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1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盾构始发地层纵向合理加固长度计算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晏启祥 陆志明 +3 位作者 彭旸 孙明辉 王新强 雷元亮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5,共11页
为保障浅埋盾构隧道施工时盾构始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1种改进的对数螺旋线加直线的组合式滑动模式,并建立改进的端头土体极限平衡模型(M-SLEM),推导盾构始发时端头土体纵向合理加固长度的计算式;依托广州地铁18号线沙溪站盾构始发工... 为保障浅埋盾构隧道施工时盾构始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1种改进的对数螺旋线加直线的组合式滑动模式,并建立改进的端头土体极限平衡模型(M-SLEM),推导盾构始发时端头土体纵向合理加固长度的计算式;依托广州地铁18号线沙溪站盾构始发工程,计算M-SLEM和既有端头土体极限平衡模型(SLEM)下不同安全系数对应的端头土体纵向加固长度,对比隧道埋深、隧道直径、加固土体黏聚力和原状土体内摩擦角4种因素的影响及各自敏感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2种模型下的土体滑移破坏模式和土体加固效果。结果表明:M-SLEM下,随着安全系数增大,端头土体纵向合理加固长度呈非线性增加趋势;端头土体纵向合理加固长度会随隧道埋深和隧道直径呈线性增加,随加固土体黏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呈线性减小,且隧道埋深和加固土体黏聚力的影响相对较大;M-SLEM下的滑移线与数值模拟的吻合度较高,而SLEM明显低估了土体滑移范围;兼顾安全与经济,依托工程端头土体纵向加固长度取12.8 m时可获得良好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盾构隧道 盾构始发 端头土体 加固长度 极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君 赵林 +2 位作者 周佳媚 刘欢 张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3,共6页
盾构法施工时难以避免地会对隧道周围地层造成扰动,引起地表位移,对盾尾间隙的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盾尾地表沉降。但在盾构掘进、盾尾间隙注浆施工中,隧道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也时有发生。对管片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 盾构法施工时难以避免地会对隧道周围地层造成扰动,引起地表位移,对盾尾间隙的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盾尾地表沉降。但在盾构掘进、盾尾间隙注浆施工中,隧道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也时有发生。对管片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管片的上浮归为四大类,即管片封闭成环的上浮、盾构掘进顶推时的上浮、脱出盾尾后管片的上浮、浆液初凝后管片的上浮。并提出管片脱出盾尾后至浆液初凝前的上浮计算方法,此外针对盾构施工期间管片的上浮,提出了管片上浮的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抗浮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力学分析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