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边界约束条件的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邹向农 龙俊贤 +2 位作者 阳德高 胡朋 韩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4-1231,共8页
针对以往模型修正过程中常忽略边界约束条件影响的问题,为考虑大桥初始有限元模型中边界约束条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以某塔梁分离的悬索桥为工程背景,以现场动载测试结果为基本依据,采用Combine14单元模拟该悬索桥加劲梁的纵向约束作用,... 针对以往模型修正过程中常忽略边界约束条件影响的问题,为考虑大桥初始有限元模型中边界约束条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以某塔梁分离的悬索桥为工程背景,以现场动载测试结果为基本依据,采用Combine14单元模拟该悬索桥加劲梁的纵向约束作用,运用响应面方法并结合大桥特点选取一系列算法组合考虑了边界约束条件对悬索桥初始有限元模型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边界约束条件的修正结果与悬索桥实测值更为接近,且各修正参数的修正量均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上述考虑边界约束条件的方法在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有效性。修正后的模型可以作为该悬索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并可为大桥的进一步响应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边界约束条件 响应面法 动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大客流拥堵传播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冰玉 秦孝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预见性大客流对日常运营的影响,分析大客流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车站的影响。建立基于客流实时分布的拥堵传播模型,具体包括列车到站时间、站台客流量、列车停站时间、候车客流量、列车到站时下车客流量、上车客流...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预见性大客流对日常运营的影响,分析大客流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车站的影响。建立基于客流实时分布的拥堵传播模型,具体包括列车到站时间、站台客流量、列车停站时间、候车客流量、列车到站时下车客流量、上车客流量、列车离站时车上客流量及滞留客流量等8个模拟分析指标;根据车站滞留客流量确定车站状态,观察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动态传播过程。结果表明:大客流拥堵传播与发生拥堵车站的结构特性有关;根据实际情况,缩小发车时间间隔,可加速客流输送,降低拥堵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大客流 客流控制 失效客流量 拥堵传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港铁水联运车船直取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国巍 余永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48,70,共6页
白洋港作为长江三峡的核心内陆港,是工业输出港、翻坝转运港和西部出海港,主要服务于白洋工业园区,担当西北地区物流陆水联运的作用。为实现白洋港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在阐述白洋港铁水联运模式及作业流程的基础上,针对白洋港既有铁水... 白洋港作为长江三峡的核心内陆港,是工业输出港、翻坝转运港和西部出海港,主要服务于白洋工业园区,担当西北地区物流陆水联运的作用。为实现白洋港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在阐述白洋港铁水联运模式及作业流程的基础上,针对白洋港既有铁水联运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白洋港铁水联运车船直取模式,从车船直取模式设施布局及作业流程进行分析,达到压缩无效作业时间、提高白洋港铁水联运效率、释放技术站作业能力等效果,实现白洋港铁水联运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港 铁水联运 车船直取模式 设施布局 作业流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四线铁路上承式钢桁拱桥拱上梁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前名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6,共5页
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采用跨度490m的上承式钢桁拱桥跨越怒江,该桥为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四线铁路桥,在桥上设站。对拱上梁的跨径、联孔、梁型和支座设置进行比选,确定拱上梁采用一联14×37.2m钢箱梁,拱上立柱采用钢结构双柱排架墩,... 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采用跨度490m的上承式钢桁拱桥跨越怒江,该桥为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四线铁路桥,在桥上设站。对拱上梁的跨径、联孔、梁型和支座设置进行比选,确定拱上梁采用一联14×37.2m钢箱梁,拱上立柱采用钢结构双柱排架墩,钢箱梁与拱上立柱之间设置纵向固定支座以提高墩的纵向刚度。桥面总宽度为24.9m,分双幅对称设计,单幅钢箱梁采用双箱单室大悬臂结构。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拱上钢箱梁局部空间板壳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大悬臂钢箱梁横向偏载效应较为明显,各支点反力由外向内依次减小,最不利状态下最小抗倾覆系数满足设计要求;钢箱梁应力、位移及疲劳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钢桁拱 钢箱梁 大悬臂结构 横向偏载 有限元法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不平衡桥梁转体球铰设计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宇松 陈银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8,共3页
