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能力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以新圆梁山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明利 姜波 +1 位作者 王成林 管强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8-55,共8页
为验证新圆梁山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提出一种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将隧道衬砌承受的外水压力问题转换为隧道衬砌承受内水压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开展数值仿真计算,给... 为验证新圆梁山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提出一种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将隧道衬砌承受的外水压力问题转换为隧道衬砌承受内水压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开展数值仿真计算,给出不同尺寸和加载方式下衬砌模型抗水压安全系数的换算关系。最后,设计并开展新圆梁山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值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隧道衬砌结构在承受外部均布水压和局部水压时的极限抗水压值分别为足尺模型试验极限抗水压值的1.44倍和0.67倍;2)新圆梁山隧道溶洞过渡段衬砌(K2.0型衬砌)的抗水压能力为3.33 MPa,溶洞核心段衬砌(K3.0型衬砌)的抗水压能力不低于5.33 MPa,说明新圆梁山隧道采用K3.0型和K2.0型衬砌施工缝防水构造是合理的,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衬砌结构 施工缝 足尺模型试验 抗水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水模式下芒硝盐岩风化物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2
作者 尹亚敏 李迎阳 +3 位作者 陈进春 孔维博 李荣亮 彭尔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云南禄丰黑井骄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盐岩弃渣场风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芒硝盐岩风化物堆积体在降雨入渗、降雨后蒸发和潜水蒸发等3种不同补水模式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情况下... 以云南禄丰黑井骄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盐岩弃渣场风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芒硝盐岩风化物堆积体在降雨入渗、降雨后蒸发和潜水蒸发等3种不同补水模式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向下聚集的趋势;降雨后蒸发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水去盐存的趋势,盐分随水分进行迁移与所含易溶盐溶解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空隙有关;潜水蒸发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向上聚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盐岩风化 降雨入渗 降雨后蒸发 潜水蒸发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洞形状对层状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FDEM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平 刘泉声 +4 位作者 夏明锬 罗勇 陈梓韬 黄兴 伯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5-606,共12页
为揭示孔洞形状对层状岩石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FDEM)开展系列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阐述FDEM模拟层状岩石的基本原理,然后,开展不同层理倾角完整试样的单轴压缩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为揭示孔洞形状对层状岩石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FDEM)开展系列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阐述FDEM模拟层状岩石的基本原理,然后,开展不同层理倾角完整试样的单轴压缩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对含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方形孔洞的层状岩石试样(β为0°、30°、45°、60°和90°)进行单轴压缩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孔洞形状的试样,抗压强度和试样破坏程度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呈V字型变化趋势,且均在层理倾角为0°时抗压强度取得最大值,在90°时破坏程度最为严重;孔洞的存在严重削弱了试样的力学性能,且削弱幅度与孔洞形状密切相关,其中方形和圆形孔洞对抗压强度的削弱能力最弱。将含不同形状孔洞试样的破坏模式随层理倾角的变化主要分为穿层理面拉剪混合破坏(β=0°)、沿层理面与穿层理面混合拉剪破坏(β=30°)、沿层理面剪切破坏(β=45°和60°)和沿层理面拉剪劈裂破坏(β=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层状岩石 孔洞形状 单轴压缩模拟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照片更能提升人们的旅游意愿吗?——基于ISM-DEMATEL方法和实验的双重检验
4
作者 张若愚 张高军 +1 位作者 蒋婧怡 程泷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50,共15页
