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岔产品认证问题梳理及优化举措
1
作者 杨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针对道岔产品认证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铁路专用产品认证制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着重阐述了铁路道岔产品在认证管理中的关键地位;分析了道岔产品认证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则,包括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采信目录、道岔产... 针对道岔产品认证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铁路专用产品认证制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着重阐述了铁路道岔产品在认证管理中的关键地位;分析了道岔产品认证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则,包括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采信目录、道岔产品认证规则等;针对道岔产品认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标准不一致、抽样组合复杂、图纸型号繁冗、准入条件较为严格等;分析了道岔产品认证优化举措,主要包括单元划分优化、抽样方案优化、配合推进道岔统型工作、降低准入门槛等。这些优化举措有助于提高道岔产品认证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产品认证管理 问题梳理 优化举措 单元划分 抽样方案 道岔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应力的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2
作者 陈迪来 孙庚辰 +3 位作者 陆晨旭 王军平 李培刚 宋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6,共13页
为缓解钢轨易出现磨耗加剧、接触应力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优化轮轨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廓形设计方法。基于Hertz接触应力理论,建立接触应力与钢轨曲率半径的联系。以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作为优化对象,计算当前轮轨间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 为缓解钢轨易出现磨耗加剧、接触应力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优化轮轨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廓形设计方法。基于Hertz接触应力理论,建立接触应力与钢轨曲率半径的联系。以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作为优化对象,计算当前轮轨间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处的钢轨曲率半径。依据当前最大接触应力确定理想接触应力及钢轨廓形优化区间,改变当前接触点处的钢轨曲率半径使应力趋近理想接触应力,继而反推出优化钢轨廓形。建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从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钢轨磨耗预测和车辆动力学等角度评判钢轨廓形设计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60轨相比,优化后轮轨接触点分布更加均匀,等效锥度和最大接触应力分别降低30.0%和15.8%;钢轨顶面磨耗和轨距角处的磨耗量有所减少,轨顶面和轨距角处平均磨耗深度分别减少4%和24%;轮轨间横向蠕滑力减小,纵向蠕滑力均减小,有利于缓解轮轨间的滚动疲劳接触并降低钢轨磨耗速率,磨损指数最大值减小21.9%;轮轨间横向力和垂向力基本保持一直,且车辆动力学性能整体得到优化。基于Hertz接触应力的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可为钢轨廓形的打磨设计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应力 钢轨轮廓设计 曲率半径 车辆动力学 钢轨磨耗预测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车体材料301L-DLT冷轧不锈钢断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翀 曹玉 +1 位作者 黄健 高福来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154,共9页
以轨道车辆车体的主要材料301L-DLT冷轧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设计无缺口及2和4 mm缺口3种拉伸断裂试样,对其进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拉伸断裂试验,并进行断口形貌观察;依据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301L-DLT冷轧不锈钢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 以轨道车辆车体的主要材料301L-DLT冷轧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设计无缺口及2和4 mm缺口3种拉伸断裂试样,对其进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拉伸断裂试验,并进行断口形貌观察;依据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301L-DLT冷轧不锈钢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损伤和断裂机制;分别建立基于G-T-N(Gurson-Needle⁃man-Tvergaard)与J-C(Johnson-Cook)断裂理论的断裂模型,对断裂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其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尽管试样缺口处的宽度相同,但由于缺口处形状的不同,301L-DLT冷轧不锈钢的断裂塑性应变随着应力三轴度的增大从1.41下降至0.78;基于G-T-N断裂理论与J-C断裂理论的301L-DLT冷轧不锈钢断裂模型,均较好地重现了韧性断裂过程,为准确预测车体碰撞断裂的过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材料 冷轧不锈钢 应力三轴度 韧性断裂 应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点解读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莺 王锦忠 《中国铁路》 2023年第7期73-78,89,共7页
