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1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动力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郑晓龙 王清平 +4 位作者 曾永平 刘力维 陶奇 杨国静 仲明均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45,共6页
研究目的:为探究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的动力系数影响因素,以国内某具有代表性的主跨43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车轨桥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大跨度铁路拱桥车致振动的特点,通过车桥耦... 研究目的:为探究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的动力系数影响因素,以国内某具有代表性的主跨43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车轨桥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大跨度铁路拱桥车致振动的特点,通过车桥耦合分析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吊杆、列车类型、轨道不平顺、行车速度等不同运营因素的响应对吊杆拉索动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论:(1)采用吊杆拉索动力系数较挠度动力系数来研究更为合理;(2)车速对于吊杆拉索动力系数的影响在桥跨不同位置呈现不同变化,动力系数较大的吊杆主要在桥跨1/4处及附近,这与该处附近桥梁竖向刚度更低有关;当车速超过300km/h后,吊杆的动力系数增大趋势明显,最大可达到1.62,由于动力系数陡然增大,如采用拉索吊杆应采用高疲劳幅锚固体系保证其可靠性;(3)轨道不平顺对桥跨各位置吊杆的动力系数影响很小;(4)采用钢索和碳纤维拉索吊杆的动力系数响应差别并不明显;(5)货车的动力系数变化趋势较动车组更加平稳,动车组较货车对于桥跨的冲击影响更大;(6)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大跨度铁路拱桥动力系数的设计与检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中承式拱桥 车桥耦合 动力系数 碳纤维拉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2
作者 郭海强 李安洪 +2 位作者 肖卓琦 高柏松 王智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 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对完善我国加筋土挡墙设计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论:(1)中日标准在加筋土挡墙的填土设计指标、筋材、破裂面及土压力计算、稳定性检算以及筋材构造等五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均会导致挡土墙筋材尺寸的设计结果不同;(2)在不考虑构造要求情况下,中国标准相较于日本标准设计的筋材尺寸偏小,结构偏于危险;在考虑构造要求情况下,中国标准相较于日本标准的筋材尺寸偏大,结构更加安全;(3)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内设计人员全面了解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设计方法 填土设计指标 土压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扰动下岩石节理端部应力集中特征分析
3
作者 许明 袁帮国 +3 位作者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袁东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7-1699,共13页
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动力扰动下的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基于岩石节理受压闭合的特点,视节理符合椭圆形态特征,引入修正的节理法向刚度非均匀分布双曲线模型,综合考虑地应力、节理倾角以及节理长度等因素,对P波与SV波入射扰动下的节理表面应力... 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动力扰动下的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基于岩石节理受压闭合的特点,视节理符合椭圆形态特征,引入修正的节理法向刚度非均匀分布双曲线模型,综合考虑地应力、节理倾角以及节理长度等因素,对P波与SV波入射扰动下的节理表面应力与端部应力集中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节理形态特征条件下,越靠近节理端部,应力波对节理面正应力的扰动幅值逐渐增加,节理对应力波的削减作用逐渐降低,更接近于应力波在完整岩石中的传播效果;节理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与节理表面的压应力和剪应力呈正相关,但压应力引起的节理端部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显著;与忽略节理形态特征条件相比,考虑节理形态特征条件下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随应力波入射的波动更为明显,更易发生破坏,更有利于工程安全的分析;在相同条件下,P波主要引起节理面上的正应力变化,而SV波则主要引起剪应力变化;在节理端部的延长点上,随着应力波入射角度增加,SV波对剪应力的影响效果减弱,而对正应力的影响效果加强,这与P波的影响效果表现相反,并且水平位移与正应力值呈正相关性,竖向位移随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节理处于拉剪状态下,端部绝大部分区域的正应力表现为拉应力,而当节理处于压剪状态时以压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椭圆型节理 应力波传播 法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隧道情况统计及2024年新开通项目隧道情况介绍 被引量:1
4
作者 巩江峰 王伟 +8 位作者 黎旭 何卫 袁溢 王芳 杨昌贤 丁祥 韩贺 李力 曹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53,I0027-I0044,共36页
