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运输模式下的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研究
1
作者 陶思宇 裴娆 +1 位作者 邓雨平 罗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4,共10页
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紧张等现象导致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为缓解传统运输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的问题,合理降低城市物流运输成本,基于传统城市物流配送网路,提出地铁与传统运输方式联合运... 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紧张等现象导致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为缓解传统运输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的问题,合理降低城市物流运输成本,基于传统城市物流配送网路,提出地铁与传统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新型城市物流配送模式。以地铁运输总成本和公路运输总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联合运输模式下的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模型,同时设计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对选址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成都地铁网络为背景,分析服务范围对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方案的影响及算法求解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公路运输,联合运输模式总成本降低约26.8%,算法灵敏度误差未超过1%,利用本研究提出的联合运输模式进行城市物流活动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运输模式 地铁物流中转站 物流配送 选址问题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综合收益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物业开发研究
2
作者 陶思宇 赵悦 +3 位作者 冯涛 彭其渊 陈昕梅 罗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作为大型交通设施项目,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投资力度大、投资周期长及社会效应显著等特点,对枢纽进行合理的物业开发既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亦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利于枢纽未来多元化发展。通过分析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业态... 作为大型交通设施项目,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投资力度大、投资周期长及社会效应显著等特点,对枢纽进行合理的物业开发既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亦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利于枢纽未来多元化发展。通过分析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业态分为7类,分别是商业、办公、住宅、酒店、公共休闲服务、文化和绿化业态,根据每种业态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有效性分别制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测算方法。建立以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设计考虑多方约束的计算方法,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开发总体量及每种业态的组合配比,为我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经济收益 社会效益 物业开发模型 土地价值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核心枢纽间线路互联互通必要性研究——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石修路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内涵,针对重庆轨道交通核心枢纽间线路互联互通必要性及合理性问题,以重庆轨道交通26、27号线为例,总结规划契合情况、完善服务质量、引导城市发展及落实资源共享等宏观定位,同时分析互联互通模式导致的经济效...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内涵,针对重庆轨道交通核心枢纽间线路互联互通必要性及合理性问题,以重庆轨道交通26、27号线为例,总结规划契合情况、完善服务质量、引导城市发展及落实资源共享等宏观定位,同时分析互联互通模式导致的经济效益、运营损失以及土建投资增加,在考虑时间价值影响的前提下,以折算净现值作为26、27号线互联互通必要性及合理性的衡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重庆轨道交通核心枢纽间线路26、27号线互联互通模式折算净现值大于零,互联互通必要性突出且方案合理,值得借鉴。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必要性论证方面,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研究体系,为同类型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时间价值 折算净现值 核心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铁斜拉桥碳纤维拉索应用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陈星宇 宋晓东 +2 位作者 余浩伟 周川江 赵品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研究碳纤维拉索对高速铁路斜拉桥静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400 km/h高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针对全钢拉索、部分碳纤维拉索和全碳纤维拉索等5种情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从结构变形、受力、振型、抗风性能及行车性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对... 为研究碳纤维拉索对高速铁路斜拉桥静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400 km/h高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针对全钢拉索、部分碳纤维拉索和全碳纤维拉索等5种情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从结构变形、受力、振型、抗风性能及行车性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对比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的碳纤维拉索对斜拉桥静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明确碳纤维拉索在400 km/h高铁斜拉桥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基于等强替换的原则,将斜拉桥的钢拉索全部替换为碳纤维拉索,桥梁在恒载、活载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竖向挠度变化幅度分别为-5.5%、6.6%和-52.0%。