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路用分级性能
1
作者 蔡裕 王瑞育 +5 位作者 窦和潮 庄戌哲 曹寅 张伟 梁瀚月 赵品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3,共11页
普通乳化沥青黏结强度不足,无法满足预防性养护或冷拌冷铺的要求,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方式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SBS-Emu),考察SBS改性剂、活化交联剂、乳化剂和乳液稳定剂掺量对SBS-Emu贮存稳定性、粒度和基于乳化沥青性能分级(EPG)体系... 普通乳化沥青黏结强度不足,无法满足预防性养护或冷拌冷铺的要求,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方式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SBS-Emu),考察SBS改性剂、活化交联剂、乳化剂和乳液稳定剂掺量对SBS-Emu贮存稳定性、粒度和基于乳化沥青性能分级(EPG)体系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Emu的贮存稳定性随SBS掺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差,随乳液稳定剂和乳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变好;交联活化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SBS-Emu的贮存稳定性;随着SBS掺量的提高,SBS-Emu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均提高;交联活化剂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以改善SBS-Emu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掺量为1.5%时高温性能最佳,掺量为1.0%时低温性能最佳;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SBS-Emu的低温性能提升,掺量过高对高温性能影响不利;乳液稳定剂对SBS-Emu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乳化沥青 EPG分级 贮存稳定性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隧道穿越建筑物桩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宏博 黄茂松 +1 位作者 王显春 庄纪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87-1591,共5页
结合重庆武隆隧道工程实例,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实际的开挖支护步骤;详细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隧道与桩基的相互影响,以及施工完成后桩体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变化,对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可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 浅埋隧道 穿越桩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相转变法的高沥青含量乳化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窦和潮 王瑞育 +5 位作者 苏记华 张伟 武文鑫 孙晓 张德岩 赵品晖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3,共11页
提高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可以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此采用突变相转化法制备沥青质量分数大于75%的高沥青含量乳化沥青(HIACEs)。通过分散性试验、电导率试验、粒径试验、贮存稳定性试验和蒸发残留物试验等研究HIACEs的制... 提高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可以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此采用突变相转化法制备沥青质量分数大于75%的高沥青含量乳化沥青(HIACEs)。通过分散性试验、电导率试验、粒径试验、贮存稳定性试验和蒸发残留物试验等研究HIACEs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形成水包油型HIACEs所能“容纳”的最大沥青质量分数为96%。随着沥青含量、乳化剂掺入量、搅拌时间、搅拌速率的增加,HIACEs的平均粒径减小并趋于稳定,贮存稳定性逐渐变好。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制备工艺条件对HIACEs性能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沥青含量>乳化剂掺入量>搅拌速率。较优的HIACEs制备工艺条件为:沥青质量分数89%,乳化剂质量分数4%,搅拌时间10 min,搅拌速率1000r/min。研究结果可为HIACEs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高沥青含量 突变相转变 制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模式下刚性挡墙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离散元模拟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恒志 徐长节 +3 位作者 梁禄钜 侯世磊 范润东 冯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95-2907,共13页
为研究刚性挡墙绕墙底转动(RB)模式下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的分布问题,针对不同墙后填土宽度情况开展了离散元模拟。通过对离散元模拟结果分析发现,RB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分布不同于平动(T)模式下的抛物线型分布;当墙后土体达主动极限状态时... 为研究刚性挡墙绕墙底转动(RB)模式下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的分布问题,针对不同墙后填土宽度情况开展了离散元模拟。通过对离散元模拟结果分析发现,RB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分布不同于平动(T)模式下的抛物线型分布;当墙后土体达主动极限状态时,土体内部形成了多条平行的滑裂线。由此提出了基于滑裂线分层的斜微分单元法,采用该方法将墙后土体划分为多个斜微分单元,并依据静力平衡条件推导了RB模式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无限宽度土体情况时,该理论公式与三角形分布的库仑主动土压力公式一致;在有限宽度土体情况时,该理论公式解得主动土压力沿深度呈分段线性分布;在墙土无摩擦情况时,该理论公式将退化为朗肯主动土压力公式。最后,通过与离散元模拟结果、前人理论方法及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理论公式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拟 主动土压力 有限土体 绕墙底转动 斜微分单元法 无黏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施工阶段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52,共3页