对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18997座,总长24246 km;2024年新增开通运营线路铁路隧道424座,总长738 km;在建铁... 对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18997座,总长24246 km;2024年新增开通运营线路铁路隧道424座,总长738 km;在建铁路隧道2521座,总长约6905 km;规划铁路隧道5634座,总长约13742 km。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超过4.8万km,共建成高速铁路隧道4917座,总长8279 km,其中,长度大于10 km的特长隧道120座,长约1536 km;2024年新增运营有隧道工程项目的高速铁路共12条,总长1981 km,共有隧道356座,长约544 km;在建高速铁路共58条,总长9866 km,共有隧道1412座,长约3509 km;规划高速铁路项目中含隧道2057座,长约4843 km。中国投入运营的特长铁路隧道共296座,长约4007 km,其中,长度20 km以上的特长铁路隧道14座,长约335 km;2024年新增运营特长铁路隧道10座,长约138 km;在建特长铁路隧道163座,长约2504 km;规划特长铁路隧道259座,长约3633 km。最后,对2024年新开通的重点项目佛莞城际铁路、成兰铁路、兰张三四线铁路和池黄铁路隧道的概况及特点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技术经验。佛莞城际铁路通过地质选线,管片采用“双掺”技术、设置分布式凹凸榫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成兰铁路德胜隧道制定了大变形综合防治体系,并研发了双线合修隧道洞内救援站,提升了隧道变形防控和疏散救援能力;兰张三四线铁路借鉴既有施工经验,通过减灾选线和综合利用既有辅助坑道,显著降低了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风险;池黄铁路隧道成功应用掌子面围岩质量分析技术,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中国在复杂环境下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技术日趋成熟,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设计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钻爆法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速铁路隧道 特长铁路隧道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在三角形山体地形中的散射与能量分布规律研究
5
作者 余小越 许明 +3 位作者 谢强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9-2649,2660,共12页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并结合Laplace及Fourier变换求得山体位移的时域解析解答,研究SH波与三角形地形相互作用下山体的地震动时空分布特征及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SH波入射下山体表面点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平地表点,受频率成分影响更强,特定频率下表现出显著的放大效应和衰减效应。入射角度对共振频率及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的幅值具有重要影响。(2)地震波在山体边界和尖端处发生多次反射与折射,形成复杂的干涉波场。单位幅值脉冲垂直入射时山顶点位移幅值达2.65,随入射角度增加,位移幅值极大值减小并由山体顶点向山体右侧移动,水平入射时位移幅值极大值为2.12。(3)三角形山体地形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能量在山体特定区域发生聚焦。垂直入射时能量集中在山顶及斜坡附近;斜入射和水平入射时,能量更多分布在山体背坡面,且几何聚焦效应更为显著,局部能量汇聚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三角形山体地形 波函数展开法 地震动时空分布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勘探在某地热区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赵文龙 唐宇豪 +1 位作者 张硕 周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地热资源勘查的方法众多,电磁法因其对温度响应敏感,在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因其探测精度高、深度较大,是浅层地热资源探测中最常用的电磁方法。某地热区内温泉出露范围较大,地热地质特征明显,但区内未进行过详细地热... 地热资源勘查的方法众多,电磁法因其对温度响应敏感,在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因其探测精度高、深度较大,是浅层地热资源探测中最常用的电磁方法。某地热区内温泉出露范围较大,地热地质特征明显,但区内未进行过详细地热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为确定某地热区地热系统热储、盖层以及导热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研究区内布设5条音频大地电磁测线,对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维性分析与三维反演,结合地热区地热地质资料研究地热系统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质情况复杂,地下介质具有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可以对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三维反演;(2)三维电性结构特征显示区内存在10个高阻异常体和2个低阻异常体,深部低阻异常体所处范围较大,中心电阻率值约为5Ω·m;(3)确定了研究区热储、盖层以及导热通道的分布范围,热储埋深在300~1500 m,盖层主要为第四纪覆盖层,查明地热水的循环通道与断层F1、F2有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勘探可直观展示地热区地热分布情况,可为地热区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查 音频大地电磁 三维反演 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智融合 创见未来中国中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讨会在蓉举办
7
作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8-I0009,共2页