碳纤维拉索能够提高结构振动基频约10%,拉索的振动基频提升近30%,对结构的抗风性能产生有利影响,但因碳纤维拉索的阻尼较小,拉索的风振问题更加突出。采用碳纤维拉索能够一定程度改善400 km/h高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列车的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受长拉索的影响更为明显,列车的Sperling指标则对较短斜拉索的材料较为敏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铁 斜拉桥 碳纤维拉索 静动力性能 行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制式下重庆市域(郊)铁路与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灵活编组方案研究
5
作者 石修路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221,共8页
灵活编组已成为轨道交通提升运营灵活性、缓解运营负担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众多既有线路和规划线路。为促进市域(郊)铁路良性发展,落实节能、提质、增效理念,论证灵活编组对于市域(郊)铁路的适应性及合理方案至关重要。立足于重庆市域... 灵活编组已成为轨道交通提升运营灵活性、缓解运营负担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众多既有线路和规划线路。为促进市域(郊)铁路良性发展,落实节能、提质、增效理念,论证灵活编组对于市域(郊)铁路的适应性及合理方案至关重要。立足于重庆市域(郊)铁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化运营,以重庆市郊铁路C1线—重庆轨道交通28号线—重庆市郊铁路C5线通道为例,分析灵活编组对于长大贯通线路的必要性,并从运能适应性、运输经济性、电分相设置、运营影响等方面对灵活编组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结果表明:灵活编组对于长大贯通线路匹配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意义重大;交流制式轨道线路受电分相影响,应审慎采用重联编组;长短编组混跑方案对于市域(郊)铁路网络化运营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编组 市域(郊)铁路 长大线路 电分相设置 运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庹兴兵 杨帆 +2 位作者 邹飞 刘实秋 陈涛涛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前国内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经验不足,并且缺乏对应的运营参照标准及完善的技术方案,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庆市郊铁路璧铜线、城轨快线27号线的运营方案为例,对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 目前国内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经验不足,并且缺乏对应的运营参照标准及完善的技术方案,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庆市郊铁路璧铜线、城轨快线27号线的运营方案为例,对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调度、行车计划编制、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线网调度大厅内除行车调度员外的其他岗位人员整合方案和多条线路以组团方式的布置方案。其次,提出行车计划编制流程和原则,正常和异常运营场景、全自动和非全自动运行列车间跨线运营场景下的行车组织原则。通过研究,形成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的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市域快线间自动跨线运营,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智慧城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全自动运行 互联互通 网络化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一博 刘朋飞 王文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从水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4组水化学分析数据,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渭河以南及渭北泾河以西浅层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 从水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4组水化学分析数据,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渭河以南及渭北泾河以西浅层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水化学类型简单,矿化度多小于1 g/L;渭北泾河以东浅层地下水有Cl-、SO42-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度较高;TDS与Na+、Cl-、SO42-呈正相关性;浅层地下水具有河谷型和盆地型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空间分布规律 关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实秋 牛梦宇 廖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5,51,共9页
为推进重庆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与智能交通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设计理念,亟需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及时发布与实时更新,为各种交通方式实现联动处置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根据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地... 为推进重庆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与智能交通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设计理念,亟需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及时发布与实时更新,为各种交通方式实现联动处置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根据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工程方案以及整体功能定位,分析枢纽信息化需求,提出具备高度人工智能、高度集成、高效便捷的智慧型综合控制系统(IICS)技术方案,确定了系统目标、设计原则、相关系统接口关系及系统总体框架,设计了9大功能分系统及45项子系统,分阶段实施、最大限度地展现联动作用,为优化交通组织提供数据支持,有效缓解了枢纽的交通疏解压力,取得良好运营效果,为国家“智慧枢纽”发展计划作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智慧化 信息系统 总体设计 系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骨料的混凝土边界效应影响研究
