可行的联挂/解编技术方案,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组织运营的主要难点,为建设安全经济轨道交通、促进节能绿色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详实可行的设计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 联挂 解编 全自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对交通方式分担的演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雪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132,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线运营使得乘客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为探究不同出行条件下地铁新线运营对交通方式分担的影响,引入出行者行为态度,建立概率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因素、出行者偏好因素、个人主观因素3方面构建巢式效用模型。以... 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线运营使得乘客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为探究不同出行条件下地铁新线运营对交通方式分担的影响,引入出行者行为态度,建立概率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因素、出行者偏好因素、个人主观因素3方面构建巢式效用模型。以兰州城市轨道交通为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该线路的分担率与出行距离呈正相关,最终稳定在63.75%。另外对单位时间价值、出行者个人偏好及拥堵度的仿真表明高收入人群、时间偏好人群对于公共交通的选择程度较低,拥堵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分担率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新线开通 效用函数 交通方式分担 演化仿真 偏好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风区高速铁路防风工程设计思路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双林 《中国铁路》 2021年第8期58-64,共7页
高速铁路穿越戈壁风区,铁路运营安全及运营效率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通过设置防风工程来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以兰新高铁防风工程为例,根据铁路通过风速高、大风频次高、干旱缺水、温差大的戈壁风区,分析防风工程设计需解决的问题,探讨戈... 高速铁路穿越戈壁风区,铁路运营安全及运营效率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通过设置防风工程来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以兰新高铁防风工程为例,根据铁路通过风速高、大风频次高、干旱缺水、温差大的戈壁风区,分析防风工程设计需解决的问题,探讨戈壁风区防风标准选择、铁路选线、防风工程设置及防风结构设计的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防风标准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列车合理的停轮与限速天数,设置防风工程后,兰新高铁列车限速天数控制在全年的10%左右、列车停轮与限速的环境风速限值提高10~20 m/s较合适;基于地形、风力、大风频次及灾害程度等因素进行“防风工程分区”,综合考虑防风能力均衡性及防风结构过渡协调性,采取不同的防风措施,可为防风工程设置提供依据;戈壁大风区铁路宜远离风口,线路顺直且与风向夹角小,工程少设高桥、多低填方,戈壁漫流区需同时考虑防风与排水;选择合理的挡风结构位置、高度及挡风屏透风率,采用适合戈壁风区环境施工的拼装化防风结构,是防风工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风区 兰新高铁 防风工程 设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重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凤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100,共8页
合理的旅客流线可以缩短旅客走行距离,为旅客提供多样化乘车选择和便捷候车体验。研究提出快速进站创新思路,实现铁路与地铁无缝衔接,有效缩短进站流线,在提高客运枢纽的整体运营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客运站旅客流线的... 合理的旅客流线可以缩短旅客走行距离,为旅客提供多样化乘车选择和便捷候车体验。研究提出快速进站创新思路,实现铁路与地铁无缝衔接,有效缩短进站流线,在提高客运枢纽的整体运营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客运站旅客流线的形式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并以西安站改造为例,对其立体空间进行重构和优化,提出在车场下方的地铁交换层设置铁路快速进站厅,直接通达各站台,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有助于西安铁路综合枢纽的开发,对大型铁路客运站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 旅客流线 西安站 优化 快速进站厅 零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春雨 李长淮 王言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2,111,共7页
随着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加,铁路冷链物流也有了快速发展,为落实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需要科学建设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在阐述社会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铁路冷链物流需求及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与分类的基础上,从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业... 随着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加,铁路冷链物流也有了快速发展,为落实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需要科学建设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在阐述社会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铁路冷链物流需求及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与分类的基础上,从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业务流程、功能分区及物流基地平面布局优化设计、设施设备分类及配置方法等方面,探讨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计,适应不同冷链业态需求下的铁路冷链物流基地需要,为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布局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需求分析 平面布局 设施设备 配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建设海外专利布局的制约因素与实现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冰 《中国铁路》 2020年第3期32-38,共7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实施,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尊重当地的知识产权与遵守法律制度,在合作项目实施时如何保护我国已有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他国的知识成果,产权纠纷出现时如何尽快解决,是目前企业“走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实施,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尊重当地的知识产权与遵守法律制度,在合作项目实施时如何保护我国已有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他国的知识成果,产权纠纷出现时如何尽快解决,是目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描述中国铁路海外工程及海外专利布局现状,从内源性和外源性2个方面阐述铁路工程建设海外专利布局的制约因素,并从制度体系、布局模式、合作模式3个层面讨论铁路工程建设海外专利布局的实现模式,以此为海外专利布局优化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铁路工程建设 