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裂隙倾角岩石强度及裂纹扩展分析
1
作者 刘涛影 樊江苏 彭亮亮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9,共7页
研究目的:为探究含有不同倾角预制裂隙岩石受压状态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以及内部裂纹的扩展发育情况,本文利用颗粒流软件构建二维单轴压缩试验模型,模拟含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通过不同倾角裂隙岩石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裂... 研究目的:为探究含有不同倾角预制裂隙岩石受压状态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以及内部裂纹的扩展发育情况,本文利用颗粒流软件构建二维单轴压缩试验模型,模拟含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通过不同倾角裂隙岩石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裂隙倾角对岩石抗压强度及裂纹扩展特征的影响。研究结论:(1)完整岩石试样的峰值强度和累积微裂纹数目最大,随着裂隙倾角增加试样的单轴峰值强度和累积微裂纹数目先下降而后增加,在裂隙倾角为30°时试样的单轴峰值强度和累积微裂纹数目均最小;(2)裂隙倾角不同时试样最终破坏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剪切破坏为主,并伴随着局部拉伸破坏,但是裂隙必然会造成试样破坏时裂纹扩展形态发生改变,且以裂隙倾角60°为界线;(3)不同裂隙倾角的试样裂纹扩展过程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无裂纹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快速扩展阶段,且30°裂隙倾角试样在单轴压缩模拟时最早出现微裂纹;(4)裂纹扩展特征有助于工程人员分析岩体工程的破坏机理,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支护维稳措施,本研究结果对维护工程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预制裂隙 抗压强度 裂纹扩展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骥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传统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的问题,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开展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技术应用场景特征及需求分析,总结近零碳服务区交直流柔性微电网系统建立、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新能源利用、水资源优化循环、被动...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传统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的问题,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开展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技术应用场景特征及需求分析,总结近零碳服务区交直流柔性微电网系统建立、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新能源利用、水资源优化循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优化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路径,构建多能互补系统优化配置技术及运行方法,打造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技术体系,有效支撑近零碳服务区的创建,实现对近零碳服务区的重点技术应用环节和关键措施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区 清洁能源 被动式 技术体系 近零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粒子群算法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方法
3
作者 康瑞强 施成华 +2 位作者 孙晓贺 李时杰 杨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05-4518,共14页
地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易引起温度裂缝,而现有对温控措施的研究集中于单因素分析。针对此问题,基于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考虑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提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多目标优化方法。选取... 地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易引起温度裂缝,而现有对温控措施的研究集中于单因素分析。针对此问题,基于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考虑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提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多目标优化方法。选取混凝土入模温度、养护温度和冷却管进水温度作为优化设计的关键变量,以施工期混凝土产生的内表温差峰值、应力安全系数和结构破坏占比为优化目标参数,拟合出各优化目标参数的响应面函数,构建以应力安全系数与容许值的差值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因素的一次项对各优化目标参数的影响显著性极强,入模温度与进水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内表温差峰值影响较大,养护温度与进水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应力安全系数的影响显著,结构破坏占比均显著受3个因素之间两两交互作用的影响;优化后的入模温度为13.2℃、养护温度为31.2℃,冷却管进水温度为15.8℃;通过升高养护温度、降低入模温度与进水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内表温差峰值降低19.4%,应力安全系数增大16.2%,车站各部位均未出现开裂现象,对温度裂缝的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裂缝 响应面法 粒子群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侧墙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控制措施研究
4