广深港铁路线广深段沙湾水道特大桥为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提篮拱桥上部结构可划分为15个施工阶段,对该桥的15个施工阶段,分别采用桥梁博士软件和Midas软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和三维空间模型,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得到各阶段拱肋钢管和拱肋... 广深港铁路线广深段沙湾水道特大桥为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提篮拱桥上部结构可划分为15个施工阶段,对该桥的15个施工阶段,分别采用桥梁博士软件和Midas软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和三维空间模型,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得到各阶段拱肋钢管和拱肋混凝土压应力以及拱肋钢管竖向位移,对该桥梁工程的施工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提篮拱桥 施工阶段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孔聚能装置间隔装药在光面爆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清标 王涛 +5 位作者 田成林 孙永 魏祥 李中辉 王旭 李悦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隧道光面爆破工程的周边孔需要采用间隔装药方式,而大部分间隔装药方式采用“导爆索+雷管”联合起爆技术,此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经常发生拒爆现象。如何在保证隧道掘进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光面爆破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从现场试... 隧道光面爆破工程的周边孔需要采用间隔装药方式,而大部分间隔装药方式采用“导爆索+雷管”联合起爆技术,此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经常发生拒爆现象。如何在保证隧道掘进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光面爆破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从现场试验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提出“聚能装置+数码电子雷管”新型联合起爆技术,将其应用于高原某隧道,通过与原始的“导爆索+数码电子雷管”联合起爆技术的爆破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原始技术,新技术炸药单耗降低了0.2 kg/m^(3),半孔留痕率提高了5%,平均装药时间由原来的1.3 h降为1.0 h,稳定循环进尺的同时极大降低了耗材费用,提高了隧道光面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光面爆破 间隔装药 联合起爆技术 聚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隧道爆破方案优化及掌子面处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贺 田成林 +5 位作者 王清标 孙永 刘忠磊 魏元津 梁龙 毕元甲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高瓦斯隧道在开挖爆破后的瓦斯扩散运移规律及通风对瓦斯浓度的影响,以某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瓦斯条件下的隧道爆破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通风和未通风两种工况下的掌子面附近瓦斯扩散运移特征,获得了掌子面附近... 为研究高瓦斯隧道在开挖爆破后的瓦斯扩散运移规律及通风对瓦斯浓度的影响,以某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瓦斯条件下的隧道爆破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通风和未通风两种工况下的掌子面附近瓦斯扩散运移特征,获得了掌子面附近的瓦斯扩散运移规律。研究表明:当爆破预计进尺为1.2 m,不耦合系数设定为0.76时,炮孔残留率和炮孔利用率均在90%以上,超挖控制效果较好;数值模拟表明,未通风条件下,隧道掌子面处拱顶和拱腰附近瓦斯积聚现象严重,瓦斯浓度接近30%,瓦斯状态稳定后距离掌子面7 m范围内瓦斯浓度较高,7 m以外的区域瓦斯浓度变化梯度较小;在通风30 s左右瓦斯浓度均可降到安全范围内,但风筒异侧的拱脚和拱腰处容易发生瓦斯积聚现象,尤其是拱脚处的瓦斯积聚现较明显,瓦斯浓度接近20%,风筒同侧的拱脚处存在通风盲区,瓦斯小范围积聚,浓度在5%左右,应该加强对上述区域的监测和防治;现场实测瓦斯浓度分布及瓦斯影响范围与模拟结果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瓦斯隧道爆破施工及通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爆破优化 数值模拟 瓦斯运移 通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地铁汽修厂站深大基坑拆撑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赫德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4,共8页
[目的]地铁站深大基坑在拆撑过程中容易失稳,影响工程安全。故须针对地铁站深大基坑拆撑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依托济南地铁汽修厂站深大基坑工程,针对支撑轴力、地下连续墙变形和地面沉降,采用现场监测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 [目的]地铁站深大基坑在拆撑过程中容易失稳,影响工程安全。故须针对地铁站深大基坑拆撑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依托济南地铁汽修厂站深大基坑工程,针对支撑轴力、地下连续墙变形和地面沉降,采用现场监测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拆撑期间的变形特性及力学响应动态演化规律。[结果及结论]基坑开挖完成,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最大处深度为总开挖深度的0.7~0.8倍;拆除底部钢支撑后,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变形速度加快,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的轴力值为稳定时轴力的4~6倍;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尽量减少无支撑时间;基坑施工地面主要影响区域为地下连续墙后0~20 m范围,应作为监测重点。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大基坑 支撑拆除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志强 刘统玉 +2 位作者 王昌 王纪强 李晓庆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7,共4页