近年来,我国将“运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方法,在铁路等重点产业探索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质量认证制度”纳入相关规划并推动实施。选取铁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RIS认证)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产... 近年来,我国将“运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方法,在铁路等重点产业探索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质量认证制度”纳入相关规划并推动实施。选取铁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RIS认证)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解析基于ISO/TS 22163:2017 《铁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铁路组织业务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2015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的IRIS认证规则,总结国内外IRIS认证现状,进而分析适合我国铁路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共同探讨与促进我国铁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质量管理体系 IRIS认证 认证要点 ISO/TS 22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走出去”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福来 刘越 +1 位作者 董博 王俊飞 《中国铁路》 2019年第5期46-51,共6页
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之一。以欧盟为例,研究分析其铁路设备和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并与我国相应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我国铁路"走出去"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现状,分析中欧产品检验检测及... 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之一。以欧盟为例,研究分析其铁路设备和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并与我国相应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我国铁路"走出去"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现状,分析中欧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存在的阻碍,提出铁路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国际互认机制、检验检测支撑铁路设备贸易便利化关键要素以及互认评价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去” 铁路产品 标准 检验检测 互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全电制动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志宏 杨中平 +1 位作者 林飞 石春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
针对空气制动可控性较差和响应速度较慢导致的停车不准、舒适度较差以及损耗较大等问题,研究列车全电制动技术。首先以全电制动的发展历程为基础,阐述全电制动应用的现状以及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然后从高速和低速两个角度切入,详细介绍... 针对空气制动可控性较差和响应速度较慢导致的停车不准、舒适度较差以及损耗较大等问题,研究列车全电制动技术。首先以全电制动的发展历程为基础,阐述全电制动应用的现状以及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然后从高速和低速两个角度切入,详细介绍实现全电制动的难点问题及其所对应的解决思路,并针对每一个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对全电制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电空联合制动 全速域 全电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无人作战平台触控交互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敏霞 宋鑫泰 +4 位作者 宫琳 杨晓楠 李天恒 谢剑 顾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为解决现有界面评价中存在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依据欠缺、评价数据主观程度过高、操控维度量化手段不足及评价方法客观属性考量较少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拇指热区与眼动实验的触控交互效率评价方法.首先,从任务与人机交互过程视... 为解决现有界面评价中存在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依据欠缺、评价数据主观程度过高、操控维度量化手段不足及评价方法客观属性考量较少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拇指热区与眼动实验的触控交互效率评价方法.首先,从任务与人机交互过程视角切入,将拇指热区引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并结合已有眼动指标提供了一种触控交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新思路;其次,分别通过改进专家评分、熵权法与CRITIC法得到各指标权值,并将其融合得到综合权重;然后,使用逼近理想解法(TOPSIS)评估地面无人机动作战平台多种原型方案的触控交互效率,得到最佳方案;最后,通过某型地面无人机动作战平台对本研究方法进行了应用与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热区 眼动实验 触控交互效率 界面评价 组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汪洋 高莺 +2 位作者 王宇光 许迎春 霍继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9,共9页
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新建、改造过程中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是实现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国内现行绿色铁路客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创新点和应用情况,总结当前我国铁路与城市... 