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丁发兴 罗开源 +2 位作者 吕飞 张威振 胡明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为深入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建立了螺栓连接节点的精细化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对已有试验成果进行验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加劲肋、螺栓连接数量对节点塑性耗能分配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材本构后... 为深入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建立了螺栓连接节点的精细化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对已有试验成果进行验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加劲肋、螺栓连接数量对节点塑性耗能分配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材本构后期考虑韧性损伤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更吻合;CFST-1节点(梁高300 mm,有螺栓垫板)耗能能力最优,但仅达到相应焊接节点的一半;与CFST-1节点相比,CFST-3节点(梁高300 mm,无螺栓垫板)及CFST-2节点(梁高250 mm,有螺栓垫板)的总耗能更低;各螺栓节点的塑性耗能分配机制主要依靠梁耗能,而相应的加强环焊接节点主要依靠梁与加强环耗能;当螺栓节点采用环板加劲肋、4排螺栓以及腹板加劲肋构造优化后,刚度、承载力、延性与相应焊接节点一致,总塑性耗能达到刚接节点的79.1%,基本达到刚接节点的抗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螺栓连接 抗震性能 塑性耗能分配机制 刚接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貌特征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申景涛 黄新宇 +3 位作者 马昆林 谢友均 龙广成 胡明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2-1120,共9页
物理整形是再生粗骨料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综合评价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态特征的影响,为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及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采集不同整形时间的... 物理整形是再生粗骨料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综合评价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态特征的影响,为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及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采集不同整形时间的再生粗骨料典型形态特征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圆度、球度、细长度和扁平度组合成了整体形态因子,将棱角度、粗糙度和分形维数组合成表面形态因子,分析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的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整形显著降低了再生粗骨料的空隙率、吸水率和压碎指标,改善了再生粗骨料性能。随着物理整形时间增加,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因子增大,而表面形态因子先降低后增大。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因子增大,则粗骨料的整体形状趋于球形,粗骨料的堆积密实程度越好,整体形态因子的增大是堆积空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表面形态因子降低,则粗骨料表面形态越规则。物理整形使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较天然粗骨料更近似于球形,但不能使再生粗骨料表面形态比天然粗骨料更规则,且随整形时间延长,再生粗骨料可能发生二次破碎使颗粒表面更不规则,从而造成表面形态因子增大。通过物理整形强化再生粗骨料时,可根据粗骨料表面形态因子的变化来合理控制整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物理整形 形态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慈俊昌 闫维明 贾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8-928,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参数对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圆复合双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在轴压下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核心混凝土受到内外钢管同时约束的情况,采用了2种核心混凝土本构模... 为了分析不同参数对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圆复合双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在轴压下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核心混凝土受到内外钢管同时约束的情况,采用了2种核心混凝土本构模型,同时将采用2种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适合夹层混凝土、核心混凝土和钢管的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ABAQUS拓宽了参数研究范围,对圆CFDST短柱在不同参数下进行了受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复合双钢管混凝土柱 有限元分析 轴心受压 极限强度 短柱 混凝土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微粉性能激活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昆林 孟维琦 +4 位作者 申景涛 胡明文 王晓杰 龙广成 曾晓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8,共13页