光纤传感技术是当前传感器领域研究方向。介绍光纤传感技术在监测路基沉降、边坡滑坡、轨道温度、轨道不平顺、轨道振动、道岔密贴、接触网温度、桥梁隧道结构状态、车体倾斜(载重)、车体状态(应力、振动、温度)、列车防撞预警及安... 光纤传感技术是当前传感器领域研究方向。介绍光纤传感技术在监测路基沉降、边坡滑坡、轨道温度、轨道不平顺、轨道振动、道岔密贴、接触网温度、桥梁隧道结构状态、车体倾斜(载重)、车体状态(应力、振动、温度)、列车防撞预警及安全防护、列车装载超高与超宽和底部超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现状,分析总结其技术特点。光纤传感技术凭借自身优点和多参数监测能力,在铁路行业监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铁路路基 轨道状态 列车车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跨路桥梁拆除爆破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齐鹏 尚修瑞 +2 位作者 刘川 张建华 姜婷婷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福建省大井垄大桥因道路改造需爆破拆除,该桥梁为钢筋混凝结构,长187 m,宽24 m,中间有5排墩柱,共6跨,跨径30 m,周围环境复杂,桥梁底面距离桥下马路最高达到29 m,需严格控制爆破飞石、爆破振动、触地振动等危害。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ANSYS... 福建省大井垄大桥因道路改造需爆破拆除,该桥梁为钢筋混凝结构,长187 m,宽24 m,中间有5排墩柱,共6跨,跨径30 m,周围环境复杂,桥梁底面距离桥下马路最高达到29 m,需严格控制爆破飞石、爆破振动、触地振动等危害。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对对称起爆、单向起爆和中间起爆三个预选方案进行模拟,通过对比爆堆范围和触地振动大小,发现中间起爆方式效果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排间延期时间的模拟结果,对原设计的短延期爆破方案进行优化,最终采用中间起爆长延期的爆破方案。同时采用预铺缓冲层、多层缠绕防护和砂土堤防护等措施来控制爆破危害。现场爆破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案和振动控制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大桥实际爆堆形态与模拟结果大致吻合,各监测点的峰值振动速度与模拟结果较为接近,对周围重要设施的影响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拆除爆破 数值模拟 触地振动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开挖引起邻近桩基水平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国辉 窦炳珺 +4 位作者 黄展军 丁士龙 侯世磊 胡安峰 徐长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4,共9页
基于盾构开挖侧穿邻近桩基引起桩-土相互作用的实际工况,提出了一种可预测桩基水平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两阶段法获得盾构开挖引起邻近桩基水平位移简化计算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公式计算盾构开挖引起邻近桩基轴线处土体自由... 基于盾构开挖侧穿邻近桩基引起桩-土相互作用的实际工况,提出了一种可预测桩基水平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两阶段法获得盾构开挖引起邻近桩基水平位移简化计算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公式计算盾构开挖引起邻近桩基轴线处土体自由水平位移场;第二阶段把桩基简化成Euler-Bernoulli梁放置在Vlasov地基模型上,建立桩基水平位移控制方程,结合桩基两端约束情况,采用差分法获得邻近桩基的水平位移矩阵解.随后考虑群桩之间的土体遮拦效应,进一步获得邻近群桩的水平变形差分解.通过与两个既有工程案例实测以及既有地基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群桩参数分析表明:地层损失率及隧道埋深的增大均会引起邻近群桩水平位移的增大,但桩身产生最大位移处会随着隧道埋深增加而增大;桩隧之间间距的增大会引起邻近群桩水平位移的减小,但其减小速率逐渐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开挖 Vlasov地基模型 水平位移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荷载下内撑式基坑受力变形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志浩 雷菲菲 +4 位作者 薛文静 范润东 侯世磊 梁禄钜 徐长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222-10228,共7页
以某坑边荷载距离不同的综合管廊基坑为例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基于硬化土模型的小应变本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坑一侧荷载距离建立多组模型,研究了两侧... 以某坑边荷载距离不同的综合管廊基坑为例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基于硬化土模型的小应变本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坑一侧荷载距离建立多组模型,研究了两侧荷载距离不同对支撑轴力及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道支撑轴力对荷载距离的改变较为敏感,当左侧堆土离坑边距离D 1由0.1 m增加至2.0 h(h为基坑开挖深度)时,下道支撑轴力减小24%;当改变基坑左侧荷载距离时,基坑右侧坑外地表沉降值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当D 1由0.1 m增加至2.0 h时,右侧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大33%。得到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小应变本构 非对称荷载 有限元 荷载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向内力时盾构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响应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冯国辉 徐长节 +3 位作者 郑茗旺 李欣雨 迟民良 侯世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3-529,共7页