9
作者 胥民尧 王耀 秦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构件内的骨料边界效应,分别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和随机骨料建模技术分析了真实的骨料分布、形状、长径比、粒径及表面棱角数量等因素对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及边界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先上升、随... 为了研究混凝土构件内的骨料边界效应,分别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和随机骨料建模技术分析了真实的骨料分布、形状、长径比、粒径及表面棱角数量等因素对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及边界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先上升、随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或略有震荡的规律,且不受骨料几何形态影响,稳定时对应的密度分数略高于平均骨料密度分数;骨料密度曲线峰值厚度约为骨料最小粒径,边界效应层厚度约为骨料平均粒径,且这二者均随着骨料粒径及长径比的增加逐渐增大;在骨料的几何形态特征因素中,骨料粒径对密度分布曲线、峰值厚度及效应层厚度影响较为显著,影响程度强于其他的几何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随机骨料模型 骨料边界效应 骨料密度分布曲线 数值模拟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旅客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与优化问题研究综述
10
作者 邓雨平 陶思宇 +1 位作者 彭其渊 罗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21,136,共15页
列车运行计划是铁路部门依据实际运营需求对现有列车进行排班布局的预设开行计划,是铁路部门组织列车于何时何地正常运转的凭据。研究对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优化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情景进行阐述,并基于2种运营情景(正常运营状况及突... 列车运行计划是铁路部门依据实际运营需求对现有列车进行排班布局的预设开行计划,是铁路部门组织列车于何时何地正常运转的凭据。研究对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优化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情景进行阐述,并基于2种运营情景(正常运营状况及突发事件状况)下的模型构建过程,对涉及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算法设计,开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罗列典型的约束条件设定形式,并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针对优化目标、约束条件、求解算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深入分析,提出应综合考虑多主体协同优化的目标函数、深化复合路网研究情景、融合模糊因素于约束条件中,并智能化拓展求解算法,以期为旅客列车开行计划的调整与运输组织优化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计划 调整优化 研究综述 模型架构 求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免折返作业的导轨式胶轮电车车辆基地设计
11
作者 高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311,共4页
[目的]车辆基地是导轨式胶轮电车停放检修的场所,车辆在基地内走行径路繁杂、折返作业多,为解决导轨式胶轮电车在车辆基地内折返作业影响车辆运转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避免有轨电车折返作业的车辆基地布置型式。[方法]介绍导轨式胶轮... [目的]车辆基地是导轨式胶轮电车停放检修的场所,车辆在基地内走行径路繁杂、折返作业多,为解决导轨式胶轮电车在车辆基地内折返作业影响车辆运转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避免有轨电车折返作业的车辆基地布置型式。[方法]介绍导轨式胶轮电车车辆及道岔特点;分析国内现有导轨式胶轮电车车辆基地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车辆转弯半径小的优点,结合车辆基地用地选址条件进行车辆基地方案分析;设计无折返作业胶轮式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设计方案以及无折返作业车辆调度实现流程,在日检洗车库不占用时采用日检洗车、停放流程,在日检洗车库占用时采用指定停车位停放、日检洗车、停放流程,在后一种流程中采用双车同时调度的方式避免车辆折返作业。对该车辆基地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满足无折返作业的车辆基地设置条件。[结果及结论]所提出的无折返作业车辆基地已在国内某试验线工程中实施,预计在提高车辆基地内车辆周转效率、减少车辆基地定员、节约土地等方面可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轨式胶轮电车 车辆基地 布置方案 免折返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在边坡岩土介质中诱发的动应力与振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金山 李正川 +2 位作者 刘贵应 陈明 姜清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开挖爆破诱发的地震波对边坡岩土体有显著影响。基于简化力学模型和应力波理论,分析了露天爆破条件下,瑞利波在爆源远区边坡岩土介质中诱发的动应力和质点振动特征。分析表明,平行于坡面的切向动应力σxx随深度增大而快速减小。垂直坡... 开挖爆破诱发的地震波对边坡岩土体有显著影响。基于简化力学模型和应力波理论,分析了露天爆破条件下,瑞利波在爆源远区边坡岩土介质中诱发的动应力和质点振动特征。分析表明,平行于坡面的切向动应力σxx随深度增大而快速减小。垂直坡面方向的法向动应力σzz和动剪应力σzx在坡面上为0,且随深度增大而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岩土体内平行于坡面的切向振动速度vx和垂直坡面的法向振动速度vz在坡面处最大,且随深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推导了σzz和σzx最大值所处深度zcr的解析解,zcr值随岩土介质质量的降低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振动速度与振动频率相同的瑞利波在不同岩土介质中传播时,岩土越软弱其内部最大动应力越小。振动速度相同时,同一岩土介质中最大动应力是相等的,但其所处深度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针对边坡动力稳定性拟静力分析中动荷载的确定问题,提出了通过边坡坡面质点振动速度峰值计算潜在滑动面动应力的解析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爆破 瑞利波 动应力 振动速度 极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的危岩落石被动防护网三维防护效果评估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炼恒 金昶睿 +3 位作者 黄栋梁 赵彪 曾中林 胡世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为评估复杂地形下被动防护网的落石防护效果,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获取复杂地形的坡表形态并生成数字模型。