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新建、改造过程中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是实现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国内现行绿色铁路客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创新点和应用情况,总结当前我国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统一评价标准、修订指标体系、扩展评价范围、出台管理办法与激励措施、培育第三方咨询与评价机构等发展策略建议,为我国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与推广应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 铁路客站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制动副摩擦自激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瑞 张宇航 +3 位作者 周劲松 张忠凯 孙丽霞 沈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轮轨周期性磨耗会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造成车辆系统关键部件发生疲劳断裂,引起车体的异常振动,对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然而先前研究很少将制动副振动与车轮磨损进行联系。为研究车轮周期性磨耗的原因,通过考虑制动单元... 轮轨周期性磨耗会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造成车辆系统关键部件发生疲劳断裂,引起车体的异常振动,对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然而先前研究很少将制动副振动与车轮磨损进行联系。为研究车轮周期性磨耗的原因,通过考虑制动单元的自激振荡对车轮磨损的影响,建立考虑轮轨附着的列车制动系统扭转模型。利用数值方法对制动系统的振动状态进行求解,通过一些非线性理论的相关图谱(系统运动的分岔图、相图、庞加莱截面图、频谱图和时域图等),深入探究制动工况下系统的振动情况,得到制动单元内部因摩擦因数的负斜率特性引起的自激振荡对车轮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动系统因摩擦自激产生的不稳定运动仅在车速较低时发生,随着制动速度的降低,当车速低于12.88 km/h时,制动系统会从稳定区间进入振荡区间进而引发制动系统颤振。与此同时,制动系统的颤振会引起车轮蠕滑率的波动,进而影响轮轨间的切向力与轮轨磨损。当制动速度处于振荡区间时,车轮会出现不均匀磨损;当制动速度靠近振荡区间的临界值时,车轮磨损近似均匀;当制动速度处于稳定区间时,车轮纵向蠕滑力近似无波动,车轮不再因制动副的自激振荡产生异常磨损。最后探究了制动压力对系统运动稳定性与轮轨磨耗的影响,发现大制动压力下系统振幅增大,磨损更为明显。探究制动系统对车辆周期性磨耗的影响,可为车轮周期性磨耗机理的研究和控制措施的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车轮 制动单元 自激振荡 不均匀磨耗 制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和SiO_(2)粉末对轮轨间摩擦性能影响试验
10
作者 宋瑞 孙丽霞 +3 位作者 张忠凯 徐力 吴毅 沈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为寻找可替代硬质氧化物颗粒且能增加摩擦系数,并能减少对轮轨表面损伤的增黏材料,利用销盘摩擦试验机,在试验压力为0.5 MPa、转速为100,200,350,500 r·min^(-1)条件下,采用向轮轨摩擦表面添加粉末并观测摩擦表面形貌的方法,比较测... 为寻找可替代硬质氧化物颗粒且能增加摩擦系数,并能减少对轮轨表面损伤的增黏材料,利用销盘摩擦试验机,在试验压力为0.5 MPa、转速为100,200,350,500 r·min^(-1)条件下,采用向轮轨摩擦表面添加粉末并观测摩擦表面形貌的方法,比较测试Cu,Fe与SiO_(2)粉末对摩擦系数、磨损量及表面硬度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Cu,Fe粉末增加轮轨间摩擦系数的作用大于硬质SiO_(2)粉末,在摩擦表面添加Cu粉后摩擦系数增加0.2~0.3,添加Fe粉后增加0.1~0.2,添加SiO_(2)粉后在转速低于200 r·min^(-1)条件下增幅低于0.1,但在转速高于200 r·min^(-1)条件下并没有增加;低转速条件下SiO_(2)和Fe粉末使磨损量增加40%以上,而在转速大于200 r·min^(-1)时Cu粉末使磨损量降低50%,原因在于高硬度粒子加剧了对摩擦表面的犁削程度,导致磨损量成倍增加,而Cu粉末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大塑性变形,从而黏附在摩擦表面,起到增大摩擦力和减小磨损量的作用;低速条件下Fe粉末和SiO_(2)粉末硬度高,与摩擦表面形成咬合作用,导致摩擦系数增加,而在转速提高时Fe和SiO_(2)粉末被粉碎细化,微细颗粒具有滚动效应,弱化了摩擦表面间的剪切力,难以起到增加摩擦系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轮轨摩擦 粉末颗粒 磨损 增黏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各施工阶段受力影响的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损伤分析
11
作者 刘仕远 王慧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178,共11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输入Abaqus软件建立的结构模型中,并以等效荷载法提出的适用于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下主梁和主墩的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验证内力的吻合情况。基于规范反应谱生成10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分别输入两组模型,以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是否考虑施工阶段受力情况的两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曲率延性系数为损伤指标划分损伤状态,基于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取得主墩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显示: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模拟的等效内力与各施工阶段的内力吻合较准确;相同地震动强度不同施工阶段下,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各损伤状态的损伤超越概率均随主梁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施工阶段桥梁的受力将会低估墩底、墩顶的损伤概率,同时高估墩梁固结处的损伤概率。损伤概率低估量在墩底沿纵桥向最大,且该低估量的大小也与主梁悬臂长度有直接关系,随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施工阶段 受力影响 等效荷载法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受电弓滑板缺陷识别方法
12