基于盾构下穿引起既有隧道变形的工况,提出了一种可预测上覆隧道变形响应的解析方法.采用修正Peck公式求解盾构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土体自由位移,将土体自由位移转化成附加应力施加于既有隧道上,将既有隧道简化成无限长Euler-Bernou... 基于盾构下穿引起既有隧道变形的工况,提出了一种可预测上覆隧道变形响应的解析方法.采用修正Peck公式求解盾构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土体自由位移,将土体自由位移转化成附加应力施加于既有隧道上,将既有隧道简化成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Kerr地基模型上,引入隧道轴向内力的影响,结合隧道两端的边界条件获得既有隧道受力变形响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实测数据;与Kerr地基模型和Pasternak地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所提解析更具优越性;新旧隧道夹角的增大会引起既有隧道位移及其内力减小;既有隧道轴向内力会引起既有隧道变形计算峰值减小6.1%;既有隧道位移及内力会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既有隧道 EULER-BERNOULLI梁 Kerr地基模型 轴向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浅埋隧道施工对地表及围岩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显春 庄纪栋 张宏博 《隧道建设》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浅埋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重庆武隆隧道穿越厂房基础引起地表变形的工程背景,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隧道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目的是研究不同软岩隧道开挖方式对地表变形及围岩受力情况的影... 浅埋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重庆武隆隧道穿越厂房基础引起地表变形的工程背景,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隧道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目的是研究不同软岩隧道开挖方式对地表变形及围岩受力情况的影响。通过支护与不支护两种工况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浅埋隧道实施强支护、短开挖,并加强关键部位的加固,可有效减小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岩体 浅埋隧道 地表变形 围岩受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rr地基模型的基坑开挖引起下卧既有隧道受力变形 被引量:22
15
作者 冯国辉 徐兴 +4 位作者 侯世磊 范润东 杨开放 管凌霄 徐长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4-485,共12页
基坑开挖导致的土体卸载作用会引起邻近下卧既有隧道隆起变形,甚至会干扰隧道的正常运营.提出了一种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纵向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将隧道简化成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三参数的Kerr地基模型,提出了剪切层弯矩的... 基坑开挖导致的土体卸载作用会引起邻近下卧既有隧道隆起变形,甚至会干扰隧道的正常运营.提出了一种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纵向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将隧道简化成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三参数的Kerr地基模型,提出了剪切层弯矩的计算假设,利用有限差分法并结合隧道两端的边界条件得到隧道纵向变形差分解.结果表明:与既有文献中有限元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比,证明了Kerr地基模型的准确性;与将隧道简化成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Pasternak地基模型相比,Kerr地基模型更具有优越性.地基模量、隧道埋深的增大会引起隧道纵向位移及内力的减小;隧道刚度的增大会引起隧道纵向位移的减小但会引起隧道内力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既有隧道 EULER-BERNOULLI梁 Kerr地基模型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慧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9-71,共3页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不仅可以系统、定量的评价各个项目指标之间的直接...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不仅可以系统、定量的评价各个项目指标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路径系数关系,而且可以明确评价项目、评价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提高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明改进方向,有助于提高未来项目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产能建设项目 后评价 指标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顶推力作用时盾构下穿引起既有顶管管廊变形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李刚 楼佳悦 +6 位作者 冯国辉 纪晓佳 李毅 李燚 黄展军 孔跃跃 徐长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15784-15791,共8页
