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饱和土任意形状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1
作者 常建梅 田家怡 +1 位作者 尹荣玉 冯怀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3,共6页
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隧道围岩富含水分,地震波的破坏作用将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及运营构成极大威胁。目前隧道的横断面形状设计复杂多变,分析研究饱和土介质中任意形状隧道的波动响应,对于这些地区隧道结构的安全抗震设计及施工起... 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隧道围岩富含水分,地震波的破坏作用将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及运营构成极大威胁。目前隧道的横断面形状设计复杂多变,分析研究饱和土介质中任意形状隧道的波动响应,对于这些地区隧道结构的安全抗震设计及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价值。本文通过解析求解方法,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利用共形映射和波函数展开方法,首先建立浅埋任意形状隧道的平面波散射解析解,在通过验证表明模型及计算过程正确有效后,以某一公路两车道隧道为模型,研究入射波数、围岩介质孔隙率、泊松比等参数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入射波数对隧道的动应力集中有显著影响,低波数下隧道的动应力响应显著大于高波数情况,且相比之下,高波数下的动应力响应分布形态更为复杂;(2)围岩介质的孔隙率对隧道孔压动力响应影响不大,不同孔隙率下隧道的孔压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但在较高孔隙率的情况下,边墙处的孔压动力集中系数较大,因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考虑边墙处围岩的加固处理;(3)泊松比对隧道孔压动力响应的影响较为显著,泊松比增加不仅影响隧道孔压响应分布规律,还影响响应的幅值大小,可能导致拱顶、拱底、拱肩、拱脚等部位孔压的局部升高;(4)本研究成果可为富水地区任意形状隧道的抗震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浅埋 任意形状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轨面竖向动位移远程采集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建芳 李丽荣 +3 位作者 王晓刚 王新超 王梦宇 冯怀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0,共5页
针对传统轨道接触式动位移测试的不足,通过红外感应相机作为图像采集触发装置及远程数据发送装置,研发了一套现场轨道动位移图像采集装置及方法。在优选合理标志物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动三轴仪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对振动波形和幅值均有较好... 针对传统轨道接触式动位移测试的不足,通过红外感应相机作为图像采集触发装置及远程数据发送装置,研发了一套现场轨道动位移图像采集装置及方法。在优选合理标志物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动三轴仪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对振动波形和幅值均有较好的适用性,且精度较高。利用该技术进行现场长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轨道动位移长期监测,通过远程传输技术,实现现场动位移幅值的实时传输。动位移幅值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车型(轴重)对钢轨竖向位移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竖向位移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试验研究 非接触式测量 远程实时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