3月27日,由中国中铁主办、中铁二院承办的“中国中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绿智融合·创见未来”为主题,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家部委、高校和企业的百余位行业专家、代表... 3月27日,由中国中铁主办、中铁二院承办的“中国中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绿智融合·创见未来”为主题,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家部委、高校和企业的百余位行业专家、代表齐聚蓉城,围绕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前沿技术展开深度讨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中铁 绿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涉水岸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郑颖人 唐晓松 +1 位作者 赵尚毅 李安洪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共10页
随着大中型水库的陆续兴建,形成了大量的涉水岸坡,库水水位的波动将影响这些岸坡的稳定性,可能诱发水库滑坡,甚至形成地质灾害.库水水位的变化将引起岸坡体内地下水的非稳态渗流,因此其稳定性分析变得十分复杂.目前,设计人员大都采用经... 随着大中型水库的陆续兴建,形成了大量的涉水岸坡,库水水位的波动将影响这些岸坡的稳定性,可能诱发水库滑坡,甚至形成地质灾害.库水水位的变化将引起岸坡体内地下水的非稳态渗流,因此其稳定性分析变得十分复杂.目前,设计人员大都采用经验概化,或者照搬规范的方法,使设计中主观性和定性的成分比较高.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近几年围绕涉水岸坡的稳定性分析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库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浸润面位置的求解、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涉水岸坡稳定性分析及埋入式抗滑桩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岸坡 稳定性分析 治理工程 非稳态渗流 浸润面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铁路生态、绿色、人文融合设计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毅 柯尧 龙宗明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研究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为新时期海外铁路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中老铁路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开展生态、绿色、人文融合设计研究,介绍中老铁路在生态保... 研究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为新时期海外铁路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中老铁路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开展生态、绿色、人文融合设计研究,介绍中老铁路在生态保护、绿色低碳、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及创新实践。研究结论:(1)新时期的铁路建设应由被动的环境保护提升为主动的生态补偿,将生态理念融入铁路建设的各个阶段;(2)铁路绿色设计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更高目标,在实现低碳集约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生态价值;(3)海外铁路工程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丰富文化内涵,使铁路成为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4)本文研究可为国际铁路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铁路 绿色设计 人文铁路 融合设计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培东 陆星好 +2 位作者 徐学渊 邱鹏 李有贵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63,172,共18页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石油与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加速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针对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础...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石油与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加速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针对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地下水污染和地层结构改变是油气开采过程中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论述了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因素、发生机理和致灾效应的研究成果,对现有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的监测方法、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现有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并对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采 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 诱发地震 地下水污染 地层结构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映像法在探明隧道底部隐伏岩溶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树栋 牟元存 +4 位作者 高树全 李星 刘祖富 刘鑫 常聚友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6,69,共6页
