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动力学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友均 曾晓辉 +4 位作者 邓德华 黄文景 汤明 郭宏 林敬靖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测定了中国铁路轨道系统(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搅拌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搅拌功率曲线,并对搅拌功率进行了微分求导及波动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搅拌功率曲线特征,CA砂浆的搅拌过程可分为液相均匀、干料球形成、干... 测定了中国铁路轨道系统(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搅拌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搅拌功率曲线,并对搅拌功率进行了微分求导及波动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搅拌功率曲线特征,CA砂浆的搅拌过程可分为液相均匀、干料球形成、干料球分散、干料球浸润、干料球破碎、悬浮液均匀6个阶段;依据搅拌功率波动曲线特征,CA砂浆的搅拌过程可分为液相均匀、干料球均匀和悬浮液均匀3个区域.CA砂浆搅拌动力学可为其搅拌工艺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搅拌动力学 功率 干料 乳化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盖法地铁车站施工沉降规律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丹 张海波 +2 位作者 王渭明 秦志斌 孙捷城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得出适用于上软下硬特殊地质条件下青岛地铁安全开挖方法及地表沉降规律,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对策,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对上断面以左中右导洞均错开12 m平行施工、柔性支撑换作拱盖二次衬砌及下断面开挖3个阶段进行分析。... 为得出适用于上软下硬特殊地质条件下青岛地铁安全开挖方法及地表沉降规律,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对策,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对上断面以左中右导洞均错开12 m平行施工、柔性支撑换作拱盖二次衬砌及下断面开挖3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出导洞开挖的先后顺序对地表横向、纵向沉降曲线影响的规律,得到了掌子面超前变形范围为12 m、上断面开挖横向影响半径为1.5倍洞径,及上断面开挖和拱盖与柔性支撑的换作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等结论;根据导致沉降的主要施工步序提出了关键加固对策,并得出了青岛特殊复合地层条件的支护方法和地表沉降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地铁车站 拱盖法 沉降规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强风化粗粒料剪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家铭 胡明鉴 +2 位作者 侯国强 张表志 陈拥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7-73,共7页
剪胀性是岩土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为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粗粒料室内大型直剪试验中的剪胀特性,采用新型室内大型直剪仪对3组不同含水率、4组不同剪切速率、5组不同含砾率等3种不同影响因素的试样进行了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剪切时试... 剪胀性是岩土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为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粗粒料室内大型直剪试验中的剪胀特性,采用新型室内大型直剪仪对3组不同含水率、4组不同剪切速率、5组不同含砾率等3种不同影响因素的试样进行了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剪切时试样的垂直位移与水平剪切位移及垂直应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相同条件下,垂直应力的增加导致相同水平剪切位移对应的剪缩量增加;试样的最大剪缩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而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含砾率低于30%试样的最大剪缩量较含砾超过于30%试样的剪缩量大很多,最大剪缩量差别为3倍。当试样含砾率小于50%时,由于试样中富含细颗粒的影响,使得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应变软化属性以及剪胀性趋于一固定值。峰值强度前的应力比-位移增量关系采用非线性的二次项拟合比线性关系的拟合度更好,认为Matsuoka提出的二维剪胀公式不适用于粗粒料,将其修正成二次多项式并给出试验中的经验参数μ的取值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直剪试验 粗粒料 剪胀特性 含砾率 剪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县隧道挤压性变形段锚杆作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立川 侯国强 +2 位作者 刘志强 龚伦 吴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6-1025,共10页
针对茂县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及其影响区所遇到的挤压性变形问题,通过对1号斜井及左洞前期施工变形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锚杆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工艺改进前,1号斜井... 针对茂县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及其影响区所遇到的挤压性变形问题,通过对1号斜井及左洞前期施工变形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锚杆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工艺改进前,1号斜井和左洞收敛均值分别为689.2 mm和624.8 mm,且1号斜井变形不收敛,左洞收敛时间达6个月;锚杆工艺改进后,左、右洞水平收敛均值分别为320.4 mm和141.2 mm,相比左洞工艺调整前分别下降77.4%和40.6%,且收敛时间缩短至约4个月;按"孔腔通畅+非收缩浆液+可简单验证和不可逆转灌注满浆"的思路综合性改进锚杆施工工艺可显著提升锚杆质量,发挥其在抑制隧道挤压性变形中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挤压性变形 锚杆 工艺改进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制砂混凝土收缩试验的隧道衬砌环向开裂原因探讨 被引量:20
5
作者 傅蕾 张学民 +4 位作者 王立川 侯国强 卫敏 高祥 牛公却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71-2678,共8页
