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车站建设投资智能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段晓晨 孟春成 +1 位作者 施振东 吴曼茜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111,共6页
研究目的:以成都地铁为研究载体,针对地铁车站建设极易出现的投资失控问题,将行业前沿的BIM可视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综合集成余弦相似度算法、BP神经网络、挣值法和PDCA循环,提出一种地铁车站建设投资的智能预测与控制方法。研... 研究目的:以成都地铁为研究载体,针对地铁车站建设极易出现的投资失控问题,将行业前沿的BIM可视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综合集成余弦相似度算法、BP神经网络、挣值法和PDCA循环,提出一种地铁车站建设投资的智能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结论:(1)分析并提取地铁车站建设投资工程特征指标,构建已完地铁车站项目建设投资基础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2)将余弦相似度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地铁车站建设投资智能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可满足投资目标预测要求;(3)采用挣值法、PDCA循环和BIM技术对地铁车站建设投资进行动态可视化控制,进一步开发了基于BIM辅助管理的地铁车站建设投资动态智能控制系统,可辅助建设管理者实施投资控制与管理决策;(4)本研究可为地铁车站建设投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投资控制 余弦相似度 BP神经网络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盾构施工进度与投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段晓晨 赵辰光 +1 位作者 李明 施振东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研究目的:盾构施工作为城市地铁建设中的重要方法,其施工进度与投资控制具有非常显著的复杂系统特点,并受到盾构自身因素、建设条件、施工组织管理、工程内容、技术标准、融资特征等繁复多变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故实际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 研究目的:盾构施工作为城市地铁建设中的重要方法,其施工进度与投资控制具有非常显著的复杂系统特点,并受到盾构自身因素、建设条件、施工组织管理、工程内容、技术标准、融资特征等繁复多变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故实际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优化进度与投资控制体系,本文拟进行分析建模并论证。研究结论:(1)对已完成工程的历史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地铁区间施工进度与投资信息资料数据库;(2)运用PSO聚类分析、BPNN等非线性智能方法可以有效估算盾构施工进度与投资目标;(3)综合PDCA、预警等管理方法建立模型,可实现盾构施工进度与投资的动态优化控制管理;(4)将动态优化控制模型在实际地铁区间盾构施工中进行应用,实现了地铁区间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5)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区间盾构施工的进度与投资控制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进度控制 投资控制 PSO聚类分析 BP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速度对扣件系统垂向动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栗尚明 杨麒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133,137,共5页
扣件胶垫材料的动刚度受加载频率影响较大。基于一城市地铁GJ-Ⅲ型中等减振扣件系统的现场测试结果,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分析车速对扣件系统垂向动刚度的影响。为避免刚柔耦合模型繁复的计算过程,在黏弹性高分... 扣件胶垫材料的动刚度受加载频率影响较大。基于一城市地铁GJ-Ⅲ型中等减振扣件系统的现场测试结果,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分析车速对扣件系统垂向动刚度的影响。为避免刚柔耦合模型繁复的计算过程,在黏弹性高分子材料激振频率-动刚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车速-扣件系统垂向动刚度经验公式,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经验公式可较为准确地估算车速变化时扣件系统的垂向动刚度。结合该经验公式,利用仿真模型计算得出车速与扣件系统垂向动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扣件系统垂向动刚度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对于正常运营的地铁列车,若不考虑车速对扣件垂向动刚度的影响,钢轨垂向振动中心频率在0~20 Hz内会高估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振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垂向动刚度 数值模拟 车辆-轨道耦合模型 经验公式 扣件系统 加载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掘进过程离散元仿真与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卫星 管会生 廖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2-1140,共9页