海外专利布局 制约因素 实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与高速地铁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以广州地铁22号线与广佛环城际铁路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斌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前,不同轨道交通制式间主要通过车站换乘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际及地铁线网的完善、经济的发展,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对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不断提升,为提高运输质量,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间跨线运营... 目前,不同轨道交通制式间主要通过车站换乘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际及地铁线网的完善、经济的发展,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对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不断提升,为提高运输质量,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间跨线运营的互联互通。以广州地铁22号线(采用市域D型车)与广佛环城际铁路为例,从客流特征、运输需求、列车运输组织及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分析两者实现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佛环线与广州地铁22号线实现跨线运营在时效性上具有吸引力,具备客流支撑条件;城际线与采用D型车的高速地铁线在主要标准方面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后可基本实现兼容统一,满足互联互通条件,但需要对信号、无线通信、票务等系统进行相关工程改造和兼容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城际铁路 高速地铁 互联互通 跨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岔分组的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被引量:2
9
作者 党杨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共10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成网运营,点、线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条线路汇集的咽喉区成为限制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同时,列车密集到发,车流高度集中,高峰时段列车进出站频繁,进路交叉干扰加剧,这些特征均对车站咽喉带来很大压...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成网运营,点、线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条线路汇集的咽喉区成为限制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同时,列车密集到发,车流高度集中,高峰时段列车进出站频繁,进路交叉干扰加剧,这些特征均对车站咽喉带来很大压力。因此,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从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着手,阐述咽喉通过能力动、静态影响因素,以进路为研究对象、车站拓扑图为依托,结合牵引计算,提出了基于道岔分组的咽喉通过能力图解思想及步骤。最后,以西安北郑西场为实例,将既有列车到发顺序作为输入流,经图解模型,得到最优进路分配方案视作输出流,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相比于利用率法,图解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又能反映接发车进路所占用道岔组及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分组 咽喉通过能力 牵引计算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路智能优化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0
作者 薛新功 李伟 蒲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5,共10页
选线设计是铁路建设中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一项核心工作,开展线路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对提升铁路的设计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国内外线路智能优化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综述了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 选线设计是铁路建设中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一项核心工作,开展线路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对提升铁路的设计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国内外线路智能优化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综述了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并提出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总体看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线路智能优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多维环境因素与线路之间的规律认知、线路方案多目标智能决策方法、兼具局部计算与全局态势感知的智能搜索方法,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智能优选与既有线智能增改建设计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线路 智能设计 优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矿山法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线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戴志仁 任建 +1 位作者 王俊 李小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建隧道超小净距离下穿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对既有线保护涉及的隧道穿越工法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了矿山法隧道涉及的地层超前支护方式,并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从受力转换与拱顶应力释放控制角度...