针对隧道开挖引起上覆既有顶管管廊变形的工况,提出了一种可考虑顶管管廊残余顶推力的管廊竖向变形理论计算方法。第一阶段采用修正Loganathan公式解得隧道开挖引起周围土体的自由位移,把土体自由位移附加在既有管廊轴线上;第二阶段将... 针对隧道开挖引起上覆既有顶管管廊变形的工况,提出了一种可考虑顶管管廊残余顶推力的管廊竖向变形理论计算方法。第一阶段采用修正Loganathan公式解得隧道开挖引起周围土体的自由位移,把土体自由位移附加在既有管廊轴线上;第二阶段将既有管廊简化成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Pasternak地基模型上,同时考虑管廊残余顶推力对其变形响应的影响,随后根据管廊两端自由的约束条件提出了隧道开挖引起既有管廊受力变形半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与某工程实测数据验证对比,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较为符合;与本文方法退化解析比较,本文方法预测结果更具有优越性。进一步参数得到如下结论:地层损失率的增大会使得既有管廊位移及其内力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随着管廊直径的增大,既有管廊位移和弯矩会迅速增大,其增速也在不断增大;随着隧道开挖轴线埋深的增加,既有管廊位移和内力均会大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既有管廊 EULER-BERNOULLI梁 地基模型 残余顶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荷载距离下内撑式不平衡基坑受力变形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志浩 张兴周 +3 位作者 葛佳佳 徐长节 孔跃跃 范晓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5-743,共9页
以某坑边荷载距离不同的综合管廊基坑为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小应变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坑一侧荷载的距离建立多组模型,研究两侧荷载距离不同对支护结构变形受... 以某坑边荷载距离不同的综合管廊基坑为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小应变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坑一侧荷载的距离建立多组模型,研究两侧荷载距离不同对支护结构变形受力、支撑位移以及坑底隆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非紧邻侧荷载离坑边距离超过0.2倍开挖深度时,荷载距离较远侧支护桩发生桩顶逆向位移,两侧支护桩弯矩最大值差异率>10%,两侧支护桩配筋应按两侧荷载情况分别考虑;当非紧邻侧荷载距离坑边超过1.0倍开挖深度时,内支撑会随支护结构变形发生向荷载距离较远侧的整体偏移;两侧荷载距离非对称情况下,坑底隆起曲线呈非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小应变本构 不平衡基坑 有限元分析 荷载距离 非对称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切变形下盾构隧道引起上覆管线变形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国辉 徐长节 +5 位作者 郑茗旺 楼佳悦 侯世磊 葛尚奇 仇雅诗 程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对近邻上覆既有管线进行盾构开挖会引起管线产生附加变形,从而影响既有管线的安全。已有的理论研究将既有管线简化成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Winkler和Pasternak地基模型上,未考虑管线的剪切效应及三参数Kerr地基模型对管–土相互作用... 对近邻上覆既有管线进行盾构开挖会引起管线产生附加变形,从而影响既有管线的安全。已有的理论研究将既有管线简化成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Winkler和Pasternak地基模型上,未考虑管线的剪切效应及三参数Kerr地基模型对管–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可预测管线纵向变形的解析方法。采用Loganathan公式获得隧道开挖引起的周围土体自由竖向位移,把土体自由竖向位移附加在既有管线轴线上方,将既有管线简化成可考虑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采用Kerr地基模型模拟管–土相互作用;提出剪切层弯矩的计算假设,结合管线两端的边界条件获得管线在盾构隧道下穿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响应。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文献理论分析方法比较,该方法计算得出的理论解析结果更加贴近实测数据;与Euler–Bernoulli梁计算结果比较,Timoshenko梁给出的计算结果更具有优越性。参数研究表明:随着既有管线剪切刚度的增大,管线抵抗变形的能力逐渐增强,从而导致隧道下穿引起的管线变形逐步减小,但会引起管线内力反向增大;随着地层损失率增大,既有管线受到的外力逐步增大,使得管线变形及其内力也逐渐增大;随着管线直径的逐渐增大,管线在隧道下穿作用下引起的管–土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大,最终导致既有管线所受到的应力应变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既有管线 TIMOSHENKO梁 Kerr地基模型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应变刚度本构模型的基坑内外坑面积比对坑中坑围护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世磊 熊政 +3 位作者 丁海滨 黄展军 徐长节 孔跃跃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1489,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坑中坑式基坑的受力与变形,以南昌市艾溪湖叠合式公轨共建深长明挖隧道中的坑中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结合小应变刚度硬化本构模型(HSS),建立了坑中坑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内坑与外坑的面积比对基坑围... 为了深入研究坑中坑式基坑的受力与变形,以南昌市艾溪湖叠合式公轨共建深长明挖隧道中的坑中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结合小应变刚度硬化本构模型(HSS),建立了坑中坑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内坑与外坑的面积比对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外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均随着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为随面积比增加,内外坑围护结构间土体逐渐由无限土体转变至有限土体;外墙所受的弯矩,无论正负弯矩都随着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内坑灌注桩主要承受正弯矩,负弯矩相对较小,且其正弯矩随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研究内外坑面积比对围护结构影响时,可不考虑弹簧系数随面积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中坑 小应变刚度硬化 面积比 弹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