作者 杨飞 刘犇 +3 位作者 张欣 丁岳森 王建佳 康瑞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24-732,共9页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侧墙降温过程快速收缩,且受先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易产生贯通性裂缝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深圳地铁大运站为背景,分析车站侧墙在施工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确定易开裂部位;提出预埋冷却管的控制措施,分析不同冷却...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侧墙降温过程快速收缩,且受先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易产生贯通性裂缝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深圳地铁大运站为背景,分析车站侧墙在施工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确定易开裂部位;提出预埋冷却管的控制措施,分析不同冷却管参数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确定合适的布置参数,并通过现场实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冷却管时,侧墙上表面应力较大,且大于混凝土即时抗拉强度;采用冷却管能有效降低表面温度应力,其中冷却管材质、进水温度和管间距对温度应力的影响显著,管径与流量的影响较小;相较于无冷却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应力,钢质与PVC冷却管分别能降低35.0%和28.4%;合理布置冷却管后,内表温差与温度应力均满足标准,有效控制了侧墙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侧墙 大体积混凝土 冷却管参数 温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上跨基坑段龙门吊轨道梁设计方法
5
作者 鲁海亮 成滔 +2 位作者 倪派 刘海南 周冰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9期155-158,170,共5页
以东莞莲花山-芦花坑水厂段原水管道工程(主体段)第一标段L1工作井龙门吊轨道梁为研究背景,进行了在场地限制条件下,轨道梁安放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使用一种跨越基坑段钢混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并利用RBCCE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受力进行了验算分... 以东莞莲花山-芦花坑水厂段原水管道工程(主体段)第一标段L1工作井龙门吊轨道梁为研究背景,进行了在场地限制条件下,轨道梁安放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使用一种跨越基坑段钢混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并利用RBCCE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受力进行了验算分析。研究表明:跨越基坑段采用6排单层Ⅰ40a+0.6×0.5(高×宽)混凝土梁作为轨道梁,跨度为19.2 m,共计24 m长,下方采用3根∅609×14 mm钢支撑作为结构立柱,钢管中心最大间距为6 m,高度为22.10 m,达到了满足走行龙门吊及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效果,解决了轨道梁安放问题。研究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工作井基坑 轨道梁 龙门吊 RBCCE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西站边坡变形监测方法与应急处理措施分析
6
作者 祝效亭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西延铁路黄陵西站边坡体量大,易发生变形、开裂等灾害,保障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施工工程的难点。以西延铁路黄陵西站高边坡施工期间边坡变形监测与应急处理措施的实施为例,从边坡变形监测的角度出发,以精准、高效、实时的监测及分析,结... 西延铁路黄陵西站边坡体量大,易发生变形、开裂等灾害,保障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施工工程的难点。以西延铁路黄陵西站高边坡施工期间边坡变形监测与应急处理措施的实施为例,从边坡变形监测的角度出发,以精准、高效、实时的监测及分析,结合地质、施工、环境等因素,对边坡稳定状态及边坡失稳的诱因等进行分析探讨,并同步制定与实施有效的处置方法,使边坡快速稳定,保障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变形监测 边坡失稳 实时监测 失稳诱因 高边坡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吴忠立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文章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三十埠车站新建3号出入口基坑工程为背景,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对既有车站的影响,对基坑支护结构和车站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进行了综合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桩变形均处于安全范围;原车站支护桩与车站侧墙... 文章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三十埠车站新建3号出入口基坑工程为背景,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对既有车站的影响,对基坑支护结构和车站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进行了综合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桩变形均处于安全范围;原车站支护桩与车站侧墙贴合段变形协调,车站顶板对既有支护桩变形的约束作用较为明显,基坑开挖对既有车站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地铁车站 数值模拟 水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12合六叶公路桥大跨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BIM技术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江波 罗祎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2年第4期182-185,共4页
针对合六叶公路桥主跨不等厚变截面钢箱梁,基于BIM技术,本文建立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标准管理体系与产品体系,主要包括BIM模型与图纸验证、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VR模拟建造与安全体验、数字沙盘、BIM协同管理云平台等主要... 针对合六叶公路桥主跨不等厚变截面钢箱梁,基于BIM技术,本文建立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标准管理体系与产品体系,主要包括BIM模型与图纸验证、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VR模拟建造与安全体验、数字沙盘、BIM协同管理云平台等主要内容,同时本文系统优化了变截面箱梁的施工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可视化 模拟建造 安全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土地层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性状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莫成 岳琪迪 +1 位作者 刘昭 周浩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深厚软土地区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荷载传递机理复杂,且国内相关工程数量少,可供施工人员参考资料有限,传统桩基理论已无法合理的分析其工作机理和受力特性。文章依托深圳大运枢纽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工程,通过现场静载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 深厚软土地区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荷载传递机理复杂,且国内相关工程数量少,可供施工人员参考资料有限,传统桩基理论已无法合理的分析其工作机理和受力特性。