在大量的目的地营销机构和旅游者比较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是旅游者上传的公开信息,如文案、照片,更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意愿,但此假设未经实证研究证实。为验证此假设,首先构建旅游照片影响旅游意愿的指标体系,包括明示、暗示、信息... 在大量的目的地营销机构和旅游者比较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是旅游者上传的公开信息,如文案、照片,更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意愿,但此假设未经实证研究证实。为验证此假设,首先构建旅游照片影响旅游意愿的指标体系,包括明示、暗示、信息质量三类共18个因素,引入基于专家打分的集成解释结构模型-决策实验室分析(ISM-DEMATEL)方法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将照片对旅游意愿的影响分为4个层级,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而具有旅游者生成内容(tourist generated content,TGC)典型特征的因素层级普遍高于具有官方生成内容(official generated content,OGC)典型特征的,TGC对旅游意愿的刺激作用更大。然后,设计了对照实验,以潜在旅游者为被试,检测三类照片对旅游意愿的影响情况,交叉检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即生成内容能够显著提高人们的旅游意愿,其中具有TGC典型特征的照片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具有OGC和TGC共同特征的照片,最后是具有OGC典型特征的照片。在理论层面,从专家和旅游者的角度通过量化关系回答了为什么TGC对旅游意愿的吸引力较OGC强;在实践层面,提出目的地营销机构应重点关注TGC的信息质量,并适当借鉴TGC的形式与风格,在保持官方特色的基础上贴近旅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DEMATEL 旅游照片 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住宅施工对下穿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凌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16-I0017,共2页
目前,高层住宅和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都市,两者的建设密集度尤其突出。因此,如何在保证高层住宅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下穿地铁隧道的影响,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面对的重... 目前,高层住宅和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都市,两者的建设密集度尤其突出。因此,如何在保证高层住宅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下穿地铁隧道的影响,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高层住宅施工可能产生的振动、噪声、地层压力变化和土壤沉降等都可能对地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不仅可能导致地铁运营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宅施工 城市规划 轨道交通 地铁隧道 密集度 下穿地铁 设计和建设 大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压与初始卸荷水平下砂岩的力学特性及卸荷本构模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新荣 刘俊 +3 位作者 李栋梁 王军保 王子娟 钟祖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92-2600,共9页
为研究深埋高水压条件下岩石卸荷力学特性,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水压及初始卸荷水平条件下的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下砂岩的应力-应变特征、强度变形特征等,并推导了卸荷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卸荷试验,当初始卸荷水平n... 为研究深埋高水压条件下岩石卸荷力学特性,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水压及初始卸荷水平条件下的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下砂岩的应力-应变特征、强度变形特征等,并推导了卸荷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卸荷试验,当初始卸荷水平n降低或者水压p增大时,砂岩的卸荷极限强度和轴向应变ε1降低,表现出更明显的脆性特征,侧向应变ε3增大,扩容特征越明显。相对于常规加载试验,卸荷试验的峰值黏聚力c最大降低59.78%,峰值摩擦角最大增加54.72%,初始卸荷水平n每降低0.1,峰值c(φ)约多减少10%(10%~15%)。将卸荷应力-应变曲线划分为4段,选取Mohr-Coulomb屈服准则,对参数a_f,a_r,b_f,b_r进行了一元、二元函数拟合,获得了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到了卸荷条件下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围压 初始卸荷水平 水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卸荷水平和水压下砂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新荣 刘俊 +3 位作者 冯昊 杜立兵 何春梅 钟祖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深部岩石所处的不同初始卸荷水平状态及水压环境对其力学特性影响明显,基于对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加载试验、不同初始卸荷水平及水压条件的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条件下砂岩的极限强度、变形特征、变形损伤以及卸荷抗剪强度。研究结果表明:... 