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型渡槽参数化有限元建模与智能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建华 李静 +2 位作者 林潮宁 黄永涛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1,共7页
为推动U型渡槽的结构优化设计更好地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建立了一套结合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及智能优化算法程序的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大型有限元通用程序HSNAP,开发了参数化建模程序模块,实现了渡槽三维设计模型的参... 为推动U型渡槽的结构优化设计更好地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建立了一套结合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及智能优化算法程序的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大型有限元通用程序HSNAP,开发了参数化建模程序模块,实现了渡槽三维设计模型的参数化描述;结合多核并行技术,编制了并行化鲸鱼优化算法程序进行优化计算。结合某灌区U型渡槽工程,以混凝土用量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所提出的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对渡槽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要求,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渡槽 参数化建模 鲸鱼优化算法 并行化计算 惩罚函数法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料场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宝强 陈涛 +2 位作者 龚新 彭玏 刘争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210-215,共6页
为解决南溪水库工程料场开采量、征占地、措施布置等前期规划设计问题,运用Civil 3D软件在料场开采设计中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可高效准确建立料场分级开采模型,精准测算料场开采量(11.39万m^(3))并满足工程需求量(10.50万m^(3... 为解决南溪水库工程料场开采量、征占地、措施布置等前期规划设计问题,运用Civil 3D软件在料场开采设计中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可高效准确建立料场分级开采模型,精准测算料场开采量(11.39万m^(3))并满足工程需求量(10.50万m^(3)),准确界定料场开采范围和面积(1.35 hm2),自动绘制开采平剖图,生成水土保持措施实体模型,并在Infraworks软件协同下完成料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提高了料场水土保持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视化能力。总结了该软件在料场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用中相较传统设计手段的优势,体现了BIM技术协同、高效和精准设计的理念,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Civil 3D Infraworks 水土保持 料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降雨数据的中游城市群极端降雨特征和风险分析
3
作者 龚莉 张翔 +1 位作者 罗蔚 陶士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位于我国中部的特大型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变化环境下中游城市群的降雨特征和风险,对CMFD、MSWEP和CN05.1这3种降雨数据在中游城市群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选择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位于我国中部的特大型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变化环境下中游城市群的降雨特征和风险,对CMFD、MSWEP和CN05.1这3种降雨数据在中游城市群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选择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进行降雨特征分析,同时考虑强降雨量、暴雨日数、高程、坡度、人口、土地利用对区域城市化快速发展前后暴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高度城市化区域在过去的40 a短历时暴雨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城市群南部强降雨量、暴雨日数存在显著增长趋势,包括江西省新余、抚州、南昌、九江等区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向中心城市聚焦,中高暴雨风险区域增加,环鄱阳湖都市圈中高风险区占比明显增加。为应对区域暴雨风险,需集成多学科多部门城市监测数据,推进高精度多尺度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加强城市化对局地气候和极端降雨影响的机理研究,协调灰-绿-蓝措施以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极端降雨特征 风险分析 中游城市群 CM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约束系数研究
4
作者 杨志华 李海枫 胡永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应力约束系数是水工混凝土结构温控设计与计算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合理取值直接关系基础容许温差选取,进而影响到容许最高温度确定和浇筑温度拟定。关于应力约束系数取值,现有规范仅对坝工等大体积水工结构有所规定,而对软基上的水... 应力约束系数是水工混凝土结构温控设计与计算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合理取值直接关系基础容许温差选取,进而影响到容许最高温度确定和浇筑温度拟定。关于应力约束系数取值,现有规范仅对坝工等大体积水工结构有所规定,而对软基上的水工混凝土结构没有提及;另外,《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仅给出H=L取值,对于H≠L或基岩弹性模量和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差较大时,该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上述问题本质上是不同弹性模量比和不同宽高比下浇筑块约束系数R的取值问题。为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开展不同弹性模量比和不同宽高比下均匀冷却时浇筑块温度应力及约束系数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约束系数R随弹性模量比E_c/E_R呈负相关变化而随宽高比L/H呈正相关变化,该变化趋势可采用改进后的复合指数函数式进行拟合;该拟合公式能够同时考虑弹性模量比值E_c/E_R和宽高比L/H的综合影响,可为不同弹性模量比和不同宽高比浇筑块的约束系数取值提供依据;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温控设计时,混凝土坝的约束系数可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取值,岩基上其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系数可由该拟合公式计算得到,软基上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系数建议取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温度应力 约束系数 有限元 弹性模量比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以乐安河为例
