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超前长管棚力学响应特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1
作者 崔凌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为研究隧道超前长管棚的承载机制和结构响应,考虑管棚搭接和两端支承条件的影响,建立超前长管棚力学响应理论模型,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给出管棚不同位置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不同管棚直径、不同开挖步距和考虑管棚搭接对管棚... 为研究隧道超前长管棚的承载机制和结构响应,考虑管棚搭接和两端支承条件的影响,建立超前长管棚力学响应理论模型,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给出管棚不同位置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不同管棚直径、不同开挖步距和考虑管棚搭接对管棚挠度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为工程背景,对该隧道合理开挖步距进行优选。计算结果表明:1)所建模型相较于现场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仅为8.14%;相较于不考虑管棚搭接的悬臂梁模型,考虑管棚搭接可以消除管棚挠度不合理上拱的现象。2)随着管棚直径不断增大,管棚最大挠度逐渐降低,但降低效果逐渐减弱。3)海沧隧道开挖步距为1.2 m时,相较于无管棚时拱顶挠度降低67.35%,并调整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至更加均匀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前长管棚 荷载空间效应 管棚承载机制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涵洞工程混凝土裂纹的抑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守宝 《绿色科技》 2015年第6期284-285,共2页
结合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敦格项目部的涵洞工程施工经验,对常见大体积混凝土裂纹的成因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抑制裂纹产生的措施,为今后涵洞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涵洞工程 混凝土裂纹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施工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凌岳 王福文 孙铁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完善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及变形特征,依托青岛某地铁工程,根据所选地铁车站的地质条件及衬砌结构特点浇筑衬砌模型并配制围岩相似材料,利用模型试验对采用全断面法在Ⅴ级围岩环境下进行的风道和车站主体开挖... 为完善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及变形特征,依托青岛某地铁工程,根据所选地铁车站的地质条件及衬砌结构特点浇筑衬砌模型并配制围岩相似材料,利用模型试验对采用全断面法在Ⅴ级围岩环境下进行的风道和车站主体开挖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并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及地层内部位移变化规律两方面分析了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对于交叉相贯位置处的隧道结构,已有隧道结构将改变后续施工隧道衬砌结构应变最大值及其出现位置;位于交叉相贯隧道结构附近不同象限内的围岩分别处于水平变形累加区和往复区;地表竖向变形最大点位于后续施工的车站上方且与交叉相贯位置存在一定距离,而在交叉相贯位置处的地表竖向变形值稍小;模型试验明确了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给出了隧道结构地表最大变形与施工步序间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交叉相贯隧道结构的施工及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交叉相贯隧道 模型试验 浅埋暗挖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志杰 王李 +5 位作者 吴凡 王如磊 刘刚 慕万里 李学广 王文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3-1574,共12页
为了解风积沙地层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和预加固控制效果,以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段为依托,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风积沙的基本性质和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对隧道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然后建立模型试验对不同预加固方式在风... 为了解风积沙地层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和预加固控制效果,以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段为依托,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风积沙的基本性质和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对隧道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然后建立模型试验对不同预加固方式在风积沙地层隧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风积沙抗剪切能力在含水率为7%~14%时可达到极值,此时更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2)隧道失稳具有突发性,主要会经历“掌子面局部破坏—拱顶持续塌方—大体积失稳”3个基本过程;3)未采用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开挖面前方监测断面拱顶围岩内部位移值及变形速度最大,采用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组合加固后可分别降低81.1%和98.3%;4)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对于开挖面前方拱顶的围岩应力控制效果最好,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控制范围小于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地层隧道 失稳变形特征 模型试验 预加固方法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挤土过程对地铁隧道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靳军伟 李新潮 +3 位作者 付魁 李明宇 史鹏飞 李咏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03-2611,共9页