作者 王科理 石春珉 +3 位作者 王克俊 程传彬 李勇 孙飚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利用高清成像装置获得机车受电弓滑板图像,以确保受电弓运行状态良好。针对传统方法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受电弓滑板缺陷识别方法。替换YOLO v5网络激活函数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通过... 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利用高清成像装置获得机车受电弓滑板图像,以确保受电弓运行状态良好。针对传统方法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受电弓滑板缺陷识别方法。替换YOLO v5网络激活函数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通过数据增强方法平衡正负样本的比例。通过对现场5C数据进行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达到97.33%,召回率达到了88.77%,F1分数达到了92.85%,证明了其在实际铁路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滑板 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量不平衡数据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邢玉龙 王剑 +2 位作者 上官伟 彭聪 朱林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为解决轨道电路故障诊断任务中监测数据类别不平衡导致诊断模型决策边界产生偏移,以及数据海量导致训练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数据重采样与集成学习算法相结合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合成和数据重采样处理不平衡数据,重采样... 为解决轨道电路故障诊断任务中监测数据类别不平衡导致诊断模型决策边界产生偏移,以及数据海量导致训练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数据重采样与集成学习算法相结合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合成和数据重采样处理不平衡数据,重采样包括随机降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然后,利用训练高效的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算法构建面向海量监测数据的故障诊断模块,并设计训练及诊断流程,以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方法调整关键参数;最后,引入不易受数据不平衡影响的Macro-F_(1)值作为故障诊断模型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特征合成、数据重采样对不平衡数据下的各故障诊断模型的综合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LightGBM相较于其他算法在综合表现和训练时间上都是最佳,可保障准确性和面对海量数据时的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 轨道电路 故障诊断 集成学习 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小强 邹威 +2 位作者 王洪 李超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共5页
通过在环氧树脂(EP)的侧链接枝柔性的聚丙二醇(PPG)制备了具有较高断裂伸长率的柔性EP。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中2个异氰酸酯(—NCO)基团的不同活性,首先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作用下将IPDI引入EP,制备出带有NCO侧基的EP;然... 通过在环氧树脂(EP)的侧链接枝柔性的聚丙二醇(PPG)制备了具有较高断裂伸长率的柔性EP。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中2个异氰酸酯(—NCO)基团的不同活性,首先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作用下将IPDI引入EP,制备出带有NCO侧基的EP;然后再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二醇(PPG400,PPG1000,PPG2000)进行反应,得到了具有不同长度柔性侧链的改性环氧树脂(PPG-g-EP);使用聚醚胺(D400)作为固化剂,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柔性侧链的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模量,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其中PPG2000改性EP的断裂伸长率最高可以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柔性 聚丙二醇 断裂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共识机制驱动多列车区域资源协商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苏苏 文韬 +3 位作者 李鹍 王琳 冯浩楠 蔡柏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信号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的分散列车线路资源协商方法。从系统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比中心化系统和去中心化系统的网络模块度,证明去中心化系统稳定度高,是更适合应用于多智能体协同控... 为进一步提高信号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的分散列车线路资源协商方法。从系统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比中心化系统和去中心化系统的网络模块度,证明去中心化系统稳定度高,是更适合应用于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系统网络结构。以区块链技术中的Raft共识机制为基础进一步设计TACS列车节点状态转换原则,用来描述竞选资源车和资源车交接这2个具体场景;通过虚拟机加端口映射的方式进行性能测试,总结竞选成功概率、竞选周期与超时临界值的关系,结合测试结果和行业标准,给出设置TACS中车车通信超时临界值在50~100 ms的建议。结果表明:基于Raft共识机制的多列车资源协商策略能够提高列控系统运行效率和减小对通信系统的时间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机制 资源协商 多智能体系统(MAS) 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应答器传输系统复杂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林富 李鹍 +1 位作者 王俊飞 许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69,共8页