5
作者 黄立章 梁培瑜 +3 位作者 吴施婧 周小华 吴永明 朱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河流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开采活动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为明晰金属矿区河流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污染来源,测定乐安河丰、枯水期沉积物中Fe、Mn、Cu、Cd、Pb、Zn、Cr和Ni的含量,借助富集因子法(EF)、沉积物质量基准法... 河流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开采活动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为明晰金属矿区河流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污染来源,测定乐安河丰、枯水期沉积物中Fe、Mn、Cu、Cd、Pb、Zn、Cr和Ni的含量,借助富集因子法(EF)、沉积物质量基准法(CBSQGs)、主成分分析(PCA)、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及金属稳定同位素(δ^(65)Cu)等方法判别乐安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与来源结构。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和Cd的富集现象较为突出,Fe、Cr和Ni相较于背景值增幅较小;时空分布上,Cu在大坞河沉积物中含量较高,Cd、Pb和Zn在洎水沉积物中浓度较大,丰水期与枯水期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重金属的富集因子排序依次为Cd>Cu>Zn>Pb>Cr>Ni。大坞河、洎水及其与乐安河干流交汇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底栖生物有毒性影响,主要危害元素为Cu和Cd。铜矿和铅锌矿采选是Cu与Cd、Pb、Zn的主要来源,Fe、Cr和Ni则受自然作用影响较大;Cu同位素进一步表明Cu可能来源于铜矿外围水体,尾矿库水等来源对乐安河下游Cu的影响仍需深入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乐安河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河流廊道规划
6
作者 熊琳 吴静 张煌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1期73-75,82,共4页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对河流的开发与改造也日益加剧,导致河道原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河流廊道的结构特点与生态功能,提出了河流廊道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河网结构、促进生态过程、...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对河流的开发与改造也日益加剧,导致河道原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河流廊道的结构特点与生态功能,提出了河流廊道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河网结构、促进生态过程、提升河道功能价值,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河流廊道 河网结构 生态过程 河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的影响——以江苏中部潮滩为例
7
作者 赵堃 龚政 +2 位作者 文天翼 康彦彦 韩广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54-6164,共11页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结合野外观测、遥感反演与室内实验,探究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影响,从曲流摆动速率与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两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潮沟曲流摆动速率的空间差异可达数个量级,由粉砂滩的10^(-3) m/s锐减至互花米草盐沼滩的10^(-6) m/s;粉砂淤泥滩潮沟摆动速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摆动速率约为夏季的两倍;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海向递减趋势:互花米草盐沼滩(4.62 g/kg)>粉砂淤泥滩(2.61 g/kg)>粉砂滩(1.51 g/kg);综合考虑曲流摆动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现粉砂滩沉积物碳输出速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盐沼滩,可达49.4 g C m^(-2) a^(-1),与该区域的碳埋藏速率相当。研究证实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重要性,为提升潮滩碳汇功能预测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摆动 碳输出 碳汇功能 潮沟 潮滩 崩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料力学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平 凌华 +2 位作者 石北啸 傅华 韩华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基于大型三轴试验数据,研究了级配和相对密度D_(r)对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砂砾石料压实性能降低;随着大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P_(5)和D_(r)的增大,强度... 