再生微粉是以混凝土、砖瓦等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其主要化学组成与粉煤灰类似,具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将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使用,可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 再生微粉是以混凝土、砖瓦等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其主要化学组成与粉煤灰类似,具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将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使用,可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再生微粉具有组成复杂、需水量大、活性指数低等特点,直接作为掺合料使用不利于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但再生微粉中SiO_(2)、CaO和Al_(2)O_(3)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活性潜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后可以有效激发其活性,提高利用效率。目前再生微粉主要激活方式有物理激活、化学激活和热激活。热激活可以燃尽再生微粉中的有机物杂质,改变部分物质组成,从而激发其活性;物理激活通过机械力增大了再生微粉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再生微粉活性;化学激活主要通过加入碱性激发剂等提供碱性环境或提供可参与反应的离子,从而促进水化程度提高再生微粉活性。相关学者对再生微粉的活性激发方法及其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再生微粉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对再生微粉的物理性能、化学组成、激活方式、激活机理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分析了目前再生微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再生微粉的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微粉 激活方式 作用机理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各向异性土层中考虑挡墙厚度的基坑稳态渗流解析解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俊 李东凯 +2 位作者 和振 张志中 张鑫全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本文对考虑厚度挡墙支护下渗透各向异性土层中基坑的二维稳态渗流进行了解析研究。根据对称性取基坑半截面,将周围土层划分为5个规则区域,采用坐标变换将渗透各向异性土层转换成等效各向同性土层,对各区域利用叠加法和分离变量法推导得... 本文对考虑厚度挡墙支护下渗透各向异性土层中基坑的二维稳态渗流进行了解析研究。根据对称性取基坑半截面,将周围土层划分为5个规则区域,采用坐标变换将渗透各向异性土层转换成等效各向同性土层,对各区域利用叠加法和分离变量法推导得到二维稳态渗流场、挡墙上水压力以及坑底出逸比降的显式解析解。对比保角变换和积分变换方法,本文解渗流场计算结果连续且无奇异点,且基坑水头和挡墙两侧水压力分布情况与数值软件分析一致性较好,说明本文解析解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本文解与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挡墙水压力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挡墙厚度d、竖直与水平向渗透系数比α对挡墙上水压力的影响不可忽略。分析α、d对挡墙底部水压力及出逸比降的影响,随着α和d的增大,基坑外侧挡墙底部水压力增大,基坑内侧挡墙底部水压力减小;随着α和d的逐渐减小,坑底出逸比降不断增大;当α和d较小时,考虑一维渗流情况得到的出逸比降安全性较低,且随着α和d的减小与本文解析解差距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稳态渗流 渗透各向异性 显式解析解 考虑厚度的挡墙 总水头分布 出逸比降 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氧条件下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特征
6
作者 张文萍 蒋易 +4 位作者 张鑫全 文清柏 李汉常 谭歆 王润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82,共12页
为探明增氧处理下粉绿狐尾藻植株的氮磷吸收特征,该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增氧水平(增氧时长),即CK (0 min)、JO1(4 min)、JO_(2)(6 min)、JO3(8 min)、JO4(10 min),系统分析了不同增氧水平下粉绿狐尾藻幼苗期(7月10日... 为探明增氧处理下粉绿狐尾藻植株的氮磷吸收特征,该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增氧水平(增氧时长),即CK (0 min)、JO1(4 min)、JO_(2)(6 min)、JO3(8 min)、JO4(10 min),系统分析了不同增氧水平下粉绿狐尾藻幼苗期(7月10日—9月15日)、生长旺盛期(9月16日—12月22日)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植株N、P含量、N/P和叶绿素含量、底泥各形态氮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氧8 min时,t_(1)、t_(2)取样时期(9月15日、10月10日)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量及t5取样时期(12月22日)的氮吸收量最高;增氧6 min时,t_(3)、t4取样时期(10月27日、11月16日)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量及t5取样时期的磷吸收量最高;增氧有利于粉绿狐尾藻在t_(1)、t_(2)、t_(3)时期对氮的吸收,t4时期对磷的吸收,表现为t_(1)、t_(2)、t_(3)时期粉绿狐尾藻的植株氮磷比分别增加5.27%~36.57%、9.04%~63.07%、3.50%~73.45%,t4时期的N/P降低1.38%-34.05%;增氧使t_(2)、t5时期粉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降低,t4时期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使t_(1)、t_(2)时期底泥氮磷比值(sediment total nitrogen/phosphorus,STN/P)分别降低64.84%、54.76%,t4、t5时期STN/P分别增高138.97%、47.02%;层次聚类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增氧6 min是增氧促进粉绿狐尾藻氮磷吸收利用的理论满意方案,增氧降低t_(1)时期叶绿素a、b含量、t5时期底泥碱解氮含量(sediment alkali-hydro nitrogen,SAHN)和t4时期铁结合态磷(Fe-P)含量同时,促进了粉绿狐尾藻t5时期氮磷的吸收。增氧调控粉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形成和底泥氮磷的形态转化,促进其对底泥氮磷吸收,同时提高了粉绿狐尾藻氮磷的吸收利用效果,可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氮磷比 氮磷形态 增氧处理 粉绿狐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混再生粗骨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昆林 刘建 +4 位作者 申景涛 胡明文 王晓杰 龙广成 曾晓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5-126,共12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居住水平的不断改善,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设的大量砖混结构建筑物面临拆除,这些砖混结构物拆除后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粗骨料中含有大量碎砖、碎瓦和低强度的混凝土,简称砖混再生粗骨料(Mixed recycled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居住水平的不断改善,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设的大量砖混结构建筑物面临拆除,这些砖混结构物拆除后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粗骨料中含有大量碎砖、碎瓦和低强度的混凝土,简称砖混再生粗骨料(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MRCA)。