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隧道小净距斜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多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耀 黄长鑫 +6 位作者 张青 邵靖淇 高子明 张连震 陈健 王宠 于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在极小净空间条件下实施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作业时,新建隧道极易遭遇变形、塌方等安全风险,进而威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有必要对新建隧道小净距斜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青岛地铁8号线青岛北站—沧口... [目的]在极小净空间条件下实施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作业时,新建隧道极易遭遇变形、塌方等安全风险,进而威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有必要对新建隧道小净距斜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青岛地铁8号线青岛北站—沧口站区间隧道斜下穿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隧道的实际施工案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了开挖工法、开挖进尺及围岩条件三大要素对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相较于全断面法,采用台阶法施工会导致既有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别增加24%,这充分表明全断面法在控制隧道变形方面具有更优的表现。同时,开挖进尺增大和围岩条件恶化均显著加剧既有隧道位移,进尺从0.5 m增至1.5 m时,竖向位移增加13%,水平位移增加28%,归因于穿越形态、应力释放、重分布及变形约束。围岩等级从Ⅲ级劣化至Ⅴ级,竖向位移增加302%,水平位移增加205%,影响远超开挖工法和进尺。在开挖里程-位移曲线中,工法决定曲线形态,进尺和围岩条件决定位移大小。针对小净距斜下穿工程,建议围岩条件良好时,优先采用全断面法和小进尺施工,以减轻既有隧道应力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工程 小净距斜下穿 有限元模拟 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谭忠盛 杨旸 +1 位作者 陈伟 李松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178,共8页
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向南穿越老挝境内,沿线隧道工程因受板块缝合带构造影响,多段引发大变形问题,严重制约施工进度和安全性。缝合带区域水平构造应力显著,大变形多发于软弱围岩隧道,整体变形特征表现为水平收敛... 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向南穿越老挝境内,沿线隧道工程因受板块缝合带构造影响,多段引发大变形问题,严重制约施工进度和安全性。缝合带区域水平构造应力显著,大变形多发于软弱围岩隧道,整体变形特征表现为水平收敛大于拱顶沉降,大变形等级以轻微—中等为主,支护结构破坏以侧墙的屈曲破坏为主,并表现出明显的渐进过程。针对以上变形破坏特征,采用主动控制理念,从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两方面提出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增大单线铁路断面侧墙曲率,增设长锚杆,提高全环支护钢拱架刚度;控制台阶长度、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合理缩短仰拱与掌子面距离。通过采用以上变形控制技术,有效降低隧道变形量,为中老铁路缝合带软岩隧道大变形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缝合带 软岩隧道 隧道大变形 变形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弃土场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选择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针对山区铁路建场弃土场特点,从施工组织、优化设计、用地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方面阐述山区铁路弃土场施工控制技术,确保弃碴环保达标并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
关键词 山区铁路 弃土场 施工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俊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19期216-218,221,共4页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前各种填料均应进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试验段应选在横断面及结构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通过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具、不同填料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论文以弥蒙高速铁路路基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填筑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桥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5
作者 熊涛 《城市建筑》 2014年第8期370-370,共1页
本文对当今桥梁建造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指出了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对今后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桥梁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靳春玲 苏旸 +2 位作者 贡力 刘晶晶 魏健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0,120,共8页
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基于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和碳减排双赢的改进路径,构建基于工期-成本-质量-碳排放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选择模拟退火算法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参考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和《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计算... 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基于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和碳减排双赢的改进路径,构建基于工期-成本-质量-碳排放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选择模拟退火算法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参考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和《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计算施工机械的台班碳排放量;将新型机械配置纳入碳排放因素,建立以工期、成本、质量和碳排放为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目标偏好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考虑碳排放的机群配置优化模型,以滇中引水工程万家隧洞3号支洞为例开展多目标约束下的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目标偏好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全面地考量施工机群对环境的影响性;计算得出该施工机群主要碳排放源为隧道多功能作业台车和混凝土搅拌站,碳排放量(以CO 2计)达到1000 kg/台班。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增强全局寻优的搜索能力,识别施工机械中碳排放关键风险源,模型优化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碳排放 粒子群算法 多目标优化 施工机群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隧道近距离小角度斜下穿既有隧道稳定性分析——以青岛地铁8号线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青 王洪超 +6 位作者 赵耀 邵靖淇 高子明 张连震 陈健 王宠 于雷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99-208,共10页