基于有限元大变形和接触非线性分析,将挤土桩简化为离散刚体,研究桩基挤土施工过程导致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横截面的位移规律和桩体贯入过程中邻近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位移变化规律。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 基于有限元大变形和接触非线性分析,将挤土桩简化为离散刚体,研究桩基挤土施工过程导致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横截面的位移规律和桩体贯入过程中邻近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位移变化规律。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采用的研究手段是合理的。同时研究桩−隧道间距、桩长、桩−土摩擦因数、隧道和土体弹性模量等因素改变时桩体贯入对衬砌结构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桩−隧道间距、桩长、桩−土摩擦因数以及土体弹性模量对衬砌的位移影响较大,而隧道弹性模量对衬砌的位移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地铁周边挤土桩及类似挤土工程施工时的地铁隧道保护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衬砌变形 数值计算 挤土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风积沙地层隧道掌子面失稳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志杰 吴凡 +5 位作者 王如磊 王李 高靖遥 蒋新政 周平 李学广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2,共8页
研究目的:风积沙是一种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给隧道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研究旨为揭示不同掌子面角度下深埋风积沙地层隧道的掌子面失稳特征,从而反馈设计施工。研究结论:(1)掌子面前方失稳区呈楔形状,再向上扩展形成封... 研究目的:风积沙是一种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给隧道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研究旨为揭示不同掌子面角度下深埋风积沙地层隧道的掌子面失稳特征,从而反馈设计施工。研究结论:(1)掌子面前方失稳区呈楔形状,再向上扩展形成封闭的灯泡状区域,随着掌子面角度增大,失稳区下部扩大,上部缩小,掌子面稳定性逐渐改良;(2)掌子面角度对于失稳区的纵向、横向尺寸影响不大,失稳区前边界约为掌子面前方1倍洞径处,横向跨度约为2倍洞径;(3)失稳土体中存在压力拱,其顶点位于拱底上方1~2倍洞径间,随着掌子面角度增大,失稳区形成的压力拱顶点在下移,跨度在减小;(4)本文推导了适用于深埋风积沙地层的掌子面支护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相关设计施工建议;(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深埋风积沙隧道,尤其是台阶法或盾构法开挖的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华铁路 深埋风积沙隧道 掌子面失稳特征 掌子面角度 数值模拟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础影响下既有地铁隧道截面内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靳军伟 李咏梅 +2 位作者 孟潮 李明宇 陈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城市已建地铁隧道的保护是目前市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非挤土桩和挤土桩两种桩型新建桩基础影响下既有地铁隧道的截面内力计算展开研究。采用"二阶段"法研究思想,首先基于桩基础荷载传递法、Mindlin位移解及... 城市已建地铁隧道的保护是目前市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非挤土桩和挤土桩两种桩型新建桩基础影响下既有地铁隧道的截面内力计算展开研究。采用"二阶段"法研究思想,首先基于桩基础荷载传递法、Mindlin位移解及柱孔扩张理论,分别计算得到非挤土桩和挤土桩在隧道截面位置处产生的土体位移。之后,将隧道衬砌简化为环形弹性地基梁模型,同时考虑土体抗力的影响,并将土体位移施加到环形地基梁模型,从而得到2种桩型引起的隧道衬砌截面的内力分布。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结果与既有土工离心机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计算方法得到的衬砌内力与既有文献土工离心式试验值差别不大且趋势一致,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②挤土桩施工引起的隧道弯矩最大值增量远大于非挤土桩在极限荷载时的增量;③隧道截面弯矩最大值位置与桩端-隧道圆心相对位置有直接关系,大约位于桩端-隧道圆心连线相交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地铁隧道 桩-土-隧道相互作用 内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进洞施工方案浅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嘉陵 李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4,共3页
进洞、出洞是山岭隧道施工工况最复杂、质量及安全隐患最多的地段。合理选择进洞方案 ,借助一些辅助施工措施 ,不伤坡进洞 ,能有效地避免刷坡、拉槽引发的山体边仰坡失稳 ,大大降低洞口防护工程费用。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进洞方案 明洞暗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高边坡综合治理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德中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4年第3期85-88,共4页
阐述了对岩质高边坡失稳的巨大危害必须高度重视,治理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护治理。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岩质高边坡失稳的成因,并对采用边坡分级、降缓坡率、增加排水设施及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护面墙、柔性... 阐述了对岩质高边坡失稳的巨大危害必须高度重视,治理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护治理。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岩质高边坡失稳的成因,并对采用边坡分级、降缓坡率、增加排水设施及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护面墙、柔性防护网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高边坡 施工技术 柔性防护 预应力锚索框架 排水设施 工程实例 失稳 施工注意事项 加固 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地质条件下大跨隧道出口段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彦生 程和平 +1 位作者 刘超 朱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28,共2页