MRCA的高值利用是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MRCA具有吸水性高、压碎指标高、空隙率高以及密度低“三高一低”的物理特性。MRCA具有较大的棱角度、表面粗糙度和分形维数,较小的圆度等颗粒形态特征。MRCA混凝土破坏主要由低强度的碎砖骨料破坏及再生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粘结破坏导致。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MRCA进行强化,并通过适合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可以改善MRCA混凝土性能。再生砖骨料占比是影响MRCA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及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之一。相关学者研究了再生砖骨料含量对MRCA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应力应变关系和再生砖骨料的含量提出了MRCA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探讨了MRCA混凝土的损伤演变规律。另一些学者测试了MRCA混凝土制备的梁、板和柱等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服役安全性能,探讨了MRCA混凝土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对MRCA的物理力学特性、分级分类、骨料强化以及MRCA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工作性能、力学强度、耐久性能及构件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分析了目前MRCA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MRCA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砖混再生粗骨料 骨料分级 工作性能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多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昆林 刘建 +4 位作者 申景涛 刘宝举 谢友均 胡明文 王晓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09-3819,共11页
为研究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和背散射图像测试的方法,研究骨料整形,硅酸钠溶液浸泡,水泥-粉煤灰、水泥-矿渣和水泥-硅灰裹浆等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 为研究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和背散射图像测试的方法,研究骨料整形,硅酸钠溶液浸泡,水泥-粉煤灰、水泥-矿渣和水泥-硅灰裹浆等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和新浆体-旧浆体之间的3种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界面宽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强化能够提高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降低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从而改善界面过渡区;骨料整形去除了再生骨料表面的旧浆体,增大了旧骨料与新浆体的接触面积;硅酸钠溶液浸泡通过水玻璃及其水解产物与旧浆体中水化产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火山灰材料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填充了界面过渡区中的孔隙,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相比于未处理组,水泥-硅灰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和新浆体-旧浆体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增大了38.7%,63.1%和52.6%,宽度分别减少了40%,46.2%和45.5%。背散射分析表明,骨料强化后再生混凝土界面中的未水化水泥颗粒和孔隙减少,界面过渡区的宽度较低,界面过渡区变密实。研究成果可为再生骨料强化方法的优选,以及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强化 再生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昆林 黄新宇 +2 位作者 胡明文 彭琳娜 张鑫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为了研究取代率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应变等价性原理并基于Weibull函数分布建立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并结合分布参数与取代率的函数关系,修正了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了损伤变量和损... 为了研究取代率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应变等价性原理并基于Weibull函数分布建立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并结合分布参数与取代率的函数关系,修正了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了损伤变量和损伤变量发展速率与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构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相关性较高,模型参数a,b与取代率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分别反映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混凝土的脆性;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总损伤D由初始损伤DR和荷载损伤DC组成,掺入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造成了初始损伤,总损伤变量随应变增加呈S型单调递增,损伤变量发展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其损伤程度和损伤变量发展速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混再生粗骨料 配合比设计方法 WEIBULL分布 损伤本构关系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昆林 黄新宇 +5 位作者 胡明文 彭琳娜 徐剑 张鑫全 莫建红 曾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00-2607,共8页