高速铁路应答器传输系统安装在室外,其周围存在多种杂物和金属,有时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传输线路数据和定位信息,引起列车制动并最终停车。以系统的关键部件——天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建立天线模型,采用场分析法和... 高速铁路应答器传输系统安装在室外,其周围存在多种杂物和金属,有时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传输线路数据和定位信息,引起列车制动并最终停车。以系统的关键部件——天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建立天线模型,采用场分析法和等效电路网络法进行分析。选取混凝土道床、钢轨和金属,分别放置在系统天线周围,测量系统天线的调谐频率,计算反射系数和磁场分布。结果表明,杂物和金属使系统天线的调谐频率偏移,反射系数增大,传输的磁场被衰减。应答器与混凝土道床的最小垂直距离应为100 mm,与两根钢轨的水平距离应相等。为解决车载天线单元安装在列车金属车体后天线失谐问题,提出在车载天线单元背面加装金属板的方法,同时降低辐射发射干扰2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信号 列控系统 应答器 环境适应性 异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O核心子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仲伟强 刘超 +3 位作者 黄抗强 刘启洋 胡妃俨 龚韬懿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探究如何更加实际地评价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研究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中风险模型的构造,给出风险降低因素(RRF)的定义;通过定义的风险降低因素,建立可容忍事故率(TAR)与可容... 为探究如何更加实际地评价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研究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中风险模型的构造,给出风险降低因素(RRF)的定义;通过定义的风险降低因素,建立可容忍事故率(TAR)与可容忍危害率(THR)的换算关系,进而评估出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次级危害的可容忍危害率;最后通过其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得到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应用结果表明:结合实际的FAO工程项目应用成果,给出风险降低因素中各要素的具体示例,可供借鉴;与直接采用可容忍事故率保守估计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方法相比,在考虑风险降低因素后评估得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运行(FAO) 风险降低因素(RRF) 可容忍危害率(THR) 可容忍事故率(TAR) 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CBTC系统互联互通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浩楠 马晓姣 +2 位作者 董成文 李娜 王云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重要发展趋势。基于中国和韩国的CBTC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从系统总体需求、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接口、系统测试和工程应用6个方面对中韩两国CBTC互联互通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重要发展趋势。基于中国和韩国的CBTC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从系统总体需求、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接口、系统测试和工程应用6个方面对中韩两国CBTC互联互通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中国互联互通CBTC系统应用于新建线路,互联互通标准除在系统设计和接口规范进行规定外,在工程应用、安全评估等方面也做出详细规定,便于工程应用实现;韩国互联互通CBTC系统具备全自动驾驶功能和既有轻轨线路改造应用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CS CBTC 互联互通 对比分析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结合前向序列选择算法的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秀林 李世林 +1 位作者 张宪清 姜惠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针对参数特征复杂度高的铁路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结合前向序列选择(SFS)算法的铁路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方法,以辅助基于经验的识别方法。创新使用RF-SFS算法,将其应用于铁路隧道防水板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 针对参数特征复杂度高的铁路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结合前向序列选择(SFS)算法的铁路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方法,以辅助基于经验的识别方法。创新使用RF-SFS算法,将其应用于铁路隧道防水板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研究。根据多年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数据,建立RF模型,获得了影响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结果的特征关键性评分序列。随后,结合SFS方法得出关键性评分序列的阈值,将排名前6位的影响因素识别为关键特征,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99.98%。为验证关键特征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3种模型在使用不同特征子集时的预测能力。当仅选用关键特征时,3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均达到最佳,加入冗余特征后模型的预测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随机森林 序列选择 预测模型 防水板 影响因素 前向序列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球型支座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解目前行业内铁路桥梁球型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水平,选取2017年—2019年共计150个球型支座样本进行竖向承载力试验、活动支座摩擦因数试验、支座转动力矩试验,分析竖向压缩变形、平面摩擦因数、球面摩擦因数3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 为了解目前行业内铁路桥梁球型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水平,选取2017年—2019年共计150个球型支座样本进行竖向承载力试验、活动支座摩擦因数试验、支座转动力矩试验,分析竖向压缩变形、平面摩擦因数、球面摩擦因数3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球型支座的竖向压缩变形及平面摩擦因数的质量控制普遍稳定;球面摩擦因数波动较大,有超出设计要求的风险;同一球型支座的球面摩擦因数普遍高于平面摩擦因数。球面摩擦因数高于平面摩擦因数的原因有:球型支座转动中心与压转板转动中心不一致;摩擦因数与压应力成反比,凹球面滑板的面积比平面滑板大;凸球面不锈钢板的轮廓度质量控制较差,球冠衬板球面半径加工存在正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球型支座 数据分析 竖向压缩变形 平面摩擦因数 球面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