彭水隧道出口段大跨度浅埋隧道 ,地层严重风化 ,仰坡有失稳滑移可能。由于采用了抗滑桩加固仰坡土体、设天沟阻止地表水、开挖隧道时采用了超前支护、保留核心土环形开挖的施工方法 。
关键词 不良地质 出口段 施工技术 大跨度浅埋隧道 超前支护 环形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测的深埋风积沙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志杰 王如磊 +5 位作者 徐君祥 吴凡 李学广 窦廷明 李炜 张飞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1-1939,共9页
风积沙作为一种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不稳定围岩,给隧道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探究风积沙围岩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开展现场量测试验,根据实测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得到深埋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模式,... 风积沙作为一种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不稳定围岩,给隧道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探究风积沙围岩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开展现场量测试验,根据实测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得到深埋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模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与现场量测数据对比验证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深埋风积沙地层围岩压力分布很不均匀,但普遍拱部较小,初期支护大部分处于受压状态。计算分析得深埋风积沙隧道围岩压力采用太沙基计算公式是较为合理的,进一步优化得深埋风积沙隧道垂直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示采用“双峰”形分布,水平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示采用“阶梯”形分布,相比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传统模式更安全,与实际衬砌受力状态更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风积沙隧道 围岩压力 初期支护 现场监测 荷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滑移装置在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彦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41,共3页
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开兰特大桥跨陇海铁路(70+125+70)m连续梁,设计采用先平行于既有铁路支架现浇123 m连续梁再转体合龙的施工方法,现浇连续梁距陇海铁路防护栏仅7.45 m。为解决紧邻既有铁路而无法吊装大模板的问题,设计了整体滑移模板装... 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开兰特大桥跨陇海铁路(70+125+70)m连续梁,设计采用先平行于既有铁路支架现浇123 m连续梁再转体合龙的施工方法,现浇连续梁距陇海铁路防护栏仅7.45 m。为解决紧邻既有铁路而无法吊装大模板的问题,设计了整体滑移模板装置。模板安装由吊车逐块拼装改为在连续梁端头支架上拼装,然后整体滑移到浇筑梁段位置。本文系统介绍了该整体模板滑移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安装使用方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紧邻既有线支架现浇连续梁模板安装问题,保证了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滑移装置 固定撑脚 滑移模板 吊装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武客运专线驿城制梁场整体规划与设计及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09,共4页
结合石武客运专线驿城制梁场建设经验,从梁场选址、梁场规划布置方式、制梁台座数量确定、存梁台座数量确定、制梁设备与工装的投入、梁场的建设等方面,重点介绍梁场规划、设计、施工等。采用科学合理的梁场规划与设计,并进行合理的施... 结合石武客运专线驿城制梁场建设经验,从梁场选址、梁场规划布置方式、制梁台座数量确定、存梁台座数量确定、制梁设备与工装的投入、梁场的建设等方面,重点介绍梁场规划、设计、施工等。采用科学合理的梁场规划与设计,并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使梁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使梁场临建快速的完场并投入预制梁的施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武客运专线 预制梁场 规划与设计 经济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边坡稳定与生态防护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玉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69,共2页
文章介绍了边坡的基本病害,即边坡的滑坡、崩塌和剥落。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提出几种护坡的方法:客土植生带绿化、纤维绿化、框格客土绿化、三维网喷播绿化和植被混凝土绿化。
关键词 边坡 稳定 生态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土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60,共2页
介绍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重点介绍灰土挤密桩的设计参数。
关键词 灰土挤密桩 湿陷性 施工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页岩土MICP结石体微观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子健 黄明 +3 位作者 崔明娟 许凯 郭珅 王德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6-1045,共10页