基于大型三轴试验数据,研究了级配和相对密度D_(r)对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砂砾石料压实性能降低;随着大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P_(5)和D_(r)的增大,强度指标、初始切线弹性模量与体积模量增大;本文研究范围内,随P_(5)和D_(r)的增大,强度指标c、φ、φ_(0)、Δφ线性增大,且P^(5)和D_(r)对强度指标的作用效应几乎不存在相互影响;随P 5和D_(r)的增大,邓肯E-B模型参数K、K_(b)增大,且P_(5)越高D_(r)对K、K_(b)的影响越显著,D_(r)越大时P_(5)对K、K_(b)的影响越强烈,存在相互影响效应;提出了考虑级配与D_(r)双重影响的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经验计算公式,该公式能高精度预测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覆盖层料的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石料 颗粒级配 强度指标 变形 力学特性 相对密度 鄱阳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葛勤 邵政 +6 位作者 梁杏 李翔 王健 吴平 陈雨洁 李骏 张仪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8-1620,共13页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整体上呈弱碱性,TDS分布范围为27.61—360.75 mg·L^(−1),平均值为179.13 mg·L^(−1),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指示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蒸发作用不明显;地下水化学组成的主控因素是岩石风化和人类活动,其中Ca^(2+)、Mg^(2+)以及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盐的溶解,Na^(+)、K^(+)主要源于硅酸盐溶解,Cl^(−)、SO_(4)^(2−)及NO_(3)^(−)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正向演替-端元混合模型可知,岩石风化平均贡献为78.74%,大气输入和人类活动分别占12.50%和8.76%,而岩石风化中碳酸盐岩对地下水成分的贡献最大(67.64%),硅酸盐岩(7.33%)和蒸发盐岩(3.77%)的贡献较小.碳酸盐岩风化以灰岩贡献为主,平均贡献率达60.33%,其次为白云岩,平均贡献率达2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女湖水体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其不确定性
10
作者 黄立章 吴永明 +5 位作者 李荣富 邓觅 刘丽贞 游海林 周小华 朱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硝酸盐是地表水氮超标的主要污染物,准确识别和解析污染源的贡献率对源头管控至关重要。该文以新余市仙女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和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水体中硝酸盐的转化过程、污染源贡献比例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 硝酸盐是地表水氮超标的主要污染物,准确识别和解析污染源的贡献率对源头管控至关重要。该文以新余市仙女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和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水体中硝酸盐的转化过程、污染源贡献比例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仙女湖水体硝态氮占比超过60%,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表层水体还存在浮游植物的同化作用。水体中来自粪便与污水的硝酸盐贡献率达到59.4%,其后依次为化肥(20.7%)、土壤有机氮(17.3%)和大气沉降(2.6%)。土壤有机氮和化肥的硝酸盐贡献不确定性最高,忽略硝化作用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会显著增加两者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控点布设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瑶 吴定邦 +1 位作者 杨智翔 黎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9-112,共4页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成果精度取决于空三精度,地面像控点的分布和数量对空三精度起决定性作用,且条带状区域不同于块状区域,像控点布设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对比5种像控点布设方案,得出适合于条带状区域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像控点最优...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成果精度取决于空三精度,地面像控点的分布和数量对空三精度起决定性作用,且条带状区域不同于块状区域,像控点布设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对比5种像控点布设方案,得出适合于条带状区域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像控点最优布设方案:在保证像控点旁向间距的前提下,最优的航向间距设置为1 km,即可实现在保证成果精度的前提下,减少内外业工作量,提升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条带状区域 像控点布设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高边坡结构面识别及产状统计信息采集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水华 余琦 +2 位作者 黄河 常志璐 孟京京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4,共9页
准确识别岩质高边坡结构面和获取产状统计信息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前提。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解决高边坡结构面准确勘测难题提供了可能,但缺少高效准确的影像后处理方法,且现有研究没有考虑结构面产状信息特征的不确定性,致使... 准确识别岩质高边坡结构面和获取产状统计信息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前提。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解决高边坡结构面准确勘测难题提供了可能,但缺少高效准确的影像后处理方法,且现有研究没有考虑结构面产状信息特征的不确定性,致使结构面识别准确性差、效率低。针对该问题,以江西省南昌市某露天矿高边坡为研究背景,提出了融合无人机摄影、后处理算法及统计分析的一体化结构面识别与产状统计信息采集方法。首先,通过Phantom 4 Pro V2.0无人机获取边坡表面影像;其次,利用Context Capture软件进行处理,得到高密度三维点云数据;然后,采用K近邻(KNN)算法中的确定近邻点数量法构建相似点集,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边坡结构面识别,获得结构面产状信息并进行统计特征分析;最后,通过现场勘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完整的高密度点云数据,准确高效地识别岩质高边坡大部分结构面,识别结果与边坡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可获取高边坡结构面数量、产状信息及其统计特征,大部分结构面倾角和倾向概率分布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为高边坡裂隙网络模型构建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高边坡 结构面识别 产状统计信息 无人机摄影测量 K近邻算法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洪水涨落时双层堤基非稳定渗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伟强 吴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193,198,共5页