文章依托深圳大运枢纽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工程,通过现场静载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在深厚软土地层中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在静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规律。基于荷载传递法,针对深厚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质,考虑了桩侧土初始剪应力、软化特性以及桩端土加工硬化特性,进行了沉降公式的推导。并基于MATLAB,开发了高性能的迭代算法以研究单桩的承载力性状。结果表明: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算法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线型吻合较好。当传递深度达到约0.4倍桩长时,下部桩身基本不产生压缩变形;桩基极限承载力大于设计值,存在较大的承载潜力,桩基设计较合理,满足承载力要求,可以为同类地区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超大直径扩底桩 深厚软土 沉降规律 静载试验 数值仿真 荷载传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六叶公路桥不等厚结构对铺装碾压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江波 《北方交通》 2022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研究合六叶公路桥不等厚结构对铺装碾压质量的影响,在离散元分析软件PFC3D中建立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混合料的单次碾压下降量和累计碾压下降量,对实际施工中压路机的碾压遍数进行验证;再提取不同区域混合料... 为研究合六叶公路桥不等厚结构对铺装碾压质量的影响,在离散元分析软件PFC3D中建立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混合料的单次碾压下降量和累计碾压下降量,对实际施工中压路机的碾压遍数进行验证;再提取不同区域混合料在碾压作业时的平均应力,对不等厚过渡区的碾压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等厚过渡区的铺装在碾压作业中受力状态较差,应避免压路机在不等厚过渡区长时间静止停留,防止出现混合料的过压或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变截面连续钢箱梁 不等厚结构 铺装碾压 三维仿真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深大取水基坑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炳楠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1期45-47,共3页
水中深基坑钢管桩围堰工程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程,文章结合松花江取水头基坑工程案例,对筑岛+拉森钢板桩+咬合桩锁扣和钢管桩围堰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在水中深基坑施工时可选择锁扣型钢管状桩围堰方式,方便围堰的安装和拆除,可... 水中深基坑钢管桩围堰工程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程,文章结合松花江取水头基坑工程案例,对筑岛+拉森钢板桩+咬合桩锁扣和钢管桩围堰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在水中深基坑施工时可选择锁扣型钢管状桩围堰方式,方便围堰的安装和拆除,可缩短围堰的施工周期,降低水下作业风险。同时,明确了锁扣钢管桩围堰技术的施工重点和流程,该技术不仅降低了水下施工风险,还创造了稳定可靠的围堰内部施工环境,提升了水中深基坑完工后的整体施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深基坑 锁扣型钢管桩围堰 松花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厚钢桥面国产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路面智能化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开前正 卫世全 +2 位作者 罗伟平 周海华 杜江波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为解决了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出现的开裂、脱层等路面病害,以引江济淮工程G312合六叶公路桥为依托,在厚度变化区域桥面板喷砂除锈,国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洒布,国产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生产、运输、调度、摊铺、碾压等关键施工工序,通过试... 为解决了不等厚钢桥面铺装出现的开裂、脱层等路面病害,以引江济淮工程G312合六叶公路桥为依托,在厚度变化区域桥面板喷砂除锈,国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洒布,国产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生产、运输、调度、摊铺、碾压等关键施工工序,通过试验及仿真模拟,采用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加强施工过程管控,确保了不等厚钢桥面国产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厚钢桥面 国产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 智能化 铺装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12合六叶公路桥风振特性研究
13
作者 罗祎 杜江波 《北方交通》 2022年第5期6-8,14,共4页
G312合六叶公路桥属于大跨径连续钢箱梁桥,其主跨跨径达到180m。为提高合六叶公路桥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与抗风致振动的稳定性,基于有限元模型与风振稳定性验算,对其风振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采用TMD减震器以提高桥梁的风振稳定性。
关键词 大跨径连续钢箱梁桥 风振特性 涡激共振 风致振动 TMD减震器 风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六叶公路桥不等厚铺装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14
作者 罗伟平 杜江波 李东 《北方交通》 2022年第3期24-27,共4页
为研究合六叶公路桥不等厚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首先采用Midas Civil建立合六叶公路桥的整桥模型,分析其受力情况最不利的不等厚过渡区位置及其边界条件,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局部箱梁的等比例细部模型,通过编写... 为研究合六叶公路桥不等厚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首先采用Midas Civil建立合六叶公路桥的整桥模型,分析其受力情况最不利的不等厚过渡区位置及其边界条件,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局部箱梁的等比例细部模型,通过编写Dload子程序,实现荷载的动态加载,并在不同加载方向条件下,研究其不等厚铺装结构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不等厚铺装结构 变截面连续钢箱梁 三维仿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