基于RocPro3D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落石运动轨迹并评估防护网性能,对比二维与三维落石模拟结果中防护网性能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 为评估复杂地形下被动防护网的落石防护效果,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获取复杂地形的坡表形态并生成数字模型。基于RocPro3D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落石运动轨迹并评估防护网性能,对比二维与三维落石模拟结果中防护网性能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被动防护网缺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防护高度不足、防护范围不足以及其他防护网缺陷引起的自身防护能力未完全发挥;被动防护系统最优防护效果表现为按照防护网布设位置,自上而下,防护网拦截率及作用在防护网上的冲击能量逐级降低;针对复杂地形下的被动防护体系评估,三维分析比二维分析的结果更加全面,更具参考价值。研究成果为被动防护网评估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落石 摄影测量 运动轨迹 被动防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贯通运营城市地铁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猛 狄谨 +2 位作者 陈民武 姚鸿洲 李正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174,共14页
为实现市域铁路与地铁线路的贯通运营,以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贯通运营进入地铁5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交流和直流2种供电制式下的双流供电技术应用情况,在对限界、轴重、供电、信号和列控系统、接轨站及运输组织等边界条件进行分析... 为实现市域铁路与地铁线路的贯通运营,以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贯通运营进入地铁5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交流和直流2种供电制式下的双流供电技术应用情况,在对限界、轴重、供电、信号和列控系统、接轨站及运输组织等边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列车贯通运营进入地铁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下沉式平台等车辆限界适应性控制技术,将双流制车辆受电弓最低工作高度控制在距轨面4220 mm,符合地铁5号线的接触网限界标准;采用设备均衡布置和车辆轻量化设计技术,将车辆轴重由17.5 t减至15.5 t,满足地铁5号线结构荷载对轴重的要求;采用设置系统分离区和钢轨绝缘节的交直转换段切换技术,能实现交直流供电方式下车辆区间不停车自动切换;列控系统直接选择地铁列控系统,同时预留国铁列控系统的位置,并在终点站通过双岛四线和信号交叉共管的方式可实现同台换乘和过轨贯通运营。该研究不仅为本线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还为国内其他线路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城市地铁 贯通运营 双流制 直流供电 交流供电 限界 轴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铁路悬索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闫斌 甘睿 +1 位作者 张高祥 曾志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5,共6页
为了研究千米级铁路悬索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规律,建立了考虑主缆、吊杆、钢桁梁、正交异形板,及相邻桥跨结构的(84+84+1092+84+84)m大跨度悬索桥与四线轨道相互作用仿真模型,研究了温度、竖向活载和列车制动作用下千米级铁路悬索桥... 为了研究千米级铁路悬索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规律,建立了考虑主缆、吊杆、钢桁梁、正交异形板,及相邻桥跨结构的(84+84+1092+84+84)m大跨度悬索桥与四线轨道相互作用仿真模型,研究了温度、竖向活载和列车制动作用下千米级铁路悬索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温度荷载模式等关键设计参数对系统受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主梁温度变化对桥跨范围内对钢轨竖向位移和墩顶水平力有一定影响,在悬索桥主梁两端处钢轨应力峰值达22.3 MPa;制动力作用下,钢轨应力峰值为12.4 MPa,梁轨相对位移小于1.3 mm。由于悬索桥竖向刚度相对较弱,挠曲力代替伸缩力成为钢轨的控制性荷载:四线同时加载时悬索桥跨中处钢轨竖向位移达2.4 m,钢轨挠曲应力峰值可达98.6 MPa,列车竖向荷载快速作用下,悬索桥跨中附近梁轨相对位移达9.7 mm,桥上有砟轨道存在失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铁路 悬索桥 无缝线路 梁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反射裂缝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威娜 周圣雄 秦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4,共10页
旧路加铺沥青混凝土是实际工程常用的旧路修复方法,而反射裂缝是复合结构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反射裂缝本身不会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坏,但一旦形成并贯穿加铺层,水就会渗透至结构层内部,在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破坏内部结构层,... 旧路加铺沥青混凝土是实际工程常用的旧路修复方法,而反射裂缝是复合结构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反射裂缝本身不会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坏,但一旦形成并贯穿加铺层,水就会渗透至结构层内部,在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破坏内部结构层,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为延缓反射裂缝的出现,延长复合式结构路面的疲劳寿命,各类防治反射裂缝的方法相继被提出,可分为改善沥青加铺层性能、设置中间阻裂夹层和旧路处理三类。科研工作者们设计了大量的室内反射裂缝试验,用以探究反射开裂机理和评估各类防反措施,得到的试验数据再反馈于路面抗裂设计。实际道路中的反射开裂过程复杂,室内试验会不同程度地简化影响因素,影响反射开裂的因素主要有交通荷载和温度。依据影响因素将现有室内反射裂缝试验分为温度型、交通型和耦合作用型。温度型反射裂缝试验模拟温度变化引发的拉伸荷载;交通型反射裂缝试验模拟接裂缝上方的沥青加铺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承受的弯曲和剪切应力;耦合作用型反射裂缝试验会同时模拟交通荷载和温度应力,对接裂缝上方的沥青加铺层施加拉伸、剪切和弯曲荷载,贴近真实路面情况。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室内反射裂缝试验研究现状,归纳了温度型、交通型和耦合作用型三类室内反射裂缝试验方法,对各类室内反射裂缝试验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现有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制定标准化的反射裂缝试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反射裂缝 试验方法 加铺 荷载 耦合 水泥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非线性集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威娜 秦煜 +2 位作者 支喜兰 王迪 陈辉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6,共6页