长期以来堤基渗流稳定问题一直是堤防设计的关键难点,尤其山区河流洪水涨落快、历时短,难以形成稳定渗流场,因而必须考虑洪水涨落的非稳定渗流场以求取最经济可靠的渗控措施。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研究山区河流洪水涨落时堤防非稳定渗流... 长期以来堤基渗流稳定问题一直是堤防设计的关键难点,尤其山区河流洪水涨落快、历时短,难以形成稳定渗流场,因而必须考虑洪水涨落的非稳定渗流场以求取最经济可靠的渗控措施。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研究山区河流洪水涨落时堤防非稳定渗流浸湿过程及渗流特性,并与稳态渗流形成对比。结果表明,非稳定渗流场的浸润线前端表现为内凹,存在滞后性,由于双层堤基相对弱透水覆盖层的存在,堤身内浸湿距离较短,浸润前锋尚未到达坡脚;迎水坡典型部位的水力坡降明显大于稳定渗流,采用稳定渗流分析山区河流双层堤基渗透稳定时,所得结果对堤防更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洪水涨落 双层堤基 非饱和土体 稳定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形岔管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
14
作者 董静 周王子 +2 位作者 姜治兵 翟泽冰 贺尧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0,共7页
在引调水工程中,岔管是输水管线中的重要结构,常用于连接大型主管道和小型分支管道。为改善卜形岔管局部低压现象,提出在不改变岔管分岔角角度的前提下,设置椭圆弧形倒角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圆弧形倒角岔管和椭圆弧形倒角岔管... 在引调水工程中,岔管是输水管线中的重要结构,常用于连接大型主管道和小型分支管道。为改善卜形岔管局部低压现象,提出在不改变岔管分岔角角度的前提下,设置椭圆弧形倒角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圆弧形倒角岔管和椭圆弧形倒角岔管的水流流态、压强分布及水头损失进行研究,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主管单独运行时,与圆弧形倒角岔管相比,椭圆弧形倒角岔管因空间开阔、过流断面变化平缓,其内部水流流态更平顺,水头损失系数更小,较圆弧形倒角岔管降低了6.9%,分岔角局部低压分布明显改善,最小压强较圆弧形倒角岔管提高了1.47 m水头;支管单独运行时,二者内部水流流态、压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椭圆弧形倒角岔管水头损失系数较圆弧形倒角岔管增加了5.7%。研究成果可为岔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形岔管 椭圆弧形倒角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引调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DC法的河间地块地下水浸没计算及预测
15
作者 黄远金 甘建军 +3 位作者 刘成奕 万燎榕 许俊 郑文晓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6,共9页
为了提高复杂地质结构平原区水库浸没计算精度,提出一种新的河间地块地下水浸没计算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理念是,地下水浸没只能发生在上层为弱透水层,下层为中透水层的二元地质结构中,重点开发地下水连通域算法(GCDC)进行计算和预测。GCD... 为了提高复杂地质结构平原区水库浸没计算精度,提出一种新的河间地块地下水浸没计算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理念是,地下水浸没只能发生在上层为弱透水层,下层为中透水层的二元地质结构中,重点开发地下水连通域算法(GCDC)进行计算和预测。GCDC方法利用钻探数据和临界安全超高定义三维地质模型,融合地表土地利用类型DEM数据,构建拓扑关系进行地下水浸没的连通搜索。以赣江尾闾工程中支和北支之间的河地地块为例,对该方法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CDC方法可以模拟平原区水库浸没的计算与预测,并可以在一系列条件表征不同水位条件的地下水浸没。同时,GCDC方法还可以划分的地下水浸没严重程度分区。总体上来讲,GCDC方法是有用的开展地下水浸没影响评价的工具,因为它具有较好的渗流理论的可靠性和数据输入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浸没 河间地块 数据叠加法 GCDC法 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洪水演进模拟及影响分析——以江西省某城市片区为例
16
作者 张闯 黄河 +3 位作者 蒋水华 常志璐 李彧玮 张建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灾害愈发严峻,已严重威胁城镇居民人身与财产安全,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准确模拟极端降雨情景下城市内涝洪水演进过程是评估和防控内涝灾害风险的前提,然而准确模拟内涝洪水演进过程具有一...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灾害愈发严峻,已严重威胁城镇居民人身与财产安全,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准确模拟极端降雨情景下城市内涝洪水演进过程是评估和防控内涝灾害风险的前提,然而准确模拟内涝洪水演进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以江西省某城市片区为例,通过MIKE FLOOD平台构建MIKE URBAN和MIKE 21耦合模型,分别模拟研究区在典型历史降雨事件和极端降雨情景下(10、20 a一遇2 h降雨)城市内涝洪水演进过程,分析管网排水能力、最大淹没水深和易涝点积水深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内涝积水数据验证了所构建耦合分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MIKE FLOOD平台模拟城市内涝洪水演进的效率较高,模拟结果可靠;研究区排水管网排水能力在小于10 a、10~20 a和大于20 a一遇的占比分别为77.3%、2.1%和20.6%,且积水深度等级以轻度积水(<0.15 m)为主,有6个易涝点达到重度积水等级,最大积水深度超过1.00 m;易涝点积水深度先快速增大至最大积水深度,后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稳,易涝点最大积水深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城市内涝洪水演进模拟、灾害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城市管网 排水能力评估 洪水演进模拟 MIKE FL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移动侧喷式降雨装置降雨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子林 李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自制移动侧喷式降雨模拟装置降雨特性的率定试验,探讨该装置在水土保持降雨控制试验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装置降雨均匀度均超过85%;2)雨滴-色斑直径关系为D=0.3631d ^(0.7285),雨滴的直径范围为0.67~1.69 mm,雨滴中数直径随雨... 通过对自制移动侧喷式降雨模拟装置降雨特性的率定试验,探讨该装置在水土保持降雨控制试验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装置降雨均匀度均超过85%;2)雨滴-色斑直径关系为D=0.3631d ^(0.7285),雨滴的直径范围为0.67~1.69 mm,雨滴中数直径随雨强的增大而减小;3)降雨动能与降雨强度呈E=0.3134I-0.1253的线性关系,可通过控制降雨强度实现与天然降雨动能相似的降雨条件;4)通过不同孔径的垫片可控制1.06~3.18 mm/min的降雨强度,满足红壤区引起水土流失的中雨至暴雨强度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侧喷式降雨模拟装置 降雨特性 降雨动能 雨滴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影响开发在农村河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伟恒 熊琳 +3 位作者 曹慧 张煌 王建 吴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93-99,共7页