深部岩石所处的不同初始卸荷水平状态及水压环境对其力学特性影响明显,基于对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加载试验、不同初始卸荷水平及水压条件的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条件下砂岩的极限强度、变形特征、变形损伤以及卸荷抗剪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卸荷水平n一定时,随着水压p的增加,卸荷极限强度的降低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岩样更容易发生破坏,脆性特征更明显,损伤变量ω也呈增加趋势;当水压p一定时,随着n的增大,卸荷极限强度线性增大,统一围压降参数η线性降低,损伤变量ω也减少,且n从0.9到1.0的过程中,ω降低更明显。综合初始卸荷水平n和水压p的影响,对摩擦角和黏聚力进行了二元函数拟合,利用该拟合公式可以预测不同n,p条件下的黏聚力和摩擦角,具有一定工程意义。并基于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对不同n,p作用下的砂岩Mohr–Coulomb准则表达式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卸荷水平 卸围压 水压 扩容 卸荷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卸荷水平对深埋砂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新荣 刘俊 +3 位作者 李栋梁 何春梅 王子娟 谢应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81-3088,共8页
深部岩石开挖等工况诱发的不同初始卸荷水平对其力学特征影响明显,基于对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不同初始卸荷水平的三轴卸荷试验,研究了高应力加、卸荷条件下砂岩的强度、变形及扩容特征。研究发现:在同一初始围压条件下,初始卸荷... 深部岩石开挖等工况诱发的不同初始卸荷水平对其力学特征影响明显,基于对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不同初始卸荷水平的三轴卸荷试验,研究了高应力加、卸荷条件下砂岩的强度、变形及扩容特征。研究发现:在同一初始围压条件下,初始卸荷水平越高,围压降低的越小,岩样达到破坏所经历的卸围压过程越短。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不同卸荷水平下的统一围压降参数η基本是增加的,表明在高应力状态岩样需要更大的围压卸荷量才会破坏。随初始卸荷水平的提高,凝聚力c呈指数关系增长,内摩擦角φ呈多项式关系减小。卸围压的两个阶段,侧向应变增量Δε_3都比轴向应变增量Δε_1大,表现为明显的侧向扩容。初始卸荷水平越低,其最大剪胀角越大,扩容效应越明显。扩容指标I_d与围压呈幂函数型关系,与初始卸荷水平呈二次函数关系。基于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对不同初始卸荷水平作用的砂岩的摩尔-库仑准则表达式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围压试验 初始卸荷水平 剪胀角 扩容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连拱隧道开挖的模型试验与压力拱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新荣 刘俊 +3 位作者 黄伦海 王子娟 陈红军 冯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0-1149,共10页
针对黄土连拱隧道复杂的施工力学特性,研究黄土连拱隧道动态开挖全过程中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应力及压力拱分布规律.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模拟黄土连拱隧道中的导洞开挖,利用相关监测元件对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径向及环向应力进行采... 针对黄土连拱隧道复杂的施工力学特性,研究黄土连拱隧道动态开挖全过程中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应力及压力拱分布规律.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模拟黄土连拱隧道中的导洞开挖,利用相关监测元件对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径向及环向应力进行采集和分析;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开挖过程的位移及压力拱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黄土连拱隧道不同导洞的开挖,各监测点位移时程曲线总体形状呈台阶形增长,且各台阶的增长对应各导洞初期开挖的位移突变;黄土连拱隧道的压力拱范围比同等级围岩的连拱隧道更大,先行导洞开挖完时,其拱顶压力拱大约为1 D(D为隧道洞高),单洞开挖完时,其拱顶压力拱范围大约1.5 D;从第一先行导洞开挖到双洞完成,中隔墙上部围岩压力拱范围经历了0.5 D→1 D→0.5 D→1 D的变化,形成了多次应力重分布,对此范围的围岩应及时注浆或打入锚杆,加强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连拱隧道 压力拱 松动圈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端岩溶顶板地震动力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明 付俊杰 +2 位作者 陈福全 江松 张光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为研究溶洞顶板在桩端荷载及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破坏特征,依托渝黔铁路复线周家湾大桥桩基工程,基于分离相似设计方法确定岩质材料、模型桩和地震波的主控参数,通过19组配比试验得到振动台试验用的岩体相似材料配比指标,最后考... 为研究溶洞顶板在桩端荷载及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破坏特征,依托渝黔铁路复线周家湾大桥桩基工程,基于分离相似设计方法确定岩质材料、模型桩和地震波的主控参数,通过19组配比试验得到振动台试验用的岩体相似材料配比指标,最后考虑不同顶板厚度及溶洞直径的影响开展岩溶桩基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溶洞的存在改变模型的局部基频及动力特性,对地震波的传递起到阻碍及能量消散作用;波的频谱变化与上部荷载大小无直接关系,桩端荷载和地震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桩端裂隙造成地震波整体幅值的下降,引起模型基频的变化;模型内部裂纹随地震波加速度的增强而增多,造成阻尼比逐渐增大,使得振动主频降低;同类型地震波之间仅幅值有所差别,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的频谱分布差异较大;各测点的应变均随地震峰值的增加而增大,溶洞直径较小时顶板临空面处易发生剪切破坏,而溶洞直径较大时表现为整体的冲-剪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相似设计 地震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岩溶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大变形分类及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崇帮 郑子腾 +2 位作者 辛红升 缪圆冰 杜驹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7-40,共14页