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建隧道超小净距离下穿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对既有线保护涉及的隧道穿越工法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了矿山法隧道涉及的地层超前支护方式,并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从受力转换与拱顶应力释放控制角度对隧道衬砌结构选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具有一定优势;矿山法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形成的钢筋砼扣拱,具有明显的隔断开挖扰动、减小地层应力释放的作用,发现钢管套打工艺可有效解决砂卵石地层钢管难以打入的难题;初期支护十二次衬砌十三次衬砌的结构型式可显著减小隧道永久结构施工期间的应力释放与围岩变形,最大程度减少结构受力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应力释放与地层变形,确保满足既有线安全运营需求,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法隧道 富水砂卵石 近距离穿越 大管棚 二衬+三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分界IMF分量的改进EMD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鲁铁定 钱文龙 +1 位作者 贺小星 乐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0-725,共6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采用相关系数(p)准则确定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K值存在不准确性的问题,选用复合评价指标(T),综合考虑曲线平滑度(r)与均方根误差(RMSE)2个...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采用相关系数(p)准则确定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K值存在不准确性的问题,选用复合评价指标(T),综合考虑曲线平滑度(r)与均方根误差(RMSE)2个指标值,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利用9个模拟数据和2个陆态网基准站的实测GPS高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合评价指标比单一的相关系数指标所确定的分界IMF分量K值更准确,能够更可靠地识别噪声与信号的分界点,使降噪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相关系数 平滑度 复合评价指标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m/h真空管磁浮纵断面参数取值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超 吴昊 +2 位作者 曲士荣 王飞 张蕾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121,共6页
研究目的:真空管超高速磁浮是实现超高速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1000 km/h速度需求,参考高速磁浮、高速铁路系统研究成果,展开选线设计中纵断面参数分析并给出纵断面参数建议值。研究结论:(1)考虑安全因素和运行控制系统的特点... 研究目的:真空管超高速磁浮是实现超高速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1000 km/h速度需求,参考高速磁浮、高速铁路系统研究成果,展开选线设计中纵断面参数分析并给出纵断面参数建议值。研究结论:(1)考虑安全因素和运行控制系统的特点,真空管超高速磁浮线路纵坡不宜大于50‰;(2)综合考虑速度、垂向加速度、纵坡、横坡、平曲线半径的影响,最小竖曲线半径一般不宜小于78000 m,困难条件下不宜小于65000 m;(3)考虑超高速运营需求,线路竖曲线间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线形建议采用三次抛物线,其最小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宜小于560 m,困难条件下不宜小于335 m;(4)本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超高速磁浮项目工程线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磁浮 低真空管道 纵断面参数 竖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 最大纵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削弱信噪混叠的EMD降噪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鲁铁定 钱文龙 +1 位作者 贺小星 汪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存在信号与噪声模态混叠及直接将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归入高频噪声造成真实信号被“湮没”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该方法将经...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存在信号与噪声模态混叠及直接将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归入高频噪声造成真实信号被“湮没”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该方法将经EMD得到的第2个IMF分量至分界IMF分量进行重构,对重构信号进行下一次EMD,获取其中的“真实”信号,多次重复此操作,最后将所有获得的低频信号累加,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利用2种模拟数据和1种GPS实测高程数据进行实验,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降噪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EMD方法较传统EMD方法降噪效果更佳,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信噪混叠 降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思路及理念 被引量:76
15
作者 王争鸣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共5页
研究目的:基于多年对我国西北地区复杂山区铁路的选线实践,总结分析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因素特点,研究提出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思路及理念,以科学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方案,为国内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家铁路走向海外打下技术基础... 研究目的:基于多年对我国西北地区复杂山区铁路的选线实践,总结分析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因素特点,研究提出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思路及理念,以科学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方案,为国内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家铁路走向海外打下技术基础。研究结论:(1)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因素最突出的五大特点是"城镇经济据点稀疏、地形困难、地质复杂、环境敏感性高、工程安全性强";(2)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应贯彻"规划选线、重点工程选线、环保选线、地质选线、安全选线及全面系统比选"的思路及理念;(3)要充分落实各项主要影响因素对选线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选线原则和工程处理措施,按照"舍小求大"的原则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确定最优方案;(4)要不断跟踪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动态、铁路勘察地理信息技术、修建技术及设备水平,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开阔选线思路和理念;(5)研究提出的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思路及理念,对国内外复杂山区铁路选线设计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 铁路选线 思路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戴志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6,共9页