研究目的:在建高速铁路岩溶隧道的施工,要探明隧道底部影响隧道安全的隐伏岩溶进行工程整治,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快速探明其岩溶的深度、性质和范围,由此提出采用地震映像法,本文对其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采用地震映像法的偏移距、... 研究目的:在建高速铁路岩溶隧道的施工,要探明隧道底部影响隧道安全的隐伏岩溶进行工程整治,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快速探明其岩溶的深度、性质和范围,由此提出采用地震映像法,本文对其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采用地震映像法的偏移距、同相轴断裂宽度特征,与相邻测线斜向近距离同特征的平面物理连通,以及正验计算统计其岩溶波速,反验解释其岩溶形态并钻孔验证,达到快速探明隧道底部影响隧道安全的隐伏岩溶的深度、性质和范围可行;(2)能探明隧道底部多条测线下最大深度达30 m内不同深度的岩溶较发育和岩溶发育、充填黏土溶洞、空腔溶洞、残留洞渣,进行工程整治,整治要确定最佳有效方案,其分别对应于水泥注浆、高压旋喷桩、桩板结构或砌石支墩、清除残留洞渣,以及整治后的隧道底部强度稳定,不下沉不上拱,并确保岩溶水排泄畅通,就能确保隧道安全;(3)要重视隧道底部仰拱二次填充层施工质量的力棒敲击检测,振声均达质量完整的实响声;(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公路岩溶隧道等领域快速探明隧道底部影响隧道安全的隐伏岩溶的深度、性质和范围,确定最佳有效整治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映像法 快速探明 岩溶 工程整治 强度稳定 隧道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高速下轮轨瞬态“滚-滑-跳”接触行为及中/短波不平顺临界限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鑫 黄双超 +2 位作者 杨吉忠 Zhen YANG 温泽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2,共12页
简述轮轨滚动接触行为预测方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最适于400 km/h及以上更高速和中/短波不平顺激励下轮轨“滚-滑-跳”接触行为分析的瞬态滚动接触显式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更高速轮轨三维瞬态滚动接触时域分析模型,数值模拟了轮对在典型... 简述轮轨滚动接触行为预测方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最适于400 km/h及以上更高速和中/短波不平顺激励下轮轨“滚-滑-跳”接触行为分析的瞬态滚动接触显式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更高速轮轨三维瞬态滚动接触时域分析模型,数值模拟了轮对在典型曲线轨道上的瞬态曲线通过行为。根据现营高速轮轨的中/短波不平顺调研,以波长30~210 mm钢轨波磨为典型不平顺,考虑波磨激励下左右两侧轮轨动力作用相互影响,分析波磨几何等因素对速度500 km/h及以下轮轨瞬态“滚-滑-跳”接触行为的影响。考虑低、中频动力减载等因素的前提下,仅从轮轨接触脱离角度,提出轮轨中/短波不平顺的临界管理限值建议,讨论其重要性、合理性和应用局限,并与《高速铁路钢轨打磨管理办法》规定的波磨整治限度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高速铁路 轮轨滚动接触 中/短波不平顺 轮轨脱离 临界限值 显式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有限元法在桥梁地震随机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兵 廖光明 +2 位作者 王遂泸 龚铖 陈思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4,共4页
结构参数和地震激励的随机性是桥梁抗震分析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对于具有随机参数的大跨度桥梁的随机地震响应,可按局部平均理论和空间杆系分离随机场模型来离散和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矩阵正交化技术减少计算量,然后求解随机有限元零... 结构参数和地震激励的随机性是桥梁抗震分析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对于具有随机参数的大跨度桥梁的随机地震响应,可按局部平均理论和空间杆系分离随机场模型来离散和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矩阵正交化技术减少计算量,然后求解随机有限元零阶、一阶和二阶递推方程组,即可求出具有二阶精度的均值和具有一阶精度方差的结构响应。运用程序开发工具C++Builder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用Monte Carlo方法检验了程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计算了具有随机参数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在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元 地震响应 随机参数 连续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钢 邹泉锭 +1 位作者 肖世国 齐远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6,63,共6页
研究目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是一种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其路基-轨道梁结构对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简单合理确定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轨道梁结构的挠度和内力以便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Winkler弹性... 