目前对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MICP)土体加固技术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力学性能上,对微观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页岩土MICP结石体的微观力学特性,在不同峰值荷载下对页岩土MICP结石体进行纳米压痕测试,并基于能量法中弹... 目前对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MICP)土体加固技术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力学性能上,对微观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页岩土MICP结石体的微观力学特性,在不同峰值荷载下对页岩土MICP结石体进行纳米压痕测试,并基于能量法中弹性参数计算模型及塑性断裂力学理论计算页岩土MICP结石体中胶结体区域及土颗粒区域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度。结合激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试验,探讨测点处碳酸钙胶结体状态及矿物组分对页岩土MICP结石体各相材料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页岩土MICP结石体弹性模量、硬度及断裂韧度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页岩土MICP结石体材料的弹性模量、硬度及断裂韧度具备可行性。由于MICP技术诱导生成的方解石晶体质地不均匀,导致页岩土MICP结石体中胶结体的弹性模量、硬度及断裂韧度存在较大离散性。矿物组分中石英矿物的存在能够强化页岩土颗粒的微观力学特性,使部分页岩土颗粒的力学参数提高。各区域的断裂韧度变化趋势与弹性模量、硬度相同,三者之间具有简单线性关系。纳米压痕技术打破了常规力学试验对试样尺寸的限制,为测定页岩土MICP结石体的细观力学参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页岩土 弹性力学参数 断裂韧度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邻决策域内局部分布密度的改进KNN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佳 董昱 +2 位作者 魏宏杰 景晓春 史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57-61,共5页
经典KNN算法和以往的基于密度的改进KNN算法都缺乏对训练样本数据分布的有效性描述,因此会间接影响到分类结果。提出一种基于测试样本近邻决策域内局部密度的改进KNN算法,通过计算各不同类别在近邻决策域内的局部密度,并同时考虑到类间... 经典KNN算法和以往的基于密度的改进KNN算法都缺乏对训练样本数据分布的有效性描述,因此会间接影响到分类结果。提出一种基于测试样本近邻决策域内局部密度的改进KNN算法,通过计算各不同类别在近邻决策域内的局部密度,并同时考虑到类间偏斜度的存在,得到各类密度补偿系数和倾斜度平衡因子,从而达到削弱高数量、大密度类别,增强小数量、低密度类别的目的。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在保持经典KNN算法分类准确度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分类的召回率和F1-measure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N 局部密度 决策域 类偏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施工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100,共3页
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特大桥456号~459号墩(40+64+40)m连续梁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采用悬臂施工的连续梁。从0号块施工,线形控制,边跨现浇段施工,三角挂篮施工以及边中跨合龙5个方面介绍了该桥的施工要点。在0... 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特大桥456号~459号墩(40+64+40)m连续梁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采用悬臂施工的连续梁。从0号块施工,线形控制,边跨现浇段施工,三角挂篮施工以及边中跨合龙5个方面介绍了该桥的施工要点。在0号块与现浇段支撑中,采用了钢结构临时支撑,相对于常规的脚手架支撑更方便快捷,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安全稳定性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武客运专线 连续梁 悬臂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万高铁巫山特长隧道长风室接力通风污染物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红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7-1138,共12页
为解决巫山特长隧道洞内作业空间污染物产量大、新污风置换效率低下、有害气体局部集聚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和全尺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长风室通风布设形式下,隧道单洞掘进、双洞协同掘进时CO和粉尘等污染物的动态... 为解决巫山特长隧道洞内作业空间污染物产量大、新污风置换效率低下、有害气体局部集聚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和全尺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长风室通风布设形式下,隧道单洞掘进、双洞协同掘进时CO和粉尘等污染物的动态运移特征和衬砌台车对粉尘扩散的阻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风流场稳定性受纵向回风速度大小干扰,当回风速度为0.5~0.7 m/s,风流场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不利于污染物排出;2)CO扩散时,污染物以整体质量浓度降低的形式同步排出,单洞和双洞掘进情况下通风900 s可满足掌子面200 m范围内CO容许质量浓度要求;3)台车对爆破粉尘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二次衬砌台车段整体降尘率较无台车施工段降低约42%,无台车情况相较于有台车情况,降尘效率约提升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铁路隧道 施工通风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方案与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凤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59,共3页
暗挖法是目前地铁车站修建的主要施工方法,但地铁车站结构断面形式复杂、尺寸大,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加之暗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因此选择安全、经济的暗挖施工方法是地铁车站施工的关键。在青岛地铁2号线海川路站暗挖施工方案选择过程... 暗挖法是目前地铁车站修建的主要施工方法,但地铁车站结构断面形式复杂、尺寸大,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加之暗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因此选择安全、经济的暗挖施工方法是地铁车站施工的关键。在青岛地铁2号线海川路站暗挖施工方案选择过程中,根据地表沉降控制要求和施工中揭露的地质条件,将原设计施工方案由环形导坑+台阶法变更为台阶法。技术经济比较和监测结果分析显示,方案优化后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且地表沉降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法 环形导坑 台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