为清晰完整地认知隧道围岩大变形,方便后续的深入、具体研究。基于既有研究内容,将具有明显时间效应和塑性变形,产生的变形超过了规范允许的变形量且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正常使用,最终导致隧道丧失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围岩变形现象定义为隧... 为清晰完整地认知隧道围岩大变形,方便后续的深入、具体研究。基于既有研究内容,将具有明显时间效应和塑性变形,产生的变形超过了规范允许的变形量且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正常使用,最终导致隧道丧失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围岩变形现象定义为隧道围岩大变形;从变形成因角度重新划分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类型为:膨胀型、高地应力软岩型、黄土型、高地温型和复合型;归纳总结不同类型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变形机制、本构模型、支护理论等,并总结针对不同类型围岩大变形现象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施工方法。在此过程中,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1)完善隧道围岩大变形机制,并通过现场检测、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模拟总结出隧道围岩大变形规律以及受力特点,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大变形的精确支护。2)统一不同类型的隧道围岩大变形分级控制措施。由于工程的多变复杂和特殊性,难以总结出普适性的大变形分级控制措施,但基于大量的隧道围岩大变形案例,制定出不同类型隧道的围岩大变形分级控制措施依然具有很高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大变形 大变形分类 理论研究 变形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拉林段风积沙防治工程设计参数研究
12
作者 郑典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18,62,共5页
研究目的:基于川藏铁路拉林段风沙区路基风沙防护的技术需求,本研究通过风洞试验,对工程中拟采取的高立式PE网沙障的风沙防护效果进行监测,筛选出防护效果优良的PE网沙障规格。试验模型按相似比为1∶10进行设计,以背风侧输沙率为指标,... 研究目的:基于川藏铁路拉林段风沙区路基风沙防护的技术需求,本研究通过风洞试验,对工程中拟采取的高立式PE网沙障的风沙防护效果进行监测,筛选出防护效果优良的PE网沙障规格。试验模型按相似比为1∶10进行设计,以背风侧输沙率为指标,分别测定在风速10 m/s、18 m/s、25 m/s下不同规格PE网沙障输沙率。研究结论:(1)沙障背风侧输沙率与沙障高度呈负相关趋势,与孔隙率呈正相关趋势;且输沙率随着积沙盒高度的增加,下降趋势逐渐变缓;(2)沙障的风沙防护效果不随沙障高度的增加正比增强,防护效果的增强越来越弱;(3)综合考虑高立式PE网沙障阻沙效果和工程实践中沙障成本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因素,宜采用2 m高、20%孔隙率左右的沙障;(4)本研究结论可为川藏铁路拉林段风积沙防护工程提供实施依据,也可为类似风积沙防护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高立式PE网沙障 风洞试验 输沙率 川藏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的浆液渗透范围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华 张瑜 +3 位作者 郭国和 蔡敏 李奕信 陈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4-2072,2128,共10页
由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后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及渗透性低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但高压旋喷浆液的渗透范围受到孔隙率、渗透路径及施工参数的影响难以确定。通过考虑岩土体性质、浆液流体力学特性及渗透路径... 由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后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及渗透性低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但高压旋喷浆液的渗透范围受到孔隙率、渗透路径及施工参数的影响难以确定。通过考虑岩土体性质、浆液流体力学特性及渗透路径等因素影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浆液渗透范围的平面分析模型,推导出高压旋喷浆液的径向渗透范围计算公式,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参数取值方法;结合现场开挖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探讨影响浆液渗透范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浆液渗透径向范围分别为成桩半径的0.630倍、0.618倍,两者相差仅2%,能较好地体现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特性及各施工参数的影响;随岩土体孔隙率、浆液水灰比、旋喷压力的增大以及迂曲度的减小,浆液渗透范围呈增大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为隧道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的桩间距及桩径设计、加固效果评价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浅埋段 高压旋喷 圆孔扩张理论 浆液渗透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轴流导叶式气液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龙 邓松圣 +1 位作者 王斌 陈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针对某新型轴流导叶式气液旋流器,利用CFD软件进行了真实工况下的流场数值模拟。