为解决2条交叠隧道小角度近距离交叉穿越时,下穿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影响显著的问题,依托青岛地铁8号线青沧区间隧道斜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隧道作为典型的近距离小角度斜下穿工况,通过ABAQUS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新建隧道开挖过... 为解决2条交叠隧道小角度近距离交叉穿越时,下穿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影响显著的问题,依托青岛地铁8号线青沧区间隧道斜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隧道作为典型的近距离小角度斜下穿工况,通过ABAQUS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应力演化规律。施工过程中对上部既有隧道结构沉降位移实时监测,并对比分析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微风化和中风化花岗岩为主的地层中,当新建隧道以小角度近距离斜下穿既有隧道时:1)以下穿隧道与既有隧道线路交点处在既有隧道中对应的断面为最危险断面,下穿隧道对既有隧道最危险断面变形影响显著的开挖范围为,以既有隧道最危险断面在下穿隧道中的垂直投影为中心,沿开挖轴线前后20 m范围内;2)同一隧道断面中,下穿隧道开挖导致既有隧道断面内拱顶和左腰、拱底和右腰向相反方向位移,既有隧道结构断面有扭转变形的趋势;3)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最大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影响很小,应力值较大区域位于隧道底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近接下穿 小角度斜下穿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顿运动学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云飞 徐祥云 +3 位作者 黄鹏 何俊 李璐乾 王振勇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93-99,共7页
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时有发生。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机理,避免出现管片上浮、错台现象,在分析上浮位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管片上浮运动模型,认为上浮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匀加速上浮阶段,第2阶段为匀减速... 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时有发生。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机理,避免出现管片上浮、错台现象,在分析上浮位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管片上浮运动模型,认为上浮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匀加速上浮阶段,第2阶段为匀减速上浮阶段;对脱出盾尾后的隧道管片进行了详细的力学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考虑了上浮过程中浆液的动态上浮力、黏滞阻力、环间摩阻力以及螺栓剪力等,基于牛顿运动学推导出管片上浮量的理论解析解。结合北京地铁新机场线08标段盾构隧道工程,验证了上浮量理论解析解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影响管片上浮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管片上浮 力学分析 理论解析解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铁浅埋大跨暗挖车站施工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青 赵耀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本文以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大跨暗挖车站为研究实例,对基于坚硬岩石地层中城市地铁大跨度暗挖车站施工方案、技术要点、施工步骤进行阐述,辅以图文介绍,为今后在坚硬岩石地层中修建大跨度暗挖车站的设计、施工提供实例支持... 本文以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大跨暗挖车站为研究实例,对基于坚硬岩石地层中城市地铁大跨度暗挖车站施工方案、技术要点、施工步骤进行阐述,辅以图文介绍,为今后在坚硬岩石地层中修建大跨度暗挖车站的设计、施工提供实例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浅埋大跨暗挖车站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邻近、下穿城市地铁已运营线施工的一些思考
10
作者 赵耀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2期137-140,共4页
以青岛市地铁8号线青沧区间邻近、下穿已运营地铁3号线施工为研究实例,对邻近、下穿城市地铁已运营线施工进行总结思考,为今后邻近、下穿城市地铁已运营线施工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邻近、下穿城市地铁已运营线 施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覆岩厚度条件下地铁隧道逆台阶法开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建辉 高萌 +10 位作者 王润生 阳凯 黄长鑫 张连震 张青 赵耀 韩旭 赵军云 王安妮 李志鹏 翁贤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0-697,共8页
为减少台阶法施工时爆破扰动对隧道上覆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极小覆岩厚度条件下的隧道塌方问题,提出适用于极小覆岩厚度条件下的逆台阶开挖工法(下台阶先行开挖,再通过爆破控制技术开挖上台阶),并依托青岛地铁某区间隧道,通过有限元软... 为减少台阶法施工时爆破扰动对隧道上覆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极小覆岩厚度条件下的隧道塌方问题,提出适用于极小覆岩厚度条件下的逆台阶开挖工法(下台阶先行开挖,再通过爆破控制技术开挖上台阶),并依托青岛地铁某区间隧道,通过有限元软件FLAC 3D对逆台阶法开挖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工程实践表明,在极小覆岩厚度条件下,采用逆台阶法先行开挖下台阶可额外为上台阶提供开挖临空面,从而有效减少上台阶爆破扰动对上覆围岩力学性能和完整度的影响,充分保护上覆围岩的承载能力,保障地铁隧道开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爆破扰动 极小覆岩厚度 逆台阶法 数值模拟 开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铁1号线安安区间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祥云 胡云飞 +2 位作者 高福军 李地元 王文健 《铁道勘察》 2018年第6期63-67,共5页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研究青岛地铁1号线双线盾构隧道左、右线分别掘进情况下,安子站-安子东站区间的地表沉降规律,并讨论了二次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先掘进的隧道还是后掘进的隧道,其地表沉降都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研究青岛地铁1号线双线盾构隧道左、右线分别掘进情况下,安子站-安子东站区间的地表沉降规律,并讨论了二次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先掘进的隧道还是后掘进的隧道,其地表沉降都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中初期土体扰动导致的沉降占总沉降量的18. 1%;盾构通过导致的快速沉降占54. 7%;盾构通过导致的缓速沉降占11. 9%;邻线盾构通过导致的沉降占15. 2%。基于Peck公式,讨论了盾构隧道施工对邻线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对先掘进的隧道进行二次注浆可以有效控制其地表沉降量,但注浆对土体产生的扰动会小幅增加后掘进隧道的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表沉降 盾构隧道 二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对青岛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祥云 胡云飞 +2 位作者 高福军 李地元 王文健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8年第11期40-43,共4页
