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正虎
刘云
+5 位作者
敖进清
李光照
杨新志
和振海
李严
李昱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1-4119,共9页
掺合料的颗粒分布与表面特性对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升和回弹率降低至关重要。以硅灰(SF)和矿渣微粉(GGBFS)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系统探讨了其对水泥浆体结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
掺合料的颗粒分布与表面特性对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升和回弹率降低至关重要。以硅灰(SF)和矿渣微粉(GGBFS)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系统探讨了其对水泥浆体结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当SF的含量为50%时,矿渣复合微粉展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相较于单掺SF,掺入矿渣复合微粉的水泥浆体初始屈服应力提高32%,塑性粘度降低9.8%。矿渣复合微粉掺量为8%时,喷射混凝土1 d强度从未掺时的10.9提高到16.4 MPa,回弹率从26.1%降至7.3%。研究结果对推动新型微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在“双碳”背景下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矿渣复合微粉
水泥基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正虎
刘云
敖进清
李光照
杨新志
和振海
李严
李昱
机构
云南
勐
绿
高速公路
投
资
开
发有限公司
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
学院
中铁开投勐绿高速公路工程指挥部
出处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1-4119,共9页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创新及示范项目(2021-102)。
文摘
掺合料的颗粒分布与表面特性对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升和回弹率降低至关重要。以硅灰(SF)和矿渣微粉(GGBFS)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系统探讨了其对水泥浆体结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当SF的含量为50%时,矿渣复合微粉展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相较于单掺SF,掺入矿渣复合微粉的水泥浆体初始屈服应力提高32%,塑性粘度降低9.8%。矿渣复合微粉掺量为8%时,喷射混凝土1 d强度从未掺时的10.9提高到16.4 MPa,回弹率从26.1%降至7.3%。研究结果对推动新型微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在“双碳”背景下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
流变性
矿渣复合微粉
水泥基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Keywords
rheological property
slag composite micro-powder
cement-based composit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正虎
刘云
敖进清
李光照
杨新志
和振海
李严
李昱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