采用分区段的混合网格提高了网格质量,湍流模拟采用了精度较高的RSM模型。通过模拟得到了旋流器内部流场的速度及压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旋流器流场与传... 针对某新型轴流导叶式气液旋流器,利用CFD软件进行了真实工况下的流场数值模拟。采用分区段的混合网格提高了网格质量,湍流模拟采用了精度较高的RSM模型。通过模拟得到了旋流器内部流场的速度及压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旋流器流场与传统旋流器有较大区别,流场对称性很好,且直筒部分流场只存在下降外旋流,而无上升内旋流;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分布规律相似,径向速度由于直筒结构保持较小水平;压降主要表现为动压损失,且导叶处压降损失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导叶式旋流器 气液分离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增强填石路堤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15
作者 杨成忠 杨平 +1 位作者 张开顺 余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干沟填石路堤最大中心填筑高度为64.375m,最大边坡填筑高度达72.144m,在水压力存在条件下其整体稳定性不足,工程中采取了排水与土工格栅加固的处理措施提高稳定性。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分析认为布置在填石材料中的土工格栅通过侧向约... 干沟填石路堤最大中心填筑高度为64.375m,最大边坡填筑高度达72.144m,在水压力存在条件下其整体稳定性不足,工程中采取了排水与土工格栅加固的处理措施提高稳定性。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分析认为布置在填石材料中的土工格栅通过侧向约束提高填石材料的抗剪强度,从而使填石路堤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Ordinary方法,考虑该处填石路堤在高水位条件下布置土工格栅和不布置土工格栅2种工况,应用Geo-slope软件计算了该高填石路堤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填石路堤在高水位时布设了土工格栅后稳定安全系数为由0.921上升到1.344,比不布设土工格栅时提高45.92%,此时安全系数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因此,土工格栅是增强高填石路堤稳定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石路堤 稳定性 土工格栅 摩尔库仑强度准则 Ordinary法 极限平衡理论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件失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浮置板式轨道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翁长根 赫丹 +1 位作者 王阳 向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利用基于横向有限条与无砟轨道板段单元的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分析方法,研究1对和多对扣件失效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浮置板式轨道系统的竖向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通过扣件失效的轨道时,轮轨相互作用增大,其中钢轨竖向位移及加速度... 利用基于横向有限条与无砟轨道板段单元的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分析方法,研究1对和多对扣件失效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浮置板式轨道系统的竖向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通过扣件失效的轨道时,轮轨相互作用增大,其中钢轨竖向位移及加速度增长最明显,且随着失效扣件数目增加,动力响应增长越明显;即使毗邻轨道的扣件工作状态良好,也受到失效扣件的影响,钢轨竖向位移及加速度增长显著;扣件失效会加速轨道结构破坏,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浮置板式轨道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 扣件失效 竖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混凝土坡岸中溶解性有机质与镉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明欣 寇莹莹 +4 位作者 王京刚 何连生 张琪 徐红灯 袁冬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7-1868,共12页
为研究生态混凝土坡岸中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通过FQT(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荧光淬灭滴定)试验配合3D-EEMs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三维荧光光谱)... 为研究生态混凝土坡岸中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通过FQT(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荧光淬灭滴定)试验配合3D-EEMs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 (parallel factor,平行因子分析)和2D-COS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二维相关光谱)探究了AEC(applied eco-concrete,应用型生态混凝土)和IEC (improved eco-concrete,改良型生态混凝土)坡岸中DOM与Cd^2+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3D-EEMs结果显示,AECow(AEC坡岸出水)类蛋白组分荧光强度降低,水体腐殖化程度升高,而IECow(IEC坡岸出水) DOM各组分荧光强度均降低;Cd^2+能与DOM中所有组分发生络合,且随c(Cd^2+)增加,各组分的荧光强度最终趋于稳定.