以工程实践为例,提出“海绵乡村”建设理念,将低影响开发应用于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模式中,从水安全保障、水污染治理和水景观提升等3个方面建设人工湿地、生态沟渠、湿地泡等生态工程,利用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软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 以工程实践为例,提出“海绵乡村”建设理念,将低影响开发应用于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模式中,从水安全保障、水污染治理和水景观提升等3个方面建设人工湿地、生态沟渠、湿地泡等生态工程,利用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软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治理效果。实践显示,该综合整治模式对目标区域的综合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0.02%,径流总量削减率达75.75%,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道防洪压力、削减了径流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了乡村生态环境。为我国类似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乡村 农村河道 综合治理 低影响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尾闾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19
作者 胡苑成 陈龙 杨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208,共7页
为了全面分析赣江尾闾洪水情势变化,利用赣江尾闾6个测站实测流量或水位序列资料,结合现状河道条件下各频率洪水位变化情况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赣江尾闾洪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22年最高洪水位均值比1956—2002年下降0.24~1.6... 为了全面分析赣江尾闾洪水情势变化,利用赣江尾闾6个测站实测流量或水位序列资料,结合现状河道条件下各频率洪水位变化情况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赣江尾闾洪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22年最高洪水位均值比1956—2002年下降0.24~1.65 m;赣江尾闾各频率洪水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湖洪”控制河段基本没有变化,“河洪”控制河段下降明显,各频率洪水位最大降低值为1.62~1.77 m;赣江尾闾局部河道洪水位下降说明相应河段行洪能力增加,进而说明相应防洪压力减轻,对防洪安全有利。赣江尾闾存在“河洪”与“湖洪”遭遇的情形。在未来防汛及工程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研究赣江尾闾遭遇“河洪”与“湖洪”极端情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 洪水位 行洪能力 赣江尾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代理模型和GA-APSO混合优化算法的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反演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火坤 柯贤勇 +3 位作者 黄伟 刘双平 唐义员 方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0,29,共11页
软基水闸底板脱空是水闸在长期服役期间受水流侵蚀等环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危害极大且难以察觉的病害。由于其病害部位于水下,传统方法难以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代理模型和遗传-自... 软基水闸底板脱空是水闸在长期服役期间受水流侵蚀等环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危害极大且难以察觉的病害。由于其病害部位于水下,传统方法难以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代理模型和遗传-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genetic algorithm-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APSO)混合优化算法的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反演方法,用于检测软基水闸底板脱空。首先,构建表征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参数和水闸结构模态参数之间非线性关系的GPR代理模型;其次,基于GPR代理模型与水闸实测模态参数建立脱空反演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将反演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最优化求解问题;最后,为提高算法寻优计算的精度,提出一种GA-APSO混合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脱空反演计算,并提出一种更合理判断反演脱空区域面积和实际脱空区域面积相对误差的指标—面积不重合度。为验证所提方法性能,以一室内软基水闸物理模型为例,对两种不同脱空工况开展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反演脱空区域面积和模型实际设置脱空区域面积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47%和10.77%,相对误差值较小,证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反演出水闸底板脱空情况,可成为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反演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水闸 底板脱空反演 动力学方法 高斯过程回归(GPR)代理模型 遗传-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GA-APSO)混合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