以武汉市常青路主线高架桥工程主桥施工为例,介绍了极不平衡桥梁转体设计与施工方案。结合常规转体施工方法分析了极不平衡桥梁转体施工存在的特殊问题--球铰顶部梁体的弹性转角的确定,并根据结构分析模型,以及梁体、球铰转动的几何关系... 以武汉市常青路主线高架桥工程主桥施工为例,介绍了极不平衡桥梁转体设计与施工方案。结合常规转体施工方法分析了极不平衡桥梁转体施工存在的特殊问题--球铰顶部梁体的弹性转角的确定,并根据结构分析模型,以及梁体、球铰转动的几何关系,偏安全地推导出了上球铰中心孔壁与销轴间距和上下球铰间摩擦板的最小弹性压缩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桥 球铰 转体施工 极不平衡桥 桥梁施工 弹性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高防护结构的边箱叠合梁斜拉桥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龙俊贤 周旭辉 +2 位作者 李前名 韩艳 李春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研究跨铁路站场的带高防护结构边箱叠合梁斜拉桥的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开展1:50节段模型涡激振动风洞试验研究。试验分析风攻角(+3°,0°和-3°)以及防护结构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测试水平稳定板、梁底... 为研究跨铁路站场的带高防护结构边箱叠合梁斜拉桥的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开展1:50节段模型涡激振动风洞试验研究。试验分析风攻角(+3°,0°和-3°)以及防护结构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测试水平稳定板、梁底稳定板、风嘴、改变防护结构透风率等气动措施对桥梁涡振性能的提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带高防护结构的边箱叠合梁涡振性能较差,3个风攻角工况均出现了大幅竖向涡激振动;防护结构以及断面本身较钝的外形造成了主梁的气动不稳定,考虑到其本身较明显的钝体效应,建议在断面两侧安装风嘴;采用风嘴+两道梁底稳定板的方式能显著提高主梁涡振性能;在安装风嘴的基础上,增大防护结构下部实心段的透风率能够较好的控制主梁涡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梁 高防护结构 涡激性能 抑振措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盾构管片收敛位移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文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7,共6页
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工程,为确保区间隧道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管片变形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收敛位移量测数据,采用智能反演分析方法得到管片作用荷载,结合梁-弹簧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 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工程,为确保区间隧道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管片变形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收敛位移量测数据,采用智能反演分析方法得到管片作用荷载,结合梁-弹簧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管片的内力(弯矩)值。最终基于管片结构极限状态下的变形量,提出以收敛位移作为管片安全评价的新判据,并给出了管片收敛位移的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管片 收敛位移 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跨铁路跨度160m三主桁钢箱组合梁桥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卫华 李前名 熊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8,共5页
武汉雄楚大街新建高架作为城市快速路,高架桥要跨越南环铁路光谷站咽喉区及在建的地铁2号线南延线,受平面条件及路线纵断面限制,跨铁路高架桥需要160 m跨度,桥面至梁底的结构高度不超过2.5 m。设计新建1-160 m钢桁梁(不等高三主桁)+钢... 武汉雄楚大街新建高架作为城市快速路,高架桥要跨越南环铁路光谷站咽喉区及在建的地铁2号线南延线,受平面条件及路线纵断面限制,跨铁路高架桥需要160 m跨度,桥面至梁底的结构高度不超过2.5 m。设计新建1-160 m钢桁梁(不等高三主桁)+钢箱梁组合结构,桁架横联采用椭圆形横撑,不设斜撑,横撑与上下弦杆以高强螺栓连接。采用在铁路以外现场拼装,顶推施工跨越铁路的方法,减小对既有铁路的干扰。运用Midas软件建立由桁架梁单元与钢箱板单元组合而成的全桥整体模型进行静力分析、稳定及动力分析和施工阶段分析,并对节点板等局部结构进行有限元细部分析。桥梁布置和施工方法满足边界条件,造型美观,各项计算指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钢桁梁 钢箱梁 组合结构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方案比选决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荣 李云耀 谢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我国部分处于城区或市郊的低等级铁路支线,在铁路路网中的作用日益弱化,为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高铁路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对既有铁路综合利用的可能性方案进行分析,构建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确... 我国部分处于城区或市郊的低等级铁路支线,在铁路路网中的作用日益弱化,为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高铁路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对既有铁路综合利用的可能性方案进行分析,构建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各方案的优劣排序,最后结合项目具体应用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既有铁路利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综合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庙至平顶山铁路钢管混凝土拱加劲连续梁桥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卫华 龙俊贤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孟庙至平顶山铁路跨311国道特大桥主桥为(32+100+32)m钢管混凝土拱加劲连续梁桥,平面位于R=1 600m的曲线上。