针对叙(永)毕(节)铁路某标段5座隧道衬砌收缩开裂问题,开展隧道衬砌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特性试验研究,以分析衬砌环向开裂原因。通过工程调研和试验研究,考虑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 针对叙(永)毕(节)铁路某标段5座隧道衬砌收缩开裂问题,开展隧道衬砌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特性试验研究,以分析衬砌环向开裂原因。通过工程调研和试验研究,考虑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土在力学性能和收缩变形2个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均优于河砂混凝土,但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率指标高于河砂混凝土24%~35%,且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率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通过试验判定隧道衬砌环向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变形指标偏大,而隧道衬砌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增加了衬砌开裂的几率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混凝土衬砌 开裂机理 机制砂 河砂 收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模拟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菲 周冰 王渭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34-38,共5页
以济南市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为背景,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深基坑变形作了模拟分析。将模拟数据与滑动式测斜仪测得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桩-锚支护体系下,基坑最大水平位移随开挖下移,最终出现在桩体的中部,靠近... 以济南市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为背景,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深基坑变形作了模拟分析。将模拟数据与滑动式测斜仪测得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桩-锚支护体系下,基坑最大水平位移随开挖下移,最终出现在桩体的中部,靠近第二道锚索,模拟变形曲线和测斜仪监测结果吻合良好;锚索轴力最大值在端头,且中间排锚索轴力小于上下两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桩锚支护 变形 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坐标法浅埋圆形隧道围岩非线性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岩 邹金锋 邹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77-3083,共7页
考虑围岩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双极坐标系研究弹塑性半无限空间内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域。在连续、均匀和各项同性的无限半空间下建立浅埋隧道开挖模型,围岩求解问题可当作半无限平面问题,并且将平面依据双极坐标曲线划分。在地... 考虑围岩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双极坐标系研究弹塑性半无限空间内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域。在连续、均匀和各项同性的无限半空间下建立浅埋隧道开挖模型,围岩求解问题可当作半无限平面问题,并且将平面依据双极坐标曲线划分。在地表均布荷载和隧道径向支护力作用下,基于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推导出半无限空间内水平圆形隧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解析解以及塑性半径、塑性区域范围和隧道临界支护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地质强度指标、内部支护力、地表荷载和隧道埋深的变化对浅埋隧道围岩的塑性半径、塑性区域形状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与其他基于线性强度准则下的应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之后的结果显示,两种准则计算结果差距十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无限半空间 塑性区域 应力分布 广义Hoek-Brown屈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碎裂岩层地铁车站拱盖—桩锚组合施工工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捷城 吕显州 +1 位作者 秦志斌 王渭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7,共6页
青岛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处于全风化、强风化岩层中,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围岩自稳能力差。针对本工程厚碎裂岩层的地质特点,通过数值仿真结合施工监测的方法,研究了破碎地层拱盖法施工的围岩应力与塑性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浅埋... 青岛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处于全风化、强风化岩层中,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围岩自稳能力差。针对本工程厚碎裂岩层的地质特点,通过数值仿真结合施工监测的方法,研究了破碎地层拱盖法施工的围岩应力与塑性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浅埋碎裂岩层地铁车站拱盖—桩锚组合施工工法,确定了合理可行的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拱盖—桩锚组合法可以在支护结构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应力承载环,有效地控制地层沉降和围岩塑性发展,确保了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安全与整体稳定。该施工工法较好地适应了青岛地区特殊的厚强风化层的地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岩层 拱盖—桩锚组合法 数值分析 施工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混凝土隧道衬砌结构裂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范涛镛 张学民 +4 位作者 武朝光 王永林 李现宾 牛公却尚 高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88-4298,共11页
为明确铁路隧道机制砂混凝土衬砌结构边墙环向开裂原因,开展了模筑混凝土短柱承载特性试验,利用基于损伤力学的有限元方法,结合模筑混凝土收缩形变试验,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特征和偏心短柱的承载特性。借助DIANA10.4程序进一... 为明确铁路隧道机制砂混凝土衬砌结构边墙环向开裂原因,开展了模筑混凝土短柱承载特性试验,利用基于损伤力学的有限元方法,结合模筑混凝土收缩形变试验,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特征和偏心短柱的承载特性。借助DIANA10.4程序进一步建立机制砂混凝土隧道衬砌结构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综合考虑围岩荷载、机制砂混凝土收缩效应以及隧道衬砌结构整体受力状态,探讨了机制砂混凝土隧道衬砌结构裂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机制砂混凝土构件与河砂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与抗裂能力均逐步增强,但延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模筑混凝土短柱承载特性试验中,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构件(C20、C25、C30)破坏特征呈延性,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构件(C35、C40)破坏特征呈脆性;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构件抗裂与承载能力较河砂混凝土构件虽有所提高,但由收缩效应产生的收缩应力较大,易导致结构裂损;收缩效应是导致机制砂混凝土隧道衬砌结构边墙处出现环向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应适当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强养护,降低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率,以减少衬砌结构裂损现象的出现。研究结果为解决机制砂混凝土隧道衬砌环向开裂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结构 机制砂混凝土 收缩开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施工技术 被引量:28