采用城市砖混结构拆除建筑垃圾加工制成的再生粗骨料,用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了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天然骨... 采用城市砖混结构拆除建筑垃圾加工制成的再生粗骨料,用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了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天然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砖混再生骨料空隙率大,吸水率大,压碎指标高。使用附加用水量配合比方法制备的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低于标准配合比方法制备的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但工作性能较好。随着砖混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取代率为100%时,使用标准配合比和附加用水量方法制备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26.1%和11.9%,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23.9%和22.9%,峰值应力分别降低了13.0%和21.9%,峰值应变分别增大了25.3%和14.9%。工程实践表明,采用砖混再生粗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可以满足中低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砖混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混再生细骨料再生砂浆性能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昆林 莫文波 +5 位作者 莫建红 彭琳娜 申景涛 胡明文 张鑫全 王春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73-2080,共8页
为研究砖混再生细骨料基本性能及其对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的影响,制备砖混再生细骨料掺量不同的再生砂浆,进行砂浆流动性、力学强度、保水性以及稠度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砖混再生细骨料的密... 为研究砖混再生细骨料基本性能及其对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的影响,制备砖混再生细骨料掺量不同的再生砂浆,进行砂浆流动性、力学强度、保水性以及稠度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砖混再生细骨料的密度低于标准砂、而空隙率、压碎指标、坚固性指标和需水量比均大于标准砂。砖混再生细骨料的掺入降低了砂浆流动性和抗压抗折强度,相比标准砂浆,当掺量为100%时,采用不同工地取样的砖混再生细骨料B和C制备的再生砂浆抗压强度分别降低22.1%和35.0%,抗折强度分别降低29.0%和15.2%,再生砂浆的强度并不随掺量的增加而一直降低。保持砂浆稠度基本不变,随砖混再生细骨料掺量增加,砂浆需水量增加,保水性增大,但强度并未降低。工程实践表明:砖混再生细骨料制备的水泥粉煤灰内墙抹灰砂浆可以满足相关规范中抹灰砂浆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砖混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力学性能 工作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新高速公路马路口资水大桥主梁方案比选 被引量:13
12
作者 贺耀北 邵旭东 +2 位作者 龚斌 曹伟 万先哲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1,共6页
湖南官新高速公路马路口资水大桥主桥为主跨500 m的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斜拉桥,在该桥主梁设计时,提出了钢-UHPC组合梁(方案1)和钢-混组合梁(方案2)2种方案。为选择合理的主梁方案,对2种主梁对应的大桥结构方案进行设计,采用MIDAS Civi... 湖南官新高速公路马路口资水大桥主桥为主跨500 m的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斜拉桥,在该桥主梁设计时,提出了钢-UHPC组合梁(方案1)和钢-混组合梁(方案2)2种方案。为选择合理的主梁方案,对2种主梁对应的大桥结构方案进行设计,采用MIDAS Civil和ANSYS软件分别建立全桥和UHPC局部受力模型,分析2种方案的结构静力、动力性能,最后对2种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结构受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与方案2相比,方案1的自重较小,可以明显降低其他结构部件工程量,其桥面板的抗裂性能好,建造成本可降低约3.3%。因此,该桥主梁推荐采用钢-UHPC组合梁方案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桥 斜拉桥 钢-混凝土组合梁 钢-UHPC组合梁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经济性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财务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彩燕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8-72,共5页
文章在对金融工具准则相关文献梳理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新金融工具准则中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变化,探讨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在会计核算、利润实现方式和资产估值等方面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发现:新金融工... 文章在对金融工具准则相关文献梳理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新金融工具准则中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变化,探讨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在会计核算、利润实现方式和资产估值等方面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发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标准更加明晰,简化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会计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被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使利润实现方式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预算管理和以利润指标为考核基数的绩效考核造成影响,而非上市股权估值原则、估值方法、应用指南等的进一步明确,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金融工具准则 私募股权基金 会计影响 财务影响 估值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式光纤技术在机场跑道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羿生钻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3,共3页
大跨度隧道下穿机场跑道施工时,跑道沉降控制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跑道不允许人员进入,如何对跑道与隧道间的土体进行数据采集成为难题。本文通过对点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二次开发,将其封装成长标距FBG(Fiber Bragg Grating)... 大跨度隧道下穿机场跑道施工时,跑道沉降控制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跑道不允许人员进入,如何对跑道与隧道间的土体进行数据采集成为难题。本文通过对点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二次开发,将其封装成长标距FBG(Fiber Bragg Grating)应变传感器,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式光纤 监测 机场跑道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