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直接影响路面早期性能综合评价。为了准确确定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文章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将主成分分析与粗糙集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有助于多指标评... 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直接影响路面早期性能综合评价。为了准确确定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文章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将主成分分析与粗糙集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有助于多指标评价路面综合性能,有利于预防性养护的有效实施;通过实例分析得到基于路面实测数据的沥青路面早期性能指标权重系数,并揭示了各性能指标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率与车辙深度所占权重系数分别为0.23、0.18,对沥青路面早期性能影响较大,与实际相符,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早期性能 指标权重 主成分分析法 粗糙集理论 非线性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层状边坡动力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丽 梁庆国 +1 位作者 孙文 刘贵应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0-596,共7页
采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方法,以4种不同覆土厚度的层状边坡模型为研究对象,水平输入振幅逐渐增大的正弦波加速度,分析了结构面上覆不同厚度土层对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影响。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破坏位置和性质、破坏形式及最危险... 采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方法,以4种不同覆土厚度的层状边坡模型为研究对象,水平输入振幅逐渐增大的正弦波加速度,分析了结构面上覆不同厚度土层对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影响。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破坏位置和性质、破坏形式及最危险覆土厚度,验证了坡面放大效应与高程的关系,采用MIDAS/GTS软件对模型试验进行振型分析,分析了模型边坡的自振频率与覆土厚度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①模型破坏时最先出现的裂缝在边坡的中上部,且6cm覆土厚度的模型对振动的响应最大,对应到实际工程中时12m厚度土层覆盖的边坡是最应该注意防护的。②不同厚度的土层破坏的形式不同:当土层厚度较薄时模型破坏较迅速,基本沿结构面发生整体滑动破坏,且滑动呈现一定的流体特性;当覆土较厚时裂缝先在模型中上部出现,随着振动的持续裂缝继续发展,最后发生整体性崩塌。③随着高程的增加峰值加速度总体呈放大趋势,但最大值出现在边坡中上部而非坡顶,说明不仅均质边坡有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层状边坡也具有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边坡 模型试验 加速度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析的地图匹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卫宁 汪杰宇 郑林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66-2269,共4页
针对目前城市浮动车数据量日益庞大,地图匹配算法实时性差、匹配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分析的地图匹配算法。算法在对城市路网建立网格索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空间几何、路网拓扑信息及上下文因素对选取GPS投影点的影响,大... 针对目前城市浮动车数据量日益庞大,地图匹配算法实时性差、匹配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分析的地图匹配算法。算法在对城市路网建立网格索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空间几何、路网拓扑信息及上下文因素对选取GPS投影点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匹配效率和匹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中浮动车地图匹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匹配 路网拓扑 网格索引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系统锚杆功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志杰 张鹏 +1 位作者 高靖遥 杨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0,105,共4页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水敏感性强,遇水易泥化,易造成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破坏和掌子面塌方等灾害。冉家湾隧道穿越昔格达地层,本文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该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在20%以下时隧道具有一定的自稳能...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水敏感性强,遇水易泥化,易造成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破坏和掌子面塌方等灾害。冉家湾隧道穿越昔格达地层,本文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该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在20%以下时隧道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当含水率超过20%时隧道开挖需要采取超前支护措施;埋深小于45 m时埋深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显著,埋深大于45 m时,隧道围岩稳定性对埋深的敏感性降低;喷射混凝土对隧道安全系数的提升率大于设置系统锚杆;对于昔格达地层在天然含水率下,浅埋隧道破坏从拱部开始延伸至边墙,深埋隧道破坏从边墙开始蔓延至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系统锚杆功效 数值模拟 昔格达地层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