研究目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是一种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其路基-轨道梁结构对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简单合理确定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轨道梁结构的挠度和内力以便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拟静力法将车辆动力荷载转换为等效惯性力,结合梁体边界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方法,推导出了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轨道基础梁的挠度和内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进行了验证;(2)轨道基础梁的挠度和弯矩沿梁体长度均呈中间大、两端小的抛物线型分布模式,二者理论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10%、5.6%;(3)梁体剪力沿长度呈跨中为零的线性分布,理论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约为5%;(4)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方法可为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 路基 轨道基础梁 TIMOSHENKO梁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接触网在引导式车站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15
作者 侯香菊 何安静 蔡文君 《铁道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2,共4页
研究目的:电气化铁路线上,大宗货物在车站的到发作业一般通过到发线、货物装卸线间调车作业方式完成,车站设计规模大,作业时间长,运营成本高,办理能力低。本文通过提出引导式车站设计理念,结合新型移动式接触网技术的应用,优化企业站设... 研究目的:电气化铁路线上,大宗货物在车站的到发作业一般通过到发线、货物装卸线间调车作业方式完成,车站设计规模大,作业时间长,运营成本高,办理能力低。本文通过提出引导式车站设计理念,结合新型移动式接触网技术的应用,优化企业站设计方案,实现大宗货物在贯通式货物线上到达、装卸、发车作业一并办理,达到简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节约工程投资、减少运营成本的目的,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提出了引导式车站设计理念,优化了企业站设计方案,提高了车站办理能力,降低了工程投资;(2)引入新型移动式接触网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调车作业变为贯通式货物线直接办理,简化了作业流程,缩短了作业时分,减少了运营成本;(3)系统性优化的车站设计方案,提高了车站作业效率,释放了相关铁路运网的能力,间接增加了铁路运输通道的灵活性;(4)本文所述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为全路电气化铁路办理大宗货物的车站设计、运输组织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接触网 引导式车站设计理念 贯通式货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16
作者 姜梅 寇峻瑜 汪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制式,其车辆及轨道系统依靠非接触式支撑运行,且车辆走行机构内嵌于轨道梁内,因此需针对其车线匹配原理、车辆和轨道梁结构特点,研究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以支撑工程设计。[方法... [目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制式,其车辆及轨道系统依靠非接触式支撑运行,且车辆走行机构内嵌于轨道梁内,因此需针对其车线匹配原理、车辆和轨道梁结构特点,研究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以支撑工程设计。[方法]介绍了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的基本原理;基于车辆行驶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线路的旅客舒适度标准及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结果及结论]在列车运行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取决于横坡角允许值和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允许值。在参考国内外其他轨道交通制式的试验结果、相关标准规定、传统中低速磁浮系统实际建设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建议最大横坡角不大于8°,最大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在一般和困难情况下分别不大于0.4 m/s^(2)和0.6 m/s^(2)。当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设计速度为200 km/h时,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和困难情况下分别可取为1800 m和1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中低速磁浮 线路 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隧道情况统计及2023年新开通重点项目隧道情况介绍 被引量:66
17
作者 巩江峰 王伟 +2 位作者 王芳 杨昌贤 袁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92,I0057-I0072,共32页
对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18 573座,总长23 508 km;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超过4.5万km,共建成高速... 对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18 573座,总长23 508 km;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超过4.5万km,共建成高速铁路隧道4 561座,总长7 735 km,其中,长度大于10 km的特长隧道115座,长约1 471 km;中国投入运营的特长铁路隧道共286座,长约3 869 km,其中,长度20 km以上特长铁路隧道13座,长约312 km。最后,对2023年新开通的重点项目贵南铁路隧道、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隧道的概况及特点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技术经验;同时对广汕铁路隧道、金甬铁路隧道、南崇铁路留村大直径盾构隧道、和邢铁路隧道的技术应用进行总结。贵南铁路通过空间选线、创新岩溶处理手段,以及加强运营期间的排水措施,有效降低了岩溶发育地区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成兰铁路设计充分贯彻“减灾选线”的理念,大规模减小了运营期间的安全风险,另外创新了隧道通过活动断裂带的处理技术。