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双纵箱梁结构,纵梁间桥面结构采用纵、横梁体系格子梁,纵梁为单箱单室截面,沿纵向等宽、变高度;在100m主跨... 孟庙至平顶山铁路跨311国道特大桥主桥为(32+100+32)m钢管混凝土拱加劲连续梁桥,平面位于R=1 600m的曲线上。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双纵箱梁结构,纵梁间桥面结构采用纵、横梁体系格子梁,纵梁为单箱单室截面,沿纵向等宽、变高度;在100m主跨上方,对应于双纵梁设2道变高度钢管混凝土拱肋加劲,2道拱肋间采用空心钢管组成的3道横撑实现横向连接,每道拱肋由2根钢管组成,拱肋钢管及实腹段内填筑C50微膨胀混凝土;每道拱肋下设13组吊杆,每组吊杆的纵向间距为6m。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动力特性分析,采用ANSYS建立拱脚处空间实体模型对拱脚处局部应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各项静、动力特性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钢管混凝土拱 加劲连续梁 静力特性 动力特性 曲线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永金 国巍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7,共6页
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利用集装箱装卸搬运设备对列车进行高效率编组,克服传统"动车不动箱"编组作业方式的缺点。分析传统平面调车和驼峰溜放调车编组作业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集装箱列车的作业特... 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利用集装箱装卸搬运设备对列车进行高效率编组,克服传统"动车不动箱"编组作业方式的缺点。分析传统平面调车和驼峰溜放调车编组作业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集装箱列车的作业特点,综合运用龙门吊、无人驾驶自动引导运输车和轨道动力平车等集装箱搬运设备及其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提出3种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的站场布置、作业流程和技术效果可知,"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克服传统编组作业方式的局限性,站场占地面积较小,编组作业效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 动箱不动车 自动化 编组效率 轨道动力平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永金 方亚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3,共6页
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提升集装箱江海联运的效率,化解既有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的缺点,在阐述既有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 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提升集装箱江海联运的效率,化解既有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的缺点,在阐述既有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从设施布局、作业流程和实现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专用铁路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方式可以打破海船与江船的倒装限制,提升集装箱江海联运驳接效率,降低集装箱江海联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铁路 集装箱江海联运 驳接方式 设施布局 作业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轨相互作用对台后短路基上端刺设置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梅大鹏 马旭峰 +2 位作者 陈嵘 胡辰阳 王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39,共7页
研究目的:端刺作为台后轨道结构的限位结构,是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板-桥-端刺-路基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梁轨纵向相互力学行为对短路基地段端刺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并对短路基地段端刺设置... 研究目的:端刺作为台后轨道结构的限位结构,是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板-桥-端刺-路基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梁轨纵向相互力学行为对短路基地段端刺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并对短路基地段端刺设置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底座板在短路基上连续铺设、在底座板中部设置倒T型端刺并采用AB组填料填筑的方案。研究结论:(1)短路基上底座板连续铺设时,短路基长度对温度力下轨道结构-端刺的纵向受力与变形几乎没有影响,且端刺与摩擦板受力很小;(2)对比文中三种端刺设置方案,底座板连续且设置端刺时,连续梁右端钢轨纵向力与位移变化较为平缓,且钢轨纵向位移约降低22%;(3)提出的优化方案为:短路基地段底座板连续并设置倒T型端刺,但采用更经济适用的AB组填料填筑,检算结果表明,温度力作用下端刺与摩擦板的受力均较小,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4)该研究结论可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刺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短路基地段 梁轨相互作用 受力与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下穿铁路新建泡沫轻质土过渡段框架涵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洪锡 杨晨 +2 位作者 黄俊杰 辛玺 刘彬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47,共5页