基于近年来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工程遇到的典型问题,对开挖面平衡与盾构掘进、管片拼装、隧道上浮与隧道轴线控制、刀具检修以及风险源加固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排土—泥膜支护理念兼具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与土压盾构排土... 基于近年来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工程遇到的典型问题,对开挖面平衡与盾构掘进、管片拼装、隧道上浮与隧道轴线控制、刀具检修以及风险源加固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排土—泥膜支护理念兼具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与土压盾构排土简便的特点,可实现保压掘进和微扰动施工控制;基于盾构掘进总推力分析,明确了盾壳摩阻力的影响及减摩措施,进而改善盾构掘进姿态、减少施工扰动;给出管片接缝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值,可有效减少接缝处管片碎裂、接缝张开和渗漏风险;大比重浆液在控制盾尾后方隧道上浮和隧道纵向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综合考虑采用大比重浆液、增加隧道纵向刚度、隔断隧道纵向水流通道、严格控制切向分力等措施,确保成型隧道轴线与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衡盾泥可在开挖面形成"泥墙",并保持一定的稳定压力以满足刀具更换需要;工艺灵活、效果可控的钢管隔离桩技术可起到保护构筑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卵石地层 盾构隧道 微扰动施工 盾构机总推力 刀具检修 地层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久性的混凝土寿命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0,共6页
混凝土耐久性劣化导致其耐久寿命降低,这在国内外是一个普遍问题。气候和环境影响是重要的损伤因素。研究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对其结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讨论了已有主要的寿命预测模型,包括快速试验方法模型、基于材料性能劣化的数学... 混凝土耐久性劣化导致其耐久寿命降低,这在国内外是一个普遍问题。气候和环境影响是重要的损伤因素。研究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对其结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讨论了已有主要的寿命预测模型,包括快速试验方法模型、基于材料性能劣化的数学模型和概率分析法模型。此外,基于以前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做了展望:综合确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定指标体系,并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考虑不同地区环境因素相对国家标准试验方法对耐久性影响的偏差;在室内试验时有必要建设人工模拟环境变化试验室;基于模型的寿命预测由确定型向可靠度型或概率型转变,注意提高参数估计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寿命预测模型 耐久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案选择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童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41,共7页
随着国内市域铁路规划和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模式的顺畅衔接成为焦点,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列控系统的制式不同,因此分析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差异,为市域铁路选择合适的列控系统是保障轨道交通系... 随着国内市域铁路规划和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模式的顺畅衔接成为焦点,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列控系统的制式不同,因此分析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差异,为市域铁路选择合适的列控系统是保障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互联互通的基础。从市域铁路R3线列控方案选择展开研究,对CTCS2+ATO,CBTC,CTCS2+CBTC等列控制式在市域线路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以不同衔接方案为研究基础,从差异性、适应性、合理性等方面对市域铁路列控制式的选择提出实施方案,为市域铁路列控制式的合理选择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R3线 列控系统 CTCS2+ATO CBTC CTCS2+CB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铁路网发展规划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宁骥龙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新疆依托区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可以引导区域城镇布局逐步完善,支撑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在分析新疆既有铁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结果、需求分布特征,提出区域铁路发展的战略定位、规划目标及实施策略。... 新疆依托区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可以引导区域城镇布局逐步完善,支撑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在分析新疆既有铁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结果、需求分布特征,提出区域铁路发展的战略定位、规划目标及实施策略。基于现状区域城镇布局特征,提出"树状"线网结构、"环+放射状"线网结构、"轴+环+放射状"线网结构3个规划方案,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轴+环+放射状"的铁路线网结构,以充分提高区域城镇及组团的铁路线网覆盖水平,发挥铁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最后,从线网规模、时效性、覆盖度、社会影响等角度对线网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铁路网 战略定位 线网形态 规划方案 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曲线平面加宽通用计算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长淮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6-46,共11页
现行GB146.2-83《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与TG/01-20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标准,缺少直线-圆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连接形式平面变加宽的计算办法及规定,且阶梯加宽无理论根据,存在安全隐患,导致设计因限界不足造成安全事故时有... 现行GB146.2-83《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与TG/01-20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标准,缺少直线-圆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连接形式平面变加宽的计算办法及规定,且阶梯加宽无理论根据,存在安全隐患,导致设计因限界不足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车体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上的运行特征,分析车体运行轨迹,建立车体在曲线平面上运行的参数化加宽轨迹方程,统一了曲线平面加宽理论与计算方法,完善标准中连续计算方法的空白,为限界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理论支撑。铁路曲线平面加宽参数化的计算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轨距铁路、不同机车车辆参数、轨道交通等曲线平面加宽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平面曲线 曲线加宽 限界 计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