随着铁路建设向西部地区转移,隧道建设将面临埋深更大、地应力更高、地质构造更加复杂、高海拔地区缺氧等系列建设问题,仍需要各位同仁共同攻坚克难,不断创新隧道修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速铁路隧道 特长铁路隧道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绿色运营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璐媛 张玉召 +3 位作者 张红伟 叶沐辰 胡月琪 杨建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随着我国铁路货运分担率升高,铁路物流中心负荷量逐年增加。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铁路评价体系在货运场站部分及运营阶段存在空白的现状,为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运营发展,响应建设近零碳货运场站的目标,研究一套针对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评价... 随着我国铁路货运分担率升高,铁路物流中心负荷量逐年增加。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铁路评价体系在货运场站部分及运营阶段存在空白的现状,为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运营发展,响应建设近零碳货运场站的目标,研究一套针对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十分必要。首先明晰绿色铁路内涵及物流中心运营特点。在满足合理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以节能降耗、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管理、运营管理为4个目标层,分解得到8个准则层,最终具体至23个方案层指标的三级绿色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得到较为客观的各级指标权重,并依据指标性质各异、信息贫乏等灰色特性,选取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从而构建基于EAHP赋权的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西北地区某物流中心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物流中心最大隶属度为0.3694,根据划分标准判断绿色运营等级为“良”,绿色运营程度中等偏上,经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所建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铁路工程 铁路物流中心 评价方法 可拓层次分析法 灰色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中线铁路蜀安隧道总体设计方案研究
19
作者 齐春 喻渝 +4 位作者 胖涛 刘金松 田四明 王闯 罗禄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91-398,共8页
为科学、安全、经济地确定蜀安隧道工程方案,采用资料调研、工程类比、经验总结等方法,对施工工法、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施工组织等总体设计方案和盾构选型与配置、超深竖井盾构高效始发等工程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为科学、安全、经济地确定蜀安隧道工程方案,采用资料调研、工程类比、经验总结等方法,对施工工法、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施工组织等总体设计方案和盾构选型与配置、超深竖井盾构高效始发等工程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城区铁路隧道施工工法应结合地质条件、建设环境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综合比选,有条件时宜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施工进度快的盾构法;2)盾构隧道主要穿越弱渗透性泥岩地层,建议选择土压平衡盾构,局部强透水地层采用地表降水+双闸门螺旋机+改良剂注入口措施解决;3)通过优化刀盘刀具布置、加强管片连接刚度、同步双液注浆等措施,解决泥岩地层盾构结泥饼、管片上浮难题;4)采用盾构井设置矿山法前导洞实现盾构“大分体”始发,解决超深竖井两端均接盾构区间条件下盾构的高效始发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大直径盾构隧道 盾构选型 分体始发 管片上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与瞬变电磁成果三维化在隧道断层含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硕 甄大勇 +1 位作者 刘康 易轲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隧道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断层、节理发育密集带等地质异常段落,并且断层带易形成地下水的运移通道。提前查清此类地质问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前期勘察工作的延续,在施工期间通过物探、钻探等手... 隧道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断层、节理发育密集带等地质异常段落,并且断层带易形成地下水的运移通道。提前查清此类地质问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前期勘察工作的延续,在施工期间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可以有效判释隧道开挖前方一定距离的地质情况。首次将TSP法与瞬变电磁成果三维化相结合,应用于某在建铁路隧道的超前预报工作中。根据前期勘察资料,结合TSP探测成果确定断层发育段落,然后在掌子面附近实施多角度瞬变电磁探测;基于Voxler软件实现瞬变电磁成果的三维化展示,通过三维成果判断断层的含水性,综合分析瞬变电磁低阻异常三维分布特征及TSP波速异常段落,圈定出断层破碎范围及富水性空间分布情况,并对富水区域提前进行钻探泄水。通过实际开挖验证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准确探测隧道开挖前方的围岩完整性及含水情况,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为隧道开挖方案优化提供有效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瞬变电磁成果三维化 铁路隧道 波速异常 电阻率 超前地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