针对武汉市李纸路以框架涵方式下穿南环铁路上行线及京南联络线工程,建立了车-轨-路涵过渡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运营车辆作用下泡沫轻质土过渡段-框架涵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及动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泡沫轻质土填筑而成的过渡... 针对武汉市李纸路以框架涵方式下穿南环铁路上行线及京南联络线工程,建立了车-轨-路涵过渡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运营车辆作用下泡沫轻质土过渡段-框架涵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及动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泡沫轻质土填筑而成的过渡段,其竖向加速度和动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且在基床表层范围内衰减速度最快;列车上下桥两侧路基面动位移沿线路纵向分布规律及大小基本相同,往桥台方向呈现逐步递减的规律;泡沫轻质土过渡段中部范围动位移沿纵向递减速率小于过渡段末端;框架涵范围内桥涵顶面竖向动位移呈现出双峰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动力特性 数值模拟 路涵过渡段 泡沫轻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和风洞试验的钢桁梁悬索桥颤振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蓝先林 周礼平 +3 位作者 廖斌 何淼 徐向东 朱承前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为探究复杂山区超大跨钢桁梁悬索桥颤振稳定性,分别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和风洞试验测试其颤振临界风速。首先基于山区某悬索桥场地特征计算其风参数,并结合ANSYS计算其关键振型及频率。其次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气动导数和流固耦合两种... 为探究复杂山区超大跨钢桁梁悬索桥颤振稳定性,分别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和风洞试验测试其颤振临界风速。首先基于山区某悬索桥场地特征计算其风参数,并结合ANSYS计算其关键振型及频率。其次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气动导数和流固耦合两种计算模式探究悬索桥主梁原始断面和气动优化后的颤振临界风速。最后对悬索桥主梁断面进行风洞试验,并将计算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桥位基本风速U_(10)=28.0 m/s,设计基准风速[U_(d)]=37.20 m/s;CFD计算时,风攻角为0°、+3°与+5°时,原始断面颤振临界风速小于颤振检验风速,气动优化(设置上中央稳定板)后的断面颤振临界风速明显高于颤振检验风速;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主梁原断面在+3°风攻角颤振临界风速小于颤振检验风速;气动优化后,各风攻角下主桥结构颤振临界风速均大于该桥颤振检验风速,颤振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钢桁梁悬索桥 CFD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颤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下穿既有线新建泡沫轻质土路涵过渡段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彬彬 曾志姣 +2 位作者 杨晨 卢洺宇 黄俊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77-1584,共8页
当公路下穿既有铁路线时需要在既有铁路路堤中新建一路涵过渡段,控制其差异沉降是公路与铁路线路交叉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引入泡沫轻质土作为新建路涵过渡段的填料以更有效地控制其差异沉降,是公路与铁路线路交叉工程建设的一... 当公路下穿既有铁路线时需要在既有铁路路堤中新建一路涵过渡段,控制其差异沉降是公路与铁路线路交叉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引入泡沫轻质土作为新建路涵过渡段的填料以更有效地控制其差异沉降,是公路与铁路线路交叉工程建设的一种新探索。为了研究在既有铁路路堤中新建泡沫轻质土路涵过渡段的动力特性,依托武汉市李纸路下穿既有铁路线而新建的路涵泡沫轻质土过渡段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路涵泡沫轻质土过渡段现场行车动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时速为60 km/h和行驶方向为土质路基至涵洞方向的行车作用下,泡沫轻质土过渡段区间内轨枕的最大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在0.59~2.04 mm,5.82~13.3 mm/s和0.43~3.03 m/s^(2)之间,轨枕最大振动位移和加速度由泡沫轻质土过渡段末端向涵洞方向均呈逐渐递减规律。各监测断面基床表层顶面和底面最大动应力分别在23.19~24.37 kPa范围和在19.52~20.73 kPa范围,泡沫轻质土过渡段底部最大动应力为0.55 kPa,最大动应力沿深度方向呈逐渐衰减规律,至基床表层底面衰减15%~20%,说明采用设计湿密度为700 kg/m^(3)的泡沫轻质土作为过渡段基床底层及以下区域的填料均能满足静动强度要求;在线路纵向上远离涵洞方向呈逐渐减小规律,衰减趋势较为平缓。综合反映采用泡沫轻质土填筑既有铁路新建的路涵过渡段实现了动力响应的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涵过渡段 泡沫轻质土 现场测试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转体施工引起上、下球铰偏位原因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盛光祖 秦建刚 +6 位作者 李欣 马行川 张广潮 涂建维 徐朝政 詹晓欢 姜云晖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0-566,共7页