②PARAFAC将所有样品中DOM分离出类蛋白、类富里酸和类腐殖质3个独立组分,其中类富里酸组分随c(Cd^2+)增加表现稳定的荧光淬灭效果.③通过Ryan and Weber模型计算Cd^2+与DOM中各组分的络合常数(lg K)发现,所有样品中Cd2+与DOM中类富里酸组分的lg K值均大于类蛋白组分.进一步发现,不同坡岸出水lg K值大小依次为RW(原水)>AECow>IECow;④2D-COS分析得出,DOM中类蛋白组分对Cd^2+的敏感度最大.RW中Cd^2+与DOM位点的络合顺序为340 nm→273 nm→282 nm,AECow中络合顺序为410 nm→330 nm.研究显示:Cd^2+率先与DOM中类富里酸、腐殖质类物质络合,且络合能力强,类蛋白物质最容易受Cd^2+的干扰;AECow增加了下游水生态系统中Cd^2+的迁移风险和生物有效性,相反IECow则降低了Cd^2+的迁移风险,两种坡岸均能降低DOM组分与Cd^2+的络合能力,其中IEC坡岸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三维荧光光谱(3D-EEMs) 二维相关光谱(2D-COS) 溶解性有机质(DOM)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掺纳米TiO2吸波剂和吸波功能集料的电磁吸波混凝土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柳 平兵 +1 位作者 吕林女 何永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3-1177,1182,共6页
利用纳米TiO_2掺合料、TiO_2功能集料双组分复掺的方法制备得到电磁吸波混凝土。研究了纳米TiO_2掺量、匹配层以及试样厚度对混凝土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掺量为3%、10mm吸波混凝土加10mm匹配层的结构,其吸波性能最佳。分... 利用纳米TiO_2掺合料、TiO_2功能集料双组分复掺的方法制备得到电磁吸波混凝土。研究了纳米TiO_2掺量、匹配层以及试样厚度对混凝土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掺量为3%、10mm吸波混凝土加10mm匹配层的结构,其吸波性能最佳。分析认为纳米TiO_2掺量、匹配层的变化影响了混凝土与自由空间的波阻抗匹配,进而影响了电磁吸波性能。制备的电磁吸波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28d抗压强度超过40 MPa,可直接用作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功能集料 电磁吸波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胁迫下芒硝盐岩弃渣场植被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孔维博 周军红 +4 位作者 李迎阳 范春梅 王春彦 尹亚敏 彭尔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6期21-25,共5页
为加速高盐胁迫下芒硝盐岩弃渣场植被生态修复,选取骄子山隧洞弃渣场及其周围环境区作为研究区,采用样地抽样调查法,从优势物种、群落结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土壤pH值为8.51~9.26,可溶性盐质量比... 为加速高盐胁迫下芒硝盐岩弃渣场植被生态修复,选取骄子山隧洞弃渣场及其周围环境区作为研究区,采用样地抽样调查法,从优势物种、群落结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土壤pH值为8.51~9.26,可溶性盐质量比在5.12 g/kg~38.45 g/kg之间,属高盐弱碱性土壤环境;弃渣场共发现植物17种,隶属9科16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6.47%;弃渣场区植被生态修复以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64.71%;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试验区均为有覆膜阻断客土区。试提出以构树+银合欢+草木樨+类芦+龙舌兰+葛为主的乔灌草植被配置模式进行植被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修复 群落生态学 高盐胁迫 芒硝盐岩渣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下水环境下膏溶角砾岩隧道围岩力学性质劣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志国 江松 +2 位作者 黄明 陈泽峰 蓝兴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0-1158,共9页
为研究复杂地下水环境下隧道膏溶角砾岩的劣化特征,以山西某隧道工程存在的膏溶角砾岩为研究对象,考虑流速作用(0、10、20 L/h),开展不同循环次数(1、3、6、10次)的干湿循环试验,系统分析膏溶角砾岩在不同流速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溶... 为研究复杂地下水环境下隧道膏溶角砾岩的劣化特征,以山西某隧道工程存在的膏溶角砾岩为研究对象,考虑流速作用(0、10、20 L/h),开展不同循环次数(1、3、6、10次)的干湿循环试验,系统分析膏溶角砾岩在不同流速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溶蚀和吸水行为的演变规律;通过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进一步探究膏溶角砾岩在不同流速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力学参数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干湿循环作用与水流共同导致了膏溶角砾岩的劣化,干湿循环对膏溶角砾岩的劣化作用主要在于降低颗粒的联结程度,而流速则会加剧膏溶角砾岩的溶蚀行为,并侵蚀剥离岩样表面的松散颗粒;2)膏溶角砾岩各力学指标(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随着流速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流速为20 L/h时,经历10次干湿循环后,膏溶角砾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降低了72.86%,弹性模量降低了75.67%,内摩擦角降低了70.69%,黏聚力降低了57.58%,其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膏溶角砾岩 地下水环境 干湿循环 力学性质 劣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