10
作者 侯国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8-875,共8页
针对成兰铁路茂县隧道斜井和正洞挤压性大变形段采用常规控制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从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和施工技术手段入手,提出锚杆工艺改进措施,并对斜井变形情况、正洞锚杆工艺改进前后隧道变形和施工工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针对成兰铁路茂县隧道斜井和正洞挤压性大变形段采用常规控制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从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和施工技术手段入手,提出锚杆工艺改进措施,并对斜井变形情况、正洞锚杆工艺改进前后隧道变形和施工工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变形段水平收敛变形突出,变形时间长、速率大,斜井部分断面变形跳跃式增长;2)斜井段变形量受断面形状影响最大,变形速率受开挖尺寸和埋深的影响最为明显;3)锚杆施工质量对大变形控制起关键作用,可从用水量、成孔质量、水灰比和注浆方式等方面对锚杆施工工艺进行改进;4)锚杆施工工艺调整后,段落平均变形值减小32. 11%~58. 86%,左右洞工期速度分别提升约172.73%和7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挤压性大变形 锚杆 工艺调整 变形控制 工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辉 庞会文 侯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2,共5页
结合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简要总结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包括两布一膜滑动层、钢筋混凝土底板座、CA砂浆垫层和轨道板的施工等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 CRTSⅡ型板 无砟轨道 施工 工艺 浅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浅埋砂层大跨度、小净距多联隧道并行施工顺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文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中山广场站—解放广场站交叉渡线暗挖施工中超小净距2洞和3洞并列施工难题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横通道在3孔隧道中径向横穿时对向掘进施工顺序、双侧壁导坑法在地铁隧道大断面施工中的应用、二次衬砌... 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中山广场站—解放广场站交叉渡线暗挖施工中超小净距2洞和3洞并列施工难题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横通道在3孔隧道中径向横穿时对向掘进施工顺序、双侧壁导坑法在地铁隧道大断面施工中的应用、二次衬砌施作顺序进行研究,对整个空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得出边导洞先行的最优施工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边导洞先行 双侧壁导坑 对向暗挖 交叉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施工工法优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高锐 王渭明 +3 位作者 王国富 李绍锋 吕显州 王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472-6478,共7页
针对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影响,以济南地铁R3线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段为依托,对暗挖隧道不同施工工法进行模拟优选,分析在帷幕注浆加固条件下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及应力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 针对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影响,以济南地铁R3线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段为依托,对暗挖隧道不同施工工法进行模拟优选,分析在帷幕注浆加固条件下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及应力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优选施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对于地表沉降和隧道管片的变形影响显著,其中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地表沉降、管片变形及应力方面差异较小,且两者均优于核心土法和中隔墙(center diaphragm,CD)法。综合考虑施工速度、影响范围以及地表与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控制等因素,确定暗挖隧道采用CRD法施工。现场监测表明采用优选的施工工法可以保证地表变形和盾构管片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影响 盾构隧道 暗挖隧道 并行施工 施工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法预应力简支梁起拱度计算及施工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冰 张艳芳 王毅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2,共2页
预应力简支梁的起拱在施工现场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它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使起拱度的计算复杂化,并且在施工中很难控制。文章介绍了后张法施工的简支梁在张拉瞬时的起拱度计算方法,并结合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说明起拱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预应力简支梁的起拱在施工现场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它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使起拱度的计算复杂化,并且在施工中很难控制。文章介绍了后张法施工的简支梁在张拉瞬时的起拱度计算方法,并结合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说明起拱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简支梁 起拱度 计算 施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