武汉市常青路(青年路—三环线)跨铁路主桥采用一种带有辅助支撑的墩顶不对称转体法施工,使用齿轮齿条驱动作为转体动力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转体系统的上、下球铰出现了明显的相对滑移和偏转。为了分析上、下球铰之间相对偏位的产生原因... 武汉市常青路(青年路—三环线)跨铁路主桥采用一种带有辅助支撑的墩顶不对称转体法施工,使用齿轮齿条驱动作为转体动力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转体系统的上、下球铰出现了明显的相对滑移和偏转。为了分析上、下球铰之间相对偏位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对球铰在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剖析,并采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了球铰结构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相对偏位对球铰结构的不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常青路桥梁转体过程中,配重吊装和支架拆除等工序使梁体产生的不对称变形和牵引系统对球铰的水平反力是上、下球铰产生相对偏位的两个主要原因。相对偏位产生后,球铰结构自身能够承受一定的不平衡弯矩和水平荷载,转体方案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影响分析 数值计算 球铰 接触分析 转体施工 辅助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荷载下CRTSⅡ型无砟轨道-桥梁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广潮 周凌宇 +3 位作者 魏天宇 杨林旗 赵磊 曾一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12-1723,共12页
利用三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体系1:4缩尺模型,开展单梁和梁轨协同作用下的静载试验,并对比分析其特性及轨道结构对结构体系刚度的影响规律。根据轨道结构与简支梁桥界面滑移模式,以能量变分原理为基础,建立无砟轨道-简... 利用三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体系1:4缩尺模型,开展单梁和梁轨协同作用下的静载试验,并对比分析其特性及轨道结构对结构体系刚度的影响规律。根据轨道结构与简支梁桥界面滑移模式,以能量变分原理为基础,建立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体系的控制微分方程,并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结构体系挠度与滑移的理论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承受竖向静力荷载时,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体系横截面纵向应变沿竖向分布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但轨道结构与简支箱梁的纵向应变分别在各自的横截面高度范围内满足平截面假定;轨道结构铺设后,梁轨结构体系的抗弯刚度和竖向刚度分别较单梁提升29.14%和77.57%;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体系不同截面处的界面抗剪切刚度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体系 刚度 最小势能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线桥转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3
19
作者 马行川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7,共6页
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跨线桥转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为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安全,实现转体的智能化、自动化,能够使转体技术在特殊建设环境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调研国内外转体桥工程实例,总... 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跨线桥转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为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安全,实现转体的智能化、自动化,能够使转体技术在特殊建设环境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调研国内外转体桥工程实例,总结出常规转体桥的技术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局限性,介绍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转体桥新技术的特点及研究成果。最后,着重从转体工艺、球铰技术、转体动力系统、转体应用等方面对转体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思路,为今后的桥梁转体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转体技术 球铰 智能控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隧道爆破施工中邻近框架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春武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93-99,共7页
为研究隧道爆破作用下邻近框架结构的振动响应机制,以某5层框架结构住宅楼为例,借助ANSYS/LS-DYNA建立基于隧道爆破-围岩-框架结构的三维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隧道爆破施工中邻近框架结构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清晰地展示... 为研究隧道爆破作用下邻近框架结构的振动响应机制,以某5层框架结构住宅楼为例,借助ANSYS/LS-DYNA建立基于隧道爆破-围岩-框架结构的三维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隧道爆破施工中邻近框架结构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清晰地展示了隧道爆破作用下围岩和框架结构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情况,给出了爆破振动波从围岩至框架结构的传播过程。通过对比实测测点与数值模拟中对应测点的振动速度时程曲线和频率分布,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隧道爆破作用下,邻近框架结构梁、柱以及外墙等构件的振动响应并不一致,随结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此外,应力集中现象主要发生在建筑物底层外墙、外墙与柱结合处、外墙与梁结合处以及外墙与楼板结合处等非承重部位,表明这些部位更易在隧道爆破过程中发生损伤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爆破作用 数值模拟 框架结构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