针对成都砂卵石地层的特殊性给盾构施工带来的刀盘卡停、中心结泥饼、刀盘过度磨损以及螺旋输送机断轴等问题,采用离散元理论及分析方法,通过模拟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土体运动规律和受力特征进行研究。得出:1)盾构... 针对成都砂卵石地层的特殊性给盾构施工带来的刀盘卡停、中心结泥饼、刀盘过度磨损以及螺旋输送机断轴等问题,采用离散元理论及分析方法,通过模拟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土体运动规律和受力特征进行研究。得出:1)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掌子面外围土体颗粒运动速度要高于刀盘中心土体颗粒;2)土舱中心和螺旋轴伸入土舱段左右两侧的土体运动速度较慢;3)刀盘掌子面土体及土舱内土体压缩力分布与刀盘旋转方向有关。利用EDEM与ANSYS耦合对刀盘及螺旋输送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1)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的最大应力值为123.27 MPa,位于云腿与法兰盘连接处,最大变形量为1.69 mm,位于刀盘最外围的环形梁;2)螺旋输送机的最大应力值为59.01 MPa,位于土舱后隔板和螺旋输送机筒体连接处,最大变形量为0.49 mm,位于土舱和螺旋输送机筒体连接处附近的螺旋叶片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砂卵石地层 离散元 掘进过程 EDEM与ANSYS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床冲淤对越江盾构隧道管片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方利 李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河床冲刷淤积对越江盾构隧道的内力及变形影响显著,是越江盾构隧道设计的关键因素。以南京地铁3号线大直径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详细分析了长江深切槽段水位变化及河床冲淤演变对越江盾构隧道的影响。以300 a一遇冲刷线和100 a一遇洪水... 河床冲刷淤积对越江盾构隧道的内力及变形影响显著,是越江盾构隧道设计的关键因素。以南京地铁3号线大直径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详细分析了长江深切槽段水位变化及河床冲淤演变对越江盾构隧道的影响。以300 a一遇冲刷线和100 a一遇洪水及枯水期水位为相关工况,基于梁-弹簧模型计算了冲刷前后及典型水位组合工况下管片内力及接头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位的变化对盾构隧道管片弯矩的影响较小,而河床冲刷使管片内力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最大正负弯矩降幅平均达到56%。管片接头最大弯矩及最大张开量均发生在洪水水位、未冲刷工况。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越江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江隧道 盾构管片 管片内力 冲刷淤积 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技术的高强钢盾构刀盘优化设计 被引量:8
6
作者 闫利鹏 黄鸿颖 +1 位作者 杨骁 蔡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56-2164,共9页
成都地铁6号线某标段为砂卵石、泥岩地层,原设计的盾构6.28 m刀盘中心开口率小,出现泥糊刀盘、卵石难进入土仓等问题。由于高强钢盾构刀盘相较于普通刀盘其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余量,故通过集成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和多学科优化软件I... 成都地铁6号线某标段为砂卵石、泥岩地层,原设计的盾构6.28 m刀盘中心开口率小,出现泥糊刀盘、卵石难进入土仓等问题。由于高强钢盾构刀盘相较于普通刀盘其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余量,故通过集成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和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针对高强钢盾构刀盘的结构优化提出一种基于近似模型技术的优化方法。首先进行仿真分析研究2种不同材料刀盘的优化空间,建立高强钢盾构刀盘的优化数学模型,对所选设计变量进行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并以径向基神经网络近似模型代替刀盘有限元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高强钢刀盘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减薄刀盘钢板的厚度,增大了刀盘中心开口率,有利于大粒径卵石进入土仓,降低刀盘滞磨率,并可提供更大的刀盘结构空间以安装适合常压换刀的滚刀刀箱。该优化方法大大缩减了计算时间,提高了优化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刀盘 近似模型 优化设计 中心开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主减速机齿轮热疲劳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闫利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0-65,123,共7页
因为盾构主减速机低速、重载的工作特点,工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齿轮发热严重及齿面点蚀甚至断裂。将减速机低速级太阳轮轮齿啮合过程离散化为20个啮合姿态,通过对齿轮热力耦合接触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温度场对齿轮动态啮合接... 因为盾构主减速机低速、重载的工作特点,工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齿轮发热严重及齿面点蚀甚至断裂。将减速机低速级太阳轮轮齿啮合过程离散化为20个啮合姿态,通过对齿轮热力耦合接触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温度场对齿轮动态啮合接触的影响。基于修正后的S-N曲线,将每个啮合姿态视为一个时间步,利用nCodeDesignLife分别计算了考虑和未考虑齿轮温度场影响的接触疲劳寿命。结果表明:齿轮啮合接触时,热力耦合接触应力值普遍大于非热力耦合接触应力,两者分布规律相似;计算低速级太阳轮疲劳寿命,热力耦合接触疲劳寿命为常规接触寿命的0.74,齿轮的温升对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存在较大的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减速机 齿轮啮合 热力耦合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