以青岛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为背景,借助Plaxis 2D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下盾构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每个地下水位分开挖完成和注浆完成2种工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下水位、不同工况下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分析地下水... 以青岛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为背景,借助Plaxis 2D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下盾构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每个地下水位分开挖完成和注浆完成2种工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下水位、不同工况下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分析地下水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开挖完成时地下水位越高,土体变形越大;注浆完成时,地下水位对土体变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下水 盾构隧道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及其安全风险管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帅 《门窗》 2017年第1期164-164,共1页
近年来,为了缓解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各城市都加快了地铁建设的发展速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地铁施工是一项安全事故发生比较频繁的项目,一般地铁施工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由于穿过城市腹地,受很多地质条件影响,不利于系统的组织... 近年来,为了缓解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各城市都加快了地铁建设的发展速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地铁施工是一项安全事故发生比较频繁的项目,一般地铁施工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由于穿过城市腹地,受很多地质条件影响,不利于系统的组织管理。这也就要求更有效的监测技术和风险管理来预防事故的发生。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地铁施工监测技术和水平,降低其安全风险,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与创新,还要加强资金保障,加大技术投入,促进地铁施工安全、有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监测技术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特性及其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斯昆 《铁道技术监督》 2005年第9期29-31,共3页
以粉煤灰的物理特性作为切入点,分析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为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粉煤灰 混凝土工程 技术性能 颗粒密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A法的交错桁架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应浩 李永山 +1 位作者 曲东魁 彭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5期202-207,共6页
交错桁架在多遇地震下表现出非常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MPA方法,对交错桁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建立有限元平面模型,分析不同结构高度结构高宽比、桁架形式、桁架跨高比、空腹节间距、底层桁架布置以及底层支... 交错桁架在多遇地震下表现出非常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MPA方法,对交错桁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建立有限元平面模型,分析不同结构高度结构高宽比、桁架形式、桁架跨高比、空腹节间距、底层桁架布置以及底层支撑形式对交错桁架在罕遇地震下抗震性能的影响。对比发现:随着结构高宽比和空腹节间距的减小,以及结构高度减小和平面桁架的落地,交错桁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A法 交错桁架 罕遇地震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瑞华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第14期26-28,共3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又是工程测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降低实际测量工作的难度,解决一些难以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测量工作,提高测绘工程测量的精准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又是工程测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降低实际测量工作的难度,解决一些难以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测量工作,提高测绘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本文结合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测绘 工程测量 GP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复合标底招标报价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瑞庭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总结和积累了招投标活动的实践经验,针对各类工程找出自身预算与招标人标底的差异,介绍了使未知因素变为可预测因素的方法和寻求投标报价的内在规律,以尽可能的减少盲目性,提高投标报价的准确率。
关键词 复合标底 招标 报价 内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咽喉区渐变连续梁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凡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第7期83-84,共2页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针对现浇道岔连续梁施工展开探讨,总结其工艺要点,包括支架施工、桥梁支座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梁体封端及封锚及支架拆除等内容。实际施工中,应确保各工序施工质量,以确保交通道岔咽喉区的...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针对现浇道岔连续梁施工展开探讨,总结其工艺要点,包括支架施工、桥梁支座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梁体封端及封锚及支架拆除等内容。实际施工中,应确保各工序施工质量,以确保交通道岔咽喉区的稳定性,给城市轨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咽喉区 连续梁 支架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全自动T梁架设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树能 李旭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13期146-150,共5页
针对目前建设高速公路桥梁时,T梁架设完全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观察,容易造成架设时间长,架设质量低的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全自动T梁架设系统。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通信模块集成为基站子系统,安装... 针对目前建设高速公路桥梁时,T梁架设完全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观察,容易造成架设时间长,架设质量低的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全自动T梁架设系统。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通信模块集成为基站子系统,安装于架桥机上的特定位置,通过自主设计T梁位置检测方法和云平台数据算法处理实现架桥机的全自动运行和T梁的自动架设。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监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时效性好、结构简单的优点。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测距范围为0.045~30m,测量精度为±2mm,达到了降低T梁架设过程的安全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梁架设 窄带物联网 激光测距 架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