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出行模式的公交IC卡乘客下车站点判断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君 吕玉坤 崔美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对智能公交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仅在上车时刷卡,乘客下车站点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到,而现有方法只能判断出部分乘车记录的下车站点,这成为公交IC卡数... 对智能公交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仅在上车时刷卡,乘客下车站点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到,而现有方法只能判断出部分乘车记录的下车站点,这成为公交IC卡数据应用的制约因素.根据公交乘客出行的时空规律性,提出基于通勤出行模式和关联出行模式判断下车站点的思路.利用通勤出行规律判断公交乘客的通勤OD,再根据其居住地和工作地站点信息对通勤出行的下车站点进行估计.依据公交乘客长期出行具有一定时空关联性的规律,通过将当日出行与他日的关联出行数据进行匹配来判断下车站点.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算法实现,并应用大规模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实验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下车站点的判断比例,准确率达到87.90%,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公交系统规划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出行模式 出行链 下车站点 IC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施工引起的既有建筑物沉降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5期38-41,共4页
上海地区处于淤泥质软土地质条件下。轨道交通8号线延吉中路站在施工过程中 ,临近的延吉七村 6号楼产生了较大差异沉降。通过对延吉中路站基坑施工期间各种施工参数及 6号楼的沉降规律分析 ,推断出较大差异沉降的根本原因是 6号楼局部... 上海地区处于淤泥质软土地质条件下。轨道交通8号线延吉中路站在施工过程中 ,临近的延吉七村 6号楼产生了较大差异沉降。通过对延吉中路站基坑施工期间各种施工参数及 6号楼的沉降规律分析 ,推断出较大差异沉降的根本原因是 6号楼局部座于低强度、高灵敏度的暗浜之上。提出采用注浆、基础托换等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沉降 深基坑施工 既有建筑物 基础托换 施工过程